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良心被狗吃: 仅500元就医费剥夺了施一公父亲的生命! 逼走美国的清华天才突然归来又请辞副校长, 正酝酿一个撼动全国的惊世计划!

2018-01-14 中国良心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从2015年开始,他在杭州筹划,

创建一所民办大学,即“西湖大学”。

一个月前,他又放出“豪言”:

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

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

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

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

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

成为亚洲一流;

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

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

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许多人以为他就是说说而已,

没想到刚刚,他居然请辞了,

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清华副校长职务。

只为全职执掌西湖大学。

他说:

这是为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

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

“脚踏两只船”不符合,

我一贯的做事风格。


从远走美国,

到突然弃美归国,

再到如今的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

其实这一切,都是他,

在酝酿一个撼动全中国的惊世计划……


他,就是施一公



1967年5月5日,

他生于河南郑州,

父亲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的本科,

母亲在北京矿业学院读书,

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


他出生时正赶上,

河南省“文革”高潮,然后就是武斗,

在那个人人给孩子取名叫“文革”、

“敬东”、“颂东”的年代,

父亲却为他取名为“一公”,

希望他长大以后能一心为公。

他说:

父亲赋予我这个名字的寓意,

在我一生中的很多重要关头,

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选择。



两岁半时,他跟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

驻马店地区汝南县老君庙乡的小郭庄。

母亲告诉他,全家被下放的重要原因,

是受“走资派”爷爷的牵连和影响,

“文革”期间爷爷在“四人帮”的监狱里,

被关押折磨了整整4年半。

而他们全家被下放后就一直住在牛棚里,

直到1972年离开小郭庄,

牛棚已成为他童年记忆里,

最温暖的第一个家。


他一生将父亲视为最崇拜的偶像,

父亲聪明,性格爽朗,无所不能,

为了让家人住得更舒适一些,

父亲弄来高粱杆、石灰、黄胶泥,

把牛棚装修一新,还隔出好几个小房间。

父亲还是个很出色的裁缝,理发师,

他说:“我从没有去过理发店,

总是父亲给我理发。

到小学毕业,也几乎没有买过一件衣服,

大多数是穿哥哥姐姐穿小了的衣服,

而哥哥姐姐的几乎所有衣裤和我过年时,

偶尔惊喜获得的新衣服,

都是由父亲亲手裁剪缝纫的。”

除了剪发和裁衣,

父亲还有一手好的木工手艺,

上世纪70年代,他家里用的,

床、柜子、桌子、椅子等大部分家具,

都是父亲亲手制作的。

父亲还当过老师,数学物理都会......

父亲还很热心,邻里乡亲遇到困难,

他总是第一时间去帮忙。



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辅导表姐、

表哥、大姐认真复习数理化,

给他们讲解方程式、热力学,X、Y、Z……

他当时一点儿都听不懂,

但感觉科学真酷,

父亲对孩子们既慈祥又严格,

他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得再好一点,

不能知足常乐。

这种耳濡目染的成长环境,

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


他打小就不让父母操心,

开启了开挂模式,

是个妥妥的大!学!霸!

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是第一名,

1985年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

成为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

即使是在众星荟萃的清华园,

他仍然秒杀其他同学,

年年都名列年级第一,无人能够撼动。


有人说,成绩好有什么用?

还不是书呆子吗?

可他彻底颠覆了你的想象。

他不仅成绩好,还是运动健将,

跑步、游泳、滑雪……都不在话下,

他在清华校运动会上多次创下竞走纪录,

一直到他从清华毕业五年后,

纪录才被人打破。



他说:他一直为了不让父亲失望,

而努力学习和进取,

从小到大一直到清华毕业至今,

对他影响最深的人就是父亲,

而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是30年前的那一天,

1987年,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一场悲剧深深地伤透了他的心。


1987年9月21日,当时他还在清华读书,

父亲却在河南老家意外被车撞倒,

还好这位司机有良心,没有肇事逃逸,

以最快速度将父亲送到医院。

刚到医院时,父亲的血压心跳都正常,

只要及时医治完全能够得救。

但是,医院急救室的那位医生,

却告诉肇事司机:

