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大”的困境与出路? 第二板块“变局”

2018-03-30 作者| 林治阳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二、变局
1
、学校层面
(1)城市的发展与潜力
之前说了,重庆的资源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局限,但我相信重庆未来的潜力和发展,也许十年二十年内重庆依旧不够富裕发达,但是重庆会一直存在,重大也会一直在重庆。重庆的崛起必然也会给重大带来更多的资源。


(2)人文情怀的发起
这是从林sir时发起的,现在A区的文字斋依旧有很多人文类的讲座,有时我也会过去听一下,确实保持住了一些人文气息,并且看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们,也确实是有受文字斋的影响,变得更有人文气息或者说情怀。


同时博雅学院建立起来了,虽然是以前文新学院中拆分过来的,但是规模确实比以前文新大了,而且也看到师资力量和整体氛围的进步。


而且重庆市大学联盟还在,我们依旧可以去西政、川外、西大等学校修课,这点也是有助于我们文科的学习的。


当然现在还有点做的不错,就是今年暑假的人文暑期班,今年是第一届,但是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以前我们的暑期是没有很好利用起来的,现在有了这种课程我觉得还蛮好的。


学生层面我看书香重大、国学会、诗词社、汉服社、话剧社、校乐团这些小伙伴也有做一些不错的推广,想书香重大的读书抽奖增书等活动,诗词社的《雅风》,汉服社国学会的《暗香疏影散尽》,话剧社的《红色恋人》,校乐团最近还拿了全国一等奖(也是重大第一次),这些都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学习人文气息。至于歌乐相声社……那么没节操的社团我才懒得说呢→_→@小柬子@小璇子


其实我觉得,情怀这东西,和实力是相辅相成的,实力可以让情怀落地,但情怀也可以更有助于获取实力,这个取决于你怎么去使用看待。


(3)基础学科的突破与进步
化工学院的博士点前几年建立起来了,也算是一个突破。
数统学院,我记得大四时(如果没记错的话)拜访一位学校老教授时,他有提到那年重大有个学生发了篇国际顶级期刊,这是重大数统的第一篇(不知道后来有没有了),但当时确实是感觉很欣慰的。


物理学院,还是那位老教授,我去台北之前,他还在为重大物理努力争取一亿的科研项目。去台北之后没怎么关注,回来听说是中了,不过就算没中也不要紧,下次还有机会,而且我相信他的能力和资源,要知道,当年的工程博士就是他和另两个大牛整出来的。
这些都是重大在努力做的突破,虽然比较慢,但是整体还是有前进的。


(4)我们从未放弃医学
这点,你看周校长往三军大跑了这么多次你就知道了……而且我们现在的生命科学学院也跟三军大有很多合作,生物学院也将重点放到了医疗器械方面的科研上,同时成立了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再早一点就是和德国有进行医学方面的合作。


我们从未放弃过医学,即使SJD和CY不嫁过来,我们也在努力自力更生。
只可惜,医学这东西想做起来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实际经验,虽然这两点我们都差得很远,但是我们从未放弃过。


(5)英语氛围的提高
准确的说是外语氛围的提高,因为还有法语课程,这点国际处也做了很多努力,3i talk、免费语言培训班、包括留学生文化节、Global Vision等这些都给了重大学子以英语交流学习的氛围,我倒是相信这种英语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


(6)对外交流合作的增多
这点在周校长过来之后感受特别明显,这几年我们跟外面的合作交流确实多了很多。


学校层面,跟意大利、美国等国的学校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交换生名额和共建实验室等。


教学方面,欧书记之前有去斯坦福大学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杨丹副校长也有去台大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我们依旧在向外学习。


科研方面,以建筑学部为例,这几年建筑学部和UCL(虽然他们土木环境系小也不强,但是人家好歹是G5……还是给个赞吧)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上次在英国的国际绿建会议(我忘了名字,不要在意这些细节→_→)也有剑桥、ICL等牛校来参加,虽然科研层面还没有正式开始(这个估计一时半会也开始不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啊),但至少说明我们还是有走出去的嘛,只不过还需要再努力一点。当然其他学院也有一些合作。


教学方面也有开始建立联合培养或者联合毕业设计的合作,如电气和UWM(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的本科联合毕业设计,土木学院和UWM的1+1+1研究生双学位课程,这些都是有进步的。(不过为毛不是Madison啊!亏得哥哥一开始听说UWM还激动了一下!!结果是特么Milwaukee啊!!!)


