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照妖镜: 全球239地产垃圾论文排行榜! 中国大陆挤进了前几名? 真有科神超越爱因斯坦?

2017-11-04 综编| 科文哲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过去20年间(1996-2016)发表国际论文被引用不足于10次,年均不到0.5次即垃圾论文。



下面就是全球(239地区)产垃圾论文排行榜, 这就是学术诚信严谨之反面照妖镜。


中国大陆挤进了前40名? 澳港台分别居32, 130, 200名。再看看,位于中国之前都是一些什么国家或地区?


全球(239地区)产垃圾论文排行榜:

SJR - International Science Ranking

http://www.scimagojr.com/countryrank.php?order=cd&ord=asc



下面是国际论文被引用排行榜,


尽管中国科技投入世界第二,科技人员却是世界第一,然而过去20年中国国际论文总引用仅是第六,与第7加拿大及8意大利接近,但是只是第二名美国的8分之一,也是第二名英国的二分之一。


另外,中国自己引用数居世界第二,与第一名美国接近,但远超英德日法四国。




毫无学术诚信的国度

再好好看看:

英国研究人员正在接受调查



学术研究是科学家、资助机构和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研究结果可能被用来构建公共政策,或者被转化成日常消费者可以使用的产品。使用伪造的数据作为政策、医疗或应用技术的基础可能会产生影响极大的后果,因此,保持研究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英国广播公司(BBC)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英国的虚假研究数量被严重低估。下议院科技委员会(House of Comm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已经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委员会主席史蒂芬•梅特卡夫(Stephen Metcalfe)表示,调查的目的是判断现有系统的健壮性,以确保研究符合伦理、准确和并可以复制。

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英国有大约30起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指控。然而,经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调查发现,2011年至2016年,在研究性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内,大约有300起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指控。其中103例涉及侵犯研究完整性,173例被驳回,43项调查仍在进行中。虚假研究导致至少有32篇研究论文和3篇博士论文被撤回。在103个案例中,研究不当行为包括伪造结果、声称是他人的研究实际上是自己的或论文中发布数据,而不适当地承认来源。

为了坚持学术诚信,英国大学共同提出并签署了一项协定,并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

  •  一切科学研究需建立在诚信与严谨这两大支柱上。

  • 一切科学研究需遵守所属领域内的一切伦理、法规和职业义务。

  • 一切科学研究均要在最高标准的诚信与严谨的环境下进行。

  • 一切科学研究均要在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诉讼保持透明的环境下进行。

  • 一切科学研究均须配有持续监管的基础并不断改善机制,以保证学术诚信。

在科研工作领域内遵循所有道德、法律和职业义务,必须要建立在正直和严谨的原则上,同时也需要在高标准的完整性和严密性的环境中完成。出版的压力可能是英国学术不端行为增多的原因之一。出版物是学术过程的一部分,用于确定研究员在一轮拨款或晋升委员会之前是否具有竞争力,这可能会导致研究人员为了在他们的领域取得领先而妥协。协定中概述了各项原则的实施,可以通过支持高质量的研究来提高学术正直性,并明确指出了研究的不当行为不能被容忍。


推荐阅读:

中国学术进步的随想

作者| 蔡卫君


前两天科学网上登出中国SCI文章数目达到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成绩可喜。  但是,我们却不可以认为中国的科研水平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很快就可以冲击第一了。  


举一个例子说,同一天的科学网博客也登了另一个消息。该消息说上海有两位搞科普的人带着两位研究生测定了电场可以超光速传播,还在上海师大开了新闻发布会。虽然我不是搞物理的,无法评论这个发现究竟是对是错。不过想想这好像也不大可能。因为第一这好像与爱因斯坦的理论相冲突。第二有这样重要的发现至少也应该要在物理快报或者中国科学上发表吧。我对那两位老先生工作的对错倒不是特别的在意,我实在是替两位研究生担心(碰上这样的导师今后对科学还会有兴趣吗?)。我最最愤愤不平的是两三天过去了中国的科学界居然没有人出来评论,批判这样的事情。  给我的感觉是中国的科学界对是非对错并不太在乎,大牛们也许只是一笑而已。可是我却觉得这件事情的对错非常重要,需要有人出来或肯定或否定批判。


