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11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督订颁发《反台独法》《反台独份子条例》,通缉、严惩并绞杀叛国和卖国贼犯之台独、独台、华独份子!

2017-07-24 综编| 科文哲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导读:本平台发表过系列关于两岸问题文章,支持柱姐之大中国路线主张,同时批判台独民进党与独台国民党反动派,近发文 中国大陆隐忍近70年终一鸣之壮举惊世: 禁用"一中各表", 没有任何模糊空间, 坚决遏制独台国民党反动派!!》,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为此就两岸关系考试答卷之成绩公布,并准备了一批奖品。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颁发《反台独法》和《反台独份子条例》,通缉、严惩、绞杀叛国及卖国贼之台独、独台、华独分离份子!


两岸关系考试成绩公布,正一一派发奖品中 

(作者| 稚藕弋)


对于台湾当前颇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两岸关系就是一道必答题。


近期大陆已经失去耐心,彻底收起试卷,并公布成绩,洪秀柱100分、柯文哲50分、吴敦义25分,蔡英文0分。


估计对蔡英文与洪秀柱的分数,大家争议不大,奇怪为什么柯文哲比吴敦义还高一分!这个其实也不意外,因为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成绩评判的除了对照标准答案,同时还要参照个人基础与进步大小。

小柯曾经是墨绿,基础差,所以0分起步,进步也算较大了;小吴一直在蓝营,起步至少50分吧,然而现在这种表现,尤其想驱逐并追杀主张统一者,实在是差的不能再差,只能给这个狡猾投机的独台贼25分。但与之小柯比,有点进步且能说出两岸一家亲,因此二人立判高上低下。


今年以来大陆密集的动作,从中巴建交、某些国家要求台湾办事处更名,到最近公布禁用“中华民国”、“一中各表”等字眼儿来看,已经彻底收起试卷,直接公布标准答案了!答案就写在那里,你自己看、自己选择,是走和平康庄大道、还是走武斗崎岖小径,你自己看着办。


挨打不怕疼、挨枪不怕死的主儿,尽管顶风作案罢!老子已经失去耐心,机会不是永远给予不懂珍惜之人滴!


大陆一出手,有识之士抖一抖,已经在分析大陆何时要动手!
大陆一出手,小英抖一抖,已经在规划出逃之路、加强安保维护!
大陆一出手,敦义抖一抖,再讲各表的话语,那就是堵死自己的后路!


6月中旬海峡论坛之际,笔者还洋洋洒洒写下千言文字,呼吁习洪会,分析习洪会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现实意义,分析若果不会,势必将会对台湾统派造成巨大的打击和生存压力。


结果大家都知道,当然是我失望了。而今回头,此棋更高一着!


那时如果习洪会,实在是过于招摇扎眼违反常规,那时不会,其实也是在给吴敦义一次机会!大陆台面上永永远远是这么彬彬有礼,送佛到西!


从现在看,肯定是有人不知好歹。芝麻杆喂驴——吃不吃心意到了!何况大陆端出来的可不是芝麻杆!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


我待你若亲子,你拿我当后爹!看来不夹大棒的胡萝卜,有导致幻觉的作用,让别人真以为你傻!事已至此,大陆彻底祭出统一的大旗,一改过去8年只谈“一中”不谈“统”的作风,“统”字终于浮出水面,由幕后走向前台。


束缚台独的那根绳索如今不仅紧勒向蔡英文,同样剑指吴敦义,甚至包括宋楚瑜。


根据测试成绩,奖品也在紧锣密鼓分法之中~~~


蔡正元将赴大陆陆台合资企业任职,倒数第一的蔡英文立马操刀相向;吴敦义的“国共论坛”、“一中各表”,大陆正告今后“禁用”;


聪明孩纸柯文哲已经收到诸如“双城论坛如期举行”、“张志军最后一分钟接见”等红包;至于蔡英文收到的大礼,由于太多,我就不在此一一列举。


小英大礼领到手酸


2 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评社北京7月22日电/网评: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者欧阳文章北京经济学研究学者  

“九二共识”的内核就是一个中国。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的政府。所以,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中各表”是隐形的“两国论”  

在“九二共识”的解读上,国民党也承认“一个中国”,但其主张“一中各表”。马英九也好,吴敦义也好,他们都在“九二共识”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中各表”,如“'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或称“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大陆对国民党的这一解读从来都没有承认过,一般的提法就是“以一个中国为原则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实质就是一个中国”。很明显,大陆的说法与国民党的解读大相径庭。 

