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流连于布拉格而忘返(下)

2017-11-10 Annie X美篇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推荐阅读:

流连于布拉格而忘返:陶醉于其古典美 (中)

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自信! 美轮美奂的布拉格古城之传世称绝: 对中国城市化建设有何启示?


在北京故宫欢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时候,中国非常自豪地介绍了中国的文化传承。正好《蝌蚪士》刊发的“芳游世界”的布拉格游记在写了一个千年古城的风景秀美、生活的宁静致远后,有写到它的王宫。所以,也看看这欧洲文明的古城王宫是如何体现其庄严而又亲民的特点吧。


传说中占据了布拉格一半之美的布拉格城堡,是我向往已久的神秘之地。她位于Vltava河左岸的制高点,不论身在何处,总能不经意的越过重重红顶千塔闯入眼帘。从初建开始至今已有千年多的历史,历经自然的考验和文明洗礼,历来是布拉格的政治权利中心,如今依然是共和国总统府所在地。城墙内的建筑包括:一座旧皇宫、3座教堂、一座修道院、花园和黄金巷。



记得刚到布拉格的第一个周日,就迫不及待地想去城堡一游,以解相思😄为了节省体力,特意坐Uber前往。没想到Uber司机偷懒,把我丢在了城堡旁的阶梯坡道。这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长长的阶梯看似无害,似乎转弯就到。可是一到转弯处,眼前绵延的台阶仍然又高又陡…



拾阶而上,开始还兴致勃勃地数着阶数,很快被两旁各具特色的建筑和不断出现的街头艺人表演所吸引而抛到了九霄云外。估摸着千级以上了吧?感谢偷懒的Uber司机,给了我另辟蹊径登城堡的机会。


如此一来,发现到城堡的途径有三:1,从小区通过涅鲁达瓦街步行至城堡;2,通过这城堡的阶梯旁道登上城堡;3,不想步行者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直接到城堡广场。



气喘吁吁地终于到了城堡门口,定神一瞧,熙熙攘攘的人群聚在一起,伸长脖子往城堡里头探。呵,原来今天是周日,上午闭馆。中午12时恰是卫兵换岗交接仪式,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城堡门口两旁戴着墨镜的皇家卫兵和绿色贝雷帽迷彩服的士兵酷酷的,颜值颇高啊!这简直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游客们高举的摄影器具一顿猛拍。



近距离的观看换岗,感受捷克总统府卫士的庄严肃穆和亲民。虽然场面不算宏大,但他们挺拔的身姿,戏剧的军服,深邃的轮廓,整齐划一的步伐,在红色仪仗队的军乐声中,显得格外真实威武。



换岗仪式结束后,后知后觉的我才发现进城堡的通道前已经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长龙。虽然布拉格的天气非常舒适,但大中午的烈日下长时间的等候,还是令人打怵。


罢罢罢,故伎重演,瞬间溜进了此时颇吸人眼球的施瓦森堡宫 (Schwarzenberg palace)。


这座宫殿的外貌在一众波西米亚风格建筑群里显得尤其特别,远看,她的墙面似乎是由金字塔形的立体石块叠加而成。可走近一凝神,却原来是平面的石膏刮画利用深浅不一的黑灰色彩搭配造成的错觉。


这座宏伟的文艺复兴式宫殿,从1945年始,成为了军史博物馆(顶楼),收藏有斯拉夫人自古至1918年席卷波西米亚的所有大小战争中的武器。


楼下三层大多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时期的精品画作、雕塑和皇家用品,怎一个富丽华贵繁复了得。


想起那日在微信群里久居德国的同济师姐和我的对话:


师姐曰:弱国连收藏都弱。


我答:弱国对"弱"的珍藏那也是宝贝之极。寥寥不多的游客,保安却一直在周围晃荡[愉快]不停地叮嘱,不要靠近。不过也有非常有意思的收获哦。就如用惯了世界奢侈品牌,突然发现原来小众品牌也有非同一般的设计[憨笑]


呵呵😄 有意思!


