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举国计划科研大跃进之体制该修改了! 人文精神与科学发展观

2018-02-09 李明阳 陈德旺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1

科研大跃进、

人文精神与科学发展观

作者| 李明阳


新年伊始,在双一流高校名单揭晓、第四轮学科评估公示背景下,许多高校摩拳擦掌,纷纷订立了宏伟的发展规划。入围的高校、学科鼓足干劲,力保既有霸主地位不被动摇;暂时落后的高校、学科不甘人后,发誓迎头赶上。于是乎,制定指标,分解任务,制定奖惩措施,个个忙的不亦乐乎。然而,在一片忙碌、繁荣的背后,忽略了几个大的问题:


1、

违背了科研的基本规律


科研以创新为使命,创新本身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科学研究本身可以规划,但不能计划。每年发多少论文、获得多少奖项,拿到多少课题,可以在国家、省部级层面上进行粗线条的宏观规划,但不能层层分级,落实到每个学院、每个教师头上。原因很简单,这种流水作业的工厂化计划管理方式违背了科研的基本规律。


2、

与科学的发展观相悖


事物的发展总会有高潮、低潮之分,是一个起伏波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具体到科学研究上面,学术论文、获奖项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科研经费资助力度、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难易程度、仪器设备的档次,不可能像GDP一样的呈现直线上升趋势。比照现有绩效点数,每年按照多少百分点增加的趋势层层分解任务、落实指标,显然违背了科学的发展观。


3、

缺乏人文主义关怀


笔者的许多朋友在高校工作,对所在学校这种违背了科学发展规律、脱离了科研人员现有水平、层层加码、动辄降级降职的做法都颇有微词。为了达到双一流的宏伟目标,许多高校都规定,一年之内完不成科研指标的教师,经济收入会收到极大影响,有可能被领导请去喝茶;聘期内完不成的,将会降级降等,调离现有教学科研岗位。一些教师悲观地私下议论,科学研究需要经费、办公实验用房、先进仪器设备、良好科研团队。普通的一线教师,大多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即使24小时不吃不喝,全部身心用来科研,也完不成这么高的科研绩效。按照民国教育家梅贻琦的观点,大学是培养大师的地方。在如此原始粗糙的泰罗制管理、缺乏人文主义关怀的象牙塔内,除了培养极端精致主义的学生,如何培养大师?

  

笔者也认识一些高校的管理层,他们也认为目前高校这种急功近利的管理模式不够科学、不够人文、难以持续。但也同时表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此,学校层面扭转这种急躁冒进的双一流大跃进趋势已经不可能。上面咳嗽、下面感冒,唯有希望引起高层重视,真正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高校的发展规划,以造福数千万高校莘莘学子、数百万象牙塔园丁。


2

科研不止眼前的基金

作者| 陈德旺


一年一度的寒假又来临了,一向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各大高校的校园显得清静了许多,尤其在大雪之后更显得安静祥和。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都羡慕大学老师,不仅名声不错,还不用天天坐班,而且每年还有两个假期。他们不知道在放假前,大学老师们已经参加了几次国家自然基金的申请动员会和经验交流会。大家都领了沉甸甸的任务过年了,这必将又是一个充实的假期,又是一个压力山大的春节。


这些年国家非常重视科学研究,近30年来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总经费从几千万到几百亿。与此同时,我国的SCI论文的增长也呈现类似的快速发展规律,现在稳居世界第二。可以说,自然基金功不可没,在此就不赘述了。但是,俗话说,“月盈则亏”。太重视自然基金,与科研人员的职称、工资、待遇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也许就有些过头了。

  

好在,不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是以自然基金和SCI论文为导向。钱学森院士在1955年回国后,就很少写论文,而是一头扎进导弹研制的大工程项目中。5年后我们才有了第一颗导弹“东风一号”的顺利升空,我们的国家安全才有了保障。袁隆平院士不纠结于获得项目的级别和论文的档次,而是不辞辛劳地去田间地头苦苦寻觅到一棵“天然杂交水稻”。我们才有了杂交水稻,我们今天的粮食安全才有了保障。屠呦呦先生不在意于职称的高低和论文的排名,而是从大量中草药中上下求索抗疟良药。我们才有了青蒿素,我国自己培养的诺贝尔自然奖才获得零的突破。


也许,在新时代,我们要回到科研的真正应有的轨道上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因此,如果我们大部分科研人员都能走出办公室和实验室,去深入理解实际问题、了解技术瓶颈、努力进行攻关,我国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其实,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套一句网络流行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科研不止眼前的基金,还有核心技术和工程应用。也许后者更与国家安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等密切相关。


3

科研大跃进

作者| 陈建忠 已有 2963 次阅  2012-2-19 09:54 


昨日一多年未见的朋友来访,原来是单位晋升必须有省级课题,商谈有关课题的事情。朋友在一省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目前工作量很大,平常基本上也没有时间做科研,但是晋升所迫,必须申报课题。谈及科研,也有大跃进之嫌。想到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都是这样以行政命令为指导,没有科学依据。从大学扩招到现在全民科研,无论何种晋升都以课题论文为第一,真是害人(一部分)不浅。前几日同行谈起现在的生活,总觉的无名的压力特别大,的确,每到年底,一旦考核表发下来,就会感到有人在鞭打自己。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力吗 56 31687 56 17918 0 0 9042 0 0:00:03 0:00:01 0:00:02 9040?


其实生活很多时候都是外面的环境在推着你走,你不适应大环境,你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目前举国做科研,举国报课题,你不去认认真真地做科研,你不去多部门报课题,你就无法在大学中生存,没有课题没有经费你就不能带学生,你的工资就会下降,你的生存就会很困难,即使你不适合做科研。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很少做科研的人却能得到很多的经费,因为有大树支撑,总能从973等大课题中分到一个支课题,总有用不完的经费,也就会出现段先生这样的情况。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国家的科研的高投入,而是要合理的分配经费,监督经费的走向。有些科研团队每年有成千上亿万的课题,除了几篇低点数的SCI文章也就不了了之,这是否也是一种浪费。


这几年的高校的投入经费大多数用于科研,用于教学的比例少的可怜,因为科研有论文,奖项产出,而教学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科研课题能带来很多利益,也难怪现在的大学教学质量江河日下,也难怪只要有可能我也愿意送自己的小孩去国外求学。

淡定,谈何容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