大陆为什么不承认“一中各表”?道理很简单,“一中各表”这是隐形的“两国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还哪有“各表”之说?我们所说的一个中国原则,是指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它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这个原则是大陆开展外交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5年4月,日本通过侵华战争,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1941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昭告各国,中国废止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切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协定、合同,并将收复台湾。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并在《日本投降条款》中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10月25日,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试想,如果大陆表述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表述的中国是中华民国,那就在世界上形成了两个中国。所以,一个中国真正含义,就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一中各表”实际上就是隐形的“两国论”。这是大陆始终不予承认的根本原因。


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以来,虽然其政权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名称,但它早已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实际上始终只是中国领土上的一个地方当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当天即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又致电联合国,声明:国民党当局“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完全无权代表中国。外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与台湾当局断绝或不建立外交关系,是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原则。  

中国政府的上述主张受到当时美国政府的阻挠。尽管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及其他盟国承认1945年以来的4年中国对台湾岛行使主权,但是同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了孤立、遏制中国,不仅派军队侵占台湾,而且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以后又逐步在国际社会策动“双重承认”,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对此,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主张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正是在中国与外国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在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产生了一个中国原则。上述主张构成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严正立场和合理主张,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和支持,一个中国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9月,中日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并且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的立场。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并且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


综上所述,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岸是“命运共同体”,

一国两制是实现两岸统一的唯一途径  

国民党为什么要强调“一中各表”?因为他们有一个奇谈怪论:台湾的前途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既然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前途怎么只有台湾人民来决定?正确的说法是:台湾的前途应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4亿全体中国人民来决定。因为,台湾和大陆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海峡两岸并非两个国家。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只能有一个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的中央政府。目前的国际社会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众所周知,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的结果。海峡两岸尚未统一,这种不正常状态的长期存在,并没有赋予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和权利,也不能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目前的问题是台湾分裂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要改变这种状况,而这正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的。  

两岸是命运共同体。因此,尽快实现两岸统一是两岸同胞迫在眉睫的大事。国民党内有人想以“两德模式”解决台湾问题,这是不切实际的错误想法。战后德国的分裂和两岸暂时分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不同:第一,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1945年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被美、英、法、苏四个战胜国依据《鉴于德国失败和接管最高政府权力的声明》及其后的波茨坦协议,分区占领。冷战开始后,德国统一问题成为美苏两国在欧洲对抗的一个焦点,在美英法占领区和苏联占领区分别相继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显然,德国问题完全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而台湾问题则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是内政问题。第二,两者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不同。德国的分裂,为二战期间和战后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而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于日本必须将窃取于中国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第三,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两个德国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并存。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因而,德国问题与台湾问题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照搬“两德模式”解决台湾问题。


一国两制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唯一途径。按照“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允许海峡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互不强加于对方,最能体现两岸同胞的意愿,这本身就是民主的。两岸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应构成和平统一的障碍。而且,大陆注意到台湾与香港、澳门的不同特点,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之后,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的内容,可以比香港、澳门更为宽松,比如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大陆主张两岸谈判最终目的是实现和平统一。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只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台湾方面关心的各种问题。比如,台湾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对外活动空间,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等,都可以在这个框架内,通过政治谈判,最终在和平统一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3“一中各表”绝非两岸共识 

港媒:大陆从未接受

资料图:汪辜会谈。国台办多次表示,“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认同两岸同属一中,它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表明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


海外网7月22日电 香港中评社今天发表“快评”指出,“一中各表”是过去国民党的坚持,但绝对不是两岸的共识,也不是国共两党的共识。大陆过去从未接受“一中各表”,未来更加不可能接受。


文章指出,大陆从未接受,也不同意一中各表,更不存在现在改变政策的问题。大陆强调的九二共识,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而不是一中各表,甚至只强调“各表”不讲“一中”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是过去国民党的坚持,但绝对不是两岸的共识,也不是国共两党的共识。


文章表示,无论是两岸之间,还是国共两党之间,都还存在很多分歧,大陆也没有否认这些分歧;大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坚决反对“台独”。在这个基础上,国共之间就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基础出协商处理。


以下为文章摘编:


针对传出大陆不接受“一中各表”的说法,台湾义守大学副校长李梁坚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一中各表”是马英九一贯坚持的政策,现在如何要吴敦义把“一中各表”拿掉?当初吴竞选党主席的主轴就是凸显跟洪秀柱的不同;如果吴敦义修改“一中各表”路线,不就发夹弯自打嘴巴?李梁坚还说,他相信吴敦义会透过相关人士去跟大陆沟通延续马英九政策的想法与理由。


我们认为,大陆从未接受、也不同意“一中各表”,更不存在现在改变政策的问题。大陆强调的“九二共识”,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而不是“一中各表”、甚至只强调“各表”不讲“一中”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是过去国民党的坚持,但绝对不是两岸的共识,也不是国共两党的共识。


洪秀柱担任国民党主席的时候,看到了“一中各表”的局限,强调深化“九二共识”,积极探讨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的可能性,而没有再强调“一中各表”,目的是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个“和平政纲”也是国民党全代会通过的。


我们当然了解,无论是两岸之间,还是国共两党之间,都还存在很多分歧,大陆也没有否认这些分歧;大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坚决反对“台独”。在这个基础上,国共之间就有共同的政治基础,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协商处理。


因此,我们认为,大陆过去从未接受“一中各表”,未来更加不可能接受。这个原则问题不是可以透过什么人去沟通就可以改变的。(综编/ 海外网 侯兴川)


洪秀柱:一中各表不能真正解决两岸问题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今天上传原本打算在2015年公布的影片;影片提及,洪秀柱认为,一中各表不能真正解决两岸问题,长期来说,对台湾不利,两岸应共同以一中同表正面迎向问题。


洪秀柱下午在脸书发文表示,台南市长赖清德近日关于两岸的一些言论,掀起一波波热议。尽管赖清德在对九二共识的认知上,存在不可忽视的错误,但她仍然乐见,在台湾社会,有更多人愿意就两岸的问题提出讨论。


洪秀柱上传一段影片说,这部原本预计在2015年公布的影片,正好谈到了一部分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澄清赖清德对于这个问题的误解,一方面也希望能客观、诚实地点出所遭遇到的问题,以及尝试提出的解方。


影片提及,「一中各表」不能真正解决两岸问题,包括不能解决政府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及大陆放弃对台武力威胁的问题;北京不在乎台北主张一中各表,因为大部分国家接受北京看法,联合国也接受北京的一中表述;依照北京表述,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法律地位与港澳相似,如果只主张一中可以各表,就没有立场要求北京改变现在的说法。


影片指出,洪秀柱认为,长期来说,一中各表对台湾不利,两岸应该有共同认识,因此她提出一中同表。


影片提及,一中同表有3个层面内涵,包括两岸均同意不可分裂、接受分治与创造和平;一中不单指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是包括台湾与大陆在内的整个中国;两岸应共同表述双方政府是在整个中国架构裡面,而不可分裂,但两岸政府应共同接受彼此是一个宪政的治权。


因此,影片指出,一中同表也就是要求大陆接受分治的主张,当两岸就不可分裂与接受分治达成共识,两岸就可以签署和平协议,为两岸创造长治久安的和平。


影片提及,洪秀柱认为,一中各表仅能处理眼前的事务性问题,长久下去不利于台湾;两岸共同以「一中同表」正面迎向这些问题,才能让两岸在承认分治不分裂的现状共识下,签署和平协议,才能真正解决参与国际组织的问题,也才能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洪秀柱在脸书表示,这是未来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共同讨论,一同为台湾未来找寻一条最好的路。「2015为什么没出,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4 大陆专家:蔡当局若持续“文化台独” 大陆不排除制定《反台独法》

 

北京清华大学台研院副院长巫永平(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徐亦超】据台湾“中时电子报”7月8日报道,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在岛内执政后,藉已通过初审的“促进转型正义条例”及撤回课纲微调达成“去中国化”的企图明显。对此,北京清华大学台研院副院长巫永平近日接受台湾《旺报》的专访,他表示,大陆对“文化台独”的影响越来越看重,蔡当局若持续操弄,届时大陆不排除会制定《反台独法》予以反制。

  

巫永平指出,“文化台独”源于李登辉及陈水扁时代的“课纲调整”,不断影响台湾青年世代对两岸关系的认知,直到马英九当局发现后要调整也来不及;这也是北京为何要将两岸交流重心,转向青年与基层的主因。

  

