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凡学大师 | 鲯鳅:美是我最不值一提的优点

云海科普 科学大院 2022-05-18

随科考船出海的日子,我最期待三样东西: 休息时间的三国杀,周六晚餐的啤酒,还有夜晚造访船舷的大鱼。


图片来源:作者


等月亮隐入云层,舷灯便成了海上唯一光源,在墨水般的海面上打出一片通透,吸引着舔舐月光的浮游生物,猎人们闻讯而来。先是飞鱼,然后是鸢乌贼,接着是成群结队的大鱼,如湛蓝的鬼火,疯狂地追逐跃出水面的飞鱼和乌贼,它们便是大洋上最美的鱼—鲯鳅


金色的鲯鳅(图片来源:Masa Ushioda)


浓烈而脆弱的美


鲯鳅(Coryphaena hippurus),鲈形目鲯鳅科,广泛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是一种常见的大洋表层洄游鱼类。雄鱼的头部有一个骨质突起,像是一柄宽阔的板斧,渔民们也称之为“鬼头刀”。


说它们是大洋上最美的鱼并不为过。透过海水,鲯鳅的背看上去是比海更深的蓝色或者绿色,随着它的加速和跳跃,颜色在水下变幻。但当你把它拖出水面就会发现它们有着金色的腹部,喷洒着星辰般的蓝色圆点。


美丽的鲯鳅(图片来源:J Thomas Murray)


出水后,这些美丽的色彩便会随着挣扎逐渐褪去,从耀眼的黄金变成苍白的水银,最终所有颜色流逝殆尽,定格在代表死亡的灰褐色。


上雄下雌,死亡会带走一切色彩

图片来源:www.hawaii-seafood.org)


人们对鲯鳅最初的印象大多始于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为了生存,那个饥饿的少年一边流着泪,一边一下下锤打着大鱼的头部,大鱼的身体随着生命的流逝由绚烂转为暗淡。


(图片来源: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离别的白昼

如垂死的鲯鳅

每一阵痛楚都为它换上崭新的色彩

最后的也最可爱

直至它终于消逝

一切没入灰暗


英国诗人拜伦在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借用“dolphin”的死亡描写昼夜交替,这里的“dolphin”并非许多译文中的海豚,而正是有着“dolphin fish”之称的鲯鳅。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鲯鳅的生死让人们触摸到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身披彩虹的魔术师


色彩浓烈的鲯鳅(图片来源:fish-on.com.au)


鲯鳅身上这种变幻莫测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呢?秘密在于它的体表的细胞。和多数鱼类一样,鲯鳅体表的色素细胞可以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收缩或膨胀,当它们膨胀时便会使色彩扩散到表面,从而改变体色。


然而,仅仅如此依然无法营造如此强烈的视觉冲击。除了常规的色素细胞,鲯鳅的真皮层中还有非常厚的虹彩细胞层,这种细胞本身是无色的,但其囊泡中含有众多鸟嘌呤结晶,它们可以通过改变嘌呤晶体的取向,巧妙地对阳光进行反射和衍射从而制造彩虹般变幻莫测的结构色,鲯鳅身上明快的蓝色和充满活力的绿色便来源于此。这二种细胞者交叠在一起的共同的作用让鲯鳅宛如一辆充满金属质感的科幻跑车,可以在顷刻之间改变色彩。


鱼类的虹彩细胞,每一个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大量

镜子一般的鸟嘌呤晶体(图片来源:Nir Funt)


鲯鳅的体色可以在银蓝色和黄绿色两个极端之间快速转变,从而展示出无数过渡色彩。它们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情绪,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当它们处于安静状态时倾向于表现出冷艳的银蓝色,而当发现猎物或者受到伤害时则会燃起激愤的金绿色火焰。当鲯鳅极度兴奋冲向猎物的时候,会在身体的两侧浮现出垂直的深色条纹。


一旦鲯鳅死亡,体表的细胞失去机体的控制,色彩便会如潮水般褪去。


湛蓝的鲯鳅(图片来源:Frank Baensch  Hubbs SeaWorld Research Institute)


“力速双A”的海上伏地魔


除了绚丽的色彩,鲯鳅还有着豪迈的力量与速度。它们是海洋中游得最快的鱼之一,流线型的身体洋溢着力与美,肌肉兼具耐力与爆发力。


(图片来源:www.casaviejalodge.com)


