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访|67岁艺术家+50年老房子+76岁竹编艺人=?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艺术家松本秋則和他的作品,
这位“竹子的指挥家”擅于
将竹子制作成各式各样可以自动发声的小物件
并将这些物件组成一个“交响乐团”
在光影的交错中打造出天籁级的声音剧院
2018年9月14-17日
日本艺术家松本秋則先生
应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的邀请
光临武隆懒坝进行了考察
一路同行的还有日本艺术家小野田、
日本社会学家福西敏宏。
(全体人员在作品空间前合影)
松本秋則的作品需要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为了实现他的作品
松本秋則前往木根村
拜访了76岁的竹匠王庆武
松本秋則武隆懒坝之行详见——
松本秋則:让旧宅发新“声”
67岁艺术家+50年老房子+76岁竹编艺人=?
带着这个疑问
我们对松本秋則先生进行了深度的访问
这位艺术家有什么不被人知晓的创作秘辛?
他又对此次作品有怎样的规划?
关于作品
你的作品给人的直观感受是“趣味”,竹子在风力、水里、电力的作用下运动,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如何开始“声音物件”/“sound projects”的制作?
最初,我进行了5年的油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绘画语言不足以完全地表达我的想法。之后,我先后尝试摄影及影像的方式并最终找到了现在的创作方式——基于“声音物件”的创作。最早的“声音物件”源自我在公园里的尝试,我利用家里的废弃物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边玩乐一边创作。那个“声音物件”的“初代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吸引了整个公园里的小朋友迅速靠近,那些孩子围着我的作品看啊笑啊。我突然明白,“声音物件”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创作。
部分声音物件/Sound Projects
你的创作惯用竹子、和纸、马达……在这些材料的选择上你有怎样的思考?
最初的“声音物件”并没有使用竹子,我通过改造家里的废弃物来制作乐器,那时的声音物件大多是金属材质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这些废弃的材料中收集到一块竹子,简单的尝试即令我欣喜不已。竹子易于切割并可以制作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它兼顾了作品的美感和音效。在这之后我继续探索了三年,随着对竹子材料的逐渐熟悉,“声音物件”的制作也渐渐开始步入正轨。我在创作时并不制约所使用的材料,任何材料都有其在作品中的特殊功能。只不过竹子可能最便利的满足了我的需要吧(笑)。
而马达更像我的“分身术”,他让我的“竹子乐团”仅凭一人之力也有了实现的可能。
你的“声音物件”/“sound projects”就像一台自动的乐器合奏。中日古代都素有丝竹乐器,你是否有音乐的背景?
我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音乐,对音乐的理解也往往来自于自身的感受。我热爱有现场体验感的民族音乐,深入村落,在他们的节日氛围里感受音乐的野趣力量,在音乐中获得感动。我并非只对固定的某种音乐类型“情有独钟”,以John Cage与Steve Reich为代表的现代音乐也与我的音乐观念不谋而合。音乐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元素,它是平衡作品与气氛的重要环节。
从“声音物件”/“sound projects”到“声音景观”/“sound scenes”再到“声音剧院”/“sound theater”,你在使用竹子的基础上不断添加了多种元素。这出于怎样的考虑?未来的创作又将有哪些发展?
最初,我制造了一个个独立的“声音物件”,观者站在作品的外部,充当“观赏者”的角色。之后我试图将所有的“声音物件”连结起来,引导观者进入作品,感受作品。再之后我开始营造能将所有“物件”联系在一起的空间,我将光影元素融入创作,使观者沉浸在我所营造的气氛中,真正使观众成为我作品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希望能将自己的作品延伸到固定的空间外。使观者在进入我作品前就有气氛上的导入。
关于武隆懒坝
初到武隆懒坝,你有怎样的感受?
我之前并没有想到武隆懒坝是这样一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隽永的自然风光决定了懒坝必然成为优秀的观光胜地。然而更吸引我的,还是武隆的“雾”。“雾气”在时间和风的作用下,为武隆的风光添上了一层别样的面纱。
武隆懒坝和尚岩
当然,对我冲击最大的还是之后我们去到的武隆木根村,那里安静的生活气氛、热情的村民、祥和的乡村气息,都深深打动了长久居住在城市中的我。七十六岁的王庆武先生和他的徒弟让我直观地感受到“竹编”的美丽。他们对竹子的精致处理也为我的创作注入了很多启发。我很希望能拜王庆武先生为师,学习他处理竹子的技巧(笑)。
对于此次在中国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的作品,你有哪些想法?创作的侧重点在?