必须先交500元押金才能救人。

司机急得四处找人,用了4个半小时,

才好不容易筹到500块钱,

可他父亲的生命,

却在等待的过程中悄然消逝了……


得知噩耗后,他悲痛欲绝,

那是他多么崇拜,多么深爱的父亲啊。

而父亲却在医院的急救室里,

躺了整整四个半小时,没有得到任何救治,

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也再没有睁开眼睛,

看他儿子一眼,就离开了。

这个事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他,打击太大了,

他无法承受突然失去父亲的痛苦,

凌晨三四点跑到空旷的圆明园内,

一个人抒发心中的悲愤,

他的世界倾覆、价值观崩溃了。

整整一年多时间,他常常夜不能寐,

好不容易睡着也会做噩梦:

医护人员的天职不是救死扶伤吗?

为什么见死不救?不救救我的父亲?!

这个曾经积极向上的少年,

开始怨恨痛恨整个中国社会,

那时他还思考了许多办法,

想报复那家医院和见死不救的医生。


可是,后来每当他想起,

父亲为自己取的名字时,

他就抑制住了内心的冲动。

渐渐地,他想通了:

这样的悲剧不止于我一个家庭,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

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

多少家庭在经历像我一样,

生离死别的人为悲剧。

父亲活着的时候,总是在不遗余力地,

帮助着邻里乡亲和周边许多人,

以自己的善良付出给这个世界,

带来温暖和关爱,我更应该子承父志,

如果自己真的有抱负,敢担当,

就应该去用行动去改变社会,

让父亲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从此,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1989年,他从清华提前一年毕业。

1990年初,他获全额奖学金,

入美国十大名校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学。

1997年,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的他,

就被美国常春藤八大名校之一的,

普林斯顿大学聘为助理教授;

1998年,他在普林斯顿创建了独立实验室,

因为研究成果,他被国际蛋白质学会,

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

他也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位华裔学者。



2003年,年仅36岁的他又成为了,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他年轻且学术造诣深厚,

成了世界各个顶级大学争相竞聘的对象,

为了他这个难得的人才,普林斯顿给他,

提供了无比优厚的条件:

他的实验室面积是普林斯顿,

分子生物学系40多位正教授中最大的,

他的科研基金是系里最高的,

除学校给予他稳定的资金支持外,

他申请了11次美国国家基金,10次中标。

生活上就更不必说了,

学校为他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

2007年,他又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

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终身讲席教授。



然而2008年,意气风发的他,

却在众人喝彩声中突然掉头,

选择“裸奔”回国,为清华大学全职工作,

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这个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罗伯特·奥斯汀惊呼:

“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更是极力挽留他:

只要你愿意在大学保留半职,

你就能获得高达1000万美元的经费支持。

作为一个科学家,美国可以为你,

去为全人类做贡献,提供最好的科研支持。

朋友们也都苦口婆心地劝他:

“你现在豪情万丈,但用不了两年,

就会被国内的大染缸染得看不出颜色。”

而在更多其他人的眼里,拥有美国绿卡,

那是多少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啊。

可他却坚定地说:科学无国界,

但是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回国就是回家,国内学术界的潜规则,

改变不了我几十年形成的人格和做事方式,

两年后不会改,20年后也不会改……



他回国后,也迅速引爆了舆论,

许多人都怀疑他目的不纯。

有人说,他是回来捞钱的;

有人说,他想带回自己的学术亲信。

面对质疑他感到很伤心,难以理解:

回国就是出于一种特别朴素的感情,

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想干一些实事,怀着满腔热忱,

为什么会招来这些不明不白的非议?

