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卡洛斯传奇

菜爸黄向阳 教理坊 2020-08-18
来自专辑
校园欺凌研究

  卡洛斯没有想到许多年以后自己会坐在德克萨斯大学的教室里听课,更没有想到会在自己使用的大学课本里读到自己上学的故事。

  卡洛斯本来是在奥斯汀一所条件简陋的小学里读书,一起上学的全都是像他那样的墨西哥裔美国小孩。可是因为受到公立学校废除种族隔离运动的影响,卡洛斯从三年级起,每天都必须早早起床,乘着校车穿越大半个镇子,来到一个白人中产阶级聚居的小区,进一所种族融合的公立学校读书。

卡洛斯一进新学校新班级,噩梦就开始了。他的英语虽然说得蛮顺溜,但是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他的英语口语的发音听上去怪怪的,显得十分滑稽。他一用英语说话,就是会遭到班上那些发音纯正的白人同学的嘲笑。卡洛斯自惭形秽,在那些白人同学残忍的嘲笑中,他恨不得地面裂开一条缝让他钻进去。

  慢慢地,卡洛斯学会了在教室里保持沉默。在这一点上,甚至可以说,他跟老师达成了某种默契。卡洛斯一言不发,把自己埋在课堂活动的喧嚣中,再也不会因为开口说话回答问题而尴尬。反过来,老师也不会点他回答问题。老师这样做,是出于好意。她不想看到其他孩子取笑卡洛斯,不想让他蒙羞。


传统课堂


  但是,老师忽视卡洛斯的存在,实际上就把他给“勾销”掉了。她的行为其实是在暗示不值得为卡洛斯烦心,也给其他孩子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大家觉得,既然老师都不叫卡洛斯回答问题,那一定是因为他笨。长此以往,连卡洛斯本人都觉得自己确实笨。事实也是如此,卡洛斯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他痛恨学校,害怕上学,经常旷课。

  卡洛斯念五年级的一天,一个大胡子教授带领一群研究生,来到了卡洛斯的班上。大胡子教授个子足有6英尺半高,说话风趣幽默,把全班小朋友全给逗笑了。没有想到的是,大胡子教授给卡洛斯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他来访后不久,这个班的上课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授把这上课方式叫作“拆拼法(jigsaw)”。名字很有趣,但实际上对卡洛斯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在拆拼课堂中,卡洛斯不得不参与到小组学习中,不得不开口说话。他再也没有办法把自己隐藏起来了。


大胡子教授


  拆拼课堂里的第一课是阅读课。卡洛斯所在的阅读小组和班上别的小组一样,读的是约瑟夫·普利策的传记。读完之后,全班同学马上就要迎来一场有关这位著名报人一生经历的测验。普利策的传记内容太多了,涉及这个报业大亨一生的许多传奇,包括他的童年时代、少年求学经历、移民美国后的打拼、青年记者生涯、中年办报经历、退休生活。任何人都不可能在短短了两个小时之内读完它,找出重点内容。所以,各个阅读小组都采取了分工策略——每个组员各读一部分,再将自己了解到的重要信息告诉给小组中其他成员。

  卡洛斯的任务是了解普利策的中年生活经历,并将所得信息告知本组成员。他发现,其它阅读小组也有同学承担了跟他一样的阅读任务。于是,他们围坐在一张课桌旁,成立了一个研究普利策中年经历的专家小组。


拆拼课堂


  他们认真地研究普利策先生中年时代的传记,发现他这个时期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包括创办《圣路易快邮报》,发起迎接自由女神雕像筹款运动,兴建《纽约世界报》大厦。他们在阅读材料中划出重点,并且商量了如何向自己的学习小组作汇报的方法。在共同学习中,卡洛斯顺利地掌握了这部分阅读内容,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阅读小组。


拆拼课堂示意图


  阅读小组的同伴报告完普利策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之后,就轮到卡洛斯发言,报告普利策中年时代的重大生活经历了。他明明已经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当众汇报时却结结巴巴,犹犹豫豫,紧张得要死。小组里其他同学也不帮忙,反而像早已习惯的那样奚落他,嘲笑他。

  “哎呀,你根本就不了解。”

  “你可真是个大笨蛋!”

