其他

谌洪果:总有一些努力 让我们闪闪发亮

2016-09-09 谌洪果 行政法官那些事儿

周年庆回顾 | 谌洪果:总有一些努力  让我们闪闪发亮 ——知无知周年庆发言

原创 2016-08-07 谌洪果 知无知

 

总有一些努力 让我们闪闪发光

知无知周年庆发言   

谌洪果

 

王小波写过一篇杂文叫《理想国与哲人王》,其中记载他哥哥有一位同学,在文化革命期间读了几本哲学书,就穿上蓝布大褂,手握红蓝铅笔,在屋里踱来踱去,看着一幅世界地图,思考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这位老兄,很像上大学时的我,也曾为人类的解放彻夜难眠。我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有了少白头的。后来,我成了一名高校教师,每年都会得知有很多大学生在假期扛着红旗,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去支农支教;我开设的《法律与文学》课,每每讲到充满革命浪漫情怀的切.格瓦拉,为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雷锋,课堂上总是座无虚席,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对今天的年轻人,仍然是强劲的鼓舞。

 

 

知无知《理想国》读书会

 

在知无知文化空间,有一群人,每周六下午,都会聚在一起,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们的精神世界火光四溅,魅力无穷。进入先哲们激烈的争论场景,你可以真切感受到,正义的答案,来自理性的思辨;哲人王的梦想,也脱离不了人性的复杂和语境的局限。光辉的事业,从来需要在不断的思考和判断中前行。来知无知读《理想国》的朋友,年轻年长,各行各业,平日都得为生活奔忙,在这里找到了精神的家园。他们带着不同的阅历和视角,分享、交流、砥砺思想,其认真阅读和完成笔记的劲头,令人感佩。这群热爱读书的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没有一个妄想读完《理想国》就充当救世主或哲学王。值得欣慰的是,思维的乐趣、精神的丰盈,思想的高贵,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够实现的愿望。

 

 

 

在此,容我把知无知的理念,再作简要的阐述。知无知的名称,来自苏格拉底的无知之智,即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在古希腊,知识和德行合二为一,苏格拉底乃是典范。他用生命来践行他的知识,活出了华彩的自由。他知道越多,在智慧面前越谦卑;他做好人的标准,是时时与内心保持一致;他也是一名好公民,以敦促雅典城邦变得伟大为使命。知无知的初心之一,就是向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的古典学园传统,以及向孔子、王阳明等的私学书院传统致敬。知无知期待搭建自由开放的文化平台,蕴育纯正典雅的文化境界,塑造平等多元的文化社群。这是这个时代所应向往的精神高度。其抵达的路径,是学在民间,方兴未艾。知无知也许正在汇入这样的时代气运与潮流。

 

 

 

万事互相效力。好人可能办坏事,而那些看似无能的人,甚至坏人,也可能成就好事。我们要内外统一、执守真道,学为好人,但就像帕斯卡所说,真正的好人,恰恰是知道自己是坏人的人。这对我和我的伙伴、对知无知的事业来说,是最必要的提醒。即便我们做了好事,也不一定配为好人。可以向着更高的标杆迈进,但要警惕自我拔高的倾向。知无知所做的事很小很小,对参与其中的每个人而言,过得阳光、充实而有意义,这就足够。扎根大地、播撒真爱、向往美好,是我们的心愿;温和而理性、温柔而坚定、温暖而纯粹,是我们的期许。这是一种谦卑低调、体贴入微、轻松自在的姿态,她立足于个体的卑微的生命,又将这种生命与人性的尊严建立关联。快乐的猪未必快乐,痛苦的苏格拉底未必真的痛苦。人活着,总想多看些美丽的风景,呼吸些新鲜的空气,经历些不一样的事情。

 

 

 

