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危!又有蚂蚁入侵中国,破坏能力堪比红火蚁

李庭 科学大院 2024-06-28

正文共2839字,预计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

也可点击本篇推文音频,用耳朵聆听知识~


说起入侵我国的蚂蚁,红火蚁可算“臭名昭著”:



然而,在2022年4月8日,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首次在我国汕头记录到了入侵物种小火蚁的野外种群,即将和红火蚁组成“蚂蚁双煞”


小火蚁蚁巢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小火蚁到底是一种什么蚂蚁,竟然能与红火蚁相提并论?


“火蚁”真真假假,五招辨明


小火蚁(Wasmannia auropunctata),学名叫金刻沃氏蚁,俗名叫电蚁或者可可蚁,隶属于膜翅目蚁科切叶蚁亚科沃氏蚁属。该蚂蚁原产于中南美洲等热带地区,由于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加剧,小火蚁在除南极洲以外所有大陆几乎都有分布。小火蚁拥有巨大的破坏性,为入侵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了巨大伤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入了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名单。


虽然小火蚁的名字也有“火蚁”二字,但红火蚁是红火蚁属,小火蚁是沃氏蚁属。而小火蚁是因为和红火蚁一样可以通过蜇刺使人产生火灼热般的疼痛感,但身型又比红火蚁小很多,因而得名小火蚁。


小火蚁工蚁和蚁后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小火蚁工蚁个体十分细小,仅有1.3毫米左右,需要拿放大镜才可清晰地观察到整个工蚁体态。工蚁颜色为金褐色或者浅褐色,螫(shì)刺发达。同时工蚁的触角柄节很长,可以达到后头,还具有触角窝,其头部远大于胸部,有两个腹柄结,前腹柄结侧面看像个方形,显著高于后柄结。此外,工蚁体毛较长,呈直立状态,数量较少且分布稀疏。


与工蚁相比,小火蚁蚁后颜色要深一些,呈现深褐色,体型也比工蚁长很多,达到4.7毫米左右。蚁后的触角、触角窝和体毛与工蚁的很相似,但是后腹柄结远比工蚁的要小很多。因此,还是很容易区分蚁后和工蚁的。


也许这时你会问专业人士有什么可以快速识别小火蚁的方法吗?当然有,方法还很简单,根据五步法即可快速识别,所谓五步法,总结起来就是一小二色三形四针五沟。


小火蚁特有特征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一小:上文提到小火蚁的身型特别小,与其他蚂蚁相比要小很多,普通蚂蚁工蚁体长一般可达到4毫米及以上,而小火蚁却只有1.2-1.5毫米,需要借助放大镜才可清晰观察到整个小火蚁的身型。


二色:小火蚁的颜色是金褐色、浅褐色或者是深褐色,并不是黑色、红色和白色等其他颜色。


三形:小火蚁身体具有两个腹柄结,位于胸部和腹部之间,结节的腹面还有突起。同时工蚁胸部的背面有两根非常尖锐的刺,叫做并胸腹节刺,这种刺基本只有大蚂蚁才有,而特别小的蚂蚁一般没有这种尖刺,所以小火蚁是个特例。


四针:小火蚁后腹部有一个长长的螫针,特别明显。


五沟:小火蚁的头部有两道又长又显眼的触角沟,直达头部后缘,可以把触角收纳起来。


这招快速识别小火蚁的五步法,简单易行,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操作。如果在野外看到疑似小火蚁的蚂蚁,可将蚂蚁用白酒泡死。然后使用拿出高倍放大镜对其身形进行观察,判断是否符合上述五大特征,以此来确定是不是小火蚁。


不挑食不挑住,就是怕冷


小火蚁野外适应能力很强,对于自己的“房子”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它们的工蚁拥有着极其高超的“建房”技术,能有效地利用树枝和叶片作为筑巢材料,将小火蚁的房子筑于腐烂黑暗的树叶、木材和石头下面,甚至还可以将蚁巢建在树上或者草丛中。小火蚁建造出来的“房子”既轻巧又坚固,如果它们所居住的环境有暴雨导致发生洪涝灾害,雨水也能提前将蚁巢带到建筑物和树林中,以免被洪水淹没。


注意!下图密恐读者慎点

↓ 点击下方空白查看 ↓


吃花生酱的小火蚁

图片来源:CABI


除了对于居住环境没有要求,小火蚁也不挑食,几乎什么都可以吃。在野外时,它不仅可以吃植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和根,也喜欢吃动物的残体、食物残渣、花蜜、其他昆虫、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以及脊椎动物等。而在室内时,小火蚁对人类煮熟的肥肉、花生酱和植物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很感兴趣。因此,在室内时它们常常会爬到厨房中的水池和橱柜去觅食,污染厨具和食物。


尽管小火蚁对于食物种类和居住环境没有太大要求,但是它们对于环境温度却十分敏感,一般有寒冷气候的地区都不适合小火蚁的入侵和定殖,十分的怕冷,只在天气变得相当温暖的春天才会短暂出现,甚至于到了秋季的晚上,有些许凉意,小火蚁都会感到不适应,从而会快速转移到温暖的地方。在这些地区,如英格兰和加拿大,小火蚁就只有在较温暖的温室可以存活。于是经常栖息于温室的小火蚁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温室害虫。


伤人畜,毁农业,还有什么它不敢干?