至于“文化台独”对两岸关系的严重性,巫永平表示,从“立法院”已通过初审的“促转条例”,以至于撤回“微调课纲”,这些动作都是很鲜明的“台独”指标,欲将“中华民国”“台湾化”的意图非常明显,他批评,蔡英文当局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巫永平分析,从近年台湾几次选举,“首投族”(第一次拥有投票权的选民)对大陆的印象皆呈现负面状态,这种现象不外乎是政治人物意识形态操弄,加上媒体报导所致,但无形中已累积两岸青年世代的分歧,许多年轻人对大陆逐渐持不友善的态度。

  

他说,北京从蔡英文当局在“5·20”的表态,已暂时确认蔡英文不会重走陈水扁的老路,藉操弄民粹等方式推动“法理台独”,但却暗地加速推动“文化台独”,北京不会乐见蔡当局作为。

  

面对蔡英文当局加速推动“文化台独”,北京将如何反制的问题,巫永平认为,若情节严重,北京将不排除特别制定《反台独法》,及对蔡当局开始逐步施压,毕竟北京有许多方式可用,但如此一来,将不利于蔡英文的施政。

  

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图片来源:“中时电子报”)

  

而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则指出,事实上台湾年轻人并非“天然独”,而是受台湾教育上“去中国化”与舆论市场“台独化”影响,是嫁接的“台独”;而当这种思想逐渐成为台湾政治主流后,会严重伤害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可能停滞甚至倒退,从“冷和平”到对抗。

  

倪永杰受访时表示,与“法理台独”相比,“文化台独”虽相对柔性缓和,但危害更严重。他表示,李登辉时代1990年代末期,台湾教科书开始培养“本土意识”与“去中国化”社会基础,小孩接受教育后,认为日本当初是进驻台湾而不是侵略,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国关系”,在这样的教育史观薰陶下,配合民进党政治宣传后,导致现在40岁以下年轻人对两岸关系普遍没好感,而且在社会舆论上,几乎台湾宣传舆论市场都向“台独化”发展。

  

倪永杰表示,李登辉与陈水扁时期的“台独”教育已达到目的,即“台独”基因已嫁接到年轻人血液里,蔡英文讲“天然独”,但倪永杰认为,“那不是‘天然独’,是嫁接的‘台独’,是基因移植的结果。”

  

他也强调,从历史、教育角度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国关系”,将伤害两岸关系,特别是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完全摧毁,海协会与海基会谈判协商机制、国台办和陆委会的沟通协调机制都难以维系。而且文化台独导致台湾人“反中”、“仇中”,为民进党在战略上配合美日来围堵大陆,提供一个舆论与教育基础,严重伤害两岸关系。


5. 用《反台独分子条例》细化《反分裂国家法》


11年前2005年3月14日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是大陆对台政策法制化的一项里程碑式的进步。法学思维与法律语言以其现代性也受到了大陆越来越多的重视。只是《反分裂国家法》与“不放弃使用武力”,过于宏观,打击面过大。《反分裂国家法》是宏观的、最后的手段,那么在此之前日常的、常规的、具体的台独分离行为该有法律手段灵活随机处置才行。这就要打破大陆对台的过分整体主义思维,更加重视民法、刑法、国际法等在两岸关系中的微观实践。


“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不用放弃但用不着天天提,而是要积极强调维护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力促两岸和平,从而减少台湾对美日的过度依赖和被迫在东南亚软弱。所以两岸和平协议仍是一项重要任务。要想办法扮演两岸同胞利益捍卫者的角色,而不是总让台独之外的民众感受到大陆的虎视眈眈,这方面的台湾社会疑虑一定要想办法减少。


由于“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宣示在震慑台独的同时也客观造成对岛内不分蓝绿民众的威胁,虽然新党等一部分深蓝民众不怕、不在乎,但国民党里面对此反感的就不少,更别说中间选民与绿营选民了。所以以后遏制台独的手法要更细化,比如专门制定从微观司法手段着手的《反台独分子条例》,对“台独分子”一词要从宏观大概念降落为司法上的微观个人与小群体概念,少做宏观一刀切的事,而是区分情节轻重分别量罚。比如条例中可以专门针对一小撮情节特别严重的台独分子规定限制令,限制其在大陆及大陆影响力所及的国家、地区经商,冻结或限制其银行账户(特指在大陆或在大陆影响力所及地区的银行账户),限制其在岛外的行程。


