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确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蒋继平再谈美国研究生导师

2018-01-27 蒋继平 王善勇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 38 33584 38 12730 0 0 4217 0 0:00:07 0:00:03 0:00:04 4218,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1

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

作者|王善勇


这段时间女研究生举报以前的导师性骚扰、男博士生自杀,再一次把师生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不明事理的看客会疑惑师生关系怎么这么复杂? 师生相处起来为什么会这么难!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出问题的老师或学生,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赶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简而言之,师生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在变化的,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 于是出问题了。


中国自古有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但人们对这种关系的认可其实是取决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一个徒弟要想学得一门手艺, 拜师学艺, 伺候师傅几年方能学到点真本事。师傅看徒弟对自己一片孝心, 勤勤恳恳, 教其几手安身立命的本事, 这种交换, 这种师徒关系在当时的情况下存在其实是合理的.


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步, 师傅们逐渐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职业——那就是大学的老师, 教授—— 他们再也不靠徒弟们的学费过日子, 更不需要徒弟们天天鞍前马后的伺候, 因为有大学这个机构给教授们开工资, 教授们直接负责的是大学。同时, 徒弟们也不需要把学费交给师傅, 如果交不起学费, 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到师傅们家里去打工, 换取师傅对自己的认可。在国外大学尤甚, 很多学生, 尤其是博士生, 一旦能拿到奖学金, 学费全免不说, 还有一笔可观的工资收入, 足够你博士期间衣食无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一旦师傅和徒弟的收入来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那么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一定跟以前非常不同。无论是导师和学生,如果还按照中国古时候的师徒关系——定位现在的师生关系, 一定会出问题。


那么,现在的师徒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里说明一下, 这里的师徒, 姑且只指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应该很简单, 只要你能抓住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 从导师的角度讲, 你一定要清楚学生跟你读博士这几年最关心, 最想要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学生最关心的无非就两件事,一是拿到博士学位,顺利毕业,二是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任何大学对学生毕业都有要求, 有的学校要求发多少篇什么级别的论文; 有的大学要求博士论文,必须通过国际同行的评审。不管什么标准, 都是要求博士生在博士期间的工作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这个水准, 其实也是对博士生这几年学术水平进步的要求。也是博士生们对导师当然也是对自己的期望。说白了, 就是要学点将来能安身立命的本事。这个本事从何而来, 当然谁都会说,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各人。但师傅如何领进门, 能不能领进门其实是关键在这一点上, 导师一定要把重点抓住, 这远比有事没事请学生吃个饭, 聚个餐重要得多。因为多少年后, 如果哪个学生还能想起你, 念你个好, 绝不会是因为你哪天请他吃了什么饭。因为学生的主要需求不在那里。


学生的另一个关键需求就是毕业找工作.

无论国内国外, 这个事上导师都能扮演关键角色。在找工作这件事上, 无论是工作阅历, 还是社会关系, 导师都要比学生强很多。找工作当然主要还是学生手里有没有打动未来东家的真本事。这个本事可能是看得着的论文,专利等,也包括学生未来的潜能, 这个可能更加重要。学生到底怎么样, 用人单位如何确定? 导师的推荐功不可没。总之, 在找工作这件事上, 导师如果能推上一把, 学生自然会感激你。否者, 有的导师, 对学生不闻不问, 多少年后,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发达了, 成功了。导师千万别逢人就说, 某某是我当年的得意弟子, 没有之一, 云云。有意思吗?


那么,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要想处理好师生关系, 学生也要知道导师想要什么? 导师想要什么呢? 导师也是人, 导师也要生存和发展。既然导师的工资来自大学, 那么导师最想要的其实是发展。什么是发展? 那就是要不断出成果, 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大学的考核, 同时也来自世界同行的压力。学生如果科研做得好, 不断有阶段性的成果出来, 这无疑是对导师最大的感恩。学生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点, 远比给导师鞍前马后, 端茶倒水来获得导师的好感重要地多。


既然知道了导师和博士生之间彼此最想要的是什么, 师生关系就应该不难处理好。如果还有处理不好的情况, 就一定是彼此要求太多。导师不要因为指导过学生, 给学生创造过机会就要求学生感激自己一辈子。学生日后稍有不周, 就骂学生白眼狼, 忘恩负义。你能把学生带好, 只是你的本分, 仅此而已。另一方面, 学生也不能对导师要求太多, 导师不是你的父母, 亲姐, 亲哥, 他们没有义务对你事无巨细地都管。不要因为导师哪点做得不顺自己的意——就怀恨在心, 毕业后老死不相往来。这两个极端都是不成熟的表现。而无论导师还是学生都是成年人了。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人生之路终归要靠自己去走. 


