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元旦献文:观芳华、忆青春,难忘2017、期盼2018

2018-01-02 作者| 刘实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昨晚在东-西方元旦的“间隙”写了篇2018元旦献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造量子计算机到底有多快结果翻来覆去还久久不能入睡。本来按惯例是要写篇满满正能量的元旦献词,咋就整出个元旦献丑不甘心呀不甘心


但又咋个补救法呢?


正好读到笔者的一个老科友、《科学网》著名博主王德华 的一篇博文《《芳华》之外的芳华 》,个人觉得正能量还是满满的、比起笔者看后伤感过度而有些愤愤不平来讲,平和的多。


王德华 不同的是,他是读过而且喜欢严歌苓的过去的作品才慕名去看电影《芳华》,而笔者是第一次知道严歌苓但却听到很多对其《芳华》的热议或非议后才决定去看电影《芳华》的。


其实,由于笔者忙于各种正事、邪事或主事、杂事,来美生活三十年基本上是不去电影院看自己要看的电影的(陪女儿进电影院“看电影”闭目养神不算)。但这次决定不在手机上看这部电影、而一定要到电影院去体会它的震撼。


所以,在美国人圣诞节一般都不出门逛商店的时候,笔者去了本地平时非常拥挤的一个购物中心的电影院。



因为是圣诞节的下午,到电影院看电影的人不多,但来到这里看电影的却还多是华人,而且明显的是大陆人。


进了电影院放《芳华》的影厅,基本是华人包场了,如同进入了在中国大陆的影院一样。


电影开始了,居然还是笔者非常喜欢的八一厂的影片。



而电影的片头还有非常熟悉的画面:



啊!期盼的《芳华》真的来了!



这个《芳华》一直扣着笔者的心弦,因为作为一个军人的后代,笔者懂得军礼的含义。



而当战火来临的时刻,



笔者更不能忘怀听到那一消息的场景!


当时,笔者正在武汉医学院求学,就是这样一个“青葱”的样子:


记得宣布对越作战的消息的时候,正好是吃饭的时间,所有学生就在食堂原地不动,听广播传达。


从那以后,笔者每天最关注的消息就是前方的战况。而梦中所想的是:是否某天也会像当年的父亲一样穿上军装,成为一个小兵张嘎。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



而逝去的青春还真能换回大地的春常在吗?



笔者出国较早,没见过血染的风采过后还会有这样的场景:



但爱国战斗英雄的尊严绝对不应被和平演变的狗熊侮辱!



为国捐躯的烈士本应得到最高贵的安息,不管战争的正义与否!



如果,一代芳华,到头来只能靠自己单薄的力量抱团取暖



那么,这个社会的确是有一些问题函待解决。



影片结束,几乎没人愿意起身立场。那催人泪下的歌声一直在耳边回响。


走出影院,美国圣诞节的华灯已亮,



但笔者心中的忧伤却黯然依旧。


还是再回头读一下科友的《芳华》之外的芳华


《芳华》之外的芳华

王德华


在微信时代,之前竟然不知道《芳华》这部电影,不知道什么内容,也不知道还有审查不过关的事情,也没有关注电视媒体上的宣传。这对于从小就是电影迷的我,不知道岁月怎么把自己塑造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一年都看不了几场电影,自己想来都有些吃惊。家门口开了家电影院,当家的说我们去看看《芳华》吧。我问这是一部什么电影,才知道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青春片,小说是严歌苓写的。


喜欢严歌苓的作品,还记得前几年看的电影《归来》,也是她的作品。


在完全没有任何背景知识的状态下看完了《芳华》,初步感觉是拍得很美,很多故事背景也比较熟悉,能够被一些画面拉回到当年的时光里去。到看完后,心里有一种压抑感,有点憋得慌。听着韩红唱着《绒花》的片尾曲,“唉”的长舒一口气从座位上站起来,惆怅地走出影院。再回头看进影院时墙上的宣传海报,感觉电影里完全没有画面上展示的泳池边那群散发着青春气息的阳光灿烂的青年男女的神态。


对我最有冲击力的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场面和战后社会上对战斗英雄的态度,以及他们在战后的命运。看着没了一只胳膊的当年的学雷锋标兵、战斗英雄刘峰,为了生活而忍辱负重,遭受各种不公和侮辱,还有那遭受女伴们排挤、嘲讽、隐瞒家庭出身的何小萍,在战后精神上完全崩溃,成了一个疯子,心里很是难受。感叹世道的不公,感叹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感叹人性怎么这么丑陋。