追求美善与幸福,却不要忘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肉身的局限。在今天,健全的常识、人文的关怀和理性的思考,皆具有格外的意义。所谓回归古典的精神,提升文化的品格,自然包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人伦的尊重,对他人处境的理解,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当一个社会的精神被撕裂、立场在固化,观念变得极端又激进,唯有温润、深厚并且柔软的文化,才能弥合社会的伤痕。也许无力,但还要努力,因为我们每一个改善现状的具体而微的行动,都包含着某种闪闪发亮的东西。这是文化的力量所在。文化之道,非身外可求。文化,不是奢侈品、垄断品或不动产;文化,就在人伦日用之间,人人触手可得,就看你愿意选择过怎样的生活。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本身。而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文化的关怀,需要在提升与堕落、文明与野蛮的张力之间,慎思明辨,中道权衡,认识人的不幸而不妄自菲薄,看到人的伟大而不妄自尊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到底这个时代与过去有何不同?也许它肤浅、虚幻不值得为之付出;也许正因如此,有人才会崇高地舍己,与之做飞蛾扑火般的搏斗。也或许,还有第三种态度,它既不因绝望而逃避、无动于衷,也不因悲壮或悲情而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这个时代是我们所眷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所热爱的。我们要建构的,是如何与世界握手、如何与当下亲近的方式,它离不开对过去和未来所应具备的穿透历史的眼光。文化关怀在这方面能发挥关键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生命联结,我们发现了自己隐秘的真相,并开始重新塑造自我。文化,就是把你我本人,把你我所经历的一切都事件化和问题化,在与自己的对话、省察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和谐,确立新的卓越,找到新的主体。这就是康德所谓的理性的成熟的状态,一种自我启蒙的开眼、终身学习的甘甜。

 

活在当下的我们,试图从转瞬即逝中捕捉永恒;我们既是这人文的构成部分,又需要跳出此在的束缚,去寻觅隐而未彰的精神文脉。没有为天地立心的抱负,也不敢去为往圣继绝学,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重属于我们的平凡,又抗拒消泯个性的平庸。这是一份平和从容而又积极进取的事业。知无知呼应的时代精神,不是英雄式的,史诗性的,居高临下的,也不是旁观超然的、冷漠嘲讽的,或玉石俱焚的。知无知的基调是平等、和睦、尊重、接纳;是渺小而伟大,柔弱而高贵;是不俯视苍生,也不仰赖圣明。在轻与重之间,在虚无与无限之间,在长安喧嚣与终南灵秀之间,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就这样活着,经历着一幕又一幕的喜怒哀乐和聚散离合。不同的爱与痛,各种幸福或不幸,多样的生活和梦想,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图景。我们要从中学习,终身的学习,开放地学习,一代一代地学习,放弃自我为中心的顽固,警惕因无知、傲慢带来的癫狂,在必要的地方怀疑,在必要的地方肯定,在必要的地方顺从,在必要的地方挺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知无知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定位,在陶渊明诗意安居的地方,找到了遥远而亲近的共鸣。文化,是辽阔高远的事业,她既超越于政治和现世的纷争,又为当下的处境及未来的方向,提供了更深沉、更根本、更基础的回应。文化因其包容而自信,因其纯正而大气,因其勇于挑战而创造可能,因其富有底蕴,而充满勃勃生机。颠倒红尘,沧海桑田,证明了文化积淀、携手与共的价值。努斯鲍姆说,人就像一颗葡萄树,和智慧公义的人牵手相依,就会向着清澈透明的蓝天茁壮成长。文化也好,时代的精神也好,说到底都来自温润的土壤,繁盛的社群,其中的累累硕果,属于每一个此心光明的人。知无知为平凡的我们存在,向普通的我们致敬!无论是陶渊明的结庐人境,还是李白的玉笛声声;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心中的闪闪光辉,还是康德头顶的灿烂星空,文化的情愫,都寄托着某种美丽的乡愁。进行文化建设的人,如同踏上一条寻找奶与蜜之地的回乡之旅。我们就这样沿着祖先的足迹,怀着对未来的渴慕,一路走来,走过美好的一生,如千树万树的梨花,散入春风,香飘大地。

 

 

 

 

 

 

阅读 1232 投诉

精选留言

写留言

 

 14

门可罗雀

 

努力播撒柔水至坚的文化,一起成长

5天前

 13

力比多

 

老师笔下的文字有灵魂,有思想,有生命!秒杀那些所谓核心期刊的论文。

5天前

 11

德望先生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闪闪发亮的。人也因自身的不断思考而使得人生充盈起来。知无知空间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在今天的生活世界里是十分重要的知无知本身也为社交网络、文化传播、学习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果老师以及知无知的所有朋友辛苦了!

