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说不尽的诺贝尔奖:世界大学获诺奖人数排行榜

2017-10-17 作者| 史晓雷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说不尽的诺贝尔奖

作者|史晓雷


转载于10月13日《科技日报》“嫦娥副刊”,发表时有删节。


今年的诺贝尔三大科学奖已经尘埃落定,来自美国、瑞士和英国的9名科学家分享了这些荣耀。奖项已花落有主,但有关话题热度未减,整个10月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便是诺贝尔奖。1896年去世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一定没有料到,据其遗产、遗嘱创建的这三大科学奖项,已经成了全世界科学奖项中最具含金量的“硬货币”。有了这般含金量,引发讨论自然在情理之中。


不过说道诺贝尔奖的奖金,其实并不算高。以今年为例,在诺贝尔基金会财务状况改善的情况下,各奖项的奖金提高到了900万瑞士克朗(约合740万人民币)。2015年,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的一半奖金,当时约合300万人民币(另一半由另两位科学家分享)。也难怪她和丈夫开玩笑说:这点奖金还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呢,太少了!就在今年9月26日,2017年度邵逸夫奖(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数学奖)在香港颁给了5位科学家,其中每项奖金120万美元(约合795万人民币)。可见,单从奖金数额看,邵逸夫奖已经超过诺贝尔奖了。类似这种大奖还有一些,但丝毫未削减公众对诺贝尔奖的关注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已经是一家“百年老店”,科学共同体的认可度和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较高。


围绕诺贝尔奖最火的话题自然是有关获奖科学家的各种趣闻,媒体记者恨不得挖地三尺,但凡与获奖得主有关的,一概不放过。再以屠呦呦为例,那年她获奖后,她早年在宁波的故居很快成了“风水宝地”,许多人到那里争相拍照,以“粘点喜气”。有的人直盯着这家“百年老店”的丰厚遗产,扳着指头数着100多年来诺贝尔奖得主中的“夫妻同台”、“父子登科”、“母女接力”等趣事(按:初稿我写有“兄弟共荣”,后来发现兄弟得诺奖的是来自荷兰的廷贝亨兄弟,但是一位是经济奖而非科学奖,故未写。)。毕竟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因为自设奖以来科学奖的获奖人数不过数百,可是科学家群体要庞大的多。这类似国内的“兄弟院士”、“夫妻院士”,的确算是科学家的幸运和荣光。但在科学社会学家的眼里,恐怕另有解释,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朱克曼(Harriet Zuckerman)早年考察了美国1901-1972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情况,其中有一项对获奖有积极影响的因素便是师徒关系,也即常言说的“名师出高徒”。这其中包含了科研环境和合作关系的因素,从这些角度分析的话,上面所说的“小概率”事件便可得到合理解释。她的书叫《科学界的精英》,1977年出版(中文版1979年),尽管有些年头了,但读起来并不过时。


诺贝尔奖得主中,许多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最常举的例子恐怕是费曼了。不过,费曼名气太大了,这里不说他,而提1989年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迈克尔·毕晓普(Michael Bishop)。2003年,毕晓普写了一本书《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你一定以为他要讲述获得诺奖的锦囊妙计了吧。真的不是,因为该书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人生。幸好有这个副标题,否则真有人当成摘取诺奖的手册呢。其实正是这种讲述学术人生的书,对青年益处最大。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小柴昌俊的《我不是好学生》也是类似的书。


最后再说说华人诺奖得主。早在整整60年前,杨振宁、李政道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先生多次讲到,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便是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2003年,他全职回到了他小时候畅玩了8年的清华园,也算叶落归根、心归故园。本是一腔报国心,没想到后因再婚问题引发舆论“讨伐”。最近清华大学朱邦芬院士实在看不下去了,撰文力顶杨先生,列举了杨先生回国后所做的五大贡献。一时舆论哑然。从1957年到2015年,从首次中国人(杨、李当时持中华民国护照)获得诺奖到首位中国本土科学家在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典礼现场致辞,用了58年。如今,海外的优秀华人学子和国内科学界的青年才俊,正在积攒力量,用不了多久,是他们登上舞台的时候了。


附图:Nobel by the Numbers

It’s Nobel time: Committees traditionally announce the recipients throughout the month of October. In honor of this year’s winners, let’s take a look at some stats on laureates of bygone years. (This data exclude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peace, literature and economic sciences prizes.)      