看,如此富丽堂皇的展厅,安置着诺大的软沙发,贴心之极!你完全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尝这一华美的心灵盛宴。道理须从妙处寻,静中观物了吾心。



一楼展厅陈列着一系列宗教绘画和雕塑,大都取材于宗教教义、人物和故事。最惊心动魄的是在其中心位置、一整面墙为大红背景下的耶稣受难的木板油画,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身体扭曲,肌肉痉挛,肋下、手足伤口处流出的殷红干涸的血色,在惨白的人体映衬下格外的毛骨悚然,触目惊心!这个画面其实已然不陌生了,几乎所有教堂里都有类似的呈现。可把整个背景设计成通红的颜色,来衬托凄惨悲凉、受苦受难的悲剧感,在视觉和情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我几乎是冲出这个房间的,内心充满了恐怖和痛苦…唯愿人间少些罪恶,多些洁净和平


(整个过程太难受了,浑然忘了拍照。也不想再进去重拍,笔述好一些)



此幅名画Lot and his daughters,取材于旧约圣经中的故事。The Lord决定毁灭罪恶之城Sodoma,在火烧Sodoma城的时候,让Lot一家逃出。其妻因回望而变成了一根盐柱,仅Lot和其两个女儿逃出生天。Lot的女儿因担忧人类就此灭绝,合谋灌醉并色诱其父。画中人物的神情、姿态、眼神等描绘得淋漓尽致,有血有肉……


注视越久,心情越沉重!



顶层的木结构楼阁里,陈列着自古---1918年斯拉夫人在所有波西米亚大小战争中留存的武器、制服,居然还有15世纪胡斯派采用的非常原始的战术图。


昏暗的灯光,映衬着大炮、枪支等发出冷幽的色泽,猛然出现的戴着头盔的将士,脚步👣的回声…一切的一切,惊悚的提醒着你恍若穿越了时空。



出了施瓦岑贝格宫,沐浴在灿烂阳光下,感觉像回到了人间。😄 街头艺人的表演颇有水准,布拉格的空气里都漂浮着美妙的音符



再次来到城堡门前,已是半月以后了。游了一圈奥地利后,再来审视布拉格城堡,仍然感到深深的吸引和震撼。


此为城堡大门--马提亚大门(MatthiasGate),上有普雷则18世纪所制的著名的"打斗的巨人"雕像复制品,巨人通常是权力、正义和力量的化身。 还可以看到象征着哈布斯堡王室的金色带状花纹。



教堂还没开门,熙熙攘攘的人群大都聚集在城堡里的广场上。突然有人唱起了"万福玛利亚",庄重安详而又那般圣洁,于是不断有人加入,自发地围成了一个圈。优美的旋律🎶飘在城堡的上空,表达了人类对圣母的赞美和虔诚。


在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遇到这么一群美好的人,眼睛居然有些湿润了……


旅行就是这样,同样的地方,每个人的际遇感受和故事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今天,等候教堂开门之际,普通的一群人,一首熟悉的曲子,却带来不一般的心灵悸动……



一走进城堡的第三门庭,兜头扑面而来的便是这巍峨耸立的圣维特大教堂(Church Sv.Vita)。第一眼便让我惊呼连连,即便有巴黎圣母院兜底,也是枉然。


这座罗马天主教堂是捷克最大、最美丽和最重要的教堂,是历代帝王加冕之地也是他们的安息处。始建于14世纪,完成于20世纪,不仅见证了布拉格的历史变迁,更是一座"建筑之宝"--是哥特式风格的精彩范例,又结合了巴洛克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点。


如今教堂的主入口便是这个西侧门,位于高耸对称的双尖塔之间。其中的亮点是那巨大圆形的玫瑰窗,由2万7千多块彩色玻璃拼接出了创世纪的故事。


此时才有些懊恼为什么怕重不带相机啊?!拿着手机即使趴在地上也无法涵盖教堂整扇门的全貌。只能展示细节图了。



此为教堂最高的钟楼,这是我尽了全力所能拍摄到的一部分😄(看到好多人不是趴在地上就是蹲在退无可退的角落,即使这样,也很难把大教堂装进一个画面)。


文艺复兴式的钟塔顶端覆盖着巴洛克式的盔形罩顶,若是起雾的阴天,远眺教堂,这绿色的穹顶便如飘浮在空中一般。罩顶下镶嵌有一双表盘大钟,一面以小时计,一面以 一刻钟计。每当正点钟声响起,那宏大庄严的声音回响在耳畔,极具震摄力,余音袅袅绕梁难散。


