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就是外送电量最多的省级电网

头条君 电网头条 2020-08-31

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自古以来,四川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正如《华阳国志》中所写,“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 

四川电力相伴四川,一路服务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一路服务“治蜀兴川”的宏伟事业,点亮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省公司名片


☑ 名称: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办公地点:成都

☑ 最高负荷:4154万千瓦

☑ 最高年售电量:2170亿千瓦时

☑ 最早有电时间:1905年,成都


成长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川电人艰难起步,用脚步和汗水点亮每一盏灯,踏遍蜀道每一寸土地;四川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四川电网电压等级不断攀升,输送能力持续突破,实现了从省级电网到枢纽电网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从“严重缺电”到“外送第一”的巨大变化。


▼灯火辉映的成都市琴台路  陈光全 摄


四川,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外送电量最多的省级电网?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1949~1970:“缺电大省”的曲折发展


◆1949年以前,四川的输、配、变电设备数量少,电压等级复杂,全省没有统一的电网。成都、重庆、宜宾、自贡、乐山、泸州等地较大的电厂都是孤立供电,互不联通。当时,省最高电压等级35千伏的输电线路只有202千米。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四川电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950年12月,四川建成宜宾电厂送电至宜宾纸厂的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


▼四川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经过“三年恢复”,四川电力在“一五”计划期间开始全面发展,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发供电工程。

◆1956年12月,四川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重庆盘溪变电站投产。同月,由长寿狮子滩至重庆盘溪变电站的全川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实现水火电联网运行,满足了成都、重庆、宜宾等主要城市工业生产用电需求。


▼重庆盘溪变电站


1970年5月1日,四川第一条220千伏线路建成投产。


▼四川第一条220千伏线路



1998:二滩水电,光明使者


二十余年的艰难起步,让四川电网有了一定发展。

1978年,四川电网年售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但是,在四川,电依然是稀缺之物。直到1985年,全省人均电量只有228千瓦时,仅为全国人均的一半;每年召开两次分电会,各地市州要为用电指标分配“吵架”。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四川富甲天下的水资源提供了机遇。

早在1980年2月,成都勘测设计院首次查明四川省可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26.8%,居全国第一位。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二滩水电站这个“超级工程”的蓝图徐徐展开。


1991年9月,二滩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1998年8月,二滩水电站首台机组发电!从220千伏到更高电压等级,1998年成为四川电力工业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二滩500千伏送出工程建成了。


“二滩”成为20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也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大型水电工程。线路全长1400多千米,穿越大小凉山的高海拔、重冰区,技术和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二滩水电站大坝施工场景

     

 至此,四川全省超高压输电网形成,四川多年严重缺电的局面得以改善。四川电网建设驶上快车道,电压等级不断攀升,电网日益坚强。

“水利万物而不争”,亿万年来一直桀骜不驯的雅砻江水终于变成强大的电流输向千家万户。水润天府的历史再次延续。


▼二滩500千伏送出工程


2002:川电东送,拾级而上


2002年5月27日,随着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合闸”的一声令下,川电东送这一凝聚着几代川电人心血的美好梦想终于实现了。

川电东送输电通道起于四川龙王500千伏变电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最终到达上海南桥500千伏变电站,全长2525千米,创下我国500千伏超高压输电通道最长纪录。


2010年4月11日,德阳—宝鸡±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双极投运,实现了西北、华中两大电网资源互补。

截至2018年年底,德宝直流实现水火互济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00千伏德宝换流站全貌  黄忠明 摄


2010年7月8日,四川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宜宾—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成功投运。该工程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随后建成的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将大部分电力输送至华东负荷中心。


▼运行中的±800千伏锦苏线   王志奇 摄


▼2013年4月16日,向上工程满负荷试验  何飞 摄


2015年,±800千伏锦苏、复奉、宾金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和±500千伏德宝直流输电线路首次同时满功率运行,全年外送电量突破千亿千瓦时。

截至2018年底,四川外送电量达6300亿千瓦时,为四川省带来经济值1800多亿元。同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1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5.3亿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约326万吨。


2015:责任川电,点亮藏区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共同启动“十二五”四川藏区电网建设,5年累计投资309亿元,大力实施“电亮藏区”工程。建设新都桥和丹巴、木里等一系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解决藏区水电输出及农牧区用电问题,对服务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白日山上电力通道融入藏区  陈翔 摄


▼电亮藏区——飞越蓝天 曾林 摄


全面实现无电村通电,是201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20件民生大事之一。无电地区大多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是四川电力攻坚的“硬骨头”。当年6月30日,国网四川电力提前半年实现供区内无电地区全面通电目标。12月底,四川省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全面完成。3年内共投资72.5亿元,解决14.03万户62.83万人无电问题。


