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它首次将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上升到了法律层面,通过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从行政性“维护”到法律“保障”的跨越。笔者在工作中切身体会到,该法总结了全国各地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做法,把现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的有益经验提炼出来上升为法律,必将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笔者本是一家外企的管理人员,2015年,我们团队通过竞标接手了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工作,从此便成了这里的中心主任。五里桥街道通过成立文化议事会,搭建平台,研究社区公共文化工作,促进了社区文化的区域化发展;同时,我们的托管工作也接受街道聘请的第三方专业评估,保障了文化活动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和公共文化品牌的打造。
我们在基层工作中不断创新探索,致力于打造集阅读、艺术、健身、科普、亲子于一体的新型邻里社交平台。近年来,五里桥街道结合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展了千余场活动,开设了“周末全家一起来”“移动书格”“WULI秀场”“科普讲堂”“约见名师”“非遗在我身边”“公益艺术课堂”等各类品牌活动,并借助上海市公共文化云平台进行信息发布、活动预约、点评等,其中多项品牌活动还获得了上海市公共文化创新项目和优秀群文资助项目。
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我们还积极尝试以集展览、演出、阅读等多形式于一体的“家文化节”来凝聚社区家园。举一个例子,我们这里有一个宜居社区,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一大起源地,飞人、白象等民族品牌诞生于此。鉴于此,我们推出了“足迹——五里工业文明”系列活动,涵盖展览、微旅游等活动形式,一经推出,反响热烈,浓缩的乡愁文化、故土情唤起大家的文化共识和情怀共鸣。
通过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了五里桥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如今,群众参加中心活动每年多达30万人次,并呈现年轻化趋势。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多从社区群众所需入手,更加深入地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搭建好社区文化服务平台,让社区服务真正惠及居民。
--------------------------------------------------------------------------------------------------------
获取更多资讯及精彩阅读
请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公共文化空中大课堂”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