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免疫系统是先“攘外”还是“安内”? 抗癌免疫是"求胜"还是"求和"?

2018-04-08 韩健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对抗肿瘤,免疫系统是求胜?还是求和?


最近几周,我随同肿瘤免疫治疗的先行者Michael Lotze教授访问了南京,上海,北京,香港,新加坡等地,一方面做学术交流,另一方面探讨创业的可能性:


能这么长时间和他交流,让我有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渊博的知识,和对事业的热情再次感动了我。他的论文数已经有五百多篇!过去十几年,他研究的重点是细胞都是如何死的。他的结论之一就是:肿瘤细胞不是有偷生的绝技,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好死”:



他总结出细胞有细胞凋亡,坏死,自噬等六七种死法,每种死法都会留下不同的分子信号。



正常细胞以凋亡为主,少数自噬,极少坏死;炎症的时候自噬为主;而肿瘤细胞则以坏死为主。


也就是说,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着的淋巴细胞不都是“战士”,很多是去打扫战场的或者是维和部队。因为坏死的细胞留下的“遗体”是需要特殊技能来清除的。战场也是需要被局限起来的。


这就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面对肿瘤,肌体的免疫系统最终目的,或者说最高的战略目标是求胜?还是求和?


这看上去是一个哲学问题,实际上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必须解答的问题。免疫系统对付外敌入侵(感染性疾病)的策略很可能是求胜,要赶尽杀绝;可是对付内患的策略很可能就不是那么极端,或许是求和为贵。如果是那样,肿瘤就是不可战胜,只能战和的。


把联合国维和部队或者红十字会的人员推上战场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取胜的。或许,我们本来就不该有战胜癌症的奢望?我们能取到的最好结果就是和癌症和平共处?


其实,我们肌体内每天都有癌变细胞,许多癌细胞也是在我们体内隐藏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之所以变“恶”了,不是因为肌体养不起那几个多余的细胞,而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


我的一个总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各种肿瘤治疗都是“杀气太重”,有穷兵黩武,不自量力的倾向。喊杀,很容易,好战是人的一个本能。可是,我们更需要的是维护和平。

如果肿瘤免疫治疗的战略目标是求和,不是求胜,那我们该如何做?


推荐阅读:

肿瘤免疫治疗120年前就有了!



免疫系统是先“攘外”还是“安内”?


最近一直很着迷用“辩证法”来分析免疫系统。比如前段时间写的一篇有关评估健康的博文,也用到类似的图解。所谓辩证,就是用不同的角度(潜力,效率)去观察同一个问题(免疫力)。


这里,我不是静态地观察免疫力,而是把它放到时间的长轴上去观察:


改正以前的一个认识:免疫系统不是在新生儿的时候最强,虽然那个时候有最大的潜能。我们刚刚生下来的时候,虽然具有最大的潜力,可是因为还没有经历过任何“战斗”,所以没有经验,效率就很差。等我们老了,身经百战了,效率提高了,潜力也下降了。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好比刚刚出厂的iPhone,有巨大的潜能,但是苹果公司给每个出厂的手机只安装了几个应用软件,其它“个体化”的App软件需要我们根据环境需求自己安装。不过,每安装一个应用软件,潜能(储存)就减少一些。肌体也是一样,每次生小病,接种疫苗,都是对免疫系统的一次消费,累加起来,就是我们最后交给上帝的,我们一生的“免疫力作战史”。最后那一仗,就是常说的“死因”。我们寿命有多长,就看上图的两条线什么时候交叉了。如果交叉很早,说明我们的免疫力有透支,去上帝那里“交卷”的时间就可能提前。


如果免疫系统和我们的国防一样是有一笔固定“预算”的,比如,它就只能供养百万大军,那么潜力就是是对付未知敌人的应战能力;而效率则是抗拒已知敌人的作战能力。潜力,是防病能力,是维护健康的保障;效率,是抗(已知)病能力,是战胜疾病的底气。


从临床实践上看,评估健康,就是看看免疫力的潜力有多大,看看可以动用的后备队有多少;而诊断疾病,就是看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都有什么能耐。这些都是我们在研发的“产品”。


之所以很“迷”这个辩证思考,是因为它很可能和今后十年肿瘤免疫疗法的大方向有关。我认为,现在的各种肿瘤免疫疗法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仅仅考虑如何增强抗肿瘤的能力,而忽略了潜力。


如果肿瘤发生在上面图中两条线交叉之前,肌体的免疫力还有很多潜能,那么增强免疫力可能就是比较容易的事,疗效也会很好;而如果肿瘤发生在交叉之后,肌体的免疫系统已经是身经百战,可是那些有经验的“兵油子”对付肿瘤却是外行,那么增强兵力首先需要从这些“老兵”那里拨款,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最近有不少论文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了,比如有人发现肠道菌群或者感染性疾病(外敌)对肿瘤(内患)免疫治疗有影响。


所有药物,不管是抗感染的,还是抗肿瘤的,都应该看成是暂时的“外援”,而战争的结局很可能早就由“内因”决定了。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讨论HPV疫苗。如果药物是请“外援”,疫苗就是买“保险”。如果不撞车,保险就是“浪费”,如果你连车都没有,就当然更不用买保险了。


疫治疗不仅仅是战术的问题,更要从战略角度去思考,是把“外援”用在“安内”上,还是“攘外”上?一定要用“外援”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