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更加细化意义很大也很重要,这样才能避免伤及无辜,扩大同盟阵营,孤立极少数台独激进分子。而且还要积极促成这方面的国际司法互助,重点推动《反台独分子条例》在与我国签署有司法协助协议及司法协助实践的国家发挥其效力。从微观入手的《反台独分子条例》要和从宏观层面着眼的《反分裂国家法》相呼应、相配合,可以很好地补上以往反台独法律过于宏观而在国际国内留下的大片微观上的司法漏洞。


像这样从外向内,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渐进划一个又一个大红线、小红线之后,稳固渐进划线压缩台独空间后,台独投机政客也会渐渐收缩、后退一部分。反台独工作也能因此在中长期渐进地扩大战果。


作者刘国民,长期关注台湾,在大陆、台湾、香港、美国、新加坡和加拿大都有台海评论文章发表。


6. 中评智库:国民党的本土化影响两岸政策,

伤失了“大中国路线”,就是走向独台与台独合流


吴敦义的两岸思维与路线,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评社香港7月23日电/上海东亚研究所司法研究室主任黄伟伟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7月号发表专文《国民党主席选举结果显示了什么》,作者认为:“深蓝在面对'大中国路线'时的分裂,意味着深蓝内部趋统的势力进一步弱化。洪秀柱选举失利后,虽有支持者喊出成立新政党诉求,但国民党分裂可能性不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洪秀柱实力有限。国民党将继续本土化,而这一'本土化'趋势始自蒋经国,是国民党在台湾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非洪秀柱一人可扭转”文章内容如下: 

国民党主席选举在5月20日落下帷幕,出人意料的是,吴敦义以14多万票的绝对优势一轮过半,打败同场竞选的现任党主席洪秀柱,成为党内新的“最大公约数”,有三年多时间带领国民党再出发。 

预期与结果悬殊的胜选 

2017年的国民党主席选举是国民党在2016大败后,最大规模的“收拾残局”运动,内含路线斗争、权力重整、利益分配,甚至统“独”、认同议题都搬上台面,让人有种看“总统”选举大秀的错觉。纵观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林林总总,共有六名候选人角逐党主席,是历届党主席选举人数最多的一次,竞争最激烈,变数最多,导致选举前一天也无法确定胜者,岛内外很多政治观察家认为可能会进入第二轮角逐。然而选举结果让多数人跌破眼镜,吴敦义以144,408票的绝对优势一轮过半胜出,得票率52%;而他的最强竞争对手洪秀柱得票仅有53,063票,得票率仅为19%;郝龙斌有44,166票,得票率为16%,表现超出预期;韩国瑜与詹启贤分别获得16,095票和12,324票,表现也不错。 


复盘这次选举,预期与结果如此悬殊,值得深思。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从连署到民调,到人头党员,争议不断,耳语满天飞,各阵营为了胜选无所不用其极。这样激烈的竞争让选举一片混乱,但也从中让人看出国民党很多问题:这关系到国民党未来会否再度崛起,选情如此激烈,是否意味着蓝军的热情回来了?在选举中一再被挑起的两岸政策路线之争在国民党内是真议题还是假议题,以及由路线之争引出的,吴敦义当选是否意味着国民党会越来越“独”,吴敦义领导下的国民党两岸政策为何?国民党改革能否持续,实现组织再造,改变以往为民众所诟病的“酱缸”文化、“密室”政治,吸引年轻世代等等。 

蓝营支持者的回归与变化 

2014年“七合一选举”与2016年“总统大选”的失败,让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势力彻底崩盘,而对于失败原因的解释,各界分析并不一致。一种看法是蓝军热情不再,含泪不投票,一种看法是固有的蓝大绿小的板块发生了根本性变动,国民党在岛内逐渐式微的趋势不可逆转。第一种看法中,对于蓝军不投票的原因也有两种解释,一方认为是蓝营对国民党施政不满,一方则认为是国民党路线出了问题,丧失了传统核心价值,洪秀柱即是后一种看法的代表。所以洪秀柱在2016年国民党主席补选胜出后,即提出具有“大中国”情怀的两岸关系论述,并成立孙文学校,广泛宣传国民党传统的“大中国”价值观,试图与岛内主流的“本土化”论述分庭抗礼。 

