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懂点版式设计很有必要
书籍装帧设计是专门的学科,包括开本、纸张、四封、扉页、内文、环衬、护封、页码、印刷、装订等整体塑造图书的过程。作为文字编辑,掌握一定的设计知识,有利于与设计人员沟通,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所编图书的整体风格和品位。在这里,我结合文字编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取几个关键的概念,谈点个人体会,希望能够帮助文字编辑对书籍设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点、线、面、黑、白、灰
点、线、面,是构成设计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设计师眼中,一切空间的存在,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它们互相交织、融合、衬托,形成一种秩序和韵律。书装设计就是运用点、线、面的天地。版式设计,纯粹就是运用点、线、面来组织。如一个字、一个小的图形就是点,一行整齐排列的字就是线;一个图形是面,一片文字也是面,而面的边缘还是线。
黑、白、灰,是指设计作品的明暗关系。任何视觉艺术,不管其形态多么复杂,变化多么丰富,归结起来,都是在体现黑、白、灰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看起来就舒服;否则,就会给人以灰暗、杂乱的感觉。在书籍设计中,处理好黑、白、灰的关系尤为重要。
点、线、面与黑、白、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一种形态的不同表述方式。比如在一块版面上,字块的地方由密集的线组成,构成灰面,插图或重标题形成了黑,四边就形成了白。一个版式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在于这几个关系处理得如何。
版式设计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方便读者阅读,版式设计的关键在于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协调手段,调整好版心和四边空白的比例,选用适当的字体和行距。要注意配合读者阅读的节奏,加强篇首页和章节标题的设计,字体不可太花,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版面中变化不超过三种。如无特殊要求,最好不要在四边空白处随意安放图案,因为那样,表面上看起来活泼,实则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字体、图形、色彩、构图、格调
字体在封面中应作为图形来处理,所以,除了字意的准确外,更多地要考虑它在整体构图中的位置和字形、大小、疏密、风格。
图形分具象和非具象两类,要根据书的内容加以选择。如纪实性的,宜选用具象的;如浪漫题材的,宜选用非具象的。而且选取的图形一定要和文字相互搭配,构图取势和主体风格上应一致。
色彩是先于文字和图形打动读者的视觉第一语言,每本书的主色调应该符合文字内容的基本情调和作品的风格。虽然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是有差异的,但对色彩的象征含意的认识毕竟有共同性,如白色代表纯洁,蓝色代表浪漫,紫色代表神秘,绿色代表生命等等。我们可以依据人们对色彩的普遍的认识和感觉来确定书的主体色调。
构图有一些基本模式,应该牢记在心,以便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它的规律主要有三点:对称,是指将设计元素以中轴线或中心点同形同量地均匀分布;均衡,均衡的原则是等量不等形,是指将设计元素不等距离摆放,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远有近,给人心理上的平衡感;对比,是指将不同质和量形成的相反的东西放置在一起,给人产生视觉上的区别和差异,如大小、高低、粗细、远近、疏密、黑白、繁简、虚实等等。
尽管设计者都在运用相同的艺术规律,但作品呈现出的格调却是差别很大的。书是雅的东西,切不可等同于一般商品。应该体现设计者独特的创意,而不是电脑效果的大拼盘。现在国际上图书设计的流行趋势,越来越倾向简约朴素、优美高雅的风格,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关注。
做好设计的五句真言
1.宁简毋繁
简洁可使设计意图明确,而明确的图形会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要尽量用少的设计元素营造丰富的画面。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不要把设计语言说完,要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一个小小的封面不可能承载太多的信息,大胆地舍弃,抓住和突出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得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2.宁穏毋乱
