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曝光国家电网这群人

头条君 电网头条 2021-02-04

不少人说,我们是一群神秘人。

我们奔波于天南海北,行走在城市乡村,步履不停,初心不改。

有人说我们风光亮眼,却很少看到我们披星戴月不眠不休;有人说我们可以欣赏大好河山,却不知我们追着光,冲锋在新闻发生的第一线,事了拂衣去,辗转新战场。

逢年过节时分,我们播报万家团圆,只能通过电话对家人说句我想你;突发新闻现场,我们风里雨里,只能通过视频告诉亲人我很好别挂念。

笔记本、摄像机、冲锋衣、方便面,是我们最忠实的伴侣;坚守理想、守望社会,是我们的不变初心。

我们记录时代和电力的发展,通过我们的文字和镜头,讲述你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世界。

11月8日,是第二十一个记者节。

有人调侃说:

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

每一天,每一刻,

我们不是在新闻现场,

就是走在新闻现场的路上。

今天,我们也想讲讲自己……



01湖北武汉江夏供电公司姚华力

▲姚华力(左)向同事传达保电值守纪律和防疫要求。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武汉成为疫情的风暴之眼。1月下旬的一天,我接到临时工作任务: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马上要送电,需要到工地进行跟踪宣传报道。我没有犹豫,立刻接下了这项任务。临行前,我给妻子发信息说:“我是一名电网通讯员,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我责无旁贷!”

雷神山建设现场十分忙碌。我一边记、一边拍,手中的记录本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记录、写稿、发稿……我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过程,也感受着电网人建设的艰辛。他们,都成了我写新闻最真实的素材。正是因为亲临现场,和供电员工一同体会建设过程的不易,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和同事们才能创作出《3天!武汉第二个“小汤山”通电,这就是中国速度!》这样真实而有温度的新媒体“爆款”作品。


02河北邯郸供电公司郝思文

▲右为郝思文。


1月8日,电网头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我的新媒体作品《“离远点,小心油箱炸了!”火焰蹿起两三米,他冲了上去……》。这篇文章报道了河北邯郸武安供电公司员工朱红亮英勇救火的英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国资小新等微信公众号转发。这是我的作品第4次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积累素材,我每天都会阅读许多新媒体文章,不断研究主流媒体和电网新闻之间的共鸣点。当了解到朱红亮的事迹后,我判断这是个很好的新闻点。我马上电话采访了朱红亮本人,并联系当地媒体、消防队及周围商户,搜集现场的视频和照片。最终,这篇作品高度还原了现场,文字、照片、视频素材丰富,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03安徽宣城泾县供电公司章明

7月9日,正值汛期,我跟随安徽宣城泾县供电公司抢修队前往榔桥镇抢修因强降雨损毁的球桂台区。那一天,我用镜头记录了在抢修中变成“泥人”的供电员工杨梅诵,完成了《对不起,爸爸吓到你们了》这篇作品。文章经电网头条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先后被央视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之声、中国青年报新媒体平台转载,累计转发点击量突破3000万。

我认为,新媒体写作就像烹饪。真实感人、易引发共鸣的新闻素材是好“食材”,文字、图片和视频是加工方式。作品通过经验丰富的新媒体编辑精心“炒制”,最终将专业性较强的“特色菜”通过社会化表达做成了“大众菜”,方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04四川巴中供电公司刘欢

4月初,甘孜巴塘苍波山上,我和“眼镜儿”陈勇在这里第一次相遇。在工作现场,他从我身旁经过时,那张皲裂的脸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开始主动了解他的故事,临走时,我拍下了他的照片。

陈勇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始终让我不能忘怀,于是我写下了他的故事。4月10日,电网头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我的作品《90后供电小伙脸被晒炸,背后故事令人动容!》,没想到文章受到格外关注。通过“眼镜儿”的故事,涉藏州县电网工人的形象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来自远方的朋友们纷纷打来电话,分享了他们读后的感动。我这样回复大家:“我只是普通人,真实记录另一个普通人而已。”


05河北石家庄供电公司武玉琨

▲中为武玉琨。


1月2日,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供电小哥30分钟托举”的信息。出于新媒体记者的敏感,我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张继龙和王淇峰,深入了解事件细节,以“天气寒冷”“托举30分钟”“现场群众点赞”为新闻点,搜集现场图片,迅速组织了新闻报道。