与2016年国民党主席补选相比,今年的党主席选举无论在投票率与投票人数上,都有长足进步。2016年投票率为41%,有效投票数为139,558,而2017年投票率为58%,有效投票数为272,682。投票人数增多,基层党员的投票热情明显被调动起来,但洪秀柱今年仅得到5万张选票,比去年少了2万支持者。首先,在一般党员中,洪秀柱基本没有拿到票。其次,在人头党员方面,动员力度不如吴敦义阵营。最后,令人意外的是,洪秀柱在其铁票区,深蓝党员中跑票严重。 

蓝营支持者回归容易解释,外有民进党全盘清算,让蓝军危机意识高涨;内有党主席选举的激烈竞争,党员被充分动员。但蓝军的热情能否持续、扩大,助力国民党赢得未来选举还有待观察。值得深思的是深蓝党员的变化,洪秀柱对自己选情的乐观很大程度上源于她对深蓝忠心的笃定,认为深蓝一定会支持她对国民党的改造,支持她的“大中国路线”。但选举结果表明,洪秀柱在深蓝黄复兴党员中最多只拿到了4成选票,远低于预期,与去年她在深蓝有7至8成的支持率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只能解释为深蓝2016全力挺柱大多是因为同情她在国民党中的遭遇,而不是出于对其路线、理念的认同。去年对洪秀柱的同情票已还,今年则会看候选人投票。选前郝龙斌阵营即预测,洪秀柱在黄复兴的支持度,与去年补选相比已是江河日下,或已跌破五成,郝有可能拿到黄复兴四成左右的选票。而吴阵营在选前也评估,吴的黄复兴得票高于预期,若无意外,应可拿下两成。


深蓝在面对“大中国路线”时的分裂,意味着深蓝内部趋统的势力进一步弱化。洪秀柱选举失利后,虽有支持者喊出成立新政党诉求,但国民党分裂可能性不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洪秀柱实力有限。国民党将继续本土化,而这一“本土化”趋势始自蒋经国,是国民党在台湾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非洪秀柱一人可扭转。 

国民党本土化趋势的不可逆转 

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路线之争再次浮上台面。党内统派认为,国民党为了胜选,始终把团结当作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确保团结,继而对党内路线分歧讳莫如深。这种为团结而团结的状态,导致国民党无法提出清晰的发展方向,在两岸关系和大陆政策方面无法做到旗帜鲜明,也让国民党在岛内渐失人心。然而,台湾民意真的如此吗,蓝营的支持者真的是因为国民党没有扛出“大中国”或“统一”大旗而含泪不投票吗? 

2016年“大选”,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靠“维持现状”模糊再模糊的论述轻而易举地赢得了选举;2017年国民党主席选举,提出清晰“一中同表”的两岸关系发展路线的洪秀柱惨败,深蓝分裂;洪秀柱在选举中抛出的统独议题、认同议题,非但没有凝聚“挺柱”的向心力,反而让更多蓝营民众忧惧这一激进路线会让国民党分裂,甚至泡沫化,从而自发配票给吴敦义,冲高了吴的得票,让吴敦义阵营操作“西瓜偎大边”、“一轮过半”策略成功。这些政治现实说明,国民党内的路线之争很可能只是假议题,“大中国论述”现阶段已无法在国民党内形成气候,统派势力在在国民党内已彻底边缘化,吴敦义带领下的国民党无疑会延续以往国民党的“本土化路线”,且持续深化。 

但国民党的“本土化”一定会导致国民党“独化”且“和平统一”已经丧失条件了吗?回顾历史,国民党本土化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始自蒋经国。对国民党本土化的研究也不是刚刚起步,以往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国民党本土化是国民党为了在台湾生存发展所做的是适应性调整,包括“人事、体制、政策、价值取向等层面,是顺应台湾主体意识、健全政党体制、适应选举政治的必然要求”,其内涵是要“认同台湾、爱乡爱土、凝聚族群”,但“不至于滑向‚台独化‛、‚独台化‛ 、‚去中国化‛歧途”。①如2005年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为了摆脱其外省人原罪,修改党章,从论述、组织、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国民党本土化。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他对国民党的本土化改造并没有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可见,本土化是岛内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并不等同于“去中国化”与“台独”。


但同时也有学者提出,应警觉国民党本土化走向“反中”,“所谓贴近本土,在台湾的语境中,无非就是表现出反中的立场”,“对反中或台独而言,国民党加入反中无异于将台湾政治土壤彻底染绿”,“最后是巩固了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基地,对于国民党重振并无真正好处”。②尤其在岛内“反中”声浪高涨的情况下,需要密切关注国民党本土化动向,敦促国民党坚定反台独的立场。 

