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放长线钓“大鱼”:挺进科学“无人区”

2017-12-19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 44 29979 44 13280 0 0 1853 0 0:00:16 0:00:07 0:00:09 3075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12月16日~17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报告厅,偌大的礼堂找不到一个座位。一天半时间,30多个学术报告,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批报告人,可以说是中科院新一代的“斯巴达勇士”。在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的资助下,他们将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去挑战最顶尖的科学问题。


正如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在这次学术交流研讨会上所说的那样:“中科院就是要资助一批优秀的科学家,让他们好好沉下心来,去做一些‘从0到1’的研究。”


放“长”线 钓“大鱼”


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一个国家原始创新活力,如今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中国的邻国日本,在进入21世纪后,几乎每年都有科学家斩获诺贝尔奖,让世人为之震惊。


2016年诺贝尔奖得主大隅良典在受访时,曾透露了这个“奇迹”背后的原因。他说,日本近些年能够多次荣获诺奖,归功于国家在几十年前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而中科院近70年的建院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些重大原创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几代科学家努力,历经几十年奋斗形成的。


这让中科院意识到对基础前沿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支持的必要性。2016年,中科院部署实施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重点支持有经费缺口的拔尖科学家探索重大国际前沿科学问题,期望形成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对该计划的“雪中送炭”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科技要实现从跟踪到并行,再到领跑,必须要有一支队伍,能啃下‘硬骨头’,肯走进‘无人区’。”丁仲礼说,“中科院作为‘火车头’,要责无旁贷地走在前面。””


在该计划的支持下,576名拔尖科学家受到资助,其中中青年人才占比超过8成。


“没有中科院,我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前几天,中国暗物质卫星“悟空”捕获世界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的消息,在科学界引起轰动。这颗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卫星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被认为可能是暗物质粒子存在的新证据。


但“悟空”的上天之路绝非一日之功。从构思到研制、发射、运行,它耗费了常进等人20年的心血。

彼时的常进,还不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更不是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他所拥有的,只有一个科学梦想——寻找暗物质的蛛丝马迹。


回顾20年来的科研道路,常进感概:“这20年,每次我们要‘死’了的时候,中科院就会救我们一把,把我们搞‘活’。可以说,没有中科院这么多年的持续支持,就没有暗物质卫星的今天;没有中科院,我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20年的持续投入终于得到了回报。常进团队利用“悟空”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已在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这个成果,让人类观察宇宙的窗口再次被拓宽。


而如今,在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的“接档”下,常进的梦想还将走得更远。“现在卫星在天上运行情况非常稳定,相信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只有在中科院能办成的事


在丁仲礼看来,前沿基础研究是一项很艰苦的事业,会有许多的失败和变数。但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既然选择对拔尖人才进行支持,就会充分信任这些人才,宽容失败,创造宽松、自由探索的科研环境。

这一点,让中科院院士阎锡蕴颇为受益。


阎锡蕴是纳米酶概念的主要提出者。纳米酶的问世,曾颠覆了人们“无机材料不具备生物效应”的世界观。


一切源自十几年前在中科院召开的一次阎锡蕴“没完全听懂”的跨学科务虚会议。


那次会议促成了一次关键的合作。阎锡蕴讲完自己的报告后,中科院物理所的一位老师找到她,说他们有一种纳米材料,希望跟生物酶结合做一些实验。


实验中途,他们惊讶地发现,那种纳米材料竟具有与天然蛋白酶类似的特性。


“起初我们也不相信,反复实验,逐一排除了可能造成假象的各种因素,甚至连做实验的学生也换了,最后还是一样的结果。”阎锡蕴感到,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发现,他们立马将课题调转方向,转而去研究纳米材料中的酶学特性,最后取得了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


自2007年由中国科学家首次报道以来,纳米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兴趣与高度重视。迄今已有40多种不同的纳米酶问世,应用拓展到生物、医学、农业、环境治理、国防安全等多个领域。


而这些年来,中国在纳米酶领域一直保持领先,中科院也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我想,只有在中科院的科研环境下,才可能有这种跨界研究的发生。”阎锡蕴说。如今,他们又得到了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的支持,将在纳米酶的催化机制及应用研究方面继续“乘胜追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