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背后,要看透社会运作的逻辑
近日以武汉为发源地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影响到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我们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这一次的疾病,从爆发到扩散,再到今天的全面蔓延,医疗人员们正在日夜不休地全力救治,科学家们也紧锣密鼓地进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而从“新冠肺炎”引发出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牵动了人们的心,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该如何用社会学的分析视角来理智地看待和分析呢?今日我们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严飞老师,他将为你打开用社会学方法思考问题的大门。
点击音频收听中读“大咖说”👆
●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学? ●
也许你会问,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我们学习社会学?美国有一位社会学家约翰逊(Doyle Paul Johnson)曾提出,社会学的产生动力来自于两大方面:
第一,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变迁”。
第二,是这种社会变迁,获得了来自知识界的有意关注,因为正是“急剧的社会变迁……有可能提高人们自觉地反思、思考社会的程度。”
今时今日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变迁”。比如在我们的周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阶层固化现象在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打工子弟,都成为被打工经济牺牲掉的一代。
比如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带来了自媒体平台和共享经济的兴盛。我们每日都在使用共享单车、共享专车,每天都在手机上看微信、刷抖音、刷朋友圈,但是在享受技术便捷的同时,新媒体平台上的诈骗和虚假谣言也层出不穷,共享经济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滴滴顺风车司机涉嫌杀害乘客的惨案。
还有,消费主义浪潮的不断兴起,人们的欲望在拼命地膨胀,但是中产阶层却在热烈地讨论“消费降级”、“低欲望社会”。人们愈发陷入到一种为了工作、为了学区房、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食品的安全、为了空气的洁净……深深地焦虑和担忧当中,我们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时代的巨轮所抛弃。
在世界变迁洪流之下,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使得植根于传统社会的美德消失殆尽,而与现代社会对应的契约精神却还未形成,从而造成了普遍意义上的一种社会道德困境。反映在国家层面上是法治精神在实践中遇到的重重阻力,反映在社会层面上是诚信的缺位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
似乎每一件事情、每一条热点新闻都和我们生活中的秩序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加有必要去深度学习社会学,用社会学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
●二、社会学能否解决社会问题? ●
也许还有一些人会问,社会学可不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对于这个疑问,无论是局外人还是社会学家自己,都曾给出各式各样的回应。
比如说有些人会认为,社会学家只负责总结社会运作的基本规律,他们不应该提出任何美好社会的理想愿景;也有的社会学家则认为,至少社会学可以给出一些社会问题的诊断;还有一些社会学家甚至认为,作为学者本身就是所谓的“有机知识分子”,社会学家就应该介入到实际的社会变革当中,成为百分百的行动者。
事实上,社会学三大奠基之父对“社会学的边界在哪里?社会学负不负责解决社会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韦伯就比较坚守“学问跟实际行动之间的清晰边界”,他认为学者应该谨守学术的界限,不可逾越;但是对于马克思来讲知识就是一种力量,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获得力量,去为了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
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
我们当然可以试图主张,社会学应该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而变得有用,譬如说透过对于社会如何运作的深入解剖,我们创造出改善社会的具体方法,然后让社会按照这些特定的模式和组织运行,把社会学当作服务于此的有用工具。
然而,我们不应该被迫地接受,社会学本质上便是谋求实际性或是有用性的学科这样的观点。社会学也许真的一点实际的用处也没有。它当然可以是一种知识、智识的追寻,一种帮助我们提升批判力和审美力的重要工具。
就某种意义而言,其实人人都可以是社会学家。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其实每天都在不断讨论各种社会话题,甚至还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就某一特定的社会话题进行辩论,尽管我们可能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正以社会学家的方式进行思考。
●三、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
那么,学习社会学,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的意义又在什么地方呢?
社会学既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思考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它又是我们分析某些问题时的出发点。特别是那些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切身相关的问题,无论这些问题是群体性的,还是个体性的,社会学都会让我们回归到社会秩序的本源,去窥探人性的幽暗与良善。
社会学最为独特的一面,就是它一直保持着批判的利刃。
社会学和哲学、经济学相比较,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对于我们社会中广为接受的信念与日常实践,常常抱以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的思维会深入到他的骨髓里面,会帮助他一阵见血地看透社会运作的基本逻辑、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用崭新的目光去重新审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熟悉的世界。
社会学家都是说故事的人,如果想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就需要我们既遵循一种理性的思维原则,又同时需要我们不断地切入到现实的场景之中,用同情、共情的方式,去感受那些深入肌理的切肤之痛。
就像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的名言所说的那样,“我力求客观,但绝不冷漠”。
如果你也想培养社会学家的思考方式,试图用社会学的眼光探究今日社会中的种种热门问题和现象,欢迎收听《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
👇扫描二维码订阅课程
主讲人简介
严 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清华社会学评论》执行主编。求学于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曾任职于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都市文化与治理,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最佳研究生论文奖。
节目大纲
他们都在听
限时
👇扫描二维码订阅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