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瑞典学校开始引入中国的基础教育模式

2017-11-15 作者| 徐磊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就在中国某些地区的课堂越来越重视孩子所谓的自由和天性,严厉批评中国的基础教育抹杀创造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在本国施行甚至复制中国的基础的教育模式。英国是少有的官方上对于中国基础教育作出直接的正面和积极评价的国家,甚至连基础教育的教材都要逐句翻译引入本国。这和中国的某些地区的教育者,完全忽略有着客观评价中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国际教育测评(PISA)结果,盲目向西方学习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我所侨居的瑞典这个北欧国家,尽管习惯了政治上追随大西洋某灯塔国的脚步,其国内的左中右的媒体对中国一直不依不饶,但是在数十年宽松教育失败的经验之后还是务实地选择在本国开始复制中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只是,别指望他们会提中国这个他们模仿的原型国家。


  作为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我对教育的话题是一直很关注的。上海中学生PISA考试世界第一的新闻让瑞典的很多教育者坐立难安,因为与之相对的,是瑞典中学生最近二十多年的国际排名越来越差,瑞典的教育者是忧心忡忡。国内的很多媒体对于2013年年底公布的PISA测试中上海中学生拿世界第一好像不满意,总是缺乏专业根据地说中国教育抹杀创造力,泯灭学生天性云云。瑞典的教育者却不这么看,由于基础教育关乎国家未来竞争力,任何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在此面前都无足轻重。当时我还在母校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应用物理系工作,极其罕见地发现系里在2014年年初专门请来在瑞典教育局担当教育顾问(undervisningsråd på Skolverket)的科研人员Per Kornhall博士讲述题目为“The rise and fall of a(n) equitable school system – Sweden and the PISA results”的报告。我说这极其罕见,是因为我在母校求学以及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一共超过九年的时间跨度里,那是唯一一次见到基础教育的从业者被邀请过来做报告。


Per Kornhall博士在报告中很明确地肯定PISA测试具有客观反映学生各项素质水平的科学评价体系,完全不存在所谓学生可能高分低能,低分素质高或者更有创造力的可能性的。因为没有坚实的基础,根本就没有可以产生有价值的创造的可能性。人类的任何创造都是要遵循科学法则和规律的。事实上,当时PISA相关的新闻出来的时候,我个人也完整地读了整个报告,并仔细地阅读了其评价标准,因此我相信Per Kornhall博士的论断是可信,客观的。我记得当时有与会的物理教授,在报告结束的对话环节中明确地指出伴随着瑞典宽松教育导致近二十多年PISA成绩严重下滑的同时,他和他的同事们都注意到大学生源质量的明显下降,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工程物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再额外补习基础数学课程,否则本科教育都无法开展,他们对于瑞典的国家竞争力的未来非常忧心。


三年多前我在母校听到的这场报告,应该可以为我现在读到的介绍瑞典学校正在经受重大改革新闻做一个注脚:



这则新闻的主要是说在斯德哥尔摩的国际英文学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英国政府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积极评价影响导致的)首先开始引入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强调课堂纪律,并且孩子的父母也会收到反映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的书面报告。课堂上捣乱的孩子也不再会被老师隐忍,而会被请出课堂。上课前,孩子的手机、音乐播放器等要上缴。室内不得戴帽,否则是对老师的不敬。学生的服饰也有规定,要得体,不得着装暴露。禁止在校园内大声喧哗、打闹。禁止随手扔垃圾,对随身扔的垃圾要立即清洁,不得熟视无睹。在校内不得嚼口香糖和吃糖果。在学校食堂用餐时要保持安静。在校内的课余时间也禁止孩子玩任何手机、电脑游戏。


这几乎活脱脱地把国内学校教室里贴着的学生守则复制过来了。宽松教育是自毁长城,瑞典的长期实践让自己吃到了苦果。瑞典的教育者们在吃一堑后终于长了一智,懂得了中国老祖宗几千年就明白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更符合教育的意涵,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维护其政治意识形态而鼓吹毫无约束的自由。事实上,该新闻采访的家长也同样直言不讳,早已经厌倦了过度自由化,不讲规则和纪律的教育模式。我们中国人都明白,那是放纵,不是教育。


当然,由于这篇报道单单侧重纪律和规则方面,对于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没有做具体描述。但是我相信,放弃了意识形态挂帅的他们,一定会是以教育的结果为导向的,否则管理上采取的改革措施,就无足轻重了。毕竟,瑞典的未来还是要靠瑞典的孩子们自己扛起来。扛不起来的话,垮的是他们的国家。外来的移民如同流水,都当不得顶梁柱(我完全不反对中国试图吸纳外籍的优秀科技人才,但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只能是本国国民,这和任何意识形态都无关)。并且任何意识形态,在国家未来要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都是苍白的。


另外,我们中国人,切不可被西方的存量模糊了判断力,把结果的某些呈现当原因来解释现实。文末,我忍不住要说句与教育相关的题外话——国内有海龟大学者常常念叨中国学生平均成绩高,方差小,西方学生平均成绩低,方差大,就觉得这是找到了中国学生创造力“差”的解释,就属于因果倒置。方差大,只是反映好生和差生的界限分明,差距大罢了。科技实力的竞争,从来只关乎最优秀的人有多优秀,并且最优秀等级的人越多越好。极端地说,如果都是最优秀等级的人,那方差是极小的,可是谁需要为此担心什么?防止被忽悠,是中国伟大复兴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国人不可不查。是为记!


-------------------------

附录

报告摘要:


AlbaNova and Nordita Colloquium


Title: The rise and fall of a equitable school system – Sweden and the PISA results

Speaker: Per Kornhall*


Time and venue: Thursday 20 February 2014 from 15:15 at Oskar Klein auditorium


Abstract: Sweden's declining results in OECD's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test PISA have made headlines even abroa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ies Sweden had a school system that was among the best in the world with a very high level of equity. The tradition of universalism and comprehensiveness with minimization of streaming and tracking was then the hallmark of the Swedish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however, the Swedish public sector and education system have been radically and extensively transformed in a neoliberal direction. It was a movement that was preceded by extensive decentralization of responsibilities from the state to municipalities and schools. Sweden have since these reforms were put in place started to fall in all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except when one is measuring English and computer proficiency, and to some extent civic issues. Sweden now only have two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at significantly perform worse in all three measured areas in PISA, namely Chile and Mexico, and Sweden is the country whose results have fallen the most in all conescutive rounds of PISA. 


The results from PISA and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thereof as well as a short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result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tal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