1月7日,电网头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我的作品《30分钟姿势不变!电网“托举哥”温暖寒冬……》,阅读量超过10万,引起广泛点赞好评。此次宣传策划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媒体工作者,我认为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挖掘感人故事,宣传正能量,这样才能做一名新时代好记者。



国家电网公司基层新闻工作者上高原、蹚洪水,走遍城镇乡村,只为带来一线最真实的报道。


我叫丁大睿,是河南商丘永城供电公司的一名通讯员。8月的一天,我带上航拍器、拿起照相机,赶往迎峰度夏保电现场,拍下了供电员工夏送清凉、默默奉献的身影。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要拍得了照片、录得了视频,也要写得了文章、爬得了电杆,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宣传内容新、形式新的要求。


我叫何玉成,是新疆昌吉供电公司的通讯员。1月1日,我来到昌吉110千伏宝清线线路改造现场拍摄。当天气温低至零下11摄氏度,我和供电员工们一起,在新年第一天放弃休假,紧张地开展工作。我认为好的新闻一定要及时跟拍、及时报道,最真实地还原现场。


我的工作就是用镜头记录电力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记录电力人的喜怒哀乐。我叫王雪,是山东滨州博兴供电公司的宣传专责,我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画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部手机就能完成“策、采、编、发”,我希望能记录更多感动的瞬间。


我是新疆伊犁供电公司的通讯员张振。10月15日,电网头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我的作品《紧急通知,这里有一名走失男孩!》,这则头条故事让我记忆犹新。10月12日23点,了解到这条新闻线索后,我立刻联络当事人,一直写稿到第二天凌晨3点。这篇文章的“策、采、编”由我一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让我对新媒体的多元传播、及时传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叫夏琦,是湖北襄阳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通讯员。8月中下旬,我跟随襄阳供电公司扶贫队队员来到定点扶贫的程岐村逐户走访,记录扶贫工作的点滴。路程艰险,但是当看到村民的笑脸,听到他们对扶贫工作的认可时,我觉得一切都很值。 我认为,真情流露才能书写出最美的文章。


▲我是四川资阳雁江供电公司的通讯员罗娅。今年9月底至今,因家人生病,在工作和医院陪床之余,我组织了对雁江区供电公司营销业务管控班班员郑嘉晨的专题采访,在电网头条微信公众号发布多篇稿件。作为通讯员,我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时代的“瞭望者”,用描绘供电服务一线的稿件,记录身边电力人的故事。


我叫方敬杰,是山东滨州无棣供电公司的新闻专责。10月19日,电网头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我的作品《怎样帮大龄单身汉娶媳妇?》。这条新闻线索是我与同事闲聊时得来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于是便迅速联系了主人公张传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采访,我迅速写好了稿件。我认为,新媒体写作要把握思想的厚度、情感的温度,同时要关注读者的兴趣点,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我叫郝亮,是河北沧州吴桥供电公司的摄影记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关键的时刻,河北沧州吴桥供电公司抢修队员24小时待命。2月14日,大雪,我跟随吴桥县供电公司员工杨新军、宋东兴前往抢修现场,并拍下了这张照片。拍摄完成后,我的双手被冻得通红,但是我很高兴能记录下可爱、可敬的供电员工的身影。


我叫游绍斌(右),是国网重庆电力融媒体中心记者。我喜欢在日常新闻阅读中获取写作线索。为了让普通读者也能看懂专业稿件,我将素材化繁为简,以事实和数据说话,让电力行业的通讯报道更通俗易懂,展现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我叫邹建华,是青海送变电公司的一名记者。我始终牢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宗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力创造“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系列报道。我希望能更广泛地传播国家电网人的故事和价值观,用镜头悉数记录下这些最美的人。


我是四川绵阳供电公司的记者崔赫。2019年6月12日,我跟随四川绵阳江油供电公司武都供电所员工窦进书走进他守护了37年的大山拍摄。一路上,55岁的窦进书没有半分疲惫。我心生敬佩,更加希望能将他的故事讲好。最终,我将窦进书的故事拍成短片——《37年,守护一座大山的光明!》。


我叫王翔,是新疆阿勒泰供电公司的记者,这张照片是我跟随采访最美国网人王丛新(中)时为他拍摄的。王丛新的故事令我很感动,在采访他时,我的想法很简单:一定要将王丛新的故事真实地记录下来。