记得几年前我到上海同济大学参加一个地球科学会议。见到某海洋研究所一位副研究员带了一个POSTER。这位先生否定了我们海洋界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他的新见解。他说全球海洋环流是错误的(为什么?)。他说我们知道太平洋深层水的营养盐浓度比大西洋高很多(是对的)  ,如果全球环流是真的,那么它们应该混得很均匀,一样大小。我听了哑然失笑,但是还是很耐心的给他解释:当深层水从大西洋流到太平洋,一路上从海面上沉下来的有机物不断地分解,所以水里的营养盐就越积累越高。这是我们海洋领域几十年公认的经典。这位先生对这个问题显然是有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他并不接受我的解释。茶息与吃饭的时候我与几位同事提到了这件事。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没有一位国内的同事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严重性,只是当一个笑话来听。或者是告诉我那个人有毛病,不要理他。其实我觉得这样的小事情中很看到一个民族对科学的严肃性。或许你会说,美国还有人认为地球是平的呢?但那只是一个说唱演员而已并非什么副研究员。当然我也知道我们是处于一个转变过程,这样一些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的人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最近大家对科研文章造假的问题讨论的很多。这是好事情,但是我认为国内的同事们对这个问题其实是不够重视。记得十年前有一位朋友来访,带来一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这一期的封面上有一幅很漂亮的九曲黄河图,图的下方有一个河心岛。不记得是在封面上还是在杂志内,编辑写了一行小字说:为了封面的美观程度,编辑将这个岛稍微向上移动了一下,相信读者们是不会介意的。真是天大的笑话。这位编辑如果在欧美的话一定会丢掉饭碗。我真希望当时会有很多读者会向编辑部抱怨这件事(或许大家根本不在乎)。养成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好的风气就是要从大家都去提意见开始,从我做起。  


推荐阅读:对错是否扯淡?

中国的基础科学需要一个LOGO --- 超越爱因斯坦

作者|张操


上海科技报在11月1日发表了一篇报道:“电场速度可超光速20倍?”,主要内容如下: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光速描述成一个固定值,几乎成为人所共识的真理。然而,《前沿科学》杂志在2017年第一期发表了上海科技老年大学客座教授张操的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张操团队发现在特定的电路参数情况下,交变电场的速度超过光速20倍以上。


一个世纪以前,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为了检验双程光速是否不变,设计了一个光学干涉仪,实验结果促进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后来,迈克尔逊还做过不等臂的干涉实验。因为发现引力波而大名鼎鼎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事实上也是一个大尺度的迈克尔逊干涉仪。2015年,张操团队在复旦大学做了一个小尺度的电学不等臂环路,类似于迈克尔逊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在特定的电路参数条件下,交流电的速度可超光速20倍以上。不过,研究人员也承认,在大多数情况下,交流电的速度是低于光速的。

  

张操说,该实验有几个特定的条件….实验中测量的是一长一短的2个单导线回路中大电阻上交变电压的时间差,实验结果直接由示波器显示出来。实验测量到的时间延迟约为0.5纳秒到1纳秒之间。如果定义交变电场的速度是长度差除以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在特定电路条件下,交流电速度大于光速20倍。实验结果表明,交流电在金属导线中可以超光速传输信号和电能。

  

张操团队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示波器做过上百次的条件试验。他们试验过不同长度和不同材料的导线,试验过同轴电缆线。例如,改变过2个RL回路的共地线的长度,从0.4米改为3米,示波器显示的时间差没有改变。他们还在示波器的2个输入端口分别并联一个1 k欧姆的电阻,测量到的交流电信号速度与理论公式得到的理论值相一致。


张操表示,实验结果与经典电路理论是一致的,而且与电磁学理论没有矛盾。“狭义相对论不适用于电路”。他说,“在宇宙中,纵向电场的速度是不受相对论光速极限限制的。我们的实验表明,低频交流电在金属导线中可能以超光速传输信号和电能,这是一种宏观的非定域效应。狭义相对论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光速不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极限。”。

------------

《前沿科学》是中国科技部主办的期刊,很有特色。编委中有丁肇中、李政道等科学家。

   

今年我与合作者在《前沿科学》发表了二篇论文。

1. 张操,廖康佳,申红磊,胡昌伟,“ 交流电超光速的实验研究”,

《前沿科学》2017, Vol.43, No. 1, 67-72

2. 张操,“关于麦克斯韦方程与经典电路理论的关系”。《前沿科学》,2017,Vol. 43, No. 3,24-3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