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六,你对穷人有什么误会?

乌蝇哥 文娱后台 2020-08-29
来自专辑
国产剧避雷指南


我得了一种一边吐槽《安家》,一边每天准时追《安家》的病。


病症大概和房似锦这个病差不多。



如果漏掉两集,那这一天就像白过了一样没滋味。


看《安家》有种在看家事调解节目的感觉。


婆婆倾尽所有为儿买房,却被儿媳“赶出”家门?



我与老公艰难创业,老公竟背着我给小三买豪宅?



妈妈,你为什么只爱弟弟?



离婚后,前妻怀了我的孩子?



上亿洋房被霸占,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怎么样,有内味儿了吗?


《安家》里的演员,个个都扯着嗓门,瞪大眼睛,一副随时要抹脸登台唱大戏的架势,比调解节目里请的托儿还像“演的”。



观众能一边嗑瓜子,一边磕别人家的热闹,真是太适合八点档了。


这就是《安家》比隔壁《完美关系》聪明的地方。


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挂职场卖狗血,《完美关系》卖的是想象中的精英如何装逼,虽然明知道它又空又假又悬浮,但离多数观众的生活过于遥远,让你想吐槽,都只能对准佟丽娅的演技这一个点开炮。



哪有《安家》卖想象中的底层人的丑来得讨巧?



01


你说它俗套凑老梗,编剧说那是因为生活中这种事太多了。


你说它其实不生活,太夸张,编剧又说那是因为你不是那个阶层的,你不懂。


这不是我给六六加的戏,是她自己接受采访时说的:



六六接受新浪采访时说


反正打着“体验生活”的大旗,怎么说都有理。


六六的“生活”是怎么“体验”来的呢?是去采访房中介的高层和店员。通过他们口述,来找她觉得值得写进去的故事。



听上去大概比打开民生新闻,看看哪个标题更抓马就用哪个,稍微强那么一点吧。


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假性体验。


看似写进剧本的都是采访来的真实故事,但是故事里的人到底是怎样的处境,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里,下一步又将去哪里,至少从成品来看,主创好像没真的感同身受。


他们好像只是为了cue流程,把每个角色都安排成了提词器,按流程依次显示。


这里需要重男轻女了,房似锦的妈妈就出来大呼小叫一番。



‍那里需要打小三了,富太太就出来哭诉自己如何辛苦持家,反遭渣男背叛。



这些人物都极其扁平,编剧和导演无限放大他们流程中需要的那点,而不是塑造有说服力的,有血有肉的人。


从《欢乐颂》到《都挺好》再到《安家》,重男轻女的妈妈这个形象越走越浮夸。


樊胜美的妈吸女儿血的时候,是声泪俱下地扮可怜,总是“没你,我和你爸就完了”的无助感。让你还能勉强给樊胜美的心软,找到点理由。



苏明玉的妈则是永远绷着脸,不只对女儿,对老公和儿子也时常一副欠她八百万的表情,让你时时担心她是不是下一秒就要不声不响地走到你面前扇你个大嘴巴。



她重男轻女的理由是,女孩没用,也就不需要在她身上投资,将来找个钱少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就可以了。


你也勉强能理解,苏明玉在这种低气压氛围里,想证明自己不比哥哥差,想得到母亲认可的那份心。


到了《安家》,编剧、导演和演员就只记得“她要重男轻女”这一点,把人物推向极端。


每天像黑社会一样打电话威胁女儿;


要不就撒泼耍赖,到女儿单位和家门口搞臭女儿;


前一秒土匪上身,翻着白眼搜刮女儿身上的最后一个铜板;后一秒马上对儿子“宝贝儿心肝肉”的。



看丁嘉丽演的这个妈,我一点都恨不起来,只觉得她是不是精神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为了重男轻女而强行重男轻女,人物走向极端,彻底脱离了现实。



02


樊胜美的妈都会象征性地对女儿表示下关心,说两句“你也不小了,抓紧找对象”之类的。


苏明玉的妈还会挤出来点笑,说“妈给你托关系找了个不错的学校”。


而房似锦的妈,只会对她说“你快点找个老公,好让你老公继续给你弟钱花”。



这年头,连高利贷都还会伪装一下,表现出“帮你解决燃眉之急”的样子,引你上钩。只有房似锦她妈不仅不要脸,连脑子都不要了,生怕女儿不和她断绝关系,龌龊坏心眼一点都不掩饰,真的胸无城府,是行走的傻黑苦本人了。