有时我们强调书的设计要清新活泼,有现代感,但其含意,是指设计整体中的一种关系。一个封面中的设计元素,只要有一两个是动态的,就能显出很强的动感来。如果所有的元素都处于不稳定状态,那就是乱,而不是活泼。
3.宁明毋暗
我们国内的许多图书设计与欧美相比,总显得比较灰暗。这也许和我们含蓄的性格有关,不像西方人那么直白。我们的书往往一本单看还可以,但放到大环境中就显不出来。所以我觉得,封面应尽量采用明快的颜色。
4.阐述清晰
我们以往有些设计的失败,还在于编辑与设计者之间沟通的障碍。我们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意图,往往过于笼统和概念,以致于设计者在理解上产生误差,有时越改离初衷越远。要解决这个问题,文字编辑应学习些设计知识,掌握一些专业语汇,名词和概念要和设计者对接,找到和设计者沟通的方法。
5.多用范例
多用范例是一个简洁有效的好办法。当你觉得难以用语言阐述清楚自己的意图时,可以找一些与你构想相近的图书设计样本,为设计者找到一个最为接近的参照。同时,多看范例,也可以养眼,这是提高审美修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图书版式设计的多元化及认识的理性回归
1.图书版式的整体性发展
近几年,图书的版式设计出现了整体性的飞跃变化。以往那些在画册类、专业类书籍上才运用的考究的版式设计手法,越来越多地普及到一般图书,从畅销读物到教材、教辅乃至学术著作,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版面样式。总结起来,这些变化有如下的现象和特征:
(1)打破了沿袭多年、整齐划一的版式定规,风格开始个性化、多样化。
(2)版式设计中的视觉因素被强化,视觉语言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3)作为图书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版式设计比以往更多地表现出独立的形式美,对文字进行形式包装的功能得以强化。
2.版式变革的发展过程和推动性因素
(1)计算机排版系统和多种图文混排软件的运用为版式设计的自由和实现便利提供了技术基础。一批“所见即所得”的交互式软件广为使用,它们更直观方便,功能较为全面。
(2)图书出版进入了读图时代,图书插图增加,需要更多的版面构思解决复杂的图文关系。
(3)版面的多姿多彩是进一步美化图书,适应时代审美标准的需要。我们的时代是多元的、繁复的,折射到传媒文化上,人们的视觉需求更为个性、更为立体、更为纷杂。图书的版式变化必须顺应这种需求,成为时代审美变化中的一部分。
(4)图书销售竞争日益加剧,为吸引读者更多的目光,图书的形式包装更受重视,包装手段由书籍外部延伸及内部,版式设计成为书籍内在形式包装的重要一环 。
3.版式设计在发展变化中的新问题
这几年,图书版式设计的变化总的来说是一种进步,但伴随着发展的进步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较为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过度,对视觉表达过热追求,背离了版式设计的基本功能定位;二是整体面貌杂乱,技术犯规频繁。下面,对一些出现较多的问题作分类总结说明。
(1)技术不规范,与后期工艺不配合
版心规则边界的打破,是版式设计的重大变化之一,但随之,版心设置也成为技术犯规较多的地方。例如,一些设计者模仿英文图书的排版或出于其他考虑,将单双码的版心都设计得靠近订口,以期达到展开的图书左右版心向心集中、连为一体的版面效果。但国内的一般非精装书籍,大多采用胶背装的装订方式。胶订需要占用订口边较多的尺寸,并且成品图书不能完全摊开。这样,成书后的正文文字区往往过于靠近订口,位于订口中缝两侧的书页弧面区,使阅读感到不舒适、不方便,也达不到美观的视觉效果。
更重视色彩的运用,加强黑白灰的对比是近年版面设计的特点。但许多设计方案显然缺乏后续工艺的支持,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色彩对比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例如,有些设计方案使用大面积甚至满版的黑底,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设计对纸张材料提出了较高要求,质量一般的胶版纸在印刷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粉末,后果是黑底上会有数量众多的白点、灰点,反而造成不良的观感。因此,不能得到后期工艺配合的图书,就不要进行复杂的版式设计,以免事与愿违。
