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改革开放 打造遵义教育新高地

2016-05-31 遵义教育
改革开放 打造遵义教育新高地


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是“十三五”时期遵义改革发展的目标。在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征程中,教育率先行动。我市围绕教育改革开放,通过实践探索推出系列政策措施,打造遵义教育开放新高地。

改什么、怎么改?  

    5月20日,遵义师范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内,举行了一场市教育系统改革开放专题培训会。围绕遵义教育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宋晓路作了专题讲座。

    “当前我们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合格公民,而非培养精英。”宋晓路表示,这样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有引领的作用,具有传播正能量的任务。

    不仅是时代要求教育改革,遵义的现状同样呼唤改革。“常说贵州的文化在黔北,革命圣地的地方只有遵义没有综合性大学,遵义教育一定要有超越贵阳的勇气和信心。”宋晓路指出,从1985年开始的教育改革开始,历次改革都需要魄力和担当,教育进入深水区后必有一场重大变革,现在也不例外。

    进入深水区的教育改革从哪入手?宋晓路强调了五大发展理念:“教育改革,以创新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保护学生好奇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自制力;要推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协调发展;要注重生态教育、生命教育;要用企业家的眼光办开放的教育;要实现教育共享发展,关键在公平的教育,让人民平等享受公平的教育,教育扶贫是最基本的教育,关爱贫困孩子。”

    宋晓路表示,遵义教育改革要引领遵义精神高地,传播遵义红色文化,按照中办、国办教育对外开放若干意见,按照“对接京沪,对标成渝,兼收并蓄,走向国际”的思路加强开放办学,打造遵义教育开放新高地;狠抓校长及教师队伍素质建设,落实刘延东副总理针对教师提出四点要求,为遵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富川表示,当前社会对教育也提出了很多的看法,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体制机制等问题,这些都给办教育、办学带来了很大挑战。

    教育改革开放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各县(区、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将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教育改革与开放的目标和重点,提出工作路径和措施,制定顶层设计和工作清单,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改革优化开放,改一项成一项,改一件成一件,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打造更加优质而公平的遵义教育。

推动遵义教育发展

     年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改革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省委、省政府对遵义的定位是开放,改革是从开放开始,根本的落脚点在改革,在大的背景下启动遵义的教育综合改革恰逢其时。”杜富川表示。

    近年来,市教育局围绕教育改革和开放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我市成立了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与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一些教育综合改革重大课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申报了并获批,开展了教育综合改革有关问题调研。例如,针对教育改革中最受人关注的教育资源问题,我市启动了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工程暨集团办学,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逐步探索如何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诸多瓶颈对策。

    对于遵义教育而言,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我市相继组团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绵阳、泰州、台湾等地学习考察,了解外地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经过考察,我市形成了“对接京沪、融入成渝、兼容并蓄、走向国际”的教育开放新思路,形成了《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的意见》,以沪遵教育对口帮扶、北师大——遵义合作平台、上海金种子校长培养、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成渝名师遵义行等重点项目为引领,全市教育系统以开放转变观念,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集聚资源,以开放推动发展。

    在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后,我市正式向省教育厅提出了将遵义市作为“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先行试验区”的申请,改革重点包括创新教育多元投资体制、搭建教育投融资平台、创办有特色的新机制学校、推进城镇教育资源扩张工程、鼓励优质教育资源集团办学、创新学校编制管理、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等方面。

    这些措施,将有助破解制约我市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我市教育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率先发展。  (记者 石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