据说以前人们可以登上287台阶,俯瞰整个布拉格(那是最美的制高点)可惜如今已经取消了。



环绕着教堂一圈,每一步都会不自觉地停下来细细观赏。这小小的一个画面,便涵盖了哥特式建筑的几个元素:尖拱顶、飞扶壁、长长的柳叶窗。飞扶壁灵巧纤细地指向天空,时常和云雾舞动。她们环绕在教堂中殿两侧,用来支撑高耸的教堂拱顶。柳叶窗的外观沉稳大气,和在教堂里从内向外看的五彩感觉大相径庭。


欧洲教堂建筑的外观色泽几乎都是以土黄、褐、黑为基调,颇有绵延的历史年代感。其根本原因竟是空气中由煤炭、燃油等形成的酸雨和霉菌等的共同作用使原始的石头变黑的。如今为了减缓其侵蚀速度,得用小苏打水来喷洒。


我弱弱地老实交代:我是多么喜爱这种无以言说的复古沧桑的色泽啊!但愿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手段,能一直保有教堂的美好面貌!



19世纪之前,这扇名为金色大门(南门)是教堂的主要出入口,现如今只在特别活动时才会芝麻开门。门上有14世纪威尼斯工匠以"最后的审判"为题材的马赛克镶嵌画,大约运用了4万片马赛克拼成了这个圣维特大教堂的重要艺术品。整幅作品色泽相对鲜艳,独立醒目,却又和教堂的主基调浑然一体。赞叹



教堂的大门也是精美的作品,婚纱照在这里取景,该是复古风吧。未来的哪天,在摇椅上缓缓摇着,看年轻的身穿白色婚纱的自己,站在布拉格的圣维特大教堂门前……那种回忆,满满的都是美好和幸福!



华丽的教堂西侧,连排水导管都延用了传统的怪模怪样的人或兽作装饰------美其名曰:笕嘴。



教堂的背面,典型的哥特式风格荟萃--高耸的装饰窗户和纷纷指向天空的飞扶壁,为布拉格的天际线增添了异样的风采。



人类力量的遗迹,在人们的心里激起的永远是敬畏和庄严。此时,站在教堂的门前,我整理好衣饰,也整理好了心情。



默默注视着这雕花复古的大门,里面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内心的意象和无形中升起的神圣感渐渐汇聚在一起,滋长、升腾……



随着人流迈进门槛,哥特式教堂的高耸肃穆再次震撼了我!驻足凝神,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不再是简单的支撑圆柱的"束柱",由一根根流线型的小柱融合在一起拔地向上,形成的扇形肋拱,让弧形的拱顶显得如同宽大的穹窿一般。此时,人站在里面显得尤为渺小,不由自主地在这样静谧的环境里放慢了脚步,缄默了声音,随着指引从左到右作顺时针的环行。



此为教堂的侧面,窗格线条优雅繁复,和弧形的拱顶衔接得浑然天成。两旁的回形拱廊雕刻精细华丽,其结构架势,无一不显示皇家辉煌壮观的气势!


人人都伸长脖子极目眺望……多刷几次教堂,颈椎病会好些吧?!突然闪出这样的念头--哑然失笑。


此为接近出口的圣卢德米拉小祭室,整幅墙面装饰以耶稣受洗的巨型马赛克图。


五彩斑斓的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特点。不同于外部的黑灰色调,阳光透过窗棂折射出的绚烂令人目不暇接。这样的彩窗有个好听的名字"无字圣经",意在让那些不识字的信徒们也能通过上面的圣经故事而领悟神的旨意。教堂里鲜有灯具,主要的采光便是这些美丽的诉说着历史的窗。


此扇窗户表述的是仁爱的故事。最上端是耶稣、圣母玛利亚,下面是一幅幅探望病人囚犯、给穷人发放食物和帮助老人喝水等爱的画面。



这便是著名的慕夏之窗,位于中殿的新主教礼拜堂,是捷克国宝级艺术家、画家慕夏的作品。两万多片鲜艳的彩绘玻璃拼接出了天主教在波西米亚的起源故事。国王博里沃伊一世于公元883年接受了基督教传教士圣西里尔和圣梅索迪的洗礼,从而确定了基督教在波西米亚的主导地位。



这些彩窗多以红、蓝两色为主,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蓝色象征天国。窗格工艺精雕细琢,艳丽的色彩、光和呈现的圣经故事,让整个教堂充满了神秘的魅力,一改以往罗马式教堂的沉闷压抑。我虽然不是基督教徒,但内心仍然受到强烈的冲击,为这些珍贵的历史珍品,也为这处处显现的神明之光膜拜感动。



圣玛丽亚礼拜堂



教堂大门上方2楼,可见巨型巴洛克式管风琴。


想起罗曼·罗兰描写第一次听到管风琴演奏时说:一个寒噤从头到脚,像是受了一次洗礼。形象之极!



