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中美小学生如此大差异解读课文:《半夜鸡叫》《小蝌蚪找妈妈》《爱迪生救妈妈》, 如何培育孩子求真-求善-求美吗?

2018-03-15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谎言《半夜鸡叫》被美国黑孩子揭穿, 为何不在中国?

 缺乏质疑教育, 阻遏科学创新!

《半夜鸡叫》在美国                                                          

作者| 纪洞天


中国作家陈唤星到美国看望女儿,外孙听说外公来了,就对老师说,我外公是个作家,会讲故事。老师说,那好啊,就请他来学校讲故事。


外孙杰克对陈唤星说起此事,陈唤星说:“讲故事当然没问题,可我不会说英语。” 杰克自告奋勇说:“不要紧,我给你当翻译。”


于是,陈唤星来到杰克的班级讲故事,他讲的是高玉宝的《半夜鸡叫》。


这个故事,陈唤星在中国的小学曾经讲过,故事讲完后,同学们都热烈鼓掌。万万没有想到,陈唤星讲完故事后,杰克的同学们没有一人鼓掌,班级里一片寂静。


突然,有个黑人小孩站了起来,说:“这个故事是骗人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陈唤星忙说:“这是真人真事,高玉宝写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上。”


黑人同学说:“我养过鸡,并且对鸡做过科学观察。鸡要啼叫,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年的公鸡;二是要有自然光的剌激黎明时,就是日出前的一小时,早晨3时30 分左右,这时微弱的光会剌激公鸡的视觉,才会产生啼鸣的条件反射而半夜,也就午夜12时,一片漆黑,鸡是不可能叫。不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黑人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片掌声。


一个白人小姑娘站了起来,说:“半夜,什么也看不见,农业工人到了地里怎么劳动,如果周扒皮又提供照明设备,那生产成本就大了。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工人们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而已,周扒皮的半夜学鸡叫也就毫无意义了。”


同学们又是一片掌声。陈唤星的脸上都出汗了。


一个华裔的同学站了起来,说:“我要说高玉宝是个不诚实的人。”


陈唤星忙说:“他真的是自己写了书,他不会写的字就画图画来表示,比如日本鬼子的‘鬼’字,他就画了个鬼脸;杀人的‘杀’字,他就画了个人头,再加上一把刀。”


华裔的同学说:“我相信,他会用图画代替字,可是这样的稿子,出版社是出不了书的,必须有认字的人与他合作,帮他整理。可是高玉宝出了书,却不写上合作者的姓名,全部的功劳归自己一个人。如果说周扒皮学鸡叫骗了几个长工,那么高玉宝就是骗了全国的读者。这本书,印了500 多万册,还出了外文版,那就是还欺骗了外国读者。”


掌声,还是热烈的掌声。


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陈作家从中国来,时差还没有完全倒过来,我们欢送他回家休息,有什么问题以后可以再讨论。”


陈唤星如获大赦,赶紧离开了学校。他觉得自己比半夜学鸡叫的周扒皮还狼狈。





2

《半 夜 鸡 叫》及 其 他

文章来源:军子爱柴


前几天,一篇《“半夜鸡叫”在美国》的文章很火,不仅折射出中美教育和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半夜鸡叫》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学鸡叫,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田干活。不久,长工们对此事发生了怀疑。


这天深夜,小长工高玉宝独自在大车后边观察真假。他发现,周扒皮悄悄来到鸡窝前,伸长脖子学鸡叫,又用棍子不住地捅鸡窝,直到公鸡叫起来他才离去。


高玉宝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大家。第二天半夜,当周扒皮又趴在鸡窝前学鸡叫时,躲在暗处的高玉宝大喊“捉贼啊,捉贼啊”,长工们一拥而上,将周扒皮打了个痛快。


故事好笑吗?好笑!故事真实吗?不真实!


认为这个故事好笑的是中国的孩子,认为这个故事不真实的是美国的孩子。


中国作家陈焕星在美国课堂上讲这个故事,有学生提出来,鸡要啼叫,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年的公鸡;二是要有自然光的剌激。黎明时,就是日出前的一小时,早晨3时30分左右,这时微弱的光会剌激公鸡的视觉,才会产生啼鸣的条件反射。半夜,也就午夜12时,一片漆黑,鸡是不可能叫的。


还有学生说,半夜,什么也看不见,农业工人到了地里怎么劳动?如果周扒皮又提供照明设备,那生产成本就大了。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工人们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而已,周扒皮的半夜学鸡叫也就毫无意义。


文学不是科学,可以虚构和夸张,但是不可以造假。


我向来是反对用科学去解释文学的。比如中国四大美人称之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你非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显得非常奇葩了。西施浣纱,游鱼受惊;昭君出塞,大雁把大部队当成了绿洲;貂蝉闭月是因为天有不测风云;杨贵妃羞花就更好理解了,那不过是含羞草而已。



其实,中国的教育是很反对怀疑精神的。老师们总是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点燃智慧的火把。这当然有“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在作怪,也有老师业务功底不扎实的原因。喜欢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走,害怕节外生枝,课堂上出了乱子。


长此以往,我们就把学生的求异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总是“防患于未然”。实际上,对学生所提问题的解答能力正体现出老师驾驭教材的熟练程度和把握课堂的睿智,对学生求知欲的漠视就是打击他们进步的积极性,最后成为学生思想不新、脑筋不活的罪魁祸首。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老师讲完后,随意问了一句“大家还有问题吗”,立即有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小蝌蚪找到的是她的妈妈吗?”


该文的内容是,小蝌蚪带着长长的尾巴,四处寻找自己的妈妈。开始,她把摇着尾巴的小鱼当作自己的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四条腿,扁扁的嘴巴。”她又把小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小乌龟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鼓鼓的眼睛,花花的肚皮。”


等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样子,终于在池塘里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一起捕捉虫子,为农除害。


课文中,小蝌蚪开始没能找到妈妈是因为她与妈妈的外貌差别太大,而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小鱼、小乌龟与小蝌蚪根本没有“血缘关系”,青蛙与小蝌蚪同类,自然就是她的“妈妈”。


这篇科普短文以童话的形式写出了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朗朗上口,给人以无限的乐趣。


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好给学生解释了:“所有的青蛙都是从小蝌蚪变来的,小蝌蚪找到的是不是自己亲生的妈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敢于自己去探寻答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们把中国孩子缺乏创新思维的板子打在教师身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的教材里有很多像《半夜鸡叫》这样的奇葩文章。


比如课文《爱迪生救妈妈》,网友直呼“惊呆了”。


该篇课文讲爱迪生7岁时,妈妈得了阑尾炎,由于来不及去医院,家里灯光又昏暗,他就想出了用镜子聚光的办法,手术成功,妈妈得救了。


然而相关医学论文资料显示,医学界普遍认为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发生在1886年,而爱迪生7岁那年是1854年。



我们过于强调弘扬主旋律,要符合时代精神,却忽视了教育要求真,求善,求美。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标准答案,这种“绵羊教育”,很少有学生对答案本身提出质疑。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虽然没有见过真正的地主,但头脑中早已被强加了“地主是不好的,是欺负农民的坏人”这样的观念,不然哪来“斗地主”之说呢?


先入为主的想法使我们觉得周扒皮就是那么坏,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至于“坏事”本身是否符合基本的常理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通过《半夜鸡叫》一文,你不得不承认,美国教育又是赢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