进击的鲯鳅可以轻而易举将大部分猎物逼入绝境,其中包括飞鱼。在速度接近自己两倍的鲯鳅面前,飞鱼只能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躲避追击,即跃出水面,利用翼状的鱼鳍在空气中滑翔。


这种追逐战二者互有胜负,有时飞鱼可以飞到安全的位置成功脱身,有时则会在出水或者入水的瞬间被逮到。


偶尔它们会在慌乱间一头撞上船舷,发出“咚”的一声闷响,甚至在众人的惊呼声中飞上甲板。


海上名场面:鲯鳅斗飞鱼

(图片来源:BBC《捕猎》)


鲯鳅极为贪食,它们必须一刻不停地游动保证足够的水流通过鳃才能正常地进行呼吸,这也同样意味着极大的消耗。它们每天可以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20%的食物。除了小型鱼类和头足类,人们还在它们的胃中发现过小海龟,瓶盖甚至是羽毛球。


作为优秀的猎人,鲯鳅懂得利用阴影。它们会隐藏在海面的一切漂浮物之下,例如马尾藻、海垃圾以及我们的船。这些漂浮物是许多海洋生物和小型鱼类的庇护所,鲯鳅可以从中搜刮很多“点心”,此外也可以利用漂浮物的隐蔽对猎物发动突袭,堪称“海上伏地魔”。渔民经常利用这一特性设置水上漂浮物诱捕鲯鳅。


浮木下的鲯鳅(图片来源:Deron Verbeck)


得益于胃口,鲯鳅的生长十分迅猛。幼鱼在第一年几乎每天都会长4毫米左右,通常半年左右就达到性成熟,而它们的寿命最长只有4年,98%的个体活不到两岁。


鲯鳅幼鱼的生长过程(图片来源:Frank Baensch)


对鲯鳅而言几乎全年都是繁殖季节,它们每年可以产卵2-3次,每次都会产下8-100万枚卵。较快的种群更替速率让这个美丽的族群得以在海上蓬勃发展。


备受追捧的“人气选手”


美丽的外表、狂暴的力量、强烈的进食欲望,鲯鳅在世界各地的海钓爱好者中人气极高。被激起食欲的鲯鳅会不顾一切扑向所有移动的目标,甚至是没有钓饵的鱼钩,使用简单的渔具就可以将这些半人长的愣头青轻松拿下。


(图片来源:Rod Fishing club)


另一方面,由于较高的产量,鲯鳅也逐渐成为商业捕捞和水产养殖的对象。鲯鳅的肉是一种介于红身鱼和白身鱼之间的粉红色,据说生食有明显的甜味,肉质较粗脂肪很少。


世界各地都有食用鲯鳅的习惯。在夏威夷,它们是名贵的食用鱼,被称为“mahi-mahi”,意思是“十分强壮”,所以也可以叫壮壮鱼。


(图片来源:新华网)


我从未有幸在海上遇见海豚,但这些美丽的“海豚鱼”却总是跟随在船的两侧,一路航行,一路陪伴,时不时的提醒我脚下这片水域跳动着何等华美而又壮硕的生命脉搏


参考文献:

[1] 《福建鱼类志》编写组,1985,福建鱼类志 (下卷),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pp. 1-700.

[2] Funt N, Palmer BA, Weiner S, Addadi L, 2017, Koi fish‐scale iridophore cells orient guanine crystals to maximize light reflection. ChemPlusChem, 82(6).

[3] Jeremy SL, 1991, Diseases of mahi mahi or common dolphin fish, Coryphaena hippurus in Australia, Fisheries research bulletins, 29, 1-17.

[4] Murchison AE, Magnuson JJ, 1966,Notes on the Coloration and Behavior of the Common Dolphin,Coryphaena hippurus, PACIFIC SCIENCE, Vol. XX, 515-517.

[5] Oxenford HA, 1999, Biology of the dolphinfish (coryphaena hippurus) in the western central atlantic: a review. Scientia Marina, 63(3), 277-301.

[6] Skold HN, Aspengren S, Wallin M,2013, Rapid color change in fish and amphibians – function, regulation,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Pigment Cell & Melanoma Research, 26(1), 29-38.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云海科普袁梓铭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深海压力那么大,深海鱼为啥没被压死?>>

如何淹死一条鱼?这并不是一件困难事>>

鱼为什么要长那些暗戳戳的小刺? >>

 史前海洋顶级捕食者,在娘胎内吃弟弟...>>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