此为玛丽亚的母亲--圣安妮礼拜堂⛪️,壁龛下方中间是圣安妮教导幼年玛利亚的雕像,温暖逼真。



金碧辉煌的皇室陵墓,壁画和圣礼尖塔都由金彩装饰,奢华而又艺术。



内波穆克的圣约翰之墓----位于教堂的后端,通道突然变窄,观者都屏住气放缓脚步,自觉排着队往前挪移,无法快速也无法停留。装饰极其华丽繁复的墓由2万吨的纯银打造,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木刻。最上方的红色幕帘由纯银打造的天使拉开,仿佛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开始,头顶五颗金星的圣约翰虔诚地捧着十字架,眼里满含谦卑和慈爱。那个古老的传说刻在银棺上,完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在前文已有讲述)银棺下方由两位跪姿银质的天使托举着,正如天使们托举起被国王扔进河里的圣约翰一般。整个墓地作品栩栩如生,极具艺术价值。



随着人流不知不觉地走出了墓园,



圣维特大教堂旁边的浅粉色建筑便是旧皇宫(Old Royal Palace),即为波西米亚亲王的居所。我体会的"旧",不仅指年代久远,更指内饰的朴实无华:没有金碧辉煌,也少壁画浮雕,墙面斑驳凹凸不平…刚走出教堂来此,落差极大!


此为欧洲最大的无立柱拱顶的维拉迪斯拉夫大厅,是整个皇宫的中心。曾经是国王的会议大厅,举办过各种正式的典礼和国宴。



十七世纪荷兰风味的壁炉,是哈布斯堡家族昔日皇家公署的摆设。这里也是1618年发生"抛出窗外"事件的地点。



这是皇宫的最上一层里的新领地大厅,墙壁上贴饰以1561-1774年间在此工作的官职图案。



皇宫南面的窗外,可见布拉格最美的景观……



在皇宫的石头阳台上,远眺整个美丽的小城区、查理大桥和维尔塔河……



此座锗红色建筑是布拉格城堡内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布拉格保存最好的仿罗马式教堂~~圣乔治教堂。在此安葬的是波西米亚首位为基督教殉教的女性、9世纪的统治者伯尔士维亲王的遗孀圣鲁德米拉。


夏天的晚上,经常在教堂里举行弦乐音乐会🎼,那是不容错过的享受。



圣乔治教堂南面的单独入口,是内波穆克的圣约翰礼拜堂。门上方矗立着圣约翰雕像和两旁的小天使。



从正门进入时,顿觉光线幽暗,典型的早期罗马式风格,简单朴实。主祭坛正中便是鲁德米拉的墓,上方的壁画已经剥脱残破,只能依稀可辨耶稣的形象。



在教堂里欣赏古典音乐,氛围和音效相得益彰,那是在其他场所无法比拟的所在。即使坐在第一排,也经常看不到整个乐队,除了站在前面的第一小提琴手🎻,其他的都只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神秘😄



洛布科维奇宫和贵族之家(玩具博物馆):前者原属于捷克贵族洛布科维奇家族,是城堡内唯一的私宅,后在共产时期被没收。而贵族之家现为玩具博物馆,你能想象里面收藏了上千个芭比娃娃吗?可谓"人"不可貌相呢。



城堡游的最后一站:黄金巷(gold lane)巷名源自17世纪时此地曾居住过大量的炼金师。这条既短又窄的小巷却是号称布拉格最诗情画意的地方。城墙旁的一边紧紧毗邻着各具特色的小巧房舍,有展示16世纪晚期城堡守卫居住时的生活场景,也有各类布置非常小资的商铺、书屋、咖啡吧……完全看不到19世纪时此地曾沦为贫民窟和犯罪者的巢穴的蛛丝马迹。



看到左侧⬅️22号房屋了吗?1916-1917年间,这里曾居住着大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和其姐妹。于是这里就有了游人争相前来膜拜的理由。



曾经辉煌的城堡和黄金巷的历史(两张照片叠加)😏



袖珍又可爱的展示房,应该是裁缝铺吧?