交换生层面,也是这几年开始重大可以有自己的名额去UCL交换,而不是之前那种全球海选重大没有确定名额的情况。学院层面也开始多起了,建管开始跟PolyU、NUS、Reading还有QUB(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女王大学建立了交换生关系。这个月24号25号建管土木会和台大土木签订交换生协议和合作协议。同时土木在跟台大签订完协议后也会开始着手同南洋理工签订交换生协议。


同时重大有了自己第一所联合学院“重庆大学-辛辛那提联合学院”,并且也同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建立了联合物流学院,这些也都是进步。


(7)对科研的鼓励之风亦未停止
这点也好说,黄尚廉院士奖、学术之星(这个我后面再来吐槽……)等等,都是在鼓励科研。而且现在比以前好的是,学生可以自己申报课题和研究经费(虽然钱不多我记得最多只有5000),但好歹有了。


(8)对学生的游学支持力度加大
这点研究生院每年都有固定资金(据说是200万?)来支持重大学子的出国短期访学和参与国际会议,这点确实是个进步。(不过有熟悉这个情况的人能不能跟我说下这个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啊……我记得我刚读研时还没有,后来参加校长座谈会有跟周校长黄校长提过这个,当时提的是三点:一是扩大对外交流、二是增加对学生出去游学的资助、三是允许跨学院选课先从大学部内开始。我印象中是那次校长座谈会之后就有了这个……如果是座谈会之前就有了……那请忽略我……)


(9)开放包容的民主之风
其实总体来说,重大还是很民主的,而且这点在全国做的都算好的。


我们有学代会、研代会、校长座谈会等种种途径可以给学校提建议,只不过我觉得是学生层面在执行阶段和思想上出了点问题,所以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这点我在后面的建议中再提。


至于老师,我倒是觉得重大很多老师都还是蛮好说话的……有时候大家觉得不够民主在我看来是双方在沟通方式和处理方案上没做好所以导致结果不太好。


(10)开始注重对外宣传和影响力
这点发生在最近,重大上了THE排名的榜单,虽然现在排名还不高,但至少重大第一次申报就上了,而且这次也是重大主动申报的。THE比QS更注重就业,重大选择THE是正确的选择。虽然排名这东西看看就行了(QS上NUS排在Yale前面,你信?),但以后重大逐步上升的话会有更多人看到,也有利于增加我们的知名度。


(11)大学部间交流增多
这点我以建筑学部为例,大学部的设置确实有促进同一学部内部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术层面,建筑学部有”醍醐“系列讲座,这种完整知识体系的讲座是很有意义的。教学层面,13年开始了建筑学部的联合毕业设计。这些都是学校为此做出的改变。


(12)给予锻炼机会的增多
这个我以SQIP为例,这个项目做得非常好,以前很多孩子由于没有人指导或者想着做学霸所以在大一大二错过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但是人的发展是需要综合的能力的,以前的话大一大二错过后面就几乎没有机会了,但是现在有了SQIP,大家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继续锻炼尝试。

2、教师层面
(1)我们还是有很优秀的老师
这种优秀不仅是能力上,也包括态度和人品,这种老师也有,他们依旧会成为重大的脊梁。学术上,建管的申立银老师、计算机学院的沙励勉老师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学术很强的人,放到其他学校也不算差的。中生代也有优秀的老师,相信大家也都能感受到,只不过总体来说数量太少了而已。


而且有的老师对学生是真的很关心。比如说上文提到的陈吉学长,本科生活几乎被大家公认为“学渣”,甚至有点“废材”的感觉,当年他逃课、挂科、留级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大四时时候他一门课补考考了4分,教他这门课的蒋兴良老师找他好好谈了次理想和人森,并让他重新做了次试卷。他当时万分感动,没想到一个知名教授会为花时间和精力去拯救和改变一个废材。于是他开始改变,几年之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蒋老师的博士,每天在实验室待16个小时,连春节都在实验室。最后他博士提前三年毕业,论文N篇,还去了西南大学担任副教授、硕导。这说明我们还是有很优秀的老师的。


