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师的寂寞——关于宫崎骏的传记片

2017-12-31 作者| 程少堂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少堂志林(950):大师的寂寞——关于宫崎骏的传记片《未了之人》观后


昨晚又看NHK关于宫崎骏的另一部传记片。这部传记片标题有多种翻译:《永远的宫崎骏》《永无止境的人——宫崎骏》《不了人宫崎骏》《不了之人宫崎骏》《不会结束的人宫崎骏》《不了神话宫崎骏》《未了之人》。这些题目大都不错,我最喜欢字数最少的《未了之人》。

  

 这个片子,表面是记录宫崎骏退休又复出,实际上是歌颂大师宫崎骏不了,永远。

   

照我看来, 可以说宫崎骏是一个传奇,但宫崎骏不是神话。

   

宫崎骏是一个大师级的普通人,一个真实的人。

   

这部片子主要记录宫崎骏宣布退隐又复出的一段经历。编导跟踪采访了两年之久,将这位大师的性格完全捕捉。在纪录片里,宫崎骏坦言希望自己能回归长篇动画制作。在纪录片中宫崎骏和资深御用制作人铃木敏夫交流新片制作问题,新片计划耗时三年,于2019年完成,目前已经着手准备分镜。三年前宫崎骏提到了自己的时代已经结束,从今以后会过安逸的退休生活。然而退休以后,这个动画大师却始终停不下手中的铅笔,一直在搞短片创作。宫崎骏说:“与其什么都不做的死去,不如在制作中死去的好,做点什么总比惦记着动画死强。”吉卜力工作室则表示:“只要宫崎骏监督想做,就会继续做。”据了解,这部长篇动画正在筹资和分镜阶段,目标是2019年完成。

  

《未了之人》首先展现的是宫崎骏普通人的一面。片中很多细节很普通,很感人。比如他把家里的巧克力弄碎喂鸽子。比如他把两只玩偶羊放在窗台的情景。宫崎骏在工作室说话很直,有时他会怒斥,比如他工作室有个年轻人画的不好不得要领,宫崎骏发火并责骂道:“人活着能不动脑子吗?要干不好,你马上给我滚!”

   

宫崎骏又是大师级人物。

  

《未了之人》有一个场景很引人注意,就是一批年轻的CG技术人员在这部片子中和宫崎骏正面对上的一处情节。IT公司的技术人员仿真残疾的人类躯干在无痛的情况下,模拟制作出一种新的运动形式,可以说是做得很逼真。但正是因为逼真,才让人感觉不寒而栗。那个技术人员说,这个可以用到僵尸游戏中。宫崎骏说话前先去摸自己的手臂,大概在抚平身上起的鸡皮疙瘩,然后说了分量很重的话:“我有一个残疾人朋友,虽然不总是见面,他和我相见的时候甚至不能完成击掌的动作,他们的动作就像你们电脑制作的这些僵硬动作画面,看了你们这些画面,总觉得对生命有了极大的侮辱,这样电脑制作出来的东西,没有丝毫考虑到别人的疾苦,这是对生命的践踏,擅自把这种东西做出来就算了,我是绝不会让这种东西和我的工作有半点关系的。”当时场面极其尴尬,那个技术人员只是尴尬地说,只是个实验嘛。

   

这让人想起川普模仿残疾人,都是对生命的恶意。

   

宫崎骏担忧的是,机器或许可以代替人类描绘出更加精美细致的场景,但却不一定可以识别出触动人心的那种画面,也许可以做超过人类的很多事,但可以很好的让人通过作品去触摸制作人心中的世界,可以传递出心声么?

  

 宫崎骏的担忧,是一种哲人的担忧,大师的担忧。

   

这个情节再次显示出人文动画和匠人动画的区别,大师和匠师的区别。

   

几年前我在家里电脑上看过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等片子后,写过随笔在程少堂语文味工作室发布。宫崎骏的动画片确实好,且不是一般的好,故事很简单,画面很精美,想像很奇特,气氛很温馨,主题很深刻。

   

语文老师都该看看宫崎骏,对陶冶师生性情、指导学生写记叙文都有好处。

   

在《未了之人》中,宫崎骏对没有人继承其事业颇感遗憾,但也看淡了,他说,培养过接班人,但不成功,“不过就这样退去,也无所留恋”。

   

这大概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师,都无所逃遁的寂寞罢。

   

听见尼采的旷古感叹了吗?

   

我站的太高,我太寂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