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舒印彪为何点名表扬这个员工?

2016-12-03 头条君 电网头条

在今年的国家电网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动情地说起张黎明的事迹。前一段时间,舒印彪董事长再次对学习张黎明等劳模事迹提出要求。



张黎明是谁?


张黎明,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党支部副书记兼配电抢修一班班长、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30年来,张黎明扎根一线,以“工匠精神”自勉,是配电抢修一线的“活地图”和“急先锋”。作为一名“蓝领创客”,他主持的创新项目获国家专利24项。以他名字命名的“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完成技术革新200余项,110余项获国家专利。 



1

百姓眼中的张黎明

好,我马上就到



滨海新区拥军里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何丽这样说:


每当遇到跟电有关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张黎明;每次看到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我的脑海里都会出现电力公司楼上那块写有“黎明出发,点亮万家”的牌子;每次看到社区百姓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都被暖化了。



1“为社区服好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张黎明这话贴心,也让我深深感动,因为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光明,更是那在百姓心中电与社会和谐的温情。

2“好,我马上就到。”

我以为这是黎明对社区百姓的贴心承诺,他用 “黎明出发,点亮万家”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承诺,书写了浓浓的百姓情怀!

3“只要对社区居民有利,我们就做!”

这是黎明对百姓的贴心表白。如果说灯光照亮的是美丽的夜空,那么黎明点亮的就是居民的心田。


在跟张黎明打交道的这些年,我们社区的百姓就没有一个不对黎明挑大拇指的,说:“黎明这人绝对靠谱!”“黎明跟我们特别近,就像一家人。”


 


2

徒弟眼中的张黎明

创新路上的“引路人”



滨海供电公司员工张可佳这样说:


师傅始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累累硕果告诉我们:即使是蓝领工人也能干出大作为即使在基层一线也能做出大贡献



单位对创新工作非常重视,搭建了多维度的创新渠道。在我跃跃欲试想要申报创新项目时,也对从何入手苦恼万分。师傅关切地询问我缘由,拍着我的肩膀,乐呵呵地说:“可佳,创新啊,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创新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其实也是创新。”


创新之路也会遇到种种困难,而此时,师傅总是告诉我们不要气馁、再坚持一下,“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要容许失败。经历过失败,反而意味着你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看看张黎明的创新成果……

下面这可不是普通的箱子,它是张黎明团队创新发明的拉杆式“急修BOOK箱”。这种新型工具箱,就如同一本“工具书”,将工具和常用备件分门别类地放在适当的“页面”上,到现场可以很方便地“翻阅”、提取,工具缺失也能随时发现。“急修BOOK箱”就是抢修一线员工的随身“宝贝”。


还有,“可摘取式低压刀闸”这项专利一用,就不用上塔更换保险片了,还能将恢复送电时间由原来的45分钟缩短至8分钟。


 


3

张黎明眼中的自己

守住本分,把活做到位



必须不畏辛苦、不怕艰难、目标坚定、痴心不改、用心研磨、有百姓情怀。


我的父亲告诉我说:“儿子,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把活儿保质保量地做好做到位,让同事们信任你,这是咱的本分。”从我踏上工作岗位时起,我就下决心,要像父亲期望的那样……这,就是我的“初心”。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关过手机、更不会让手机没电或欠费,有时候夜里听到下雨了,我也习惯性地把手机握在手里,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30年,累并快乐着,但我没有感到遗憾或是彷徨……



今年, 张黎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点击下面的滑动模块查看更多


张黎明讲述“张黎明”


我叫张黎明,现任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检第四党支部副书记、运检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

  今年7月1日,是个让我深感骄傲与自豪、也会永远记在心上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参加了中共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走到我面前,和我亲切握手。每次想到总书记温厚的笑容、亲切的问候,激动的心情就难以平复。特别是现场聆听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谆谆教导,让我倍受鼓舞,并牢记于心:作为一名党员,“初心”最为可贵,那是每一个党员生命的原点,由此出发,我们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才有了方向。

  到今天,我已经在电力抢修一线工作了30年。回望30年的工作之路,我发现,支撑我一路坎坷中坚守、一路收获中进步的,正是“初心”。而这“初心”是我的父亲,一名老党员,教给我的。他说:“儿子,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把活儿保质保量地做好做到位,让同事们信任你,这是咱的本分。”

