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延安鲁艺老照片【珍贵资料】
1937年1月6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革命圣地。
1938年4月,鲁艺的《创立缘起》
1938年4月鲁艺的《成立宣言》
1938年,毛主席为鲁艺题写校名
1938年,毛主席亲笔题写了校训
毛主席题词
毛主席题词
1938年4月10日,鲁艺开学典礼时,毛泽东主席与鲁艺师生在中央礼堂。
1938年,延安桥儿沟鲁艺全景。
1938年延安鲁艺旧址
1938年延安桥儿沟鲁艺校址。
1938年,延安东郊桥儿沟鲁艺校门。
1938年夏天,鲁艺全体师生在延安北门外校址前合影
鲁艺音乐工作团在街头对群众演唱抗战歌曲
鲁艺音乐工作团在街头为群众演出
1938年1月《血迹上海》演出时全体人员合影
鲁艺木刻研究班在街头创办的抗战美术墙报
冼星海指挥鲁艺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
1941年 当时兼任延安鲁艺院长的吴玉章(右一)接见教职员,左一为华君武
1941年 延安鲁艺。前排左起:王式廓、马达、胡考、华君武、胡蛮;后排左起:蔡若虹、王曼硕、力群、江丰
1943年春节,延安鲁艺秧歌队在边区政府门前表演《歌唱南泥湾》。徐肖冰摄
来源: 延安文明网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是爱国青年向往的地方。成千上万热血青年冲破艰难险阻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熔炉。与此同时,一批追求光明的文艺青年和革命文艺工作者奔赴延安。接受革命的洗礼,于是鲁迅艺术学院应运而生。
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高等艺术学府,1940年4月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改名为“鲁迅文艺学院”(统一简称鲁艺),1945年11月迁往东北。
1938年至1945年,鲁艺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从最初的服务于抗战、服务于民族解放战争,到中期的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为目标,后期升华成文艺为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新途径,发挥了艺术在抗战中的最大效能。
延安时期鲁艺聚集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革命文艺家。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与人民同甘共苦,开展了抗战歌咏、抗战戏剧、抗战文学、抗战版画以及大众新秧歌运动等活动,使文艺工作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人民和教育人民的强大作用。鲁艺,不仅引领了抗战文艺的发展,而且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写了革命文艺最绚烂的篇章。
1938年,“鲁艺木刻工作团”成立,左起:彦涵、华山、胡一川、罗工柳。 彦涵家属提供
1941年8月,全国美协陕北边区主办美展,其中大部分展品是美术部师生的作品,图中右起:江丰、古元、焦心诃、力群
鲁艺校钟唤起了一天的战斗、学习、劳动
举办的美术展览
延安乐器实验厂,战士们自己动手制作乐器。
平剧院演出京剧《四郎探母》
中央党校俱乐部新编京剧《逼上梁山》
青年艺术剧院在街头演出
1943年2月5日,延安各界两万多军民聚会,举行春节联欢活动。鲁艺教师王大化(右)、学员李波(左)表演了秧歌剧《兄妹开荒》。毛泽东看了演出后说:“这才像为工农兵服务的样子嘛!”
“鲁艺”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表演者:王大化
“鲁艺”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表演者:王大化
延安鲁艺演出
“鲁艺”实验剧团演出话剧《带枪的人》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剧照
鲁艺实验剧团演出歌剧《白毛女》
青年艺术剧院演出话剧《雷雨》
文化沟广场上,演出秧歌的火爆场面。
(时代红旗注:如需转载,请养成注明作者和出处的好习惯,请勿遮挡和裁剪图片水印,保持原图文完整。)
微信扫一扫
关注时代红旗
时代红旗欢迎原创作者直接联系投稿:邮箱438726462@qq.com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1)遇事一笑解千愁
(2)开心笑一笑
(3)工资表
(4)国画——展翅雄鹰图
(5)秋风秋雨秋意浓…
(6)古风佳人
(7)毛主席,我们想念您
(8)《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9)震惊:经历过新旧社会的近90岁知识分子竟这样评价毛主席
(10)远去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