对装订裁切的误差了解、估计不足,容易造成问题。例如,一些图元位于切口边缘,需要出血,但出血不足或未有出血,裁切后版面边缘留下白边,影响整洁美观。有的图书排版时,把书眉、页码等辅助性文字安排得离上边口、下边口或外边口太近,既不规范也不美观。
以上诸类技术犯规问题,大多始自设计者对印制工艺的不熟悉或欠缺考虑,也反映图书的版式设计环节与后续出版环节脱钩,相互配合、整体协调不够。
(2)设计观念与视觉美感把握不准
设计过头,视觉元素添加泛滥,是当前版式设计的一大通病。随着专业美术人员对版式工作的参与度提高,图书版面中视觉的趣味性得到加强。但某些设计者一味放大视觉表达的吸引力和正面效应,而忽视版式设计的根本功能和图书阅读的特性,对视觉符号使用过度,造成许多无用的设计和装饰。例如,有的版面无故添加些许与正文没有太大关联的图案和底纹,或者无厘头地勾个边框。有的从头至尾不断重复着同一图像,也不管是否会造成审美疲劳。
这些不良的设计习气造成的过度装点,反而干扰了阅读的舒适性,破坏了安静的阅读氛围。所以,掌握设计的分寸和适度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明白,空白对于图书阅读和版面张弛的重要性,它使人的眼睛得到停顿和休息,舒缓版心膨胀的压抑感。设计并不意味着设计元素的添加,保持版面的空白空间,无为而治,也是一种设计。
图书版式风格不能仿同报纸和期刊。相对报纸期刊的短、平、快特点,图书是经久的,用以收藏的,适合典雅、耐看的版面样式。从结构上来说,一本书的紧密性、整体性更强,不像报刊结构是可分割、可拼凑的。所以,图书的版式设计应更注重前后风格的统一。
现在,许多图书的版式过于追求律动和变化,出现了一些期刊版式的特征。如前后版心不一致,前后版面格式不一致,试图打破版面的均衡感,加大标题的跳跃率等。除了少数定位于期刊式的图书,大部分图书是不适合此道的。
版式设计应尽早摆脱“电脑病”。图书的封面设计也曾经历过一个被电脑异化的阶段,那时,封面上到处可见雾化、阴影、图像拼合、立体字等电脑特效,癫狂了好一阵。现在,这种“电脑病”好像转移到了版式设计上。一些从排版软件里易于取得的符号和小装饰到处充斥着,软件的特技功能和规则过多影响了设计师的思维。
(3)功能性失调
版式设计有梳理正文、美化版面、调节印张的功能,这几种作用应该合为整体,互相平衡。如果某一方面的功能相对突出或弱化,会带来整体性失衡,使整体效果有所欠缺。
某些图书版面重美化装饰功能,轻文字导引作用。表现形式是:有些版式上,每个部分、每级标题前都加有装饰符号,但过多的装饰却使章与章、节与节、上级标题与下级标题之间的层级关系越来越复杂,而不是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检索性文字的位置安排不当,如页码放在页面的内口一侧,造成检索、阅读不方便;版面设计过于饱满,缺乏足够的空白,没有透气和舒缓的空间。
滥用印张调整手段。版式设计过程中,通常将印张压缩至整数,这不仅符合经济原则,也方便印刷、装订。但现在却出现了印张反向调整的怪现象,这类图书无非是正文内容严重不足,想通过所谓版式包装的手段,拉足印张,拼凑页码,将几篇甚至一篇文章做成一本书。这种行为虽然也有销售成功的例子,但终究是一种不严肃、不负责任的出版行为,不值得仿效和提倡。
4.强化认识,回归理性
树立正确观念是采取正确行动的前提,下面,对版式设计的基本功用、地位做一些强调和探讨。
(1)与图书设计的其他环节相比,版式设计具有对文字符号或图书内容的最大依附性。封面设计是对书籍外某种形式解读,是对阅读性的塑造。这种依附性决定了版式设计对文字的服务地位以及实用为上的设计原则。
(2)版式设计最基本的功能定位就是梳理文字,以方便阅读、导引阅读,其他功能不宜置于基本功能之前。版式设计中对文字的安排、梳理将影响到阅读过程的节奏和理解的速度。例如,对于注文的排版,可以处理成页下注、页边注、随文注、章后注。显然,随文注最易于查找,但对主体文字的扰断最大,而章后注最不易查对,但排版设计最简便。
版式设计就是要通过厘清文字脉络,呈现出清晰明朗的结构关系,把阅读的便利性、舒适性尽量地发挥出来。而进一步的美化装饰作用必须以此基本功能的完成为前提,并且以不干扰此基本功能为原则。版式设计首先是技术问题,其次才可能是艺术问题。
(3)版式设计的形式美必须与实用性完美融合。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版式设计能够吸引翻阅者注意,拉近读者与图书之间的距离,增加阅读的愉悦,因此必须承认与尊重视觉设计对美化版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但视觉语言造就的形式美不能超然于文字语言之外,它必须与实际功能相结合。好的作品证明,那些用适当的形式展现了文字内容的版式才是美的。
在版式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视觉化特征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加强理性共识,把握适度原则,才能促使版式设计良性、规范、健康地发展。
木铎书声
bnupub
出版人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