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这个村看不见一根电杆

头条君 电网头条 2021-02-04

“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十几年前,一句当地流传的俗语道出了浙江杭州淳安县下姜村的穷苦。

如今,青山绿水环抱下,现代农业基地、特色种植、乡村旅游……下姜村成了乡村振兴的样本。而且,每年用电80万千瓦时至100万千瓦时的村子看不见一根电杆,“颜值”有了巨大提升。



下姜村致富和“美容”的故事,跟能源革命大有关系。


第一次能源变革:从烧炭到烧气

曾经污水遍地流 建起沼气到灶头

下姜村本来也算是山清水秀。但是,上世纪80年代初,急于摆脱贫困的村民,纷纷扛着斧头上山砍树。40多座木炭窑同时开烧,整个村庄烟雾缭绕。短短几年间,6000多亩林子不见了,群山成了“瘌痢头”。

坑坑洼洼“瘌痢头”、猪粪污水满地流。没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也不会来。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下姜村调研。在他的帮助下,下姜村经历了第一次能源变革——建沼气。

2004年,村民姜祖海在全村第一个用上了沼气。随后,下姜村110户人家中有条件的70户都修建起了沼气池。厕所、猪圈、鸡舍里的脏水都流进了密封的沼气池,源源不断地产生沼气。沼气替代木炭,成为居民生活的主要能源。


姜祖海(中)讲述过去的故事。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猪圈、养猪场因为脏乱、对环境污染大,被相继关停。沼气失去了基础材料。那么,村子用什么能源呢?

第二次能源变革:从烧气到“烧电”

电杆一根看不见 “颜值”天天向上蹿

2011年后,下姜村经历了第二次能源变革:电能逐渐成为居民主要用能方式。

“下姜村村民喜欢烤火。以前烧木炭,现在村里有6台变压器,大家都用电烤炉取暖了,干净,还安全。”老支书姜银祥说。

过去5年间,村里用电需求不断提升,当地供电公司也及时开展增容扩供,还对村里的电力线路进行入地改造,提升村庄的“颜值”。

如今的下姜村,变电容量从400千伏安增长至3600千伏安,村里看不到一根电线杆。2018年全村用电量达80万千瓦时,今年预计要100万千瓦时。照明取暖、全电民宿、电动汽车出行……电能已经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三次能源变革:从全电到绿电

生态产业大发展 绿水青山回眼前

下姜村还充分利用光伏发电,提高绿电能源使用效率。曾经熟悉的绿水青山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里。



现在,山清水美的下姜村,每天吸引上千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村里借此机会发展起生态旅游产业,传统的养殖、种茶逐渐被生态旅游、现代智慧农业替代。一条以能源变革为驱动、以产业升级为抓手的村美民富的新路子出现在村民面前。

供电公司在村里设置了“梦起下姜·电力驿站”,帮助当地地瓜干、笋干等农产品登上国网电商扶贫平台“慧农帮”。村里的特产销往国内外。

“我这辈子种过茶、砍过竹、养过蚕,以前勉强糊口。自从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路打开后,我家日子和村里的大家伙一样越来越红火。”姜祖海笑呵呵地说。他现在经营一家民宿,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民宿业之外,发展现代智慧生态农业是下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条路子。

走进杭州千岛湖下姜妙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20亩的葡萄园刚刚获得丰收。借着冬日地闲时节,工人们翻耕土地、架设大棚——这里还要规划建设一块40亩地的智慧花卉园。负责管理的姜承堂介绍,葡萄园经过全电气化改造,大棚卷帘、排风、采暖、浇灌都是电动的。改过以后,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35%~50%,肥料利用率提高25%~40%,每亩增加收益近万元。

“供电更充足、更稳定了,现在有电力问题,去家门口的电力驿站找供电员工就可以解决,方便、放心。”姜承堂说。




产业的升级换代,让走出去的年轻人回来了。这两年,下姜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中,有三分之一都回到村里。还有,独居老人也因为村集体实业公司成立有了固定收入。




部分资料来源于2017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感谢:富岑滢

责编|宋伟杰 执行审核|张妮

据说很多人都在看:(请点击下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