8月19日,长江第5号洪水过境重庆。为第一时间报道抗洪抢险救援事迹,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融媒体站记者韩薇连续3天奔走抗洪一线,在涉水区域实地拍摄,记录供电员工抗洪抢险的精彩瞬间。


11月4日,安徽滁州供电公司宣传专责宋卫星(右)在西藏全程报道浪卡子县—洛扎县110千伏输电线路197号塔建设。宋卫星拍摄的供电员工建设197号铁塔照片曾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


福建漳州龙海供电公司记者林国庆在东泗乡10千伏水线116号杆带电消缺现场拍摄。拍摄当天,室外气温高达40摄氏度。


2月9日,山东临沂费县供电公司新闻专责陈艳跟拍该公司供电员工疫情期间保电巡线。


8月20日,四川成都大邑供电公司通讯员杨珊深入一线,采访挖掘新闻素材,报道供电员工抗洪抢险的感人故事。


2月9日,黑龙江大庆供电公司党委宣传部记者张新民在220千伏火龙线采访拍摄。


今年农历大年初三,辽宁葫芦岛供电公司记者杨小童在葫芦岛市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采访拍摄。


江苏电科院宣传专责刘通在苏通GIL综合管廊操作体验电力检修设备,收集新闻素材


7月14日,国网天津电力融媒体中心记者津格尔娃拍摄在大雨中赶往抢修现场的供电员工。


今年农历大年初六,辽宁盘锦供电公司记者谢天琳与当地电视台一同对盘锦供电公司抗疫保电工作进行采访拍摄。


5月6日,吉林省吉林市供电公司记者刘曼曼、狄建宏、房晟名在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现场直播抗疫保电情况。


安徽六安霍山供电公司记者张朋在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崔久乡拍摄援藏供电员工。


新疆电力检修公司通讯员张永龙在50千伏木垒变电站新建电站验收现场拍摄。


吉林延边供电公司记者杨佳琪在延吉市高速路口拍摄抗疫报道素材。


冀北唐山供电公司新闻摄像记者张海荣在220千伏吕家坨变电站拍摄采访。



初心不改,必有收获。英大传媒集团《国家电网报》记者王颂、编辑雷博涵的作品《电动汽车充电便利 车主告别“续航焦虑”》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成为今年电力行业唯一获此殊荣者。


▲《国家电网报》记者王颂。


我的获奖作品以“电动汽车充电难”这一社会关切话题为切入点,以生动的笔触和专业的解读,向受众全面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在推动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我认为,国网记者要把自己的工作与公司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放到国家发展的宏观背景中,才能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


☞英大传媒集团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座谈会侧记:《国网新闻人:逐梦新时代,奋斗正当时》




亲临现场、深入一线才能创作出更动人的作品。3月25日,英大传媒集团数字媒体中心记者王一凡、杨哈前往湖北武汉、孝感多地,连续半个月深入抗疫一线报道。那段日子,也令他们收获颇丰。




今年3月,我们揭下“英雄榜”,前往湖北战“疫”一线采访。在这里,我们一次次见证历史。4月4日全国公祭日,武汉街头的鸣笛阵阵,人们低头肃立,悼念逝去的生命;4月8日,武汉“解封”,长江两岸亮起璀璨灯火,汽车长龙向远处蜿蜒;4月18日,湖北所有地区降为低风险,供电营业厅前排起长队,工厂里机器轰鸣……

我们采访了没来得及见上刚出生孩子一面,封闭坚守90多天的电网调度员;刚下火线又上战场,说起家人就泪流满面的电网硬汉;爬80多栋楼为社区消杀,腿肿了20多天也一声不吭的供电公司下沉党员……我们和公司志愿者一起见证雷神山医疗队撤离,与一线员工一起到医疗企业保电,和驻村扶贫干部一起来到贫困村,登上直升机和“国网特种兵”一起巡线……

近距离的观察和交谈,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电网员工在灾难面前迸发的力量,真正领会了什么是“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作为一名电网记者,能够在最前线见证、记录国家电网的战“疫”故事,和湖北的同事并肩战斗,是我们一辈子都值得珍藏的记忆。




9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英大传媒集团据此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意见,并完成了融媒体中心基础建设。国家电网多家省级电力公司也在抓紧建设融媒体中心,进一步讲好国网故事。


