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场微小说:《小王入党》



小王大学一毕业就分到了政府机关,不到半年就向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局党组依照程序对小王的入党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是否列入入党积极分子上产生了不同意见,大部分人认为:小王积极要求进步,应给予鼓励,可以接收。只是一位四十年代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提出来“才来了半年,椅子还没坐热乎,就考虑入党的事,是否咱们的党性原则太不够严肃了”,老革命的一句话小王入党的事便被撂在了一边。第二年,局里又进来了两位与小王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位是局长的远房亲戚A,另一位是无依无靠的非当地籍贯的中专毕业生B。A比B早来三个月,他们两人也分别交了入党申请,这一次的党组会开得很热烈,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刁副局长首先发言:“都什么年代了我们不能再用老眼光看问题,年青人要求进步嘛,我们应做绿叶扶持,我看,他们三个人都可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几乎不用讨论,入党的事就这么定了。

A是局长的亲戚,局里的人谁能不知道,无论干什么事,都另眼相看,更况且A管财务掌握实权,一进来就作为办公室主任培养,前途远的很,B呢,自知年青且没有根基便在打扫卫生、端茶倒水方面显得极勤快,见了谁必口称“领导”“老大哥”,令包括小王在内的所有人都很满意。不比不知道,这一比,一向孤傲的小王就显得恃才傲物,不够踏实了。小王主管业务工作,在项目论证考察审批时就免不了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与企业接触的就多些,一些企业负责人常越了副职来同小王讨论一些技术性问题,这使得分管的刁副局长心里窝着一肚子火,第三年,A升为办公室主任,小王升了业务科长,B也成了信息科科长,三个小伙子便暗中较上了劲。但论资格论学历和能力,A、B都不是小王的对手。

组织部门提出,要重视培养知识分子,提拔年青干部,也要重视对非党干部的培养。为此,县委县政府还空出一位副县级职位让非党干部竞争。老局长很重视,把小王招到办公室“小王,你年富力强,又有学历,前途无量,入党的事我看先放一下,我们上报你去参加副县级职位的竞选怎么样?”小王自然受宠若惊,连连感谢。这一年,作为平衡关系,A、B顺利地入了党,小王的副县级梦自然也泡了汤。不久,组织部门从各单位抽调年轻干部到党校培训,小王虽资格老,但不是党员,不在培养之列,局里先派了A去。小王于是重写了入党申请。

一转眼又过了三年,老局长退休,新局长还不了解情况。小王和新来的C、D被同时列入入党讨论方案中,C、D很快获得通过,但小王的入党还是引起了极大争议,有人说小王入党态度不够坚定,有人说小王的入党动机不够高尚,有人说小王私下里发牢骚经受不住考验,有人说小王在团结同志方面有傲慢情绪,在办公室主任A和刁副局长的细心操作下,小王的入党问题再一次没有通过半数。

小王进单位已六年了,入党的事总是没有解决,便在私下里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不了解情况的人问起来,A和刁副局长便解释说:“其实小王是一个很不错的同志,有大学学历,为人也厚道正直,年青有为,如果他别太看重自己的才学”,“小王是个好同志,只是不知道团结同志”,“小王和新来的女大学生E太那个了”,一会儿说小王太奸刁,一会儿又说小王太耿直,适合做业务,不适合搞政治……。私下里,刁副局长和A扣手约定:不怕他小王有多少能力和关系,只要入不了党,看他能爬到我们的头上去?

A和刁副局长的计谋终于取得了成效。局长到了年龄光荣退休,刁副局长如愿以偿地扶正做了一把手,A在刁副局长的推荐下提拔成为二把手。A当选为副局长唯一的优势就是A是党员且参加过组织部选调的党校培养学习。

新的领导班子果然英明大度,上任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讨论小王的入党问题,刁局长在党组会上陈词慷慨:“小王同志是一个好同志,几年来工作勤勤恳恳,由于名额有限以及个人在认识上有点差距,一直没有加入党的组织,是以前的党组对他培养不够,我建议这一次破格接受他为中共党员。”小王的入党果然获得了全票通过,小王终于在工作八年之后经五次入党申请走进了组织的行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