这样一个夸张到不合理的妈,相应地就有了一个同样不合理的女儿。


房似锦一个翘同事单不眨眼,且决不允许同事抢她单的狼人,对她这个莫名其妙的妈言听计从,前脚赚了钱,后脚就把钱都给了她妈她弟。人设自相矛盾。


《安家》里,这样脸谱化的穷人比比皆是。


楼山关,沪漂青年。编剧为了显示他没见过世面,于是他就像是全上海唯一没用过智能手机上网的90后一样,请同事给自己取英文名字,同事给他取了个“楼彼”。


楼山关又像全上海唯一没上过英语课的90后一样,如获至宝,特别喜欢这个名字。



“楼彼”的谐音是什么,正在用智能手机看这篇推送的大家都知道,就不打出来了。


朱闪闪,弄堂女孩,人设是“憨”。一年没开过单,还理直气壮在办公室里化妆看直播,她被当成吉祥物在店里供着。


六六在采访时对此设定的解释是:“你们记者里,是不是也有憨憨的老是踩不着点,每次写作出来稿子都被毙掉的人?”


emmmm,六六老师,从这个采访里,可以看出,您对上班族一无所知。通常一个脑回路正常的企业,都是有考核标准的,老板不会养着个和自己无亲密or亲属关系的只拿钱不干活的“吉祥物”。



至于每次写稿都被毙掉的人,是会被判不合格的,连试用期都过不了……



03


去年年底,冯小刚新片《如果芸知道》上映时,我写过一篇→年度最令人失望的电影,竟然是冯小刚拍的?里面提到,从冯导的电影里,我感觉到他成功太久了,享受成功带来的声色犬马太久了,他好像不知道地面上的芸芸众生都是怎么生活的。


这句话也适用于写出《安家》的六六,甚至是中国内地演艺圈里的每个知名导演、编剧和演员。


最新的一集里,房似锦问徐姑姑,“一个人的出身真的能从脸上看出来吗?”



这原本是个非常有的深挖的点,可以从贫富差距难以逾越,底层女性的挣扎和无奈等等各种角度来展现,如果拍得够细腻,是很能引起探讨和共鸣的。


但是编剧和导演依然脸谱化处理,简单地让演员通过台词来交代,孙俪坐在公园里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口头回顾一下自己上大学前从没吃过冰淇淋的经历就完了。


我管这种剧都叫“台词剧”。人物的来历、心理、个性等等,都通过剧中角色,直白地给你朗诵出来,而不是通过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让你自然get到。


这是非常偷懒的拍法。观众也就很难跟着剧中人物共情。


11年前,《蜗居》播出时,六六接受采访时说,为了写剧本,她特意在上海弄堂里租了间房子,亲身体验海萍的生活环境,和弄堂里的邻居们打交道。


海萍不用每集念一遍自己的简历:我,郭海萍,30岁,和丈夫租住老弄堂里……


她和邻居为了电费吵架,邻居背地里说他们外地人不老实,他们背地里说这些小市民没见识,你自然就能看出这个弄堂里每家人都生活窘迫,他们明明都处在底层,还互相看不起,非要在一地鸡毛里寻找点优越感,来自我安慰。



观众不傻,不需要每个人脑门上写着“穷富好坏”,观众能自己看出来。


名作家六六也许已经不可能那样写剧本了。


顶着名人光环,采访中介里的高中下层,就是体验生活了。可以想象中介们也像演艺圈名人平时接触到的人一样,“老师长”“老师短”地仰视着她,给她讲讲故事,那就算是她的创作灵感了。


当然电视剧脱离实际,这也不能全算在六六头上,导演的镜头和演员的表演,都毫无层次。


看他们塑造的穷人,你能明显感到那是他们不能理解的世界。


穷人不是只会胡搅蛮缠或者忍气吞声,也不是穿几十块的衣服,大口吃饭,出丑而不自知就是穷人了。


到新环境下的自卑和局促——这才是所谓的“出身写在脸上”;人生没有多少选项,所以更害怕失败;想脱离原阶层向上攀爬的野心;也许你折腾半天,才发现无法挣脱……


配角就不说了,连主角房似锦身上,你都看不到这其中的任何一个层次。


如果不是她妈妈出来跳脚,或者被风水大师说“你脸上有对钱的渴望”,你根本无法在剧本和孙俪的表演中看出这是个在底层挣扎的贫穷女孩。



嗐,怎么能要求中国影视圈名人们理解这些呢。毕竟他们连自己那个有钱人的世界都拍得不伦不类。



· 好文推荐  | 你应该还会喜欢 · 
  饭圈出现之前的顶流,可比现在野多了
  “肖战粉”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招惹了什么
  想逃离愚昧的普通女孩,最懂这部剧
  最近的国产剧里已经没有“正常女人”了




居高临下
写不出好剧本↓↓↓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