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宛宁(中国科学院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
2017年的11月18日晚,我们得知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网红飞艇Airlander(绰号“飞天屁股”)在当晚的一次测试中遭遇意外,艇体已经完全泄气(deflated)。虽然这也不是Airlander第一出现意外,但从浮空器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这一次情况要严重的多:Airlander的总体积约36000m³,按照主气囊体积80%计算,仅仅是氦气的损失就在430万人民币左右(每立方米氦气按照150元计算)。
注
Airlander,中文译称“天空登陆者”号,是英国一家公司推出的号称全球最大的航空飞行器,外形像是飞机、飞艇和直升机的混合体,长达92米,高25.5米(相当于6辆双层大巴车)。又因其外形酷似人类臀部,被外界称之为“飞天屁股”。
Airlander艇体被迫释放氦气,损失惨重
Airlander已经完全泄气,等待转运回库内检修
对于一个浮空器设计者来说,一般只有在飞行阶段性结束,飞行器需要退役的时候才会做出释放浮升气体的操作,例如著名的固特异飞艇GZ-20退役仪式。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浮空器真的出现了大面积的破损,泄气是无奈之举。估计这次Airlander的情况应该属于后者。
固特异GZ-20飞艇退役仪式
2016年8月,Airlander曾经出现过一次意外,但是那次只是降落时负攻角过大,造成了驾驶舱的局部损坏,应该说损失并不是很大,艇体也是保存完好的,而且没有人受伤。经过几个月的修整和改进,它于2017年5月15日重返天空。
英国著名的Airship600飞艇也曾经遭遇过暴风雨的袭击,出现了艇体失压的严重情况,但值得庆幸的是,下面的吊舱和推进器几乎完好,整个飞艇在3个月后也修复完毕。
官方怎么说
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得到事故过程的详细描述,也没有事故过程的视频,仅有事后的一些照片。在Airlander的制造商HAV公司的官方网站上,仅仅是发布了一个语焉不详的声明:
虽然非常简短,我们还是试图从中挖掘一些信息。字面上看:在使用锚泊拖车对Airlander进行转场的过程中,出现了锚泊塔与艇体脱离的意外情况,Airlander自动启动了安控措施(据推测是一个撕裂装置,能够将主气囊快速撕破,让艇体快速泄气)。锚泊点意外脱离的原因还在调查中,目前Airlander已经排气不成型,安全地待在地面。
在此次事故中,有一名女员工受伤,在第一时间被送到医院,目前情况稳定已经出院。还有一名员工在处理后续事故的时候受伤,但无大碍。
锚泊塔
在上述声明中,有一个陌生的关键词,就是mast,直译就是桅杆。这里的意思应该是锚泊车的桅杆,专业名词可以叫锚泊塔。
右上那个小短粗的杆子就是Airlander的锚泊塔了
锚泊塔在是飞艇和系留气球两类浮空器的重要设施,主要作用有两个:第一个是牵引转场,而更重要的作用是浮空器锚泊约束点,当浮空器在场地长期停留的时候,可以围绕锚泊约束点随风转动,以保持风阻最小状态,也就是艇头迎风。
第一个作用很容易理解,类似于飞机的牵引车。飞机牵引车是一种用于在机场地面牵引飞机移动的保障设备。跟汽车、船舶不同,飞机无法“倒车”。当一架飞机停在廊桥或停机位时,不靠外力牵引,它是不能自己到跑道“发车”的,这时候就需要牵引车。此外,如果飞机因为故障及机场环保等要求,或者为了减少运行成本而关闭其发动机,也需要使用飞机牵引车。
我们在机场都见过上图里这种扁扁的车,底盘低、重心低、质量大是其显著特点。作家萨苏曾经说过,他在机场工作的时候,一个哥们儿有一次偷偷开着牵引车出去玩,结果一不小心把一辆大卡车给怼翻了。
稍微穷一点的国家也有不用牵引车的,弄一个大力士也可以牵的动。加拿大51岁的牧师凯文·法斯特(Kevin Fast)一人就曾拉动重达189吨的飞机——波音C-17全球霸王。当然这样确实比较累,所以不推荐。
至少应该像印度人民一样,开个拖拉机牵引吧,经济实惠又好用,人家一直用它。
浮空器的锚泊车跟飞机的牵引车很容易区分,因为前者一般都有一根威武雄壮的锚泊塔。
固特异飞艇的锚泊塔,估计有十几米高
锚泊车牵引着固特异的最新wingfoot飞艇转场
事故过程分析
锚泊车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在外场长期锚泊停留。根据推测,本次事故很可能是发生在外场锚泊停留的状态下。因为HAV官方一直强调mast break away,也就是锚泊塔脱离。既然是脱离,肯定是受到了强大的外力,分析有两种可能:锚泊车的牵引力或者地面突然刮起的侧风。
如果是前者,在牵引的过程中脱离,无非是进入了起飞前的准备状态,因为正常飞行之前也要有这个过程。正常情况下是主动的脱离,如果是鼻塔与艇体的连接点被动脱离,应该也没有太大危险,因为飞艇本身就是净重的,在地面也是安全的,不至于启动安全控制机构释放氦气。
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锚泊状态下突遇侧风,将锚泊塔鼻锥处的约束破坏,同时侧风将飞艇吹翻,甚至由于飞艇的净重较小(可能在锚泊状态下配重不多),出现失控飘飞的情况。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危险,考虑到驾驶舱内还有操作人员,为了人身安全,地勤人员通知操作人员执行安控操作,将艇体撕开,快速排除氦气,避免飞艇继续飘飞,这样的操作也是合情合理的。从Airlander瘫落的位置看,显然距离机场中心锚泊区有一些距离,所以有极大可能是被狂风吹走的。