5天前

 8

吴波

 

有才,

5天前

 8

peipei

 

我敬爱的老师,一直引领思想,指导我们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5天前

 7

katsu付柳

 

祝知无知生日快乐。

5天前

 6

陈建华

 

知无知者是为知也,是为智也

5天前

 6

清晏

 

果老有才,佩服

5天前

 4

看心流浪

 

5天前

 4

猴哥

 

祝知无知生日快乐!

5天前

 3

谌洪岩

 

当我们努力的爬上欲望的高峰时,我们却把灵魂从内心丢失了。《知无知》的存在,为我们重新找回了失落的灵魂。

5天前

 3

虚海龙

 

转眼知无知已经走过了一岁,走成了西安最亮丽的风景,祝越来越好!

5天前

 3

渭北农人

 

愿坚定的走下去,一直一直走下去

5天前

 2

寒來暑往

 

知无知走出了为学的一条新路!探索的路上布满荆棘,望一路走好……

4天前

 2

沧海一树

 

熔岩冲破地球的壳,不是为了喷洒火山灰,而是为地球和人类提供火种!

4天前

 2

莫邪

 

知无知最难得!

4天前

 2

海浪(刹车片 雨刷片三滤)

 

挺好的

5天前

 2

天容海色

 

生日快乐!祝愿知无知成长为文化和精神的坐标

5天前

 2

夕阳西下

 

生活有千百种方式去演绎,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每一个人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没有谁可以跳出自身的命运,何必强求他人过上你如此舒适那种生活呢。

5天前

 1

石聪

 

红果老师这篇为什么没有打赏

4天前

 1

大汗.戈力

 

走出那步实为难 坚持信仰难上难

4天前

 1

惊涛拍岸

 

唯有赞 (appreciating);唯有赞(supporting)

5天前

 1

百基拉

 

生日快乐

5天前

 1

夏天

 

大智若愚

5天前

 1

清泉石上流

 

理性而温润,相信观念的力量,文明的力量,相信未来!向谌先生致敬。

5天前

 

宝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一起坚持。

5天前

 

吴守荣

 

最好的事是遇见 知无知遇见你们让我更加坚定不移的继续下去

5天前

 

太保山人

 

生日快乐!

5天前

 

QCH

 

知无知生日快乐!希望人文通识读书节目一直办下去,很享受这样的读书。

5天前

 

谌洪果(资料来自搜狗百科)

 

 

拼音: [chén]洪果,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公民自治与合作计划发起人,四川西昌人,出生于19745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谌洪果因公开发表决定不参评教授职称”观点,被众多法学粉丝和网民尊为终身副教授20131223日,向西北政法大学提出辞职并发布《辞职公开声明》,称怕被体制化。个人作品有《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一种思想关系的视角》等。

中文名

谌洪果

出生地

四川西昌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社会学研所所长


中国

出生日期

19745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目录

·                           1人物生平

·                           2研究方向

·                           3个人成就

·                           4参与项目

·                           5个人作品

·                           译著

·                           编著

·                           个人专著

·                           发表论文

·                           6人物评价

1人物生平

 

古镇中长大。后从大西南到大西北求学七载,西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因生计而辗转北京深造。

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于著名法学家贺卫方教授,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6年,任教于西北政法大学。

20121122日,西北政法大学老师谌洪果在微博上抱怨,已连续两周成功举办的读书沙龙突然被校方叫停。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下午表示,此事要了解情况后答复。[1]

201376日,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谌洪果应邀来青海作学术报告,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师生和省垣部分律师聆听了精彩的演讲,并与谌洪果进行热烈互动。[2]

2013127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谌洪果教授在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实验室做了关于司法改革的讲座。

20131223日,西北政法大学谌洪果在其微博称,上午已向学校提交辞职申请。在一篇长达5000余字的辞职公开声明中,谌洪果表示,因为持续遭到打压,同时害怕被体制化而辞职。[3]

201588日,在西安创办“知无知”文化空间。

2研究方向

 

法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与文学西方法律思想史比较法学 [4]

3个人成就

 

多次为全校师生开设大型学术报告及学术沙龙,2007年度主要讲座为从革命万岁到娱乐万岁:中国法制道路的一个奥秘

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组织法学研习读书小组并进行专题讲座;

指导第四届“理律杯”全国法庭辩论赛,荣获最佳书状奖及法庭辩论三等奖;