小火蚁全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说小火蚁是害虫,一点也不为过。别看它个子很迷你,其貌不扬的,但是它们的破坏能力却十分强大,让人闻风丧胆,对人类、动物以及农业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俗话说“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论起小火蚁最毒的地方,莫过于它的螫针,这是小火蚁的杀手锏。当遇到劲敌时,小火蚁则会通过螫针快速蜇伤对方,然后释放出特殊的毒液。这种毒液一旦进入人体,会迅速随血液循环至人体各处,被蜇伤的人会感到剧烈疼痛和呼吸困难,有时候还会在一分钟之内引发刺激性点状角膜病变,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逐渐恢复,有导致失明的危险。 


注意!下图可能引起不适,慎点


被小火蚁咬到发生状角膜病变的人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此外,小火蚁还极具攻击性,常常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在夏威夷群岛的小火蚁,就常以乌龟幼崽为食,经常吃掉刚刚出生的小乌龟,并且攻击成年乌龟的眼睛和泄殖腔,造成当地的乌龟种类大量减少。就连大象、猫、狗和豹子等动物也未曾幸免,都曾因被小火蚁咬伤眼睛而失明,而这些失明的动物在5年后也相继死亡。今小火蚁已被认为是太平洋区域中最具威胁性的蚂蚁。


小火蚁作恶多端,在农业上也将它的危害性发挥的淋漓尽致。除了小火蚁会直接吃掉作物的根茎叶花,它还会 “放牧”蚜虫、粉虱和介壳虫等损害作物的农业害虫。小火蚁会在植株上寻找最香甜的部位,然后把蚜虫、粉虱和介壳虫等农业害虫“搬移”过来,让这些农业害虫可以吸取植物汁液,然后分泌出蜜露给小火蚁采食。同时还会驱赶捕食蚜虫的其他昆虫,保护这些农业害虫免受天敌和寄生虫的侵害。因此,农业害虫日益增多,造成作物生长不佳,产量锐减。


遇到它应该怎么办?


小火蚁一步步成为人类讨厌的蚂蚁,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如2018年时连云港海关就曾在境内首次在泰国的进口鲜柚中截获了小火蚁。然而小火蚁身型很小,检疫发现较困难,极容易通过土壤、草皮、干草、盆栽植物、带有土的植物、水果产品以及交通工具进行跨洲际传播,给其他地区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入侵隐患。


在野外树上的小火蚁

图片来源:CABI


而且小火蚁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未能在国门之外拦截住,极容易在本国境内快速扩散。因为该物种具有独立克隆繁殖蚁后的能力,当小火蚁成功入侵一个地区后,为壮大群落,快速繁衍家族,小火蚁可以无性繁殖出蚁后,待蚁后长成后再由它疯狂产卵,很快就能够建立超级蚂蚁种群。以夏威夷群岛为例,小火蚁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建立了一个超大群落,密度达到惊人的2.44亿只/公顷,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如今中国台湾和汕头均已发现了小火蚁入侵的身影,不排除南方其他省份还存在小火蚁的可能。那么当我们在野外遇到小火蚁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鉴于小火蚁有极大的危险性,我们需要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时,第一时间上报当地农业部门,请专人来处理,最好不要贸然行动,防止被蜇伤。其次在介质土、植物、有机覆盖物、土壤、泥炭以及货运装载工具发现有小火蚁,可以采用磷化氢和溴甲烷熏蒸,使小火蚁灭亡。


我们更要提高防范生物入侵的思想意识,切勿盲目地将外来物种携带进国内,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Paz A , Potasman I . Acute Ocular Pain following Contact with Electrical Ant's (Wasmannia Auropunctata) Excre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 Trials, 2016, 1(2).

[2] 马骏, 胡学难, 李桂文,等. 警惕小火蚁的入侵[J]. 植物检疫, 2007, 21(1):2.

[3] 陈乃中, 王艳平, 陈洪俊,等. 小火蚁及其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J]. 应用昆虫学报, 2007, 44(006):855-858.

[4] Chen S Q, Zhao Y, Lu Y Y, etc. First record of the little fire ant, Wasmannia auropunctata(Hymenoptera: Formicidae), in Chinese mainland.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2.21(6): 1825-1829.

[5] 胡利娟.警惕!我国大陆首次记录入侵新物种小火蚁,被叮咬有致盲风险[N].科普时报,2022-4-9



版权说明: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文章首发于科学大院,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学大院立场。转载请联系cas@cnic.cn

推荐阅读

靠“约谈”阻止不了这种蚂蚁,怎么对付?>>

这里是蚂蚁农场,我种田的地方!>>

美国白蛾卷土重来,我方寄生小蜂出动! >>

没想到生物入侵的黑名单里居然还有它 >>



科学大院是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普博览团队运营,致力于最新科研成果的深度解读、社会热点事件的科学发声。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大院er拍了拍你:不要忘记 

点亮这里的 赞 和 在看 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