童话般的外观,精致的花环点缀着,让人没有抵抗力。原来是卖天然健康的护肤护发产品的。柔柔淡雅的香味萦绕在鼻尖,如果不是行李超重,真想多搬一点回家。



从布拉格城堡沿着涅鲁瓦达街一路下来(布拉格上已有介绍),便可行至小区广场。一个非常热闹却不嘈杂的地方,是小区的生活中心。广场被圣尼古拉教堂分为东西两部分,此为西侧广场上的尖方碑,是1713年黑死病结束后建立起来的神圣三位一体的纪念标志。顶端是包围在三角形中的上帝之眼,是代表圣三位一体的重要标志;中间的鸽子代表圣灵;手举十字架者为圣子耶稣;旁边是圣父耶和华,三者构成圣三位一体。


站在这里,和圣维特大教堂的制高点say hello😄


布拉格最为醒目的青铜圆顶~~高高伫立在蓝天之下、一片红瓦塔林之中的标志性建筑——圣尼古拉教堂⛪️(Church of St. Nicholas),号称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美的巴洛克式建筑,那可是经过捷克最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家Dientzenhofer一家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就的啊!



一踏入教堂,扑面而来的尽是金碧辉煌、华丽绝美的雕饰壁画,极尽奢华之能事,彰显了国家与教会的丰功伟业。圆顶上的壁画描述的是圣尼古拉、圣本笃生平和旧约故事。



教堂正厅著名的美轮美奂的皇冠型吊灯。



教堂内白色的廊柱上、祭坛、壁画和雕塑都出自顶尖艺术家之手,其中壁画"圣尼古拉的盛宴",总面积超过一千五百平方公尺,是欧洲最华丽的作品之一!



音乐会🎼便是在此举行,乐队演奏的地方。



想起那天在圣尼古拉教堂⛪️听音乐会的时候,坐在第一排左侧。在等待音乐会开始之前,曾在教堂附近喝咖啡。不知怎的被蜜蜂蜇了一下🐝,当时好疼,渐渐红肿起来。没想到美妙的古典音乐响起,在教堂独特的回声中,焦躁的我逐渐安宁,竟连疼都忘记了…



音乐会后半段的主角,便是这架6米高的管风琴,据说有超过4千个发音管,音色高华、圣洁,美妙得如同圣水洗礼了一番。


瑰丽的黄金小天使俯视着我们 ,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祥和安宁…



在布拉格预定了20多天的酒店(其实只住了10天,其余的10天都是行李住着)对面,有一面巨高无比的墙。每天沿着小巷走回酒店的时候,都在好奇这高墙后面会是什么?直到要离开的前一天,终于踏进了高墙下的这个小门(墙和门的比例实在是太悬殊了!手机镜头完全无法体现),或许是这家子的主人并不愿被世人窥探?!



什么叫别有洞天?这就是!一进小门,豁然开朗,满眼的蓝天白云和绿意盎然就这样施施然铺开了……这座在巴洛克时期首座非宗教性的大型建筑:华伦斯坦宫及庭园,其占地面积和华丽辉煌的程度,与其当时的主人~~皇室战将华伦斯坦的巨大野心成正比!


在三十年战争中连连捷报的战神华伦斯坦,因对波西米亚皇冠的觊觎之心,一心想让华伦斯坦宫超越布拉格城堡,于是他购买了23栋房子3座公园和市府的烧砖窑,耗费了大量金币和6年时间,打造了这个既有园林、雕塑大道,又有巴洛克风格独特的凉亭拱廊,还有意式的花园。可是他忘了什么叫"功高盖主"吧?终于还是于1634年在再一次重返战场时,没有死于敌人的剑下,反而被国王雇用的佣兵杀害。在这座精心打造的宫殿里仅住了一年。


二次世界大战后,宫殿于是被捷克国家没收。


如今,这里已是捷克参议院所在。


这里是装饰繁复的喷水池及铜雕,背景是曾经的骑术学校,现为国家艺廊。



游人闲散,和同样优雅悠闲的白孔雀灰孔雀玩耍着。一抬头,视线便撞上远处的布拉格城堡耸入云霄的圣维特大教堂。



穿过法式对称的花园和两旁伫立的青铜雕像大道,在历史和艺术方面最有价值的主殿、前厅、观众厅和神话天文走廊便呈现在眼前。



宫殿大厅楼高两层,气派雄伟!墙上挂着捷克共和国议会参议院的牌匾和国旗。天花板及其四周绘有华伦斯坦装扮的战神驾着四轮马车凯旋归来的壁画,建筑师和艺术家几乎都是意大利人。