国民党本土化对其两岸政策的影响 

国民党启动本土化进程后,两岸政策发生质的变化是在李登辉时期,由“一个中国”变为“两国论”。但自连战到马英九,又将两岸政策拉回到“一个中国”框架内,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在岛内,为因应本土化潮流,马英九更强调“九二共识”中的“一中各表”,强调“中华民国主权独立”,两岸维持现状,“不统、不独、不武”。目前看来,吴敦义的两岸政策基本沿袭马英九时期的论述,但为与洪秀柱的“一中同表”相区隔,吴在“一中各表”上下足功夫,甚至在回覆习总书记贺电时,刻意将他所认为的“九二共识”含义逐字写出。在有关专访中吴敦义也一再说,有“九二共识”大陆放心,有“一中各表”台湾安心,人为将“九二共识”割裂成两部分,这明显与大陆的“九二共识”认知有落差,比“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框架”有所退步。 

不过,以国民党的共识,两岸还是应当维持某种关系,经济的、文化的等等,以维护两岸和平,这点吴敦义也是不会变的。吴敦义刚刚当选,其政策、思想还会有变化,需要进一步观察。 

国民党改革能否持续 

“大中国路线”无法让国民党再度中兴,而泛蓝政治版图在岛内却面临不断萎缩的困境,这使得国民党改革议题被不断提起。但百年老店,暮气沉沉,“酱缸”、“密室”政治文化盛行,利益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改来改去还只动了皮毛,在民主化、年轻化方面的作为还远远不够且收效甚微。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中的六位候选人,最具改革精神的是洪秀柱,但基层党员用选票否定了她的努力。一则洪秀柱的能力备受质疑,因为虽然民进党施政让人民怨声载道,但国民党民调、声势却依旧低迷。二则很多党员看到的是,洪秀柱领导下的国民党有如一盘散沙无法团结。如为宣扬“一中同表”,洪秀柱高举“反马”大旗;与“立院党团”关系紧张,势同水火;又因强行通过主席提前选举及黄复兴党代表并选案,与多数中常委撕破脸。


基层党员对团结的渴望似乎甚于改革,最后选上了“最有经验、最有能力、最有资历”的“老人”吴敦义。吴敦义当选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团结党内各方势力,目前与手下败将的整合已初见成效,“立院党团”更是欢欣鼓舞,呼吁洪秀柱尽快交接,让吴敦义开始工作,恢复党中央-智库-党团的密切合作,更加有效制约民进党。在团结大旗下,改革的动作势必迟缓,但2018“七合一选举”与2020“大选”近在眼前,吴敦义领导下的国民党如何因应值得观察。或是恢复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其选举动员力,这是吴敦义擅长的,也在此次党主席选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或是从“经济发展主义”出发,以“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为背景,回溯台湾过去经济高速成长或社会稳定的“美好时代”,召唤经济选民与中产阶级的记忆情感。③吴敦义在这次主席选举中也选了这条路径,主打政绩牌,把自己塑造成“民进党最怕的人”,吸引党员支持。 

几点感受 

(一)对“台独”、“独台”或“华独”等一些基本概念要重新厘清。这里的重新厘清并不是重新定义,而是重新熟悉其原有含义与产生背景。 

(二)之所以出现这些概念混淆,网路舆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网路的巨大发展,让人们可以更便利地获取各种资讯,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认识有了量的飞跃,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但是这些普通民众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大多是不成体系的,更没有历史积累和实践经验。他们对一些概念望文生义,或者简单化处理,通过网路传播形成舆论导向,甚至翻转概念原有之义。这一趋势对两岸民间良性互动不利,也不利于两岸保持弹性、模糊的空间。 

(三)不要迷信网路政治。民进党在网路上翻云覆雨,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特朗普的意外当选,让人们见识到网路政治的潜力。但这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在网路耕耘颇深、走得更远的洪秀柱,却并没有选赢网路小白吴敦义,可见网路政治有其局限性。 

注释 

  ①刘世洋:《中国国民党“本土化”走向观察》,《台海研究》2016年第1期,第1页。 

  ②《石之瑜:国民党的第二种假本土化》,风传媒2016年4月12日。 

  ③《张宇韶:国民党崩坏的结构因素》,端媒体,2016年2月4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