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百句(42)|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编者按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一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一部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历史。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广州律协微信公众号特开设“党史百年百句”专栏,通过学习百年党史百句名言,回顾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光辉历程,带动广大律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摘自邓小平:《怎样恢复农业生产》(1962年7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3页。
背景拓展
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从1958年下半年起在广大农村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而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连续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先前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积极的地方,多数成为重灾区。为了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巨大困难,也为了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刮“共产风”等“左”的倾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961年年末,一些饥荒最严重的地方开始悄悄走“回头路”。他们改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为包产到户、责任田,恢复农村自由集市。包产到户的形式十分有效,粮食大幅增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怎样看待这种生产形式,党内存在着不同意见,出现了争论。有的人认为这是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否定,是刮“单干风”,是复辟和倒退。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党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962年6月下旬,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书记处听取华东局农村办公室关于责任制的汇报时,与会人员对安徽省搞的“责任田”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争执不下。邓小平认为,安徽省的“责任田”是新生事物,可以试试看。群众所要求的,总有一定的道理,不要一开始就否定,不要在否定的前提下去搞。过渡时期,形式要多种多样。要实事求是,不要千篇一律。
1962年7月2日,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如何恢复农业的问题时,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恢复农业,群众相当多的提出分田。……现在所有的形式中,农业是单干搞得好。不管是黄猫黑猫,在过渡时期,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就用哪一种方法。”7月7日,在接见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邓小平又对此作了阐发,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他还借用刘伯承在指挥打仗时经常讲的一句俗语来作比喻,即“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两次讲话得到了党内不少同志的赞同,但不久即因毛泽东批评“搞单干风”收回。“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个比喻被指责为“唯生产力论”遭到批判,并讹传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的党内外职务得以恢复。1978年9月,邓小平在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视察了东北三省以及唐山、天津等地。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谈论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以及改革、发展问题。他指出,“不论搞农业,搞工业,搞科学研究,搞现代化,都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要鼓励哪怕是一个生产大队、一个生产队都要很好地思考,根据自己的条件思考怎样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总产量”。这同之前的“猫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都是告诉人们,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邓小平的“猫论” ,是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正确思想。它改变了过去凡事都要先问“姓社姓资”的思维习惯,破除了对生产关系的僵化认识,用简明的话语把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化繁为简,也因此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武器。2004年,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北京共识》 一文中评价道,“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 开启了中国2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发展的甜头。
内容摘自《党员应知的百年百句名言》
吕红波 刘宇晴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