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中标!燕子矶新城医院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近日,由南京滨诚整治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的燕子矶新城医院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招标征集活动落下帷幕。由曹伟领衔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团队力拔头筹,以“燕矶新潮,疗愈之环”为核心理念的设计方案成功中标!
项目选址于南京市栖霞区笆斗山以南,太新路及庐山路交叉口西南侧,为占地3.96公顷,规划建设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医院。燕子矶新城医院将引入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运营管理,旨在建设高规格、高质量的综合性医院,建成后将改善燕子矶新区及周边浦口、六合等区域的患者就医条件。
在本案中,设计团队需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一 是燕子矶新城需要怎样的医院?
本方案采用高低错落的布局,形成观山望江的形态,立面运用江水元素,体现简洁柔美的现代化医院建筑风格。
二 是如何结合周边规划布局趋利避害?
场地北侧为城市主干道及地铁人流来向,面向主要景观笆斗山,将人流量较大的门诊布置于北侧。东侧为军用铁路,存在一定噪声,南侧西侧为住宅区,相对安静。东侧结合铁路布置绿化,住院部设置在基地东南侧,避开城市和军用铁路带来的噪声,并保证良好的景观和日照。
三 是如何符合现代医疗理念及功能需求?
本方案以中心制为基本理念,相关联科室就近布置为原则,符合医院“综合+特色专科”的医疗定位。采用双护理单元模式,灵活高效。
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构成了设计的基础。
概念设计:燕矶新潮 疗愈之环
设计围绕景观优势概念,形式上采用弧线元素呼应燕子矶潮水的意象。功能布局以疗愈之环为核心,营造屋顶疗愈花园与景观内院。
燕矶新潮的造型特征与疗愈之环的布局模式完美结合,形成富有地域特色与功能内涵的现代医疗建筑形象。
设计策略一:拥抱自然
规划建筑群外观呈微弧形向北侧笆斗山打开,如同张开双臂状拥抱自然绿化,将城市景观纳入怀抱。建筑内部形成L形景观轴线,场地东侧景观与江景向场地内部渗透。以景观轴线为中心,组织内部庭院,形成序列。人流量密集的医疗街两侧设置多处景观内院,诊疗空间处处见绿。
设计策略二:高效紧凑
建筑设计围绕中央疗愈之环展开,通过环形医疗街串联组织各功能空间,门诊、医技、住院功能模块集中紧凑。疗愈之环串联各垂直交通,实现上环之后从地下停车到各层就诊的便捷寻路系统。
设计策略三:人文关怀
针对建筑进行立体景观利用,扩大休憩空间;进行合理的交通流线组织,增加安全性。针对医护人员,做到所有诊室与办公空间直接通风采光,为医护人员创造医护专属空间、流线,增加休息学习场所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
设计策略四:韧性灵活
门诊单元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可根据发展需要弹性替换。主要门诊医技空间实现医患分廊,住院部医护人员设置独立区域与流线,疫情期间可灵活防控。
设计策略五:绿色智能
建筑群落在规划形态上通过设置院落将绿化、空气引入建筑内部。人员密集的大厅与中庭起到拔风作用,改善气流。医疗街内部植入内院并深入地下,通风换气。又通过多项绿色技术和设备坚持绿色建筑理念。
造型设计:洄、波、澜
建筑体块进行高低搭配,对表面线条进行柔化处理,形成水波荡漾的视觉效果。
建筑造型设计以燕矶新潮为概念,整体形象在塔楼、裙楼、医疗街、景观庭院等多出运用弧线要素,圆润流转,突出潮水中“洄”的意象。
建筑塔楼和裙楼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窗下墙和梁下处理,通过脊线的起伏变化,形成连续柔和的立面形象,折形单元式病房立面南遮西晒,北观如画山景,形成波光粼粼的光影效果,突出潮水中“波”的意象。
塔楼与裙楼屋面通过局部起翘,扩大景观面;门诊大厅通过局部凹入强化主入口面形象,形成波浪起伏的节奏动势,突出潮水中“澜”的意象。
项目名称:燕子矶新城医院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项目地点:南京市栖霞区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曹 伟
设计顾问:马晓东
建筑创作:曹 伟、吉英雷、李敏蕙、何之凡、李美慧、徐 玫、张 涵
前期研究:吉英雷、孙霄奕、钱 晶、钱瑜皎、徐 玫、景文娟、成 然、张宇涛
结构设计:吴晓莉
给排水设计:张咏秋
暖通设计:罗汉新
电气设计:宋 涛
智能设计:李 骥
景观设计:丁广明、赵 迎、刘晓芳、崔 岚、黄 河、耿碧萱
投资估算:王智劼
供稿:建筑设计创作中心
编辑:品牌运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