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诗级催泪大片!这部电影差点消失,是清华百年校庆片,时隔7年终于上映!

2018-01-13 悦读进化论


零点场的《无问西东》,满座。

观众们肆意的欢笑和屏息凝神的沉寂

裹挟着两小时的片长一闪而过

在掌声和叹息声中结束首映。


《无问西东》终于上映了!

这部电影七年前开始筹备

五年前开拍,当年年底杀青

之后却像迷一样“销声匿迹”了5年

网络上年年都有人追问

《无问西东》何时上映?

锲而不舍一直问到今年


“无问西东”四个字,

来自清华大学的校歌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意指德行东西融会贯通

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精神



对于片名

导演李芳芳也曾经解读道:

“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左右,

都对自己真诚,做真实的自己,

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

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电影围绕清华讲述了不同时代下

五个年轻人的理想、家国、爱情和人生

不同的人设,不同的命运

都在最好的年纪迎来最残酷的考验

每个人在面对人生一次次的艰难选择时

都守住了自己内心的“初心”



作为歌手出道的陈楚生饰演的吴岭澜

求学于1920年代的北平

他是清华园里独占鳌头的学霸校草

出发时意气风发

没想到却在途中迷失的方向

他陷入了迷惘

求学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为自己真诚,坚守原则的人



不断寻找真实的自己

于是他为自由与真挚上下求索



1940年代的昆明,战火遍地

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出身香港名门

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

国难来临之时

他毅然弃笔从戎

志愿选择加入空军,奔赴战场



然而在那个时代选择了国家

就意味着放下了小家

母亲得知他要去抗战的消息后

这个一生端庄优雅的女人

哭得泣不成声

“我想让你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比如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我怕你还没想好要怎么过好这一生

命就没了”



声泪俱下的场面是世间母亲的缩影

让每一个人看得心痛

沈光耀的梦想起飞了,从未降落

他与日军战机英勇搏斗

最终弹尽粮绝,同归于尽

为了国家与使命

沈光耀只问盛放



时间转眼来到1960年代

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

她青春美好,朝气蓬勃

她悲惨的一生缘起于一封信



因为恩师和师母陷入了不幸的婚姻

她和“挚友”为了缓解老师的痛苦

效仿着老师的笔迹,写下一封道歉信

哪想到这个发自善意的举动

竟将她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挚友”却选择冷眼旁观



王敏佳遭万人唾弃

还被当众掌掴

甚至被活埋差点死了

她的人生开始向地狱跌落



“托住她”的人是黄晓明扮演的陈鹏

他是潜心科研的清华工程物理系学生

也是憨厚老实对王敏佳一片深情的情种

对待感情,他质朴笨拙

他把爱情摆在了理想前面



看着王敏佳一步步被万人推下深渊

大雨中紧紧抱住她为她撑起了“一把伞”

“我就是那个给你托底的人,

我只怕你掉的时候推开我”


终于凭借一腔赤诚赢得美人归

以为可以在一起了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却被命运分隔两地

他献身科研、她远走异乡



他们两个人

一个只问深情,一个只问勇敢




张震饰演的张果果生活在现代

在职场上尔虞我诈他焦虑也无奈

然而内心早已波澜汹涌

却表面上假装云淡风轻

这不正是现代人的写照



“赢”成为了他的日常

但人生除了“赢”还有别的意义吗?

他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初心

前辈的善意给了他力量

“人生的路还很长

去做自己感觉快乐和开心的事情吧”



即使身处四个不同的时代

五个年轻人都被命运牵绊

但他们始终去寻找自己的真实



真实的历史


电影里面许多情节,都是真实的历史故事。


最感动人的是第二段——西南联大


据说,为了拍摄《无问西东》,拍摄团队在14个月里看了百万字的文献和17万张照片,从历史还原角度来看,确实诚意满满,有许多真实而感人的历史细节。


1

清华校史、西南联大校史乃至中国学术界,梅贻琦是一个不能绕过去的名字。


梅贻琦不爱讲话,所以有个外号,叫“寡言君子”。他是清华学生,后来考上庚款生出国留学,回国后就在清华任教。


作为教育家的梅贻琦鼓励学生勤恳学习,并不希望他们去谈口号,谈政治,但学生不听取他的建议,被抓了,他去保释,劝解,再被抓,他再去谈判,去保释,学生组织的激进活动,他不禁止,不参与,不干涉。


梅校长主管联大不是因为雷厉风行有主见,而是很少发表主见,只有一句“吾从众”,所以当时有一句打油诗,讲梅贻琦的口头禅:


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认为,恐怕仿佛不见得。


电影里,梅贻琦是祖峰扮演,形神兼备,相似度高达99%。

 

 左为祖峰老师,右为梅贻琦先生


祖峰老师扮演的梅贻琦曾劝说陈楚生扮演的学生吴岭澜转系。这个学生的英文和国文几乎满分,物理却拿了个不及格。


这种偏科在今天看来简直无可救药,无法毕业。但在当时,却并不少见。比如我曾经采访过的张世英先生,他入学的时候,学的是经济,然而学了三年,实在觉得自己更适合学哲学,于是去找汤用彤先生。汤先生看了看成绩单,对张先生说:“看你成绩,是个有偏爱的人。”而后一口答应,并建议他可以多研究黑格尔,结果证明,汤先生慧眼,张世英先生后来果然成为小逻辑的一代宗师。


当时的清华转系制度是很普遍的,著名的“清华四剑客”中,除了季羡林没有转系,李长之从生物系转到了哲学系,吴组缃从经济系转到中文系,林庚则从学物理改为学中文——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不过,决定陈楚生命运的,除了祖峰老师的一席话,还有一个重大事件——泰戈尔访华。


1924年4月23日,应梁启超、蔡元培的邀请,泰戈尔坐火车到达北京前门,轮流到北大、清华做演讲,还拜访了溥仪。 


 1924年泰戈尔在清华,左起张彭春、徐志摩、张歆海、泰戈尔、曹云祥、辜鸿铭、王文显


在清华的演讲是在5月1日晚上八点半,在演讲中,泰戈尔鼓励清华学子,要“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满的理想”。这场演讲中,最闪光的人物,除了泰戈尔,还有充当翻译的徐志摩。徐氏翻译泰戈尔的演说,用了中国语汇中最美的修辞,以硖石官话出之,便是一首首小诗,飞瀑流泉,琮琮可听。”


据说,泰戈尔还曾经担当中间人,试图劝说林徽因重回徐志摩的怀抱,结果失败。


 林徽因、泰戈尔和徐志摩


2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战事蔓延的速度超乎想象。7月29日、30日,北京和天津先后沦陷,三位校长已经无法返校。8月1日,教育部拟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课。第一次空袭,甚至连防空警报都来不及拉响。而由于内部混乱而烧起来的一把大火,让长沙城几乎成了焦土。


南京陷落,武汉告急,长沙危在旦夕。


1938年1月5日,梅贻琦先生召集了长沙临时大学的师生大会,正式宣告学校将为国家复兴做准备:


本校为保存文化决迁昆明开学,诸生如有愿离校参加各种国防工作者,本校当尽力介绍。愿随同前往者,每人津贴路费20元,此后课程设备等方面,当力求充实,以副有志向学诸生之厚望。


也有学生不肯走,他们联合签名反对搬迁,理由很简单,国难当头,不想当“懦夫”。北大校长蒋梦麟特地请来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陈将军对学生说:


你们是国家最后的希望,是“国宝”,倘国之大器,皆化炮灰,将来国家形势必定更加严峻,我们应当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死中求生”,中国奋起,建国更需人才,中国最好大学的学生,要完成的是后者。 



1月20日,这些“国之大器”正式踏上了从长沙转往云南昆明的迁徙之路。路线主要分为三路:


一路由女生、体弱者和大部分教师、家属组成,沿铁路和水路,经粤汉铁路到广州转香港,再乘海船到安南(今越南)海防,由滇越铁路经河口到达昆明。


一路则从长沙出发,绕道桂林、柳州、南宁,过镇南关进入越南,到河内转乘滇越铁路火车赴昆,此路由陈岱孙、朱自清、冯友兰、钱穆等十余位教师组成。


最艰险的一路,走的是陆路。经体检身体合格,体力较好的师生,由长沙乘船到益阳,再从湘西徒步穿越贵州省,凭一双脚走到云南昆明去。这支队伍中,有我们熟悉的沈从文闻一多


 ▲闻一多等教授带领的青壮队边走边玩,

被称为“湘黔滇旅行团”


一路行走之中,11级学生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堂兄),行前先在长沙购买英文小字典一册,边走边读,背熟后陆续撕去,抵达昆明时,字典完全撕光;地质学家袁复礼带领学生边走边进行地质考察,调查沿路民风;北大曾昭抡教授(曾国藩的侄曾孙),行走不抄近路,即使盘山公路也如是,被大家认为“颇具曾文正公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遗风”。