听说在这里曾经拍过一部小众的文艺片:Immortal Beloved(永远的爱人),描述的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一段爱情罗曼史。(我会去找来看👀)


观众厅前的视角



游览整个华伦斯坦宫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面奇特而又诡异的石窟墙,这在西方园林景观中实属罕见。远看似一堆石灰岩石密集的堆积着,突兀又神秘。近看似乎又隐含着精细的石雕:有青蛙🐸、蛇🐍、怪物👹和各种人脸…越看越毛骨悚然,即使是在阳光底下☀️。听说这个石窟内部还设计有秘密通道贯穿其中,更增添了隐秘而惊悚的想象。石窟中居然还有鸟窝,不时传来的鸟鸣,让真实和虚幻和谐共处,不得不惊叹其的创意!


这面巨高巨大无比的石窟墙后面,便是我每天回酒店经过的好奇的高墙,果真里面有故事啊!终于答案圆满了😄



布拉格的旅行浅记已近尾声了,在这里不得不提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大审判"和"城堡"的作者:法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7月3日诞生在布拉格,1924年6月3日卒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生前卡夫卡可以说是默默无闻,而死后他却一跃成为现代文学的巨匠,美国著名作家奥登认为:"卡夫卡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战后许多现代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深受卡夫卡的影响。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萨特和加缪等人都尊卡夫卡为师长,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卡夫卡出生时,捷克尚处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他的母语是德语。准确地说,卡夫卡是生活在捷克人中讲德语的犹太人圈子里。故他既不是捷克人,也不是德国或奥地利人。他生活圈子里的人所讲的德语也不同于德语、奥地利和瑞士的德语。那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德语,一种书面德语。


正是这一悲剧现象造就了卡夫卡这个悲剧人物的悲剧作品,也造就了他的作品在语言和风格上的独一无二。他作品中的人物一大早醒来就变成了大甲虫(《变形记》)、怎么走也无法抵达城堡(《城堡》),被"残暴"的父亲一句话判处了死刑(《判决》),或者在夜半的钟声里被永远地流放(《乡村医生》)……(此段摘自网络介绍,因我并没拜读过这位巨匠的大作,一起学习吧。)


卡夫卡为了自己钟爱的写作,曾经三次订婚、三次取消,原因仅仅是因为他害怕婚姻生活会毁掉他的孤独感。他说: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象一个"隐居者",…而是象一个死人……


这个雕像便是卡夫卡骑坐在一个行进中的高大魁梧的男子身上,其创意也是来自于他的作品"一次战斗纪实"…



不得不提这俩栋"会跳舞的房子"(Dancing House):早就听说,一直没时间特意去看,却在那天坐车经过时惊鸿一瞥,在Vltava河畔,在满眼传统的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等等的建筑群里显得那么的惹眼和标新立异!她其实是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大楼,由加拿大前卫的建筑师和克罗地亚籍的捷克建筑师协同操刀打造,1992~1996完成✅。这座动感十足的房子,远看仿似两位翩翩起舞的男女,建成当年还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设计大奖,但也因为她的独一无二而引起当地民众的巨大争议。但时至今日,这座如天外来客似的大楼屹立在古老的布拉格街头,恰恰因为这种极大的风格反差,成为辨识度极高的地标性景观。


随便提一句:在此大楼的顶层,是一家时尚又美味的法式餐厅:Perle de Prague。



欧洲大酒店(Hotel Europa)坐落于新城区的酒店,虽然有些许破旧,但依旧保留着黄金时代的风貌,在一众色彩各异、风貌各具的楼房中光彩夺目。建于1903-1906年间的酒店,采用的是极具装饰性的新艺术形式,其顶端的镀金守护女神像尤其吸人眼球。其内的欧洲咖啡厅和泰坦尼克餐厅尤其知名,电影🎬"碟中碟",曾在这里取景拍摄哦🎬



近半个月的布拉格之旅,在这里要画上句号了。心里有好多的遗憾和不舍,这么一个气质极其复杂的城市,仅仅半个月是探索和体验不完的。正如德国某位作家所说:亲自来看她,游走在这里的街头巷尾,亲眼观看这座充满古怪与幻想的城市……这就是我眼里的布拉格!


从开往机场的出租车里向外看,布拉格的清晨是如此的迷人,闪过的一幅幅绚丽画面夹杂着厚重的历史,仿如一部经典的欧洲电影,令人不可遏制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欲罢不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