  “你笨死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听到这种嘲讽,在一旁观察的老师和助手并不强加制止,只是提醒他们:“好吧,要是你愿意,你就取笑他吧。那对你来说或许蛮好玩,可是并不能帮助你了解约瑟夫•普利策的中年时代。过一会儿就要测验哟。”

  这种提醒起初并不起作用,学生们依然故我,以取笑卡洛斯为乐。他们因为没有弄明白卡洛斯掌握的内容,在接下的测验中都考砸了。几次三番,阅读小组全体成员逐渐意识到,羞辱卡洛斯得不到任何好处,相反还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要想学到卡洛斯掌握的那部分知识,就只能留心听懂他在讲些什么。

  孩子们逐渐变成了非常友好的采访员。他们不再起哄取笑,忽视卡洛斯,而想方设法让他把话讲出来,问一些更方便他大声加以解释的问题。卡洛斯因此变得更放松,而放松又改善了他的沟通能力。卡洛斯越来越顺利的发言,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在接下来的测验中受益。

  过了几个星期,孩子们得出结论——卡洛斯并不像他们想得那么笨,他们从这位同伴身上看到了一些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大家喜欢上了卡洛斯。卡洛斯也更喜欢上学了,他不再把白人同学当成噩梦,而把他们当成朋友了[1]

  卡洛斯在拆拼课堂中发现了自己,找回了自信。他父母有七个孩子,只有他顺利地完成了中学学业,考上了大学。

  他在德克萨斯大学大三那个学年选修了社会心理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的著作《社会性动物》。

  他坐在教室里翻看这本书,惊讶地发现,书中谈到偏见的起因和消除偏见的策略时,提到了他小时候经历过的拆拼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更让他欣喜的是书中专门讲了他的故事。卡洛斯这才知道当年那个大胡子教授名叫阿伦森。

  他非常激动,决心成为阿伦森那样的人。他大四时报考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

  1982年秋天,卡洛斯收到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于是他满怀深情地给阿伦森写了一封感谢信。

 

  ……在拆拼小组中学习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笨。所有那些我以为冷酷不友好的小孩子都成了我的朋友。老师为人友善,对我好。我真地开始喜爱上学了,而且我开始喜爱学东西了,而现在我就要上哈佛法学院了。

  ……我母亲告诉我,我出生的时候差点夭折。我在家里降生,脐带缠住了我的脖子。产婆对着我的嘴吸气,救了我一命。要是她还健在,我也会写信给她,告诉她,我长大了,又聪明又善良,而且我就要去上法学院了。可是,多年前她就过世了。我给您写信,是因为您恰如她老人家也救了我一命。[2]

 

  对阿伦森教授充满敬佩之情的不止是卡洛斯。

  20141110日,菜爸曾经借参加洛杉矶国际德育学术年会之机,慕名前往加州大学圣克鲁兹校区,登门拜访身患眼疾、退休在家的阿伦森教授。


菜爸拜访大胡子教授阿伦森


  菜爸问起卡洛斯的近况。老先生告诉菜爸,卡洛斯确有其人,却是化名。那个写信给他的人后来成了律师,经常替穷人打官司。但那个来信者其实并不是并阿伦森意指的卡洛斯,卡洛斯的原型另有其人。

  阿伦森并没有纠正这个错误。他很欣慰,世上不止一个卡洛斯因为他创设的拆拼课堂而受益多多。


参考文献


[1]Elliot Aronson, N. Blaney, J. Sikes, C. Stephan, and M. Snapp,Busing and Racial Tension: The Jigsaw Route to Learning and Liking. Psychology Today, 1975, Vol. 8,pp.43-59.

[2] Elliot Aronson and Shelley Patnoe,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Jigsaw Method. Pinter & Martin Ltd, 2011, pp.111-11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