对越自卫反击战那一年是1979年。那一年我参加了乡里组织的学习竞赛,我代表我们联中参赛,据说成绩不错,能够获奖,特别盼望着能够得到一个带塑料皮的笔记本奖品。后来乡里改变了主意,不发奖了,决定从参加竞赛的学生中选拔一批在乡里成立“升中专重点补习班”。没有得到期待的那个塑料皮的笔记本,我却从联合中学到了乡镇中学里去读书了。没有考取中专,却进入了县第一中学读书。


那一年我们乡里有一位阵亡的烈士,学校组织我们去祭奠烈士。八十年代谢晋导演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描写的就是这场战争。当时有一位军校的毕业生也成了战斗英雄,他演唱的《血染的风采》成了当时流行歌曲。我的发小当时在昆明军区,是运输兵,负责运输战争物资的,我们通过几次信,他给我寄了两张他的照片,我们的通信内容现在看都是很革命的。再后来当家的告诉我,他的堂哥当年参加越战,在一场战争结束后没有发现自己的战友,他硬是跑回去从死人堆里把自己的战友拖了出来,她堂哥的太太就是这位被他救出来的战友的妹妹。电影中那个惨烈的战争场面,瞬间就把你的思绪拉回到了当年的那些日子。社会对于战斗英雄的态度,他们的遭遇,他们的生活,值得我们今天反思。不管什么原因,他们都是为国流血的功臣,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也应该享受到他们该享受的待遇,应该让他们感到这个社会还有温暖。


从电影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看到了世俗,看到了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看到了家庭出身对个人命运的影响,看到了高干后代的优越感和蛮横跋扈。


我们家的成分是中农,除了地主和富农,中农是最差的家庭成分。当年四姐的女伴们都被推荐去中学读书,唯独四姐没有被推荐。还好,后来她成为了我们村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拖拉机手。朋友说,电影用最美的音乐,在演绎着人性的丑陋。我也感觉,刘峰、何小萍那样美丽朝气的青春,他们的生活怎么会演变成生活成了唯一了呢。


那个时代,对一个人的爱慕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说出来,没有约会,也没有情人节。偷偷写封信给喜欢的人,就是很大胆的行为。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个班里转来一位很漂亮的女生。有一位早熟的男生竟然胆子大的写了一封信,偷偷塞进女生的课桌里了。女生发现信后没有吭声,而是悄悄把那封信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安排每人写一份汇报,从大家的笔迹他应该就知道了写信的是那位男生。班主任也没有做任何处理,在班上也没有说。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很喜欢电影里那位蒙古族独唱演员唱的那首《草原女民兵》的歌。也许是一直喜欢草原歌曲的缘故,一听到这个音乐响起,心里就有一种期待。通过网上查阅,知道了当年《草原女民兵》的歌曲是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的,是她在音乐歌舞片《百花争艳》中演唱的插曲。当年收音机里经常播放朱逢博的歌,当时很多电影的插曲都是她演唱的,所以对她的歌比较熟悉,熟悉了就比较喜欢,如《满山红叶似彩霞》、《请茶歌》、《那就是我》等。


电影《芳华》里的蒙古族青年独唱演员阿木古楞,竟然就是现实中的阿木古楞,也真是一位蒙古族青年歌手,前几年她在《中国民歌大会》上演唱的《鸿雁》、《诺恩吉雅》等蒙古民歌好听极了。


还有一个熟悉的画面。电影开场进部队文工团大门,涌入眼帘的那幅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当时农村里也一样,每个村里主要街道的核心位置,都会有高大的毛主席画像。我们村里当时就有一位会画画的青年,村里的巨幅毛主席画像就是他画的。当时有些人家的庭院里的“迎北墙”上,也会请这位青年画上毛主席像。


每个人对于《芳华》有不同的解读,所处的环境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一部电影能够带给人们一些回忆,引起一些共鸣,让人们有意识去记住一些事情,去反思一些事情。记住曾经的荒唐和无知,反思那些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冷漠,记住那些美好,不忘那些丑陋,唤醒人们心底里那些善,压制那些时而会冒出来的恶。这就很有意义了。


前几年看《归来》的时候,在影院里眼泪掉的一串一串的,以至于听到《渔光曲》的音乐,就会想起《归来》中让人心碎的画面。看电影《芳华》,在电影院里没有流泪,回来再看网上《草原女民兵》舞蹈,细细回味的时候,眼里还是禁不住流出了眼泪。


因为无情的岁月,因为逝去的芳华。是这样吗?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希望这难忘的2017的《芳华》观感和震撼能带来2018的期盼和改变!


为此,笔者高兴地读到: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时间,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3年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是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大家有许多收获,也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我们的民生工作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