▼2014年1月,黄泥巴村通电


▼2015年6月10日,大凉山最后的无电村——大岩洞村委庆祝通电举办篝火晚会 蒋志明 摄


2019:泛网落地进行时


现阶段,国网四川电力正紧锣密鼓地开展泛在电力物联网落地工作。该公司以数据平台构建为切入点,整合现有系统资源,在补短板上下功夫,举全企业之力大力挖掘数据金矿,加快数据融通,以大数据分析和新型业务场景应用为抓手,让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切实提升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企业经营绩效和服务质量。

国网四川电力着力开展大数据分析,提升对内对外服务质量;利用历史数据建立营配稽查模型应用,实现对违约查处及反窃电工作流程的全面跟踪管理;探索业务数据到模型数据的语义转换,构建适合各专业的数据共享及应用挖掘规范,搭建好底层数据与业务应用之间的桥梁。

在成都,进一步推广智能电表,为实现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打下数据基础;以特色应用驱动发展,打造“一网通办、全程透明”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融合营销、调度、规划、运检等业务系统,实现低压业务“一次都不跑”,高压业务“最多跑一次”,压缩办电时间一半以上。


▼成都高新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换装智能电表


在科技城绵阳,绵阳供电公司与市经信局共同编制“在绵开展泛在电力物联网综合示范建设试点工作报告”,在生产中运用智能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线、激光三维成像、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等先进技术,不断探索实践。


▼输电线路智能巡检机器人在220千伏榄安线自主巡检


▼运维人员在眉山220千伏平春变电站为智能机器人“小白”输入任务指令


9月,四川省发改委正式给国网四川电力发来“关于四川省泛在电力物联网工程实验室项目的复函”,同意由该公司建设四川省泛在电力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实验室建成后,不仅能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有效提升相关研发技术含量,还有助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名称变迁



1951年2月,在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下成立了成都电业管理局,直接领导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装机容量较大的电力企业。


1958年,随着国家机构的调整,成都电业管理局更名为四川省电业局,隶属于国家水利电力部领导,统一管理全省电力企业。


1965年,国家实施“三线建设”,成立水利电力部四川省电业管理局、西南电力建设局和西南电力修造总厂,领导全川部属电力生产企业和西南地区的电力建设企业、修造企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电网按照省委要求,改二级管理为三级管理体制,相继成立川东、川南、川西和渡口电业局,分别管理所在地区的电力企事业单位。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以四川省电力工业局为基础,成立电力工业部西南电业管理局,统一领导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电力企业,保留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名称,与西南电业管理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1993年2月,按照国家体制改革精神,成立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公司)受电力工业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其职能不变。


1997年,重庆直辖,重庆市电力工业局正式挂牌成立,重庆市范围内原四川省电力工业局所属的9各单位及资产、权益、负债划归重庆市电力工业局 。


1998年3月,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四川省电力公司  接受国家电力公司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


2001年2月,正式撤销四川省电力工业局,标志着四川省电力公司完全成为一个企业,不再具有政府职能。


2013年,四川省电力公司更名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为国网全资子公司。



成长故事


自然灾害练就脊梁川电


四川,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地震、冰灾、洪灾、旱灾、泥石流频发。因地表起伏悬殊、气候复杂多变、地岩层性复杂、地壳运动活跃等因素,雨雪冰冻、地震、干旱、暴雨、泥石流、草原火灾、山体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频发,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

2008年5月12日,是深深刻进每个四川人记忆的一天。这一天,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四川电网直接经济损失达106亿元。地震灾害对绵旧、德阳、广元、阿坝及成都5个地区共54个县区的供电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网四川电力在总部及兄弟单位的支援下,迅速恢复了受损电网。在抗灾保电中,该公司涌现出了汪志刚、王畅、马元江等先进典型。


▼大地震后,曾经美丽的映秀镇成为一片废墟

▼汶川特大地震最后一名幸存者马元江安装假肢后,竖起大拇指点赞


▼ 供电员工奋战在汶川城关开关站抢修现场


汶川特大地震后,国网四川电力痛定思痛,开始了电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探索,确定了打造专业电力救援队伍的工作思路。在一次次探索与实战的磨练中,应急体系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协同联动机制科学化、装备与物资保障现代化建设日臻完善。

10多年来,国网四川电力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962件,启动省公司层面应急响应26次,累计投入应急抢险人员173700人次,出动应急车辆32600台次。


▼ 抗震救灾现场 龙志明 摄


目前,随着“川电外送”“川藏联网”工程的顺利实施,四川电网内外互济能力不断加强。

锦苏、复奉、宾金三大输电线路实现满功率运行,每年输送电量超过1300亿千瓦时,累计外送电量约6000亿千瓦时,为东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请看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m0930cihtdc



感谢:国网四川电力

供稿:胡铃 刘梦佳 高珩瑞 

责编|练小悦 执行审核|师维艺

据说很多人都在看:(请点击下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