他决定,用事实和行动来证明这一切。



他在清华白手起家,从仪器都设备,

一点一点开始重新创建实验室。

他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提到过,

自己回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

培养一批有理想、敢担当的年轻人,

在他们可塑性还较高的时候去影响他们,

希望清华的学生在增强专业素质、

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

让他们清楚而坚定地从内心深处意识到,

自己对于这个国家和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

承载起中华民族实现强国大梦之重任!


他手把手地亲自教学生做实验,

给本科生上课,每年将近100个课时。

他的教育方法很另类,

喜欢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跟他唱“反调”,

甚至怂恿学生挑战他,

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他看来,学生就应该有个性。

私底下,他还是学生的好朋友,

他常常组织学生去爬山,

课余时间与学生讨论任何问题,

关心学生要吃好穿暖…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

他清醒地教育学生:

让价值观回归理性,

不再用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指标,

而是去问自己,

是否真正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

对百姓、国家、乃至世界的意义何在?

用科学报国,才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耀。

他说:现在学生受物质主义冲击太厉害了,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觉得

做科研很酷,而不是赚钱很酷。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们,

在为自己奋斗的同时,

心里还装着一些自己之外的东西,

以天下事为己任,驱使他们坚定地往前走。



回国后除了育人,

他在科学研究上也是硕果累累,

在《细胞》《自然》《科学》

这世界三大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2014年,

还荣获了瑞典皇家学院颁发的爱明诺夫奖,

这是该奖第一次颁给中国科学家。

更有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

认为已经达到了“诺奖级”水平。



但是回国一段时间后,

他一边搞研究,一边观察国内实际状况,

他也亲眼目睹、经历了许多潜规则,

从心里深处为祖国感到焦急。

有话直说的他不止一次地,

公开表达对国内教育与学术状况的观点:

他说:当今中国是经济强,但科技弱,

如今我们的GDP已经全球第二,

但是看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却排在20名开外。

有人会说我们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了,

怎么可能创新不够,

我们都高铁遍地开花了,

怎么可能科技实力排在20名开外?

而他说:你看到的指标和现象,

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不是科技实力决定的。

我们占的是什么优势,

我们占的是经济体量的优势。


而在学术上,一些学者利用自己的名望,

在与自己无关的科研成果中挂名。

不诚实比巨大的科学错误更可耻。

有的教授带了很多研究生,

但忙于各种非学术类事务,

根本没时间指导学生。


这样的国内环境,让他忧心忡忡,

于是他一肩挑起了三职: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

结果这让他遭受了更大的质疑和攻击,

人们都骂他根本就是为了从政才回国的,

更有记者犀利地问:

“你究竟是更愿意做一个体制的改革者,

还是只做一个纯粹的科学家?”

而他坚定地说:

“为了科研能做好,有必要做一点前者。”

他并不希望被行政事务捆住手脚,

可不做的话,他就无法为学生,

在人事改革、教学改革上尽一份力。



中国的教育到底有没有毛病?

他说:有!

因为中国大学里根本的导向出了大问题,

那么怎么办?

原来他回国除了为祖国搞科研,

更是在酝酿一个,

能撼动全中国的惊世计划,那就是:

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



他说: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

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的根本前提。

一百多年前,

美国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其大学实力远在欧洲列强之后。

在随后的一百年里,

美国利用其雄厚的财力国力,

全力发展其大学体系。

五十年前,美国高等教育已经称雄世界。

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一个大国可以在某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个小国也可以达到全国富裕。

但是纵观近代世界历史,

没有任何一个大国,

科研在高等教育落后的情况下,

能真正成为全面领先的世界强国。



他深深明白,大学者,

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而中国的整体教授水平,

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于是,他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引进高水平人才、

实施新时期人才布局的建议。

随后,中国才正式开始实施迄今为止,

最高级别的大规模人才引进计划:

“千人计划”。

在中国的大学体制上,他倡议:

教育部应该给大学松绑,大学多样化,

政府不要把手伸的太长,不要一刀切,

不要每个学校都就业引导,

每个学校都用就业这个指标考核领导,

这对大学会有严重的干扰。


而他作为学术界的领军人物,

也引发了一场轰动的“施一公效应”,

影响了一批批海外学者回到祖国效力。

他们中很多人直言“施一公都回来了,

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就连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

培养的优秀学生颜宁、

柴继杰、吴嘉炜等也纷纷选择回国。

读颜宁的故事点击此处



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

今天在他的带领下,

从只有40多个独立实验室增加到了120多个。

2010年,一支世界一流学者,

组成的国际评估组来到清华,

评估的结果是:

清华大学生命学科发展态势很好,

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短短5年,他就先后把全球70多名,

优秀人才引回了清华大学全职工作。

从前都是中国痛呼人才流失,

而现在因为他,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纽约时报》惊呼:

也许因为施一公,

中国对美国的智力流失开始反转了!”

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曙光。



中国有这样的,

科学家,教育家,官员,

那么中国的教育,一定光明无限好!

如今,在教育改革,

科研改革的漫漫长途上,

他还在继续奋力前行着。

他曾说过:我深深地怀念我的父亲,

也希望自己能有,

像父亲一样的大爱和情怀。

父亲的吟唱似乎就在我的耳边:

今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科学为梦,一心为公,

一个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科学家,

一个沸腾着热血的风一样的男子!

施一公,

我们向你这样的优秀中国科学家,

致敬!点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0232vej9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英国留学:

曼彻斯特大学副校长访问清华,

施一公代表清华签合作协议


2018-01-12 11:32大学/英国/英国留学



清华新闻网1月11日电:1月9日下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副校长伊恩·格里尔(Ian A. Greer)及医学院代表团一行访问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在工字厅会见来宾,双方就深化合作进行了交流,并续签两校合作协议。


施一公对伊恩·格里尔教授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历史沿革、近期发展、优势学科、国际合作主要方式和成果、学生国际化培养战略等情况。施一公表示,希望两校巩固现有成果,在未来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师生双边互访交流,进一步增强两校之间的长期可持续合作。


会谈期间,施一公和伊恩·格里尔代表双方续签校级合作协议,并希望在新的合作协议框架下,双方积极推动在多学科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是英国著名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的创始成员之一,始建于1824年,位于英国第二繁华城市曼彻斯特,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大学。


曼大一直是中国留学生最喜欢的院校之一,QS世界排名34位,清华大学是国内TOP2顶尖名校,QS世界排名25位,同属于世界一流大学之列。每年清华本科毕业生都有不少选择英国曼大就读硕士课程。


下面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课程对中国留学生的录取要求:

曼大商学院:基本是88分左右申请希望会比较大,不会卡院校背景,接受双非学生申请,但最好是网大排名前300的学校。


要求学生提交申请时有雅思成绩,雅思均分不低于6.5,小分不低于6.0,条件不符学校不会开始审核材料。专业:

1、Manchester 爱丽丝商学院要求国内一本、200名以内或者财经类院校,均分85%以上。商学院大部分专业有60英镑申请费。金融相关专业强烈推荐加考GMAT。商学院提交申请的时候需要雅思6.5(每项不低于6.0);

2、环发学院要求低一些,卡网大排名300。

3、各个学院都有一两个要求很低的偏门专业。

4、翻译专业、及部分文学类专业不配语言,必须要雅思考到要求(一般是7分)学校才审理;

5、曼大环境发展学院三个专业(网大前300):

MSc Development Finance、MSc HRM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 只能申请5周的学前语言

MSc HRD (InternationalDevelopment) 没有学前语言可以读,只能一次达到无条件要求。

接受双非学生,基本要求80,具体看学生综合能力。

6、工学院211+985要求均分75以上,其他一般要求均分80以上。

备注: 曼大环发学院:以往75分以上可以保底,现在提升到80分以上,80分以下基本是拒信,而且2017年开始对学生背景提出要求,要求学生来自中国前300大学(学校有list名单)。