出处:http://discovermagazine.com/2017/nov/nobel-by-the-numbers



世界大学诺贝尔奖人数排行榜


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详列了各个与诺贝尔奖得主有联系的大学(获奖者可为该校的学生、校友或教职员)。院校的次序按联系人数的多寡排列显示——由多至少。

值得注意的是,每所院校均有自己的计算法则,这些标准有些较为宽松而有些则较严谨。[1] 例如:某些大学并不计算那些在得奖以后才加入的人,而有些则仍将其计算在内;有些亦不计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职员,但其他的却仍视其为与该校有联系的得奖主。为了公平比较,这里的数字为统一采用较宽松的方法计算后所得出的结果。下表中还会显示“官方”的数字,此为该校自己的计算结果。这些官方统计亦可能与这里所显示的有很大的参差。

再者,亦很难断定每所院校对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所作出的贡献的多寡。某些获奖者在不同的大学里完成其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某些得主亦曾在不同院校进行研究或任教。因此同一个名字或获计算入不同的大学里,而下面的数字亦仅供参考。

有些为“联邦制”分若干个分校的大学,在这里会以各个分校作计算单位。这里包括英国的伦敦大学及美国的加州大学。前者分为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而后者则包括十个地区的校园。

另外,诺贝尔基金会本身亦有类似的人物列表,只以得奖者获奖时在职的教育机构为归类准则。[2]

为避免任何有关“联系者”定义的争论,这里将其界定为该校的: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和短期教职员。但联系者并不包括教学顾问(consultants),因其不属于专任任教的职员。

下表只详列有关项目的数字,详细的人物列表请见对应的英文条目;同一位得奖者可能会归入两所或以上院校的计算中;相同的得奖者亦有机会出现在同一院校的不同范畴里,惟此最终亦只会作一位计算。因此,下表中的总人数未必为所有范畴人数相加之和。

有关“官方数据”的来源亦会一拼附上,这些多发布在有关大学自己的校网上。

代号


[物] 物理学

[化] 化学

[医] 生理学或医学

[文] 文学

[和] 和平

[经] 经济学

排名

1、哈佛大学(第一)

2、哥伦比亚大学(第二)

3、剑桥大学(第三)

4、柏克莱加州大学(第四,并列)

5、芝加哥大学(第四,并列)

6、麻省理工学院(第六)

7、牛津大学(第七)

8、斯坦福大学(第八)

9、耶鲁大学(第九)

10、康奈尔大学(第十)

11、巴黎大学(第十一)

12、哥廷根大学(第十二)

13、普林斯顿大学(第十三,并列)

14、柏林洪堡大学(第十三,并列)

15、加州理工学院(第十五,并列)

16、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十五,并列)

17、慕尼黑大学(第十五,并列)

18、纽约大学(第十五,并列)

19、哥本哈根大学(第十五,并列)

20、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第二十)

21、伦敦大学学院(第二十一,并列)

22、海德堡大学(第二十一,并列)

23、其他大学


1

哈佛大学

133人

(官方49人)

哈佛大学的官方计算只包括诺贝尔基金会所列出的人物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15[物]:9[物]:7
[化]:19[化]:8[化]:11
[医]:20[医]:14[医]:11
[经]:13[经]:8[和]:1
[和]:7[和]:1[文]:3
[文]:2[文]:1

2

 哥伦比亚大学

98人

(官方82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11[物]:12[物]:15
[化]:9[化]:3[化]:3
[医]:13[医]:7[医]:10
[经]:7[经]:7[经]:3
[和]:4[和]:1[和]:5

[文]:1[文]:4

3

剑桥大学

95人

(官方96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25[物]:14[物]:10
[化]:15[化]:10[化]:7
[医]:16[医]:11[医]:10
[经]:5[经]:4[经]:6
[和]:2
[文]:2
[文]:2

4

柏克莱加州大学(并列)

91人

(官方:47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12[物]:12[物]:5
[化]:4[化]:7[化]:7
[医]:4[医]:3[医]:5
[经]:10[经]:16[经]:8
[和]:1[和]:1[和]:2
[文]:1[文]:2

4

芝加哥大学(并列)

91人

(官方:89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12[物]:12[物]:5
[化]:4[化]:7[化]:7
[医]:4[医]:3[医]:5
[经]:10[经]:16[经]:8
[和]:1[和]:1[和]:2
[文]:1[文]:2



6

麻省理工学院

85人

(官方:87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12[物]:8[物]:11
[化]:6[化]:3[化]:9
[医]:4[医]:6[医]:3
[经]:11[经]:14[经]:4
[和]:1

7

牛津大学

65人

(官方:51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3[物]:1[物]:9
[化]:6[化]:1[化]:10
[医]:8[医]:4[医]:5
[经]:3[经]:4[经]:2
[和]:3[和]:1
[文]:4[文]:1

8

斯坦福大学

64人

(官方:49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3[物]:14[物]:5
[化]:4[化]:8[化]:1
[医]:1[医]:8[医]:1
[经]:4[经]:10[经]:3
[文]:1[和]:1


9


耶鲁大学

57人

(官方:25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4[物]:3[物]:1
[化]:3[化]:5[化]:2
[医]:7[医]:6[医]:2
[经]:5[经]:10[经]:7
[文]:1[文]:1[和]:3


