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谁来做我的审稿人?

2018-02-02 Enago英论阁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同行评审(peerreview)从近300年前出现至今,已经担任起了给科学论文质量把关、给作者提出意见反馈的重要任务。学术界也因此依赖着审稿人(reviewers)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


关于审稿人选,通常一来依靠编辑在相关领域的经验或是在数据库中搜索相关方面的审稿人信息,二来通过投稿作者的推荐。现在不少学术期刊要求作者提供认为符合条件的审稿人,但在学术道德的约束下,又急切想要发表学术成果,为自己的稿件推荐审稿人,显然容易促使作者选择更有可能认同自己论文观点的其他科学家。


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调查对552份论文做了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编辑推举的审稿人,作者推举的审稿人对论文的认可程度普遍高于编辑选择的审稿人。这预示着使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人可能会增加审稿过程不公平的风险。即使是最诚实的作者也难免更倾向于推荐更有可能认可自己的成果的审稿人,有人认为期刊要求作者必需提供推荐的审稿人名单,将作者置于尴尬的境地,也是对作者权益的侵害。更甚者,由作者推荐审稿人也更可能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学者提供便利,出现更多的评审过程造假现象。


另外对于审稿人来说,大多数人受到无名制(anonymity)的评审方式保护,既作者并不知道审稿人姓名,反之亦然(double-blind review,双盲机制)如果选用作者推荐的名单,审稿人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感到被保护的程度降低了。


但是由论文作者推荐审稿人也并非全然没有好处。作者更有可能了解自己领域的专家权威是谁,找到最合适的审稿人选;二来也可能让论文的发表变得更顺利。从出版社的角度出发,编辑省去了在数据库中查找、冥思苦想的必要,可以专心处理其它学术出版的相关问题,提高工作的效率。

那么当作者被投稿期刊要求提交审稿人推荐名单时,应该要注意些什么才比较恰当?


首先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要注意的是:

-   审稿人学术背景应该不仅仅是在你的大学科范围内知识广泛,而是与你论文的方向较为贴切;如果论文覆盖的学科不只单一学科,那么要面面俱到为每个方面都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

-   花点时间,搜索下自己推荐的审稿人,看看他们过去十年是否仍活跃在学术界,例如仍旧在发表学术成果等,已退休的审稿人自然不是个好的选择。


为保证科研道德标准,《Energy& Fuel》期刊在自己的网页上也给作者提出了指导建议:

-   不应选择和任何一位作者同一科研机构的审稿人

-   不应从同一机构推荐两名审稿人

-   不应推荐与投稿期刊合作或为其服务的学者(比如期刊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   另外为避免利益冲突,不应选择近期与该论文某位作者合作发表论文的学者

这里我们也同样提醒作者不应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朋友来做审稿人,从科研精神的角度出发不应仅仅因为对方会赞同自己论文的结论而推其为审稿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