另据中国新闻周刊(1月10日)正式报道,经多方渠道证实,中科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已于近日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


此消息已经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证实,但他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将继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他同时表示,这是为了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

预期目标

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施一公简介:

1984年保送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8年-2008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成为终身教授;

2008年婉拒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回到清华大学工作;

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6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曾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

施一公辞清华副校长筹建西湖大学 是寻找的另一种可能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月11日讯(浙江经视编辑报道)杭州早已没了杭州大学,但杭州却有了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是杭州市正在筹建的一所民办研究型大学,它的前身是西湖高等研究院。2015年它由施一公、饶毅、潘建伟、钱颖一等10人发起成立。



施一公担任院长,这两天有消息说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已经辞去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位。施一公本人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将继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他说辞职是为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


脚踩两只船也不符合他一贯的做事风格。简单介绍一下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1987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95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施一公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工作全职回到国内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15年起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在说到西湖大学的时候,施一公曾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300多万海外留学生,很多精英选择回国心中都有一个科技强国梦而实现梦想的核心就是大学是高等教育。


我们非常希望在中国这片大地上,有高等教育的百花齐放,有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出现。据了解,西湖大学将借 69 48306 69 33409 0 0 3411 0 0:00:14 0:00:09 0:00:05 5448 69 48306 69 33409 0 0 3094 0 0:00:15 0:00:10 0:00:05 4168 69 48306 69 33409 0 0 2830 0 0:00:17 0:00:11 0:00:06 3273 69 48306 69 33409 0 0 2609 0 0:00:18 0:00:12 0:00:06 1654 69 48306 69 33409 0 0 2420 0 0:00:19 0:00:13 0:00:06 1361 69 48306 69 33409 0 0 2256 0 0:00:21 0:00:14 0:00:07 0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西湖大学的定位是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


施一公的转身让人讶异却又并不奇怪。有评论指出,对施一公离开体制不要过度解读,这是人才的正常流动。对于施一公来说,体制内也许未必是大展手脚,施展抱负的最好平台。另一方面美国的一流大学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都是私立大学。从中国目前新时代的改革大潮和长远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本土也应该生长出优质、顶尖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新京报》指出,这是施一公的自我突破也是中国教育的一种突破,我们有理由对施一公和西湖大学报以乐观的期望,西湖大学在浙江,它让人想到了马云的湖畔大学,湖畔大学虽然并不是什么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大学,但却也致力于某种商业上的创新而闻名,西湖大学得以成立,再次证明了杭州在中国城市中的独特性更尊重创新,尊重民营企业尊重个人。


进发制药强国 施一公等献计药学发展


中国进入新时代,药学发展同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未来创新药发展的状态是什么?制约新药研发的因素有哪些?中国要真正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2018年1月6日,由清华大学药学院主办的2018年药学战略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百余位来自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科研专家、医药企业高层与会,共商新时期药学发展战略。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新时期、新目标、新使命",共设立3个主题,分别以健康中国、新药研发与产业化、法规科学作为核心议题,开展专题报告和研讨。


原始创新起步

新时期对社会各领域都提出了新要求,各行业发展均要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医药产业概莫能外。过去几年,不论是从规模、体量,还是从产能上,医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均超出预期。现阶段,我国医药产业正进入新时期,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


医药产业作为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更关涉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在惠民生、稳增长方面价值凸显。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表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自主研发的新药很少,仿制药依旧是"主力军",这种跟踪仿制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和中国加入WTO,我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大增强。有一定的成果,但一直跟在欧、美国家后面,具体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发现新的化学结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司长徐景和、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凯先、沈阳药科大学校长毕开顺、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等在致辞中均强调,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进入新时期,我国已基本建立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的技术平台体系,创新药物研发取得了长足进步。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与会者达成的共识是,我国新药研究正在进入由模仿创新逐步向原始创新转变的新阶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