《英美法概论》双语教学

配合《法律与文学》《比较法》等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及为深入对西北政法大学教育发展的思考,特在网上开设了法律与文学西北政法大学两个教学讨论区,这在该校教师中为首次,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讨论的视野越来越广,学术的水准越来越具深度;

2007年度被聘为教育部课题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指导教师。[5]

4参与项目

 

2002年就“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的课题带领研究生去基层法庭调查,形成调查成果法庭调查一周志

2004年到2006年,参与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与华盛顿大学共同组织的中国宪政研究”的课题组,该课题组负责人为北京大学贺卫方教授,主要承担“选举制度”的子项目,有关研究及翻译成果即将出版;

20069月参与农村法律志愿者服务”项目,负责就调解制度和调查方法进行指导;

20073月,参与陕西省高院法院职能转变调查课题,到黄陵法院进行黄陵模式”司法改革实地调研,并组织研讨会;

2007年,参与华南理工大学葛洪义教授的司法部重点课题“司法权的监督与制约机制,负责“政治权力结构中的司法权部分,即出版;

2007年,参与“枫桥经验与现代法治的项目调查,成果为枫桥经验与现代法治,载于《中国审判》。即将在核心期刊发表枫桥经验与中国法治生成模式的长文。[6]

5个人作品

 

译著

《司法审查与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月版;[7]

《哈特的一生:噩梦与美梦》法律出版社20068月版;[8]

罗伯托·曼加贝拉·昂格尔:《觉醒的自我:解放的实用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编著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0032005年版,担任第123辑编辑,共撰有6万字;[9]

《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共撰写6万字;[10]

《法理学》(新世纪法学基本课程教材系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11]

个人专著

《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一种思想关系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学术随笔《法律人的自我救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年版

发表论文

1法律能做什么:有关婚姻与性的法理思考《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

2“法律信仰理性之光——托克维尔法律信仰观介评,《法制现代化研究》(第7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法律思维: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检讨,《法律科学》2003年第2期;

4“法庭调查周志”《法律与生活》2003年第8期;

5“边沁法律语言观及其对立法科学化的追求,《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3年第2辑;

6槛内槛外的叙说——冯象《政法笔记》读后《法律书评》2005年第3辑,第16页;

7“我是谁——《法学方法论》2章读后,《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5年第3辑,第281页;

8“‘爱这个世界哈特法律实证主义的关怀,《博览群书2006年第1期,第58页;

9缩短人大会期?《民主与科学》2005年第2期,第29页;

10充满爱恋、挣扎和希望的这方热土——吴经熊超越东西方》为个案看中国宪政的历程2004年度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论文,获优秀论文二等奖,收入年会论文集《20 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19页;

11“向死而生——电影《死囚168小时》”,《方圆法治2006年第8期;

12法律实证主义的功利主义自由观:从边沁到哈特,《法律科学》2006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

13被悬置的审判——评电影《纽伦堡审判》”《清华法治论衡》2006年版;

14通过语言体察法律现象:哈特和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5期;

15厌选与民主:我国公民选举冷淡原因透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6让法律来弥合创伤——评影片《克莱默夫妇》”《人民法院报》(天平周刊)200646日;

17排出合理怀疑,《人民法院报》(天平周刊)2006427日;

18“陪审团醒了——评电影《十二怒汉》”《法制早报》2006327日,本文被《律师文摘》2006年第三期转载;

19法律,另一种父亲形象:致电影《因父之名》”,《法制早报200643日;

20从命令论到规则论奥斯丁与哈特,《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10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西北政法大学代表队参加第四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的总结报告”,《政法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22文明秩序下的法治森林,《西北法律评论》2007年第2辑;

23常识视野中的法律因果观,载于邓正来主编:《当代西方法律与哲学年刊》,第2辑;

24、《分分合合的法官制改革》,载于《中国改革》2007年第11期,核心期刊;

25、《天人交战的审判:哈特与富勒之争再解读》,载于《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7年第4辑;

26、《法治与传统的冲突与融合》(就“枫桥经验法治建设项目接受的访谈),载于《中国审判》2007年第6期;[12]

27、《枫桥经验与中国特色的法治生成模式》,载于《法律科学2009年第1期。

6人物评价

 

法律人思考者、关注底层草根的左派、关注尊严自由的右派、非左非右又左又右的个体生存者、忠实教育事业随时可能被停课的教师、课堂内外都尊重学术尊重不同声音的普通公民、守望幸福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