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生代深度讨论群 - 个人学习修炼之道
个人学习修炼之道
序言:
1、精力有限,如何取舍信息(比如某兄弟订阅了900个公众号),还有好多大V只谈观点,不谈技术,喷子!
2、世界存在的东西总比会的多得多,而且越学习,越发现无知。比如做应用存储层设计的是否需要掌握搜索引擎,做支付的对电商业务有需要理解多少?
3、如何设定计划,保障达成,保障行之有效!
4、方法和体系沉淀
1、学习之道
俊杰说: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围绕知识体系来进行学习和扩展,这样不容易偏离主题。
来自歌华网络的周正军分享:
学习在于动手能力,因为软件开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科学。说到个人的话就有一句话很重要:修行在个人。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领悟也有差异,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写了一辈子代码还是一个码农,有的成为了架构师,CTO。我总结出来就是:灵性。
很多程序猿是为了完成功能而写代码,有些人不仅会写代码还会有一定的思考。特别是做开发的时候会有很多坑,我们都是从一个一个坑里爬出来的,这些一个一个的坑就是我们宝贵的经验。在爬坑的过程中就会体现一个程序猿的灵性,可能同样的坑不同的人爬过了会有不同的收获,那么你能思考到多少,能领悟多深,就决定了你在这条路上能有多远。所以要成为一个架构师或者一个好的项目带头人要有这样的灵性个领悟能力。
学习新东西最快的就是实践,在项目中使用,由于项目进度的约束会让你必须更深入的去了解,评估实施过程中的利弊。如果你只是搞个demo或者囫囵吞枣可能效果不是很好或者领悟不深,那么这种学习意义不大。
由于大家所处的公司不同,所以差异比较大。一些大公司是一群人在思考,而一些小公司是一个人在思考。目前我在公司推行Code ReView鼓励互相学习、交流效果甚微。大家一起交流是很有必要的。
于君泽提出:
同样是写代码,有人举一反三,有人精益求精,有人但求完成。对于大部分人不是拼天赋,而是做事的态度、勤奋和方法。
来自嗨淘的罗厚付经验:
我是根据公司的项目要求去学习(业务、技术、管理),很多时候都是探索、积累,然后不断实践、总结、提高。
一军:
我觉得还是要对自己订立目标,依据目标做出取舍~方向性还是要有的。
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打造适合自身的学习体系~就如于总前期分享的一样,只有自己理解领会的才叫知识,躺着的就是信息,还是在于取舍。
聪-Birdie:
就像玩游戏里面技能点分配,要练出个好的人物。首先要有点职业规划,把技能点用在要发展的方向上,其次就是要点最近比较能帮助增加经验值的。
张莹:
明白自己真正要什么、排序取舍、自律,人能坚持做好这三件事,在自我管理上基本就无敌了。
记学:
使用的技术一定要深入,其他的要了解大概是什么用途什么时候使用。
2、代码质量
木泉经验分享:
关于Code ReView需要领导者。只有代码好的带领出来才是一堆代码好的人。
我们采取结对进行代码review,然后公开。我对代码REVIEW有一定容忍度,我个人觉得要以身作则这个是架构及TL要做到的责任。烂代码没有长进一定会影响绩效 ,氛围塑造很重要。
我当年创业的时候基本都是一把抓,不过团队也都是有代码情怀的人。觉得写了烂代码都不好意思混那种,我感觉到大家可能都需要这样想想。
另外还与公司文化相关,我们对代码质量视为最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我的核心原则是让优秀的人获得更多机会,但是同时也创造机会给尚没有赶上的同学帮助大于惩罚。
红尧的看法:
我看中开发者的两种重能力
1. Make it simple 能力,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就看到了本质。
2. Make it happen 能力,一人能从无到有的完成一个大系统,以小时为迭待。设计原则自然得心应手。
大家对代码质量、态度有问题的人员主要以影响帮助为主,实在不行就采取强制手段。
3、团队
畅之旅-俞斌的看法:
初创期小而精最好,千万别搞太大了,10个人可能没有5个人做出来的效果好。
