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问新知 · 情绪专题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表情:情绪会受到文化影响吗?

追问 nextquestion 2022-09-29


习惯网上冲浪的人可能会有一种感受,一个精妙的表情包可以传达丰富且微妙的情感,胜过千言万语。这种心意相通的前提是,传达方与接收方在表情包的含义上达成了共识,他们共享同一种“情绪语言”。这种情绪语言是双方从过往经验中习得的,缺乏这种经验的人可能不会知道,微笑表情可能传达的不是纯粹的开心而是阴阳怪气的微笑。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照搬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的面部表情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FACS),简单地将面部肌肉运动与情绪一一对应,可能会忽视“颜”外之意,产生误解。虽然从达尔文出版《人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一书以来,这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已经深入人心,但近些年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情绪是真实存在的,与面部的肌肉运动、与激发的电流无关,它是人类共识的产物,是环境、文化与身体协调作用的结果。


▷ 图片来源:Pixabay


编织情绪的线索


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复杂的交际系统来向周围的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图,尽管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无法理解彼此的单词和句子,但人类会使用一系列其他的线索来交流情绪,包括声音、面部表情和姿势。

 

面部表情作为社会生活的通用语言已经使用很久,语言和文化使我们以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但我们的情绪表达似乎十分相似。全人类共享绝大多数的基因,就像共有很多身体特征一样,在心理的某些方面应该也是共通的。

 

在一项深度神经网络实验中,研究人员对世界上12个地区(包括144个国家)的600万段视频中的面部表情进行分析,发现16种面部表情在144个国家的特定社会背景下系统地共变,70%的面部表情变化在每个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面部表情在现代世界中具有共性,但不同文化下情绪表达频率有所差异。


情绪解码的差异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面部表情的语境相关性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不同文化的人在感知情绪时不尽相同。尤其是在识别愤怒、厌恶和恐惧的面部表情方面,东方人不如西方人准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负面情绪会对群体和谐造成威胁,相较于个人主义文化,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暴露于负面情绪的情况较少,缺乏表达负面情绪的经验会影响对情绪的感知。

 

在解码情绪时,东方人更多地关注眼睛传递的信息,这种策略不足以准确判断愤怒和厌恶、恐惧和惊讶这些眼睛周围具有相似形态特征的表情,而西方人则会权衡面部不同部位的信息,如眼睛、嘴巴等。即使强制要求观察嘴部信息,东方人也难以准确识别相似的表情。这可能是因为传统礼仪规定东方人(尤其是妇女)要笑不露齿,忌张大嘴巴,因此东方人在笑的时候会本能地捂住嘴,这样观察者就没有那么多机会来学习识别嘴部的情绪,而更难从嘴部识别情绪。相比之下,学习眼睛表情的机会不会受到影响。


▷ 图片来源:Unsplash


还有一种可能是,东亚文化中普遍存在辩证思维,认为事物不是单独存在的。东方人不是无法识别情绪,而是在感知负面面部表情时,往往会看到多种并发的情绪。体验复杂情绪的倾向可能使东方人也倾向于认为他人的情绪表达更加复杂。与之相应的是,不同文化的人在识别自己文化群体的人的面部情绪时比识别其他文化群体的人的面部表情准确。


语言的加持


除面部表情外,声音也是交流情绪的重要手段。任何语言中都有丰富的表达情绪的词汇,没有情绪概念,我们很难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概念就像大脑创造的标签,用来理解周围的世界。情绪概念由生活在其中的人创造并体会。

 

不同文化之间、不同语言之间,情感词汇的含义并不相同,即使在翻译词典中通常认为它们是等同的。比如塔希提人没有“悲伤”的概念,在西方人体验到悲伤的情境中,塔希提人体验到的是生病、苦恼、疲乏或没有精神,这些状态都可以用一个词“pe’ape’s”概括。不同语言的词汇表达的情绪存在微妙差异。

 

并且,不同语系的情感概念有不同的联想模式。例如,有的语系中焦虑与恐惧密切相关,有的语系中焦虑与悲伤和遗憾更相关。地理上较近的社会往往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贸易、征服和移民进行接触,并且他们拥有更近的共同祖先,这些语言群体以更相似的方式将情感概念结合在一起。

 

面部运动结合声音和身体姿势,可以捕捉到更准确的情绪含义。不论情绪的本质是什么,从生命的最初时刻起,情绪就在塑造我们的人际关系,引导我们做出决策和判断。它产生于我们生存的环境,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并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中不断更新、丰富。


▷ 图片来源:freepik


作者:Lixia

编辑:EY

排版:Jingtong

[1] 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情绪[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579.

[2] Biehl, M., Matsumoto, D., Ekman, P., Hearn, V., Heider, K., Kudoh, T., & Ton, V. (1997). Matsumoto and Ekman's Japanese and Caucasian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 (JACFEE): Reliability data and cross-national differences. J Nonverbal Behav 21, 3-21.

[3] Cowen, A.S., Keltner, D., Schroff, F. et al. (2021). Sixteen facial expressions occur in similar contexts worldwide. Nature 589, 251-257.

[4] Elfenbein, H.A., Ambady, N. (2002). On the universality and cultural specificity of emotion recognition: A meta-analysis. Psychol Bull 128, 203-235.

[5] Fang, X., van Kleef, G.A., Sauter, D.A. (2019). Revisi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motion perception between easterners and westerners: Chinese perceivers are accurate, but see additional non-intended emotions in negative facial expressions. J Exp Soc Psychol 82, 152-159.

[6] Jackson, J.C., Watts, J., Henry, T.R., List, J.-M., Forkel, R., Mucha, P.J., Greenhill, S.J., Gray, R.D., & Lindquist, K.A. (2019). Emotion semantics show both cultural variation and universal structure. Science 366(6472), 1517-1522.

[7] Low, A.C.Y., Oh, V.Y.S., Tong, E.M.W. et al. (2022). Older adults have difficulty decoding emotions from the eyes, whereas easterners have difficulty decoding emotion from the mouth. Sci Rep 12, 7408.

[8] Markham, R. & Wang, L. (1996). Recognition of emotion by Chinese and Australian children. J. Cross Cult. Psychol. 27, 616-643.

[9] Waller, B.M., Cray, J.J., Burrows, A.M. (2008) Selection for universal facial emotion. Emotion 8, 435-439.

[10]Yuki, M., Maddux, W. W., & Masuda, T. (2007). Are the windows to the soul the same in the East and 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using the eyes and mouth as cues to recognize emotions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J Exp Soc Psychol 43, 303-311.

推荐阅读


追问互动

○ 如果您对本期内容有进一步想要追问的问题或者讨论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者加入我们的社群参与互动,添加小助手微信questionlab即可申请进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