  30年来,父亲描述的“初心”如同一座灯塔,让我始终走在一条正确的航道上。我要像父亲说的那样,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从我踏上工作岗位时起,我就下决心,要像父亲期望的那样,做一个匠心路上的取经人。这,就是我的“初心”。

  实现“初心”,是磨难之旅,也是光明之旅;是克难之旅,也是幸福之旅。正是在这样的旅程中,我把“初心”融化到血液之中、融化到工作之中,与“初心”相伴,与电力结缘,用璀璨的灯火点亮千家万户、照亮城市夜空。


    必须不畏辛苦


  同事们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活地图”。同事们这样叫我,我心里感觉还是有些激动,我知道,我这个“活地图”确实比百度、高德地图好使,因为那是我用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做好故障抢修,技术要精,地理更要熟。滨海地区发展快,变化也大。以前缺乏现代化手段,一些线路如果不精心盯着、记着,免不了记混弄错。没有任务的时候,我总是随身带着个笔记本,这些年来,我巡线8万多千米,绘制线路地图1500多张,记下了辖区线路的全部位置及周边环境。

  做这些事情很辛苦,绘制那些错综复杂的线路,既重复又枯燥。但我却乐在其中,正是这些看似辛苦、重复、枯燥的工作,让我摸到了干好工作的门道,也走上了一条快速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直道。简单的事,天天做实了,就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了,也不容易。心里有了地图,事故来了,我不会像以前那样盲目和慌张,只要大致了解故障周围环境,就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事故的基本性质和位置,做到一手准,为尽快恢复送电争得了宝贵时间。

  必须不怕艰难


  记得那是1989年的深秋,220千伏汉大线219号铁塔发生故障,因为汉大线是一条带着重要负荷的线路,必须尽快带电处理。我跟随班里的师傅们在寒冷的秋风中前去抢修,到达事故地点才发现,219号铁塔位于一个回形水塘中央。按照带电作业规程规定,带电工器具和作业人员要保持干燥状态。因为上塔作业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那些年近五旬的老师傅二话不说跳进泥塘,站在冰冷刺骨的水里,用肩膀扛起梯子搭起一座“人桥”,让我们带着工具从上面通过。

  当我从这座颤巍巍的“人桥”上经过时,我能感觉到老师傅们传递给我的一种精神,这里面包含着信任——要甘为人梯;包含着责任——接受任务必须完成;包含着信仰——面对困难我先上。在随后近30年的工作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当年那些老师傅。

  2015年8月12日23时34分,天津港瑞海公司化学品仓库发生连续爆炸,接到单位的紧急指令,16分钟后,我就带队抵达爆炸点核心区事故现场,在浓烟和刺鼻的气味中抢救伤者,往返医院和事故现场,一直坚持到次日5时,为20多名伤员抢下了生命救助的“第一时间”,也为现场救援抢险和居民安置点架起了照明灯。

  事后,有受灾居民告诉我,当他们看到了灯光,就看到了希望。有很多人夸我们了不起,说我们在事故现场的表现是“最美的逆行”,我感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儿。

  因为,责任摆在那儿,再艰难再危险,都得想法解决了。责任所系,绝不能退避,这何尝不是一种本分?


    必须目标坚定


  我所服务的辖区是整个滨海新区,落户在这里的世界500强企业多达140余家,每一分每一秒,我们的工作都在服务和支撑这个整体的运转。作为所在班组的负责人,我经常在供电关键时间选择24小时值守,以便随时投入故障抢修。让60多万企业用户和260万居民用户想用电时就有电,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抢修没有固定的时间概念,事情来了就得干。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关过手机、更不会让手机没电或欠费。有时候夜里听到下雨了,我也习惯性地把手机握在手里,为的就是第一时间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2014年10月的一天,接近凌晨零时,海河隧道建设工地突然停电,海河隧道负责人给我打来求助电话。与此同时,我接到调度的电话,要求迅速开展全线故障排查。我紧急联系值班人员赶往现场开展抢修,只用2个小时,被挖断的电缆就得到修复。抢修结束后,我还主动培训参建施工队伍,讲解问题产生原因,防止此类人为事故再次发生。

  曾有记者问我,这样干活儿累不累,我回答他:累是挺累,但当你在为自己内心的目标去努力时,再累,你也会觉得值。我始终有一个信念,把履行好职责作为坚定的目标,走在前,干在前,凡事比别人多做一些,做好一些。


