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web3应用的“护城河”
什么是护城河?先有城,才有护城河。在城镇外修筑护城河,能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
“护城河”通常拿来比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靠这个来构建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防止对手超越自己。
最早提出护城河概念的应该是巴菲特老爷子,他喜欢购买有护城河的公司,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
在传统商业领域,护城河很多时候代表的是一种垄断地位,可能是特许经营权,或者是别人无法获得的配方。它的特点是隐蔽的知识,别人无法获得,从而形成垄断,也就是护城河。
啰嗦下前互联网时代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被快速的免费复制和传播,类似传统商业里的垄断很难形成。
经常有人说,你这个软件产品,功能非常简单,我找几个大学生就能抄过来。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软件,很难有版权的保护。
一个软件的所有配方都摆在面上,很难隐藏起来,也就没有了隐蔽的知识保护。这时候,传统的护城河模式无法保护产品的商业利益。
那互联网公司的护城河如何构建呢?
在早期,其实大家也不知道如何构建,速度决定轮,乱拳打死老师傅,先快速发展再说。
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信息都是公开的,如果有一个好的创意,马上会有很多人来跟风竞争。
所以,就看谁跑得快,烧钱是为了快速获得用户,试验自己的产品逻辑。
有很多死掉的企业,不是产品不行,是钱烧没了。但烧钱终究烧不出护城河。
最后大家做着做着就发现,原来做互联网产品有两个马爸爸。
打开我们的手机,看看第一屏的APP有哪些是放了10年的,这里大部分人的选项应该有微信和支付宝。
有人说互联网产品的护城河是网络效应和数据智能,那也是发展了这么多年后形成相对的信息垄断的后置答案。
那些年,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创业百家大战,团购、打车、单车、直播等等。最后这些新方向跑出来的企业,大多也都归顺了两个爸爸。
回头看,主要还是因为那两大企业有入口级的流量。这些流量,可以看做互联网的护城河。
流量是什么?是用户认知的投射。
用户认知是怎么形成的?很多时候就是被一个一个的二维码驯化出来的。
信息时代的护城河
我们说传统企业靠隐蔽的知识构筑护城河。
信息时代,靠的是开放的知识构筑护城河,这个开放的知识就是用户的认知。
每一个产品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某种需求而创造的,当用户使用产品时,就建立了用户与需求的链接。
比如饿了想吃外卖,就会打开美团。想看八卦就打开微博,无聊想刷剧就打开B站。
比如早期的陌陌,它的定位就是约x,那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第一时间自然会打开陌陌。早期的微信附近人,也有类似的功能。
为了满足用户某一种需求,会有很多APP来做这个功能,一开始会有大量企业都来做,做到最后基本就剩一两家。
为什么会死掉那么多?核心还是用户的认知带宽是有限的。
在竞争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企业抓住了最核心的用户痛点,做好了服务,让用户有了非常愉悦的体验。
这样用户就懒得再去用其他类似的APP了,毕竟选择是有成本的,用户选择时的心理成本是非常高的,一旦用户认可了一个产品,他有这方面需求时几乎就是顺手的事。
占领越多用户的认知空间,就建立了更多的用户和需求的链接,从而形成了一堵看不见的护城河。
这个模型里,能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需求至关重要,用户要的是短平快,最好是免费的高品质服务。
对于不同的需求,资源的影响也很关键,所以有些互联网应用也搞起了资源垄断那一套。
因为只有你这有独家资源,用户去别的地方解决不了需求。这时用户认知会降格处理,需求第一,体验第二。
在这一过程中,先发优势非常重要,因为先发就意味着能占领更多的用户认知,用户是懒的,一旦他们的续期被很好满足,后来者想要改变就要花更多的营销成本。
这时先发者如果也同样的对营销的对冲,后来者就很难超越。
WEB3应用的护城河
叨叨半天,来说下本文的重点。
先来说下web3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加密市场的本质需求是什么,用户为什么来这里。
其实早期用户来这里,大部分都是为了投机。投机是web3早期市场的最本质需求。
投机最直接的就是炒b,所以早期最火热的web3应用就是交易所。
用户一有想买xx的想法(需求),就想到在xx可以买到(认知),这时用户就会打开这个应用(链接)。
从这个需求链条里我们可以看到,早期这些jys的竞争力,就来源于对投机需求的更好满足。比如有更多的b,更好的价格,更好的深度,更加安全等等。
一旦用户使用习惯了这些jys,他们就建立了用户认知的护城河。这种用户固有认知,是比较难被打破的,除非遇到类似监管等意外事件。
投机需求的第一认知投射就是交易,炒b,炒土狗,几个词说的一回事。
早些时候交易只能在jys实现,但后来有了uniswap。
uniswap的护城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土狗的lanchpad(土狗乐园)。
jys上b是比较慢的,而且还需要一堆复杂流程。但uniswap不一样,启动一个池子非常快,用户随时可以交易。
在2020年DeFi summer时,很多新b只有在uniswap可以买到,很多只会用jys的用户,学会了使用uniswap,这些用户到现在,可能也只是会使用uniswap这类应用。其他DeFi都没用过。
现在你问一个用户在哪能买到abc,大部分直觉上也会说uniswap。这就是用户的认知被牢牢的占领了。
即便像有1inch这种聚合器,但大部分用户根本不知道,没形成认知反射。
所以在去中心化交易这个赛道上,那些研究更好的无滑点、无损、单边做市啥的都没用,那些影响不了用户对投机需求的认知投射。
有认知还不足够建立牢固的护城河,创新和体验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要一直创新,要一直提供好的体验。
在这一点上,uniswap做的还是蛮好。它提供了widget,让用户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交易,它可以被集成在几乎任何应用里。
体验也会加强用户的认知,反过来又会强化需求的链接,进而形成护城河的正反馈。
所以,目前在web3应用里,想到交易,要么是jys,要么是uniswap,他们是有真实需求支撑的护城河。
其他类别的需求,多少都会有一些更专业的知识需要用户掌握,所以护城河的构建就不是那么容易。不像jys那么容易。
比如DeFi,用户需求了解资产存在哪,要用啥钱包,这些是需要一个学习路径的,在体验后,甚至是在损失资产后,才会真正建立起一个牢固的认知。
一旦这种认知建立,也会更牢固,因为设计资产的自我保管,因此一旦熟悉一个模式,就很难去变动。
在这个需求链条里,我个人认为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大部分的应用,都是会依靠安全来构建自己的第一道护城河。其次,才是更好的满足需求。
安全需要时间的变量,所以运营时间更长,安全事件更少的应用/链,慢慢的会积累更多的用户认知,相应的也会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从这个角度思考,以太坊在很长时间里都很难被超越了。
总结
好吧,看起来最终就是吹了下以太坊和unis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