不过我觉得,更值得我们反思惭愧的是,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却没有好好得到指导和引导?如果他没有碰到蒋老师怎么办?他就一直废材下去吗?有时候不是我们学生不行,是整个学校的风气和引导出了问题,下文讲到改革建议的时候我再详说。


(2)教学改革的尝试
这点有学院层面的也有教师个人层面的,比方说土木学院的“卓越工程师”班,其实本质就是对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的改革尝试,虽然最后方案没有我估计的好,但至少大家已经在开始尝试改变。我认识的老师也有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在尝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本月下旬我在台大的指导教授会过来,也会同建筑学部各个学院BIM的相关老师举行一场教学研讨会议。


另外我看了下大家的评论,有说学风差的,其实我觉得重大本科生源质量不算差,教学质量也不算差,我们每个学院最优秀的学生放到清北都不会算差的。只不过我们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变下。而且我觉得,真正优良的学风是“不作弊的态度”+“保持学习的状态”,宁愿挂科也不要作弊,不然养成习惯就会想着投机取巧;考试考不高不要紧,你现在学的不一定是你以后要做的,也不一定就代表你知识积累不够,但是一定要保持学习。


同时我们的毕业设计也开始改变(这里以土木为例,其他学院我不太清楚),土木以前都是要做毕业设计,这种毕业设计更适合为去设计院而做准备,但现在我们有改成写论文,为有兴趣做科研的学生打一定的基础。


(3)我们在一些细分领域仍旧是国内顶尖
电气学院有个教授是国内高压电第一人,而且重大电气在高压方面也确实很强;建管的申立银老师在可持续方面是中国最权威的专家;土木也有院士……等等等等。我们在一些细分领域其实算国内顶尖的,只不过在整体上弱势了一些,顶尖的老师也局限在那么一两个。

3、学生层面
(1)重大也有真正优秀的学生
上文就说了,分数高不高、有没有title、有没有paper或者简历漂不漂亮其实一点也不重要,看上去的优秀不一定是真正的优秀,重要的是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不能解决问题、你能不能去改变周围的环境影响周围的人。例子我上面也举了。我坚持认为,会主动努力尝试改变环境、影响他人的人,在走向社会之后,会比大部分大家认为的看上去优秀实际上却只会刷简历的人要走得更远。


(2)重大学子依旧在渴求进步
这点我倒是一直都有感受,身边还是有很多小伙伴有很高的热情去渴求进步,只不过有一些因素阻碍了重大学子的进步或者说进步热情,如上文提到的对优秀的误解和缺少指引,这点我放到后面的部分再来详细说明并给出一些建议。


(3)我相信重大学子的品性
重大的学生在学校里的发展会受到一些局限(这里的发展是个人天性与能力的发展,不是什么成绩好、当主席、创业拿到多少奖金这么无聊的标准),我认识或知道的很多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你能想象到的level和类型都有),出去后(最多的有毕业6年,少的也有刚毕业)其实并没有多顺利,而且可能是毕业两三年都不顺利。