从艇体上尾部矢量推进器的结构损伤推测,Airlander出事时发生了比较猛烈的撞击
Airlander瘫落的位置显然不是在机场的锚泊区域内,很可能是被阵风吹到机场周边
上图是Airlander场内锚泊的图片,中间红色的就是锚泊车,外面那个圆圈就是外场锚泊时的回转轨迹,正常情况下,遇到风向转变时,艇体会围绕锚泊塔随风自动旋转,逐渐稳定到艇头迎风的角度,这个情况下风阻最小。
当地面遭遇风切变,特别是强侧风时,这时飞艇侧面风阻最大,锚泊车鼻塔的约束点承受的力也最大。如果超出了约束力极限,则会出现鼻锥与飞艇上约束点脱离的情况,风阻最大的状态无法得到修正,飞艇就可能会被吹翻甚至失控飘飞。
上图是Airlander锚泊时的局部照片,可以看到中间的锚泊车通过斜拉钢索固定在地面的约束点,也可以看到在锚泊状态下驾驶舱离地面也是很近的。所以如果狂风将锚泊塔约束脱离,那对驾驶舱内的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个时候采取安控措施强行释放浮升气体,防止飞艇失控飘飞,避免人员伤亡也是非常必要的。
锚泊塔脱离的原因
至于锚泊塔脱离约束的原因,肯定有待HAV做出更加详尽的调查和分析。这里我想提两点看法。Airlander的锚泊车和艇体上约束点与传统的飞艇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传统大型飞艇都是从头部进行约束,例如齐柏林NT07,Airship 600,国内的华教2000等,几乎全都是一样的方案。
位于德国腓烈特港的齐柏林NT飞艇,锚泊车牵引飞艇移出艇库
Airship600锚泊状态(头部约束)
华教2000飞艇采用的也是头部约束(固定锚泊塔)
另外所有的系留气球系统也都是从球体头部进行约束的,当然跟飞艇不一样。系留气球属于净轻的浮空器(所谓净轻,简单说就是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所有不需要有起落架之类的着陆机构,除了头部约束点,一般在球体两侧还有两个约束点。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PTDS(持久威胁探测系统)系统,这样的锚泊车设计也是大部分中大型系留气球系统采用的经典造型
只有Airlander的锚泊车采用的是在飞艇的腹部约束。这样的设计,除了对锚泊塔的要求会低一些之外,我认为没有什么别的优点,反而使艇体腹部的受力状况会比较复杂,不利于增加其约束力。
位于Airlander腹部的锚泊车,看样子好像是由履带式拖拉机改装的
图中红圈内就是Airlander的艇上锚泊约束点,相比起头部约束,这样的约束点可能比较单薄
如果说Airlander的头比较扁,不适合采用头部的鼻锥约束的话,国产的混合式飞艇“068基地双椭球飞艇”造型跟Airlander类似,但是同样采用了比较成熟的头部鼻锥约束的方案。所以感觉Airlander的锚泊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而是后来改装的。
国产”飞天屁股”068基地的双椭球体飞艇,也是采用的头部约束
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Airlander的移动平台设计。
我们从照片上都可以看到,Airlander并没有设计起落架,或者气垫式着陆装置,这跟传统飞艇有很大的差别。
跟Airlander同属于混合式飞艇的P-791,采用了4个大象腿一样粗壮的气垫装置作为着陆系统,但P-791没有设计外场长期锚泊的功能
美国海军的MZ-3A飞艇采用起落架回转
Airlander没有起落架,也没有气垫,着陆时靠上图红色区域的两根管状缓冲垫缓冲。这样起降是没有问题的,但地面如何转场呢?
Airlander的转场或者锚泊回转是依靠下图红圈的白色平台,下面安装的带轮子的底盘实现的。
这张图可以依稀看到移动平台的轮子
假如轮式平台出现转动不够灵活的情况,在强侧风情况下,没有快速回转,而造成锚泊塔处的受力持续增大,也许是造成约束脱离的一个原因。
其实这么大型的飞艇也许不应该在艇库外长期锚泊,但是因为艇库的宽度对于Airlander来说并不够大,在通过艇库大门的时候操作非常谨慎,飞艇的尾翼距离艇库大门最近的地方仅有6米,与其经历出入库的风险,还不如呆在库外。所以感觉无论是锚泊车约束还是库外锚泊的回转平台,这些都像是在HAV公司低价回购了LEMV之后,对其改装后加的设备,也许是无奈之举,难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当然Airlander做了很多后期的改装工作,其中吊舱附近的充气支撑垫就是在第一出现着陆故障之后,改进增加的设备。
2017年增加的两个辅助着陆气垫,只有在着陆的时候才会充气展开,用来保护吊舱
2016年Airlander首次试飞的时候并没有驾驶舱两边的辅助气垫
结语
当然,本文内容仅仅是笔者根据目前有限的信息做出的推测,真正的事故原因还需要HAV公司做出详尽的调查之后公布。不管怎么样,希望Airlander能够早日修复,重返蓝天。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中国科学院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黄宛宁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热门文章top榜
点击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哦~
7、中国人第一次用自己的望远镜找到新脉冲星!FAST首秀实力不俗
9、全世界望远镜共同见证双中子星合并 多信使天文学时代正式开启
科学大院
ID:kexuedayuan
从此,爱上科学~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