[文]:1



10

康奈尔大学

54人

(官方:46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6[物]:7[物]:6
[化]:2[化]:6[化]:5
[医]:5[医]:4[医]:4
[经]:2
[经]:1
[和]:2
[和]:1
[文]:1
[文]:2


11

巴黎大学

49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13[物]:6[物]:1
[化]:6[化]:3[化]:1
[医]:9[医]:2[医]:2
[经]:3[和]:1[文]:1
[和]:9

[文]:6


12

哥廷根大学

43人

(官方:44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8[物]:2[物]:8
[化]:5[化]:5[化]:2
[医]:5[医]:2[医]:2
[和]:1

[文]:1

13

普林斯顿大学(并列)

41人

(官方:44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7[物]:10[物]:1
[化]:2[医]:2[化]:2
[经]:6[经]:6[经]:2
[和]:1[和]:1[文]:1
[文]:1[文]:1


13

柏林洪堡大学(并列)

41人

(官方:29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8[物]:8[化]:2
[化]:8[化]:8[医]:1
[医]:5[医]:3
[文]:1[文]:1

15

加州理工学院(并列)

36人

(官方:34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化]:1[物]:4[化]:3
[医]:10[化]:5[医]:2
[经]:2[医]:7[经]:2
[和]:2[经]:1[文]:1

[文]:1

15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列)

36人

(官方:36)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8[物]:3[物]:3
[化]:9[化]:7
[医]:6[医]:2
[文]:1

15

慕尼黑大学(并列)

36人

(官方:14)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3[化]:1[医]:3
[医]:5[医]:2[经]:4
[和]:3[经]:5[经]:7


[文]:4

15

纽约大学(并列)

36

(官方:24)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3[化]:1[医]:3
[医]:5[医]:2[经]:4
[和]:3[经]:5[经]:7


[文]:4

15

哥本哈根大学(并列)

36人

(官方:9)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4[物]:3[物]:13
[化]:1[化]:1[化]:4
[医]:4[医]:3[医]:4
[文]:3[经]:1

20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32人

(官方:21)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8[物]:2[物]:2
[化]:3[化]:7[化]:7
[医]:2
[医]:3

21

伦敦大学学院(并列)

31人

(官方:21)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2[物]:1[物]:1
[化]:1[化]:2[化]:4
[医]:3[医]:8[医]:7
[经]:1[经]:1
[文]:1

21

海德堡大学(并列)

31人

(官方:29)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7[物]:3[物]:3
[化]:4[化]:5[化]:1
[医]:3[医]:4[医]:1
[和]:2

[文]:1

22

宾夕法尼亚大学

30人

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短期教职员
[物]:1[物]:2[物]:1
[化]:3[化]:2[医]:2
[医]:3[医]:3[化]:3
[经]:1[经]:7[经]:1
[和]:1

23

曼彻斯特大学

25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物]:3[物]:3[物]:4[物]:1
[化]:5[化]:2[化]:2[医]:1


[医]:1[经]:1


[经]:2

24

密歇根大学

22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物]:2
[物]:7
[化]:2
[医]:3[文]:1
[医]:3
[经]:2
[经]:1
[文]:1

25

京都大学(并列)

10

(官方:9)

不包括京大前身“第三高等学校”毕业的江崎玲于奈。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物]:3[和]:1[物]:3
[化]:2
[化]:1
[医]:1
[医]:1

25

东京大学(并列)

10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物]:4
[物]:2
[化]:1


[医]:1


[和]:1


[文]:2


27

名古屋大学

6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物]:4
[物]:4
[化]:1
[化]:2

28

筑波大学(并列)

4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医]:1[物]:1[物]:1


[化]:1

28

香港中文大学(并列)

4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1. [物] 高锟1. [物] 杨振宁



2. [经] 詹姆斯·莫理斯

3. [经]罗伯特·蒙代尔

30

北京大学(并列)

3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1. [医] 屠呦呦1. [物] 李政道
1. [物] 李政道
2. [物] 李政道2. [物] 杨振宁
2. [物] 杨振宁
3. [物] 杨振宁


32

北京师范大学

2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1. [和] xXx
1. [和] xXx
2. [文] 莫言


32

清华大学

2人

包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1. [物] 李政道1. [物] 李政道

2. [物] 杨振宁2. [物] 杨振宁
1. [物] 杨振宁

32

南开大学

2人

包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1. [物] 李政道


2. [物] 杨振宁


35

吉林大学

1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1. [和] xXx


35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

1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1. [文] 莫言


35

台湾大学

1人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1. [化] 李远哲

1. [化] 李远哲

30

国立清华大学(并列)

3人

包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毕业生研究参与者教职员
1. [物] 杨振宁
(获奖时/前加入)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2. [物] 李政道

1. [化] 李远哲
3. [化] 李远哲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08:40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转自哲学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