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观察】2017年新闻宣传: 主题主线突出 气势恢宏创新出彩  文/吕岩梅(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2018-01-02 国家广电智库 国家广电智库

导语

       回望2017,广播影视系统在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奋发进取,砥砺前行。从今天起,“国家广电智库”推出系列“年度观察”文章,回顾广电的2017,感知政策温度,爬梳创新实践,把握行业脉搏,研判发展大势。今天推出第一篇。


       2017年,全国广播电视媒体新闻宣传部署周密、组织到位,主题主线突出,营造了主旋律高昂、积极热烈、和谐美好的舆论氛围。喜迎十九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报道气势恢宏、亮点鲜明,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全面深入、立体多样,“走转改”持续推动新闻宣传接地气、聚人气、抒写民生,推出大量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宣传佳作,实现网上网下、对内对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频共振的新闻传播新格局。

      

一、主题主线报道全方位多层次发力,气势恢宏亮点多

主题主线是什么?2017年新闻宣传就是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这条主线,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形成声势、把握节奏,唱响主旋律,发出主流强音。


一是围绕做亮主题主线,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新闻宣传形成指挥有力、布局全面、主旋律响亮、重点突出、节奏把握准确的大合唱


中央电视台发挥旗舰引航作用,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多频道多频率多平台多语种做好主题主线新闻宣传报道。

 

中央三台建立重大主题宣传一体化统筹谋划机制,以喜迎十九大和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将中国道路、中国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贯穿于全年宣传,贯通于内容、频率频道、台网平台。把握“时度效”,牢牢掌握中国重大主场客场外交活动报道、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引导话语权,彰显良好舆论引导力。

中央电视台以《新闻联播》为龙头,深化拓展“头条”工程和“重大时政报道协调机制”,打通各频道各终端首条首页首屏,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和重要时政活动报道“天天见”。十九大宣传报道创历次重大报道播发量最高纪录,电视端播出十九大新闻超过320小时,向国内外唱响中国舆论场的时代强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集中最强资源,推出“总书记原声”等一系列“声音”精品报道,传播党的声音、国家的声音、人民的声音、领袖的声音,用“中国声音”引领舆论传播新格局。全系统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依次连续打赢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朱日和沙场阅兵、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党的十九大、中美领导人会晤等多场重大宣传战役,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衔接紧密、高潮迭起。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70家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省级新闻主频道和计划单列市新闻频道,以及33个中央及省级新闻广播主频率中,共有685档新闻节目对“两会”进行报道,共播出 “两会”新闻9217条次。党的十九大报道中,各省级电台电视台主频率、主频道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十九大时光》等专题专栏,并在《辉煌中国》《还看今朝》等一系列大型特别报道中与央视密切协作,聚焦基层实践,突出地方特色,有力呼应中央媒体的报道,打造成就宣传新亮点,形成全国一盘棋、共筑中国梦的主题主线宣传阵容。



二是围绕做亮主题主线,强化策划创意,创新运用多种节目形态,融合聚力、综合发力,形成强大立体宣传声势。


强化高端策划,重大主题特别报道系列节目立意高远、大气磅礴、感人至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等相关单位联合策划制作的《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辉煌中国》《强军》等七部政论专题片纪录片。这些大型系列特别报道以鲜明的主题、宏阔的视野、恢弘大气的叙事、鲜活生动的案例、精辟透彻的说理,全景展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实展示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引发热烈反响,在国际社会获得积极评价。节目注重受众本位意识,以内在的强大艺术魅力“代入”受众,让受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解读,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浓厚热烈的舆论氛围。


强化创意出新,重大主题报道巧妙糅合多种节目形态和艺术形式进行创新,不落窠臼,深入人心。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广电主流媒体创新思维,创新报道形态和话语表达,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载体,增强主题报道和正面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上述七部大型政论片纪录片中,在中央电视台多频道推出的《筑梦路上》《超级工程》《记住乡愁》《大国重器(第二季)》《大国工匠》《创新之路》《众说十九大》《厉害了我的国》《中国青年说》《我爱你,中国》《世界听我说》《数说命运共同体》等其他专题节目中,创作人员均投注匠心,综合运用新闻、文艺、专题、纪录片、特别节目、直播、动画、文学等多种节目形态和艺术手法,立意新颖、表述从容、画面唯美、对象感强,实现思想性、理论性、故事性、文学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现实冲击力和时代纵深感,实现了大主题大策划的精准传播。


 

二、深化走转改,更多新闻报道接地气、沾露珠、冒热气,“走心”“圈粉”