这种不顺利的原因一是由于学校里的标准和社会的标准有很大差异造成的

在学校里资源会更容易呈现滚雪球式的累积,英语好,出去交流的概率会比别人大些;当了学生干部,就业上也更容易得到学院副书记的推荐和帮助;成绩好学院搞不好还会帮刷你争取竞赛或者活动方面的简历。但是出去后不一定会这样。现在重大的培养模式和评判标准下,成绩可以用GPA和排名表示,英语好不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个人能力也可以用学生干部或者履历来替代,但问题是,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内在不一定是很深刻的,成绩好不代表真的就有专业深度,英语好也可能是有针对考试(雅思就是典型……),学生干部的评价也往往集中在做过哪些事、做得效果怎么样、大家觉得他性格好不好,缺少对战略和宏观层面的考量。然而这种标准会让大家在学校里的发展呈现滚雪球式的发展,简历往往会越刷越好,而实际上你真正做过的事、会做的事其实并不多。但是社会不是这样。企业政府等单位,其评价标准往往是多元的,不会只有这三个维度,而且其评价往往难以用分数来衡量(在技术上也许可以用分数来衡量,就像华为那样,但是华为的领导个个都是技术最好的?)。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样样都只有80分可能还不如某两三项能达到120分其他每项都及格的人发展好,因为刚毕业往往都是从执行层面开始做起,很难突出全方位的能力,所以在单项能力上极其突出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而在重大现阶段的培养机制和资源投入的情况下,找出的“全才”很多时候都是每样只有80分的人,如果你不赞同我说的,也许是可能真的让你遇到了凤毛麟角的人,不过我觉得更多时候是因为评价标准不高或者不贴近社会的原因。更何况,社会只会关心你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能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才不会管你在学校里怎么样。


二是由于学校的犯错成本太低的原因

在学校里犯了错或者事情没做好,往往是0成本就过去了。就像我上面说的,很多人选择当班主任当班导或者引导人,但是真不负责也还是可以去评优去得奖,也一样可以毕业,甚至一样可以不错的工作。同样的啊,只要当了主席干不好不负责在找工作时候也没人知道,考了第一名但是事情做不好在找工作也不会有人知道。出了社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有时候甚至还会千功难抵一罪,这时候在学校没人关注的弊端到社会上都会爆发出来,到那时候挽回的成本会很大。


三是由于竞争者的变化

在学校里选择有很多,竞选学生干部时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意啊,评奖评优的时候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意啊,何况有时候这些标签还有一些限制条件,但对不少人来说,拿不到这些也无所谓啊,因为其他方面不错就业也不一定差,不一定非要争这个啊。但是真到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许你身边的人都会在意这些事情,因为这已经关乎生存关乎以后的发展了,大家在竞争的态度上就已经发生变化了。而且我觉得大家需要知道的一点是,你在自己学院自己学校的就业或者学术道路上发展不错,在自己学院学校算顶尖算优秀,但是当你去单位的时候你的同事可能都是同一水平,或者说在学校里处于同一level,这时候你们的情况可能都差不多,你确定你还能比周边人强?这时候你又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也许你说重大还是有很多杰出校友,没错啊,我们是有易军、向巴平措、刘鹏这种杰出校友,但是你以为其他学校就没有了?没准其他学校的杰出校友的level和数量比我们还多。更何况,重大这么多年这么多学生,也不过就出了这些人啊,比例还是很小的。好跟不好是相对的,在学校里比周边人好不代表去单位之后还能比周边人好。所以我坚持认为,在学校里要更关注本质,让自己沉下来一些,不要过多分散自己精力,这样把事情做得更极致一些。我也反对大家尤其是学生干部出身的在学校里弄什么手段或者小团体,这些手段是可以让自己在竞选时得利,但这往往会掩盖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让人看不清自己哪里好哪里不好,尤其是当你习惯于这种方法时你会更倾向于一直使用这种方法,这样会更阻碍自己的进步,当时可能是得利的,但是出去后就会很吃亏。


四是由于宏观战略的缺失

重大的学生出去是好用,也确实很踏实,但是往往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就真的只是“踏实”二字,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更多是连方向和为什么都没想清楚就在那埋头苦干。也正是这点就导致了我们重大出去的很多学生只能做到社会的中层。这点我的感受也很深刻。具体我在下面的部分再来说。


所以在这种不顺利下,有些人就自己放弃了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而有些人愿意否定自己的过去,重新来过,一步步往前走,这些人最后必将成为重大的栋梁。这些都是我身边活生生的例子,这里不方便详说。但问题是,当在学校风生水起的你走向社会后发现自己问题很多甚至可能根本就达不到社会认可的“优秀”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否定过去的不足并重新开始审视自己提高自己甚至坚定下去?如果你能并且做到了,那么我觉得你一定会走得比其他人更远。所幸的是,我认识的不少学长学姐或者同学最后都选择了改变自己、坚守梦想,我相信若干年后他们一定会成为重大的杰出校友。


能决定一个人走多远的,不是他的现状,而是他的品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