2

再谈我的美国研究生导师

作者| 蒋继平

2018年1月24日


科学网最近关于导师和研究生的话题较多,我也来凑个热闹, 再谈我的美国研究生导师。


其实,我几年前曾经几次在科学网上发表博文谈论我的美国导师, 其中最为详细的要算在科学网一次有奖征文活动中写的几篇文章。今天,离开恩师仙逝快四周年的时候,再发一文, 以示悼念。


我的导师名叫 Donald C, Erwin,  1920年11月24 日生于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我1986年到他的实验室时, 他已经是66岁的老教授了。


他瘦瘦高高的,头发已经花白, 一副典型的英格兰绅士风度。下面是我对恩师的印象和评价。


宽宏大度, 温和慈祥。 

第一次在机场见面时我因为旅途劳累过度, 体力不支, 在搬运一个特别沉重的大型行李箱时, 身体失去平衡,不小心撞到他的夫人身上, 把她的脚踩的很重, 使她痛得尖叫连连。 即使如此, 我的导师仍然温和地待我。 这个事件使我终生难忘。


善良关爱, 体贴入微

我初到美国时,因为人生地不熟, 加上严重的听力障碍和语言的不通,生活上处处遇到重重困难。他一个66岁高龄的老教授,经常自己开车为我办事。我夫人初到美国不久出了一次车祸, 他在第一时间就赶到车祸现场, 帮我们在警察面前说明车祸的实情。


要求严格, 理性公正

虽然他慈祥宽厚, 但是在做科研方面却非常严格, 容不得半点马虎, 对于实验数据, 图表等资料一定要具有真实性, 不能有任何涂改和编造的行为。 在为人处事上, 他要求遵纪守法,格守诚信。听说我夫人决定做人工流产的手术, 他坚决反对, 说这是违反美国法律的行为。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 他要求始终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有序。 在发表论文时, 他采用各司其责的方略。他让我做第一作者, 他自己做通讯作者。他要我负责全部的论文编写过程,包括所有的实验, 数据图标的采集和统计, 论文的写作。 他自己负责选择适当的期刊出版社,邮寄论文到出版社, 与出版社保持交流的畅通无阻, 负责出版费用(假如要出版费的话)。


爱才如子,悉心呵护

我读完硕士准备回国履职时, 他坚决要我留下来攻读博士。他为我四处奔走寻找读博士的经费来源。 最后为我成功地获得洛克菲勒奖学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我第一次博士资格考试失败后, 他心焦如焚, 四处游说,先找到给我看耳朵听力的医生, 要求他出具我听力严重受损的医学证据。 然后拿着这份医学证据跟学校董事会交涉, 要求学校董事会在我的第二次博士资格考试中破例使用视屏装置, 使我可以看到教授们的各种提问。 学校董事会在他的要求下, 为我的博士资格考试专门举行一次校董事会, 会上董事们一致同意修改加州大学建校一百多年来的校规,在我的博士资格考试时,专门派一位秘书将教授们的提问打印到电脑上,投射到墙上,让我可以看到教授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 我顺利地通过了第二次博士资格考试。


写到这里, 我热泪盈眶

不能继续写下去了。 反正在我的心目中, 我的这位美国导师如同我的再生父亲,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非常肯定地说, 没有他, 就根本不会有我的今天。所以, 在英国剑桥名人传记所要我写一份简历登载在二十一世纪杰出科学家的名册上时, 其中要求我列出四位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物,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这位恩师!


下面的英文内容是2014年登载在加州河滨市报纸上的关于我导师的生平介绍。因为我在流泪, 我不翻译了。 还有, 我觉得多数读者应该可以看懂这篇英文的内容。


DONALD C. ERWIN

Our beloved Donald C. Erwin, age 93 of Riverside, passed away February 22, 2014. Donald was born in Concord, NE on November 24, 1920 to Carol and Robert Erwin. 


He is pre-deceased by his sister Lola Erlandson, and is survived by his wife of 65 years Veora E. Erwin; son J. Daniel Erwin; daughter Myriam A. Casey; and five grandchildren: Danielle, Andrew, Matthew, Brandon, and Kevin. He attended Wayne College, NE 1939-40 and served as a Tech 3, U.S. Army 129th General Hospital in Wales (GB) in WWII 1942-1946. 


He earned a BSc Agronomy (Honors) 1949 and MA Plant Pathology 1950, both from U. Nebraska, and a PhD Plant Pathology from U.C. Davis 1953. That same year he joined the Citrus Experiment Station in Riverside as a Junior Plant Pathologist. 


Dr. Erwin was awarded a Guggenheim Fellowship 1959, and promoted to Professor of Plant Pathology, UC Riverside 1966. Dr. Erwin published 115 technical papers including three invitational book chapters, edited a book on Phytophthora 1982, and was senior author of "Phytophthora Diseases Worldwide" 1996. He also published 43 semi-technical publications on diseases of field crops in California. 


At UCR Dr. Erwin directed twelve graduate students who received PhD degrees and one student who received an MS degree in Plant Pathology. He served on the steering committee of the interdepartmental Master's degree program on Pest Management from which several students received MS degrees in Pest Management under his direction. He participated in team-taught advanced Plant Pathology courses, organized the course, Diagnosis of Plant Diseases 1975-1986, and was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 1977-1980. He retired in 1992 as Professor Emeritus. 


Additional achievement awards include Fellow of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Mycological Assoc. of America, Sigma Xi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ety), and an Honorary Member of the North American Alfalfa Improvement Conference. In 1997 Dr. Erwin received the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by the Pacific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