整个2017年新闻宣传,“走转改”持续深入推进,“蹲点式”“体验式”、有深度有分量的报道成为主流。


 一是走进生活、走进人民,挖掘感人至深新闻故事。全国广电系统将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发力点聚焦于民情民生民意,推出富有影响力的“走基层”系列报道、“最美”系列报道,以及《谁不说俺家乡好》《为谁辛苦为谁忙》《厉害了我的国》等一大批鲜活生动、温暖人心的报道,以海采方式把镜头对准普通人,让老百姓说心里话,阐发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二是深入基层发现典型,以小见大、见人见事,润物无声诠释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中央电视台《悬崖村扶贫纪事》《精准扶贫看兰考》《“十八洞村”扶贫故事》等报道采用纪实手法,以微观视角选取典型人物和故事,深入反映扶贫攻坚取得的成效。“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秋收系列报道”等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节目,将火热的一线场景观察与记者个人思考体验紧密结合,动态反映春耕秋收一线的新风貌、新变化,精准回应农民群众关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五位一体”生态文明系列报道《人工绿海的55年成绩单》,讲述塞罕坝的经验和启示,《“一带一路”进行时》《丝路故事》等专栏,行走一线诠释美丽中国,发现中国社会发展新典型,反映新时代新变化。



三是贴近群众转变语态,使用时代感、年轻态话语表述,与群众心声同频共振。电视上的财经新闻报道一扫人们印象中的数字罗列和空泛镜头,强化故事性,生动形象反映奔小康路上现代社会生活新样态。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回家吃饭》《消费主张》等报道,展示各地饮食文化和消费习俗,从标题到内容,亮出崭新“画风”。《厉害了我的国·中国电商扶贫行动》针对全国拥有特色农产品的未脱贫地区进行系列报道,让很多藏在深山无人识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成了“网红”,观众们反映“中央电视台‘画风’变了!”“中央电视台的扶贫行动,落到了实处”。

广播里的重点工程报道别开新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策划《超级家族》用“拟人”手法,让大国重器“嫦娥五号”“北斗卫星”等项目与它们的总设计师对话,通俗易懂解读超级工程的研发道路和历史意义,展示十八大以来国家一批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中央电视台大型特别报道《还看今朝》《厉害了我的国》创造性地通过“内容众筹”、上线同名游戏等新手法,联动全国省级电视台联制联播,尤其是通过百姓自拍和剧组拍摄同步推进的创新手段,鼓励人们“拿起您的手机,讲自己的故事,看中国的变化”,引发全民广泛参与内容摄制、互动和转发,共同讲述新时代中国各行各业新故事。壮观震撼的大规模航拍现场、生动热络的百姓生活现场、令人感动的一线生产现场,无不让人心生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豪迈情怀,社会各界掀起为祖国点赞热潮,亿万人齐夸“家乡美!”“祖国美!”。这样的叙事方式实现“大主题与小切口”“大时代与小故事”“严肃话题与百姓表达”“高大上与接地气”的有机结合,既呈现“大美中国、大爱中国”的视觉总基调,又强化“我的”第一视角,创造性、年轻态展示百姓的获得感、自豪感。

 

三、创新融合传播,实现新闻报道从广播电视端到新媒体平台的“嬗变”

 2017年,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实现全面融媒体传播互动,广电主流媒体舆论阵地进一步巩固壮大,影响力传播力进一步提升。


涌现出一批“现象级”原创融媒体产品。中央电视台实施新媒体“首页首屏”头条工程,打造一批“V观”系列微视频。全网推送的原创时政微视频《初心》短视频总阅读量达12.36亿,创下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被称为时政报道的“走心精品”。三集短视频全部用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在资料片中的自述和历史见证者的回忆,生动具象,引人入胜,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根植人民、情系群众的初心和崇高思想境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范例。《初心》现象标志着2017年新闻宣传报道从广播电视端到新媒体平台的“嬗变”。

 

新闻生产实现全流程融合。在全国“两会”、五一劳动节、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各级广播电视机构主动探索多屏互动直播、融媒体传播新方式,实现大小屏融合互动报道常态化。十九大期间,中央电视台融合传播观众触达人次达248亿,其中电视端185亿次、新媒体端62亿次,新媒体端发起移动直播133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构建起“原声+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产品矩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China”系列多媒体平台,打造中外文融合联动报道工作机制,形成全台共享、多点发布“新媒体+”报道新格局。


新媒体直播不断创新突破。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县媒体,移动直播已经成为新常态。截至2017年11月8日19点,中央电视台新闻移动网共发布移动直播3529场,发布短视频145975条,入驻矩阵号达207家。从元旦期间《光阴·行走》24小时移动直播到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移动端新闻频道,传播品质不断提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央视新闻”新媒体各平台开展了持续48小时大直播。在基层广电,手机直播已经让很多市县台重归本地主流媒体的地位,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强化网络宣发,扩展精品力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在《将改革进行到底》《大国外交》《还看今朝》等大型政论片纪录片播出期间,“央视新闻”各新媒体平台对节目进行全网推介,并制作独家衍生视频,扩大节目影响。如配合大型政论片《大国外交》的电视播出,“央视新闻”精编了14条独家V观视频《站在外交现场》,播放量超过2.56亿。在大型纪录片《还看今朝》播出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发起系列移动直播十多场,总观看人数近2000万,主持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色专栏《习声回响》在央广网、央广新闻客户端、中国广播客户端、微博、微信平台同步推出,创新运用动图、H5、VR等多种形态,构建起“音频+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产品矩阵。





轮值主编:朱新梅

后期编辑:王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