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当影响因子被唾弃之时,中科院则逆流再推"分区灌水表"?不给奖金,看谁写灌水文吗?

2017-11-06 作者| 马军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导读》国际正唾弃影响因子之风潮,中科院则逆流再推"分区灌水表"?不发奖金,真还写论文吗?真有能耐,中科院能不能统计出中国学界灌水垃圾排行榜,看看过来50年中国到底哪些单位、那些人在灌水制造垃圾论文?


不发奖金,你还写论文吗?

作者| 马军


11月6号科学院情报分析的同志们就要发布2016年SCI期刊分区了,我的前一篇博文《科学院SCI期刊分区骚动了谁的心?》至今竟然获得了15000多次点击,可见这个分区吐槽牵动多少人的神经。一小伙伴给我吐槽说他们单位按照某临界影响因子为标尺,虽然不看分区,但小于影响因子5的一律每篇SCI赏金500块,说自己心情糟透了,今年发了几篇文章都是影响因子小于5的,所以搞的很没劲。因此纠结今后还要不要继续写论文。


纵观一些学校对论文奖励非常大手笔,NATURE, SCIENCE则不说了,大类一区6-10万不等,大类二区3-4万,为什么这些学校论文奖金这么高呢?原因是物依稀为贵,缺失SCI论文呗,也算是一种权宜之计下的鼓励和奖赏吧。但这样催生了一些不正常现象,稿件完成了总寻思着如何发个分区高的期刊,而不能理性评估稿件的内容,频繁投递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给这些期刊的编审工作带来了冲击。一些不差钱的学校对论文奖励也非常可观,鼓励大家多出SCI论文,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毕竟双一流建设下排名SCI论文的数量是一个指标,这种重奖下催生了浮躁。

    

一些单位在认定论文等级的时候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如果该论文所属期刊按照大类分区高就按照大类分区界定,如果按照小类分区高那么就按照小类分区来界定。因此,SCI分区的大类小类分区难免让很多人不蛋定了。

    

对于一些老牌王牌学校,虽然在工作业绩里以绩效体现了对SCI论文的认定,或者以半项目半奖金方式资助SCI论文作者,适度的按照业绩点来奖励还是非常好的。也有伙伴们问我们单位如何认定论文奖励,这里也不妨公开下,以科学院大类分区为准,大类1区据说税前奖励1.5万,大类2,3,4区一律奖励税前5000,全校每年SCI论文没超过400篇,大类1区没超过10篇呗。客观来说,这种适度奖励还是比较合理的,毕竟工科搞工程弄横向课题的人是不屑于写SCI论文的,费时费力且收益太少了。


 为什么不同单位之间论文绩效和赏金差别这么大呢?难道政策制定部门都不了解行情吗?这和人才招聘开出的价码是一个道理。不同的单位财力和平台,以及人员结构不同,根据本单位的实际设置不同的价码自有其道理,如果追求利润最大化还不如去经商算了。追逐论文赏金为目的也不会写出啥的好论文,也写不了几篇,因为心思走歪了。

   

那么,如果单位如果真的取消了SCI论文奖励,那么真的就不写论文了吗?

   

1)没取得职称的年轻同志还是要写论文的,虽然论文在职称评审中不叠加,但如果你只有1篇的话恐怕不好玩的。

 

 2)讲师,副教授,教授的科研任务要求,除非每年有发明专利和项目经费支持。

  

3)申请纵向项目必需品。

  

4)申报厅级,省级、教育部和行业学会科技成果奖需要。

  

5)博士生毕业或者硕士生毕业刚性需要。


 6)教学授课环节,观察大自然的时候,脑洞大开,出于兴趣写的SCI论文。

   

最重要的一条,闲的无聊,写点SCI论文打发时间,毕竟退休还早。


万一梦想实现了,被提名授予诺贝尔奖了,是被动提名而不是主动申请的。


科学院SCI期刊分区骚动了谁的心?

作者| 马军


从世界范围看,虽然俺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逐年增长,但俺们被划分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声称我们是发达国家行列了,要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机构的会费,但我们确实还不是发达国家。从国内来讲,国家为了地区发展平衡,对一些贫困地区实行财政补贴,导致一些不求上进的地区和县主动申请“贫困县”,以便得到国家的扶贫照顾。各个大学都有一些面向贫困生的扶助计划,导致个别投机分子即使家庭没那么困难也要申请困难补助。这不,精准扶贫点对点帮扶政策来了,让扶贫计划真正落实。


对于研究人员和申请学位的人员来说,每年6月份JCR发布各大期刊影响因子就会牵动不少人的心,影响因子的计算有固定的公式无法干预。但对于国内相关人员来说,每年10月底的科学院对SCI期刊的大类和小类分区却让不少人充满了期望,因为不同的划分标准会导致期刊落入不同的分区。

     

所以,每当科学院发布了分区,总是会引发很多吐槽,科学院搞信息情报的同志们亚历山大啊。

  

2017年科学院SCI分区的工作人员首先推出了内部测试版,通过微信发布征集各个领域人员的吐槽,然后又发布出了测试最终版。对比测试版的第一版和终板的结果,可以明确看到一些期刊的确做了调整,说明科学院搞分区统计的工作人员还是非常细致的,努力在改进他们的工作。

     

但分区的标准和结果影响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原来一些分区低的适当上浮了,原来一些分区高的被调下了,对于在这些变动分区期刊发表了论文的作者,这心情和坐过山车一样波动。有些虫友留言说科学分区会误导科研走向。实际上,这种以分区影响国家科研走向的说法是危言耸听,毕竟JCR有自己的分区的,这也是以期刊级别等同科研成果等级的翻本。如今网络资讯平台发达,真正突出创新的成果有Nature, Science等待发布你的结果,而这些公认王牌期刊上结果的创新性的认同度整体是比较高的。客观来说,分区对论文奖金和学位评定,奖学金评定、职称晋升的相关人员会有一定的影响,分区并不能真正改变你论文的实际价值和贡献。

  

2000年的时候我们流行3300SCI期刊,以在3300种SCI期刊发表文章为荣。双一流建设下,如果不能在Nature, 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认真做好研究工作,做好研究成果的传播和分享,争取论文被更多的人关注和跟进才是兴趣知道。无论JCR分区还是科学院的SCI分区,这对编辑人员是一种参考,让编辑和出版社人员调整版块,引起更多读者关注和订阅,仅此而已。

  

 最后,来几张抓取的测试最终版常见动力学和复杂性期刊的分区给大家欣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