    必须痴心不改


  在家里,我最感到愧疚的人,是我的爱人。20年前,她离开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专职家庭主妇,一心做我最坚实的后盾。其实,我爱人本身很有能力,干工作是把好手,从工作转向家庭,是因为她知道我的脾气,我认准了要干的事,不干好不成,但总得有个人照顾家。

  爱人一直理解我、支持我,从不计较我多晚才能回家,从不抱怨我帮不上家里的忙。我心里一直很踏实,不管工作多晚、多累,家里面总有一盏亮着的灯,总有一碗热腾腾的饭等着我。所以,有人问我:你天天工作那么忙,烦不烦?我说:我爱人为了我,付出了20年,我如果还觉得工作烦,那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将心比心,我没有理由不珍惜工作,也只能更努力地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奉献给企业、奉献给社会。

  因为这份对事业的痴心,我和我的队员一直坚守在配电抢修的最前沿,从海河隧道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到自贸区工程等大项目建设现场,从港口岸电、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等绿色新能源推广项目,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成了电力用户不可或缺的“电管家”。


  因为对事业的痴心,我和我的团队走进石化企业、“大火箭”基地等大客户,安全检查保证供电;走进乡村,推广节约用电知识,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走进校园,让孩子们懂得电、会用电;走进社区,推行社区经理服务制、解决居民的急事、难事,成了百姓心中时时记挂的“电保姆”。


    必须用心研磨


  现在“创新”是个热词。我搞创新最初的想法是,让同事们干活儿更安全、更省事,让老百姓用电更方便、更安心。这几年开展创新工作,我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搞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有钻劲儿,在具体工作上遇到问题不能放过,花心思研究对策,不解决绝不罢休;抢修现场遇到不顺手的事,想方设法改进、再改进,将不顺手的事干顺了。于是我一有时间就琢磨、动脑子,看哪里还能搞创新。这种感觉会上瘾,有时真的会忘了吃饭和睡觉。

  我绝大部分创新成果都是这么搞出来的。说到底,还是用不用心的问题。用心研磨,我们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成果往往水到渠成。

  做一个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电网工匠,用工匠精神来提升岗位技能,成为我对自己的期许。抢修是个有强度也有危险性的技术活儿。我就想,能不能通过技术创新,将劳动强度、工作危险降下来,这对一线抢修工人是再好不过的。于是,我从抢修设备上下功夫,将平日积攒下来的资料整理出来,寻找技术创新突破口。我总结分析各方面多年来遇到的近万个故障,形成50多个案例,总结出“急修案例库工作法”和“抢修百宝书”,用录音、视频等方式向身边员工传授,还将其中常用的11个抢修小经验、8大抢修技巧、9个经典案例,印成口袋书,遇到故障,大家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去解决问题。

  创新没有极限,用心研磨、用心创新,支持企业发展,这同样也是一种本分。


   必须有百姓情怀


  在服务社区百姓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有特殊困难的电力客户,有的客户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志愿服务对象。我把他们当家人,他们也同样对待我,客户们经历的困难与痛楚,我也感同身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把党的宗旨和企业的责任融进内心,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踏实、满怀真情的行动。2015年3月的一天,我接到常年志愿服务的陈雨兰大娘的电话,说她心脏不好受。我赶紧和同事驱车来到陈大娘家里,发现情况危急,我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得到的答复是,救护车到达需要20多分钟。“要不,咱们开抢修车送?”我清楚,一旦做出了这个决定,就要承担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可时间就是生命,陈大娘能给我这个非亲非故的人打电话,说明她信得过咱,咱怎么也不能辜负大娘的信任。我和同事将老人送到医院,并为她垫付了医药费,一直等大娘脱离生命危险才离开。后来,我才知道,陈大娘突然心脏不舒服,给儿子打手机又打不通,就想到了我。

  我们是基层最普通的党员,但我们传递着党的声音,代表着企业的形象,我们服务的百姓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了我,想到了我们的志愿服务队伍,对我来说,是无比荣耀的事情。我想,让百姓发自肺腑的信任,就是我们党员最重要的本分。

  一条风雨兼程路,走出万家灯火情。30年,做匠心路上的取经人,累并快乐着,但我没有感到遗憾或是彷徨,因为“初心”已深植为我的工作坐标,给我力量、给我方向。


  (此文为张黎明现场演讲稿,略有删节)

  审核|TT ZZ

李克强:国企工作好坏关键看这条!

忘交电费怎么办?找她!

冬天用这个神器取暖,1月省电300度!

大爷用50元假钞交电费,结果…

大妈交500元电费,却只给400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