国网河北电力融媒体中心


国网河北电力融媒体中心通过与新媒体、云直播及国网河北电力网站等系统对接,实现了媒体资源共享、一键发稿、网络直播等功能。新闻素材统一入库,各项目团队可根据不同需求开展全媒体新闻的生产加工,新闻生产过程更加灵活流畅,确保了新闻宣传“策、采、编、发”等业务环节的流程化管理和过程化监控,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式及内容的高度融合。

在融媒体中心推进过程中,国网河北电力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优化“策、采、编、发”流程,建立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传播的工作模式,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网山西电力融媒体中心


为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媒体融合进程,国网山西电力深度夯实一体化融合运作长效机制,通过实施新闻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新闻宣传统一策划指挥机制、新闻产品协同创作机制等七项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业务集成、柔性运作。

国网山西电力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积极打通内部壁垒、打破层级界限、优化再造流程,初步建成省级融媒体平台,形成与地市融媒体站融合传播机制,贯通系统内网、互联网大区及移动端的数据共享,实现新闻产品策划、生产、传播、运营融合传播,形成适应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国网浙江电力融媒体中心


2019年4月16日,国网浙江电力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成立首家省公司融媒体中心,并继续完成11家地市公司融媒体分中心建设工作,推动融媒体中心省市县一体化管理。

国网浙江电力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勇当创新“领头雁”,建成基于云技术的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推动新闻采编、媒体运营、舆情分析等核心功能模块的省市县三级应用,并率先打通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融媒体云的数据集成,开发应用语音识别、智能校对等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升宣传工作智能化水平。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加强与权威主流媒体沟通联络的同时,注重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大重量级热点议题的全媒体新闻产品精准策划传播,实施企业复工电力指数、“转供电费码”等一大批重点主题宣传,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国网江苏电力融媒体中心


国网江苏电力融媒体中心创新实施上下联动、内外联通、全专业协同、全方位策划、全媒体传播的“两联三全”工作机制,通过融媒体中心智能应用平台,打通内网、互联网、手机APP信息区域壁垒,靶向耦合各业务链条和国网江苏电力十大媒体矩阵,实现新闻资源融合贯通、智慧交互;打造集新闻应急指挥、主题活动直播、演播访谈录制、新闻信息发布和传媒会客沟通等8项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中心,全面推动省、市、县三级新闻宣传工作的“云策划、云采访、云培训”。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已形成以“苏电传媒”品牌为主导,以融媒体中心智能应用平台和融媒体指挥中心为软硬件支撑,以“体制机制建设、媒体矩阵优化、技术平台构建”为主要抓手的媒体融合新生态。


国网安徽电力融媒体中心

2019年11月,国网安徽电力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整合了原有新闻采编系统建设成果,启动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建设。2020年7月,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上线运行,与公司总部融媒体云实现数据集成。



国网安徽电力将宣传部、融媒体中心重组整合为四个处室,实现人员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调度,选题统一策划,平台统一运营。同时,国网安徽电力以融媒体分中心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市县一体化管理,着力补齐县公司专业力量薄弱、外部资源有限等短板,引导市县公司资源共享、选题共做,并充分应用“大云物移智链”技术,以“大中台、强后台、微应用”为导向,建设全新技术平台,涵盖新闻采编、媒体运营、舆情监测、综合管理等八大模块,实现全业务在线协同和全流程贯通;坚持移动优先、智能交互,建成集移动编审、远程连线、现场直播、新闻应急等于一体的指挥后台,促进“策、采、编、发、评”完整闭环。






记者,记着。

记着使命与担当,

记着责任与理想。

我们是普通的记者,

我们是平凡的国家电网人。

也许我们还很稚嫩,

也许我们还有诸多不足,

但既然选择了勇敢和前行,

我们就要干出精彩打得赢!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

我们讲着自己的故事,

蓄力奋斗新的征程——

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服务好公司党组决策部署,

服务好一线员工和广大客户。

未来日子,

风里雨里,

我们在新闻现场等你!






文末彩蛋↓↓↓

▲VLOG | 记者奇遇记


祝所有新闻工作者节日快乐!



视频 | 李响 国士豪 赵迪

美编 | 李洋

感谢 | 俱辉才 瞿思远 朱斐白 王祎 张春梅 杨再秋 祝伟 郑宝龙 陈晓霞 游绍斌 李岩 郭健 周宇翔 刘晶东 詹杨 马波 陈娜丽 刘曼曼 黄梅

责编 | 金雨双 执行审核 | 张妮

据说很多人都在看:(请点击下图)

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