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什么, 谁被辜负了或委屈了? 诺奖也开始了 "爷玩的就是哗众取宠!" 时代

2017-10-06 作者| 戴德昌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2017年的诺奖水落石出,生物医学、物理学与化学都已经公布。


总的感觉是,从2017年开始,诺奖开始了“爷玩的就是哗众取宠!”时代,那个委员会的大爷大娘们,拿着人家的钱不当自己口袋里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爱给谁就给谁,佩服他们如此任性的同时,哀叹这更年期综合症不但严重影响那个委员会的大妈,而且更严重影响那个委员会的大爷们。我简直要自费买几瓶月见草用顺风/圆通快递免费送给他们。


说点细节吧。

第一,2017的生理医药诺奖给了生物钟。


古代其他帝国的资料没有看过,就看古代中华帝国,就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大道理,还有违背这个生物钟的很多例子,比如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意思是说,因为思念美女倍切,导致夜不能眠,所以乱了生物钟。


当然,现在的时差问题更多,上夜班的,国际旅行的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生物钟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是普遍共识。细看几位获奖人的工作,其实没有什么有重要意义的贡献:他们从基因水平上重新解释了这个古老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给出终极原因。


终极原因是什么?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学说。


因为地球的自转是24小时,跟这个24小时严重不符合的都会被环境无情地淘汰掉,这是经过了漫长的演化的必然结果。也许开始的时候,有些生物钟是15小时或者30小时,那么现在都不可能存在了。


这里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地球上的生物钟是24小时。当然,火星小姐的生物钟也是24小时,但是,其生理周期就不是地球上的30天了,而是相当于地球上的57天;水星小姐的生物钟是58天,其生理周期相当于地球上的88天。这些都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所决定的。


所以的所以,今年的生理诺奖是哗众取宠。当然,将来有人研究了火星生物得出24小时的结论后,也会得到一块火星上的诺奖。


再多说一点,最近几年机器人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对于这些机器人,所谓的生物钟根本不存在。如此受奖给生物钟,对机器人来说不是件捧腹大笑的事情么?


第二,2017的物理诺奖给了激光干涉探测引力波



宇宙空间的引力波是爱因斯坦预言的,试验验证了,意义当然重大,这诺奖当然应该给爱氏。可惜他早已不在人世,那么这个奖给予主导验证试验的人,也无可厚非。




关键就在于这份验证工作的工作量十分庞大,不是简单的一两个人能主导完成,因此光主导人就有了一个排不止,于是诺奖委员会的大妈大爷们开始捣糊浆了,硬是选出三个代表人物授奖,如此哗众取宠!这些大妈大爷们,对三个代表的学习,可是杠杠的,点赞!


第三, 2017的化学诺奖给了低温电镜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Ernst Ruska)带来了超级空间分辨,让我们看到了以前不曾看到的微小,这个值得诺奖。平行地,光学显微镜的发明,超级分辨光学显微镜的发明,还有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都值得诺奖,再往下说,将来的X-ray 显微镜的发明也是诺奖成果。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就曾摘得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奇怪的是今年的低温电镜,纯粹是把样品先用低温冷却再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有点进步但是意义并不大,不应该授予诺奖。但是,使用这种方法的牛逼人太多了, 发表了成堆成堆地顶奸杂志CNS牛逼文,人气就被推上来了,于是就授予了诺奖,这视乎跟西方的民主选举异曲同工啊!一件意义不大的工作,只要能忽悠大家一起做,就能让那些大爷大妈们眼前一亮,那人家的钱拼命往你裤兜里塞!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低温电镜是2017三个奖项中哗众取宠之大极!


总的来看,2017的诺奖新动向,爷开始玩哗众取宠!


一年一度的诺奖, 总能掀起一些热潮。或许是被小时候的教科书或宣传影响的,总觉得诺奖的得主都应该是爱因斯坦一类的超天才。但是,一年年下来好像诺奖的成色视乎正在一步步平民化、甚或解决一个技术问题都已经可以拿到该奖了。比如,未来冷冻电子显微成像技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