一登-郭宇翔的看法:
好的团队不仅是技术团队,其实是一个全方位的组合。只有一个好的技术团队跟外包又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一个好的团队除了有技术支撑,还要有产品方向的人,市场营销方面的人。就像@俞斌@畅之旅 说的,很多app去抄,也要知道抄哪些东西,怎么糅合成自己的产品。那么东西出来了就不是抄了,只是借鉴团队的磨合其实成本就是那么高。
团队的增大带来的沟通成本可以说是指数增加,而且团队的核心凝聚力随着人数,越来会越难凝聚。
拆车匠-徐建兴的困惑:
目前这家公司没有技术氛围,该怎么去逐渐改善这种氛围。关键是我自己也无法提高。没人带,自己走弯路。个人现在很浮躁,大公司干了几个月,就跑去小公司当所谓的领导,结果技术半瓶水,管理更不行。流程搞起来的公司业务比较了解了,但是现在技术遇到了瓶颈。有离职想法。
孔庆龙对拆车匠-徐建兴建议:
换个角度来讲,这份经历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最好分析下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愿意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对于小公司,可以接触到全流程,做好总结也是一份难得的财富。
@徐建兴-拆车匠 建议做一下职业规划,短期一年,长期三到五年,踏实的一步步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别逃避问题,换这个地方也不一定解决问题。新的环境可能会有同样的问题
志平建议:
团队建设很有必要,多组织户外活动、拓展活动等。
蚂蚁金服-雷宁的看法:
好的职业生涯开端(团队)对人的态度和习惯的形成很重要。技术氛围 、业务驱动、自我驱动三个部分很重要。
诺诺她爸的做法:
对于自驱力或者目标不强的人,可以确定有挑战的目标,同时伴以KPI梆子腔。对于技术热情高的,氛围相互带动。树立起标杆。淘汰,寻找相同追求的人。
4、整理方法
明彪:
个人情况:前很长一段时间,看到什么可能自己也就囫囵吞枣,后面遇到刚好讨论或者交流,发觉很多信息记得也不准确,或者一知半解,最近刻意保持对某些信息能够持续去看。比如公众号、书籍、降低朋友圈习惯性转载、争取转载能够给出一下个人读后感、记录一些短句等。大家怎么对自己接受到的信息做到尽量多的收纳、小工具、小习惯分享一下。
木泉:
我是收藏,偶尔去回味。另外看的时候自己习惯的会总结或者举反例,一两点随手记到手机记事本里,一般就二三十个字。
郭宇翔@一登:
信息收集我是通过Evernote,通过分类和tag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利用Chrome插件的搜索嵌入,在搜索引擎搜索时可以索引到相关笔记,方便回顾。
读书基本都在多看阅读,通过笔记同步到Evernote功能,把读书书摘也归并到一个地方,如果想查找之前的东西也就方便了。
很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的理解,这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
刘小刚-jfz:
笔记类工具只是知识归档,要转化成自己的,需要思考和实践。Mindmanager和wiki并用。
徐治钦-三七互娱
XMind思维导图
黑檀:
收集用本地文件和浏览器收藏。归纳总结放到wiki上面。
推荐文章:
1、ThoughtWorks(中国)程序员读书雷达
2、刻意训练,为什么你有10年经验,但成不了专家?-李叫兽
3、敏捷个人-周金根
4、从传统文化解构学习-右军
总结:
1、关于学习,要成为专长领域,需要采取[刻意学习]的方法,规避[德雷福斯模型模型] 指出的大部分处于高级新手和胜任者这2个层次的尴尬;
2、良好的习惯、持之以恒
3、缩短反馈环、学以致用(知识vs信息)
4、设定目标、检查达成情况,迭代
5、有所为、有所不为(Not To Do List )
6、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文化(比如对品质的追求、反应在CI,code review上)
中生代技术深度讨论群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