此次,我的作品将被放置在农家,对我来说这种生活与历史的气氛是我在作品中最想保留的特征。我想让作品与环境相互依存,传达出这座老房子的魅力,让观者在观看我的作品时也爱上这座老房子。
盖坪村-即将“变身”的老屋
“老房”内景
中国的竹艺师令我感到亲切,他们坦率的与我分享,严谨的制作作品,并思维灵活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我十分期待能将自己的想法委托给这样的匠师,与他们共同完成这件作品。我也相信“竹编”技艺的加入会为我的创作带来新的风貌。
你的作品参加过很多重要的大地艺术季,在你看来一个优秀的大地艺术节应该具备哪些重要的要素?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当地居民的良好沟通,当地人能喜欢并支持作品的实施是推动艺术节发展的重要动力。优秀的大地艺术节能给当地居民和参与者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我希望每当他们回忆起来就会为自己参与这样的艺术节而感到自豪。举例来说,在日本濑户内海的男木岛上原本只有20余位居民,随着濑户内国际艺术节的召开,小岛上的居民也越来越多。观众来到男木岛的本意是参观艺术作品,却不知不觉被小岛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短短4届,一个几近荒凉的小岛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村民协助松本先生体验“背篓篓”
其次,让艺术节与当地居民发生关系。当地人能将艺术节视为自己的骄傲,真正欣赏并理解当代艺术作品,才是“艺术走进乡村”的真正含义。艺术节不仅是作品的展示平台,更在优秀的民俗文化与观众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这才是大地艺术节存在的意义吧。
竹子在中国有着极悠久的历史,一代代民间艺人使用竹子进行着各类生活物品的制作,编竹技术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乡村的很多年轻人却拒绝学习这样辛苦费时的手艺,民间艺术的传承受到威胁。我们知道你曾经在92年游学于亚洲许多民俗村落,在那些国家和地区是否也面临同样的情况?在你看来艺术与工艺应该如何更好结合?
在开始用竹子创作“声音物件”之后,我了解到中国的少数民族在生活与节庆中都常常使用“竹子”,这促使我申请了此次游学。此外,少数民族生活的状态也给了我很多惊喜。最令我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贵州的侗族生活区,人们使用不同尺寸的芦笙(20cm-400cm)以乐队的形式参加表演竞技。80个乐团,每个乐团20~30人,这是当地最声势浩大的节庆。这些乐团依次演奏,发出巨大的声音。评审们坐在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对这些音乐进行评比,我那时不禁在想,评审们可能在选择最“大嗓门儿”的乐团吧。这也拓展了我对音乐的认识(笑)。
芦笙节/该图来自网络
事实上日本也有“竹文化”,但由于回报率较低,愿意继承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竹编的生活器具已几乎消失,利用竹编的“工艺品”也渐渐绝迹。使用竹子的人少了,竹林疏于管理,竹子材料也渐渐被人遗忘。一部分人察觉到这样的现状希望可以号召大家保护竹林,但截至目前,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木根村王庆武老人房前合影
竹子是价格低廉的材料,决定竹艺品价值的是往往是其背后的附加价值。我很期待与王庆武先生之后的合作,也愿意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节协助当地村民一同制作我的“声音物件”。我期待着观众会喜欢这些“衍生品”,也希望同艺术节一道,帮助当地的村民获得更好的生活。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
倡导艺术与乡村的结合,
松本秋則先生在老屋的作品
将由他和当地颇具威望的竹编老匠人王庆武
及其徒弟们一同完成。
当代艺术与传统技艺,
中国匠人与日本艺术家,
这样一对可爱的“老爷爷CP”将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他们又将如何还原这座半个世纪之久的土房记忆?
67岁艺术家+50年老房子+76岁竹编艺人=
2019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作品
2019年夏季
让我们拭目以待!
Background
►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
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主要场地在中国武隆·懒坝LAB国际文化艺术公园,每两一届持续进行,首届艺术节在2019年夏季启幕。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将不断的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到武隆现场,强调驻地创作、强调与当地的关联,更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互动,用艺术的方式,连通国际,激活乡村。
► 中国武隆·懒坝LAB国际文化艺术公园
中国武隆·懒坝LAB国际文化艺术公园位于武隆仙女山核心板块,是重庆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之一。中国武隆·懒坝LAB国际文化艺术公园规划范围17.61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0亿人民币。项目内连绵三公里雄伟壮阔的和尚崖,融合佛医、禅养、净心的佛文化博览园,集结奇异花卉宛如仙境的天空花园,休闲度假懒人村落,以及贯穿整个项目的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节,将形成一个以自然资源为基底,以宗教文化为内核,以当代艺术为驱动,融观光旅游、国际人文、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创新形全域文化旅游景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备注:图片来自艺术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