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研表述是一门学问,而人生也就是一种表述

2018-04-06 作者| 贾伟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最近几年,我发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述可能是其整个研究生培训的第一要务。很多学生一进门就得加紧培养其口头和笔头的科研表述能力,到毕业前再临阵磨枪就太晚了。如何把自己的研究课题以清晰、简短的语言讲得逻辑严密、通俗易懂并且能引人入胜,着实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几次开组会时,我试着让学生把自己的工作组织一下,用3分钟的时间汇报出来,结果学生们大都过不了关。我跟大家说过电梯演讲(The elevator speech)的概念。这个概念出自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次失败经历,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时,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那个董事长问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里的30秒钟时间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自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汇报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听明白。他们认为,凡事要归纳在三条以内,人们一般记得住一二三,记不得四五六或更多的东西。同样道理,我跟组里的学生讲,咱们得学会用不超过2-3分钟的时间说清楚你是谁,做的是什么课题,其意义何在!如果你能按时说完,对方听明白了,表示你具有了做学问的基本素养。否则,得想想是不是入错行了。
       

马克•吐温说过一句话:“我没有时间写一封短信,只好写封长信了”。(“I didn't have time to write a short letter, so I wrote a long one instead.”)这话听着有点怪,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要简明扼要地说清一件事,其实比娓娓道来滔滔不绝要更花力气。
       

做科研的,一辈子要经历很多演讲和交流的机会,而机会到来时,要能够一开口就引起听者的注意。如果你是本领域的实力派人物,无须多言,亮出名号就行。解放战争中,有一次林彪乘坐的吉普车陷入泥淖中,附近有路过的部队,立即来了十几名战士喊着号子把车推出泥淖。在一旁踱步的林彪心情不错,走过去问其中的一个小战士:“你是哪个部队的啊?” 小战士挺着胸脯大声说:“老子是林彪的四野!”林彪听完嘿嘿一笑,慢悠悠地回了一句:“老子是四野的林彪!”
       

两人都很自信,各用一句话几个字就让对方印象深刻。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本事不含糊,但知名度不够,介绍起来可能要转个弯,得多用几个字。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赵敏有一个武功极高的手下叫阿三,想上阵跟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PK一下,怕大家觉得他资格不够,便自我介绍“小人最近也没做过甚么事,只是在西北道上曾跟少林派一个名叫空性的和尚过招,指力对指力,破了他的龙爪手,随即割下了他的首级。”这样的开场白立即见效,书中是这么说的:此言一出大厅上尽皆耸动,空性神僧在光明顶上以龙爪手与明教教主张无忌拆招,一度曾大占上风,明教众高手人人亲睹,想不到竟命丧此人之手,以他击毙少林神僧的身份,足可和张三丰一较高下。
       

很多人在自我介绍时,展露的也都是这样高举高打的姿势,有时候你听他说了很久,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师从哪个大牛,博后在哪个诺奖实验室做的,跟谁谁经常在一起吃饭等等,但最后你还是没搞清楚他是做什么的,手上工夫到底怎么样。
       

最近几年,一些中青年学者的自我介绍出现了不同的画风,可以隐约让人感觉到一种非典型“天朝科技焦虑综合征”。譬如你常听到:“最近我们有一个突破,一旦验证出来,那就是诺奖级的!”或者说:“现在我实验室正在做几篇文章,马上要投两个20个点以上的杂志,呵呵,今年的小目标吧……” 碰上了你不得不张大嘴巴回应:“哇喔,太棒了!向您学习!巴拉巴拉……” 当然,如果对方是比较熟的后辈,我会直言不讳地说:“别扯那些个没用的,说说你具体在做什么!”
       

2008年我离开上海,第二次去美国农村“插队”,接受当地群众的再教育。一天我在上班,秘书过来告诉我,有一批当地的年长居民下午要过来参观我的实验室,我们学院院长也要过来参加迎接。我心里有点诧异,一帮老太太吃饱了没事干跑我这儿来干什么?但转念一想,这应该是件大事,马虎不得。她们是谁?她们是纳税人,也就是我们做科研的衣食父母啊!这个地方建了新实验室,还不远万里从中国聘了个教授过来做研究,州里为此花了很多钱,当地纳税人过来了解一下这钱是怎么花的,应该的!于是乎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热情洋溢地给二十多个老太介绍了我们的代谢研究,记得当时还举例用一杯茶如何在我们体内发生成分的变化来讲代谢的概念。整个接待过程,我一直在努力地向这群老人们表述几个貌似简单的问题:我在做什么研究?为什么要做这些研究?为什么要从上海跑这儿来做这些研究?参观的人离开后,我发现自己上气不接下气,出现内力不支、真气溃散的迹象。终于发现,要忽悠几个学界同行并不难,要把大妈们提的这几个貌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回答清楚,还真是不容易!
       

那一次接待北卡老太太参观团后,我的内心有了点小波澜,开始怀疑自己的科研人生,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开始重新考量自己的科研人生。当我面对一张张纯真质朴的纳税人的脸介绍自己工作时,我的内心也在悄然自问,我到底是谁?我做的是什么?我的工作有意义吗?我喜欢这么做吗?
       

前阵子读到一篇鸡汤文章,主题意思是说,比事业更重要的,是人生选择。文章中讲了达特茅斯Tuck商学院的John H. Lynch教授的一个故事。Lynch在当教授之前曾在Knoll(一家大型家具公司)做CEO,任职结束后当了三届新罕布什尔州的州长,也是该州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州长。在竞选州长之前的两年里,他选择了全职做自己女儿所在的女子垒球队的教练。一次,他与他的太太参加一个上层社会的聚会。参会的人都是银行家、高管、咨询师们,都在自豪的“表述”着自己的工作与成功,各种的点头和赞叹,只有教授没说一句话。后来大家好奇的问教授:您是做什么的?教授说:“我是我女儿学校女子垒球队的教练!”
       

“哦,是么?” 在坐的很多人神情出现了一种“这么高大上的聚会咋混进了个无业游民”的细微的变化。
      

 “我实现了我自己现阶段的生活目标,我每天都能跟我的女儿和家人在一起,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教授补充了一句。
      

 “……” 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样一种别致的表述方式直戳人的心窝,直接灭了那一群牛逼哄哄的伪成功人士!当然,这种表述也告诉我们,不论咱多努力,总有人在你前头做得更快、更好;不论你水平有多高,总有人高过你一头!如果我们采用一个不同的视角,不看别人只看自己,跟自己过去相比,想想当初入门时的预设目标,你会顿时觉得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你事业、家庭都还过得去,你不用像那些牛人一样左支右拙焦头烂额,或许你现在已经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了,或许,咳咳,咱们已经可以算是成功人士啦!
       

所以说,我们要不忘初心!审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你会重新构造你的人生评价指标,你会放下很多负重,平添各种自信!另外一点要记住,我们的学术上的表述也是随着人生态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越是自信,你表述得越是清晰得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种表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