整整68天,他们用脚步丈量了1671公里。1938年4月28日,这支队伍成为最后一批抵达昆明的临时大学师生,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在路上遇到坐车前往昆明的学生,很有可能是第一路从香港到越南再到昆明的女生团。因为车上的女生,许多还穿着白色旗袍和高跟鞋,显然不大可能是徒步团的成员。


  徒步迁徙的联大师生


这些穿旗袍的女学生,很快就没这么时髦了。她们当时大概没想到,接下里,她们将面临的是怎样的学习环境。


首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铁皮校舍,它们的设计者来自明星设计cp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没钱没材料,因为实在太穷,设计方案一改再改,校舍从高楼成了平房,砖墙成了土墙。


觉得委屈的梁思成冲到梅贻琦面前,砸下第五稿设计图,说:“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给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梅贻琦回答,正是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师想办法解决。最后,124亩的校园里,只有图书馆和实验室能用青瓦做顶,教室用铁皮,至于宿舍,茅草就行了。

 

  西南联大校舍


铁皮屋顶的教室,最怕下雨,而云南偏偏多雨。电影里,同学们因为雨声太大而听不清老师讲课,老师只好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停课赏雨。这件轶事来自西南联大法商学院教授陈岱孙,陈岱孙向来很会把控时间,内容讲完,一说“下课”准打铃,唯独经常会被下雨打乱节奏,后来索性就停课赏雨,师生静坐,一心听雨。


   马约翰和学生


3


跑警报是联大学生的一项常态工作。


电影里,陈楚生拎着鸽子去跑警报,实际上,和禽类一起跑警报的教授是有的,不过,抱的是鸡,抱鸡的是金岳霖教授。

 

  ▲金岳霖


在防空洞里讲课的情节是为了电影而加出来的,给学生们讲恐龙的是第一个发现恐龙的地质学先驱袁复礼。用浓厚方言在山间讲课的是陈寅恪,这大概是艺术加工,陈寅恪眼睛不好,每当警报响起,视力不好的陈寅恪就在人群里摸索。在联大任教的刘文典总要高呼“保护国粹要紧”,组织学生们架起陈寅恪躲到防空洞。


但确实有教授在防空洞和学生讨论数学问题,这就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


要保护陈寅恪的刘文典,更著名的传言是,跑警报时看见沈从文,就对同行的学生说:“陈寅恪跑警报是为了保存国粹,我刘某人跑是为了庄子(刘文典是庄子专家),沈从文跑是为了什么?”这则脍炙人口的段子其实是道听途说,并没有实际来源,刘文典曾经到沈从文家吃过好几次饭,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电影里,王力宏跑警报的时候,喜欢到锅炉房煮糖莲子,这个典故出自汪曾祺先生的回忆文章。在汪曾祺的记忆里,有两个人不跑警报的。


一个是女同学,姓罗,一有警报,她就洗头。别人都走了,锅炉房的热水没人用,她可以敞开来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他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

  


和王力宏一样不害怕轰炸的还有外文系的许渊冲。许渊冲当时有一句名言:“大难之下,赶快读书,不要等到炸得读不成了。”1940年10月的一个夜晚,一次大轰炸过后,吴宓穿行房屋毁圯、瓦砾尘土堆积的劫墟,去新校舍讲授欧洲名著柏拉图的课,当晚仅到学生二人,其中一人就是许渊冲。


条件如此艰苦,学生和教授们却依旧坚持治学研究,因为唯有读书,才能救国。


钱穆为了写《国史大纲》,住在偏远的寺庙里,每个星期四上午坐火车到昆明,火车在中午十二时左右抵站,途经数十山洞,下午五时后抵达,课程排在晚七时,及到,时间匆促,钱穆不得不奔出火车站,径乘人力车直奔课室。


晚饭是在路上吃的,买一个馒头或蛋糕。到课堂时,发现很多校外旁听生,“争坐满室”,钱穆不得不爬上学生的课桌“踏桌而过,始得上讲台”。讲完课,已经是九点。


讲课的钱穆


4


成绩优相貌佳的王力宏因为在轰炸中失去了小伙伴,最终违背了母亲米雪的意愿当了空军,他加入的是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这个部队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飞虎队。


实际上,西南联大加入飞虎队的学生基本从事的工作都是翻译。梅贻琦曾经亲自动员学生参加翻译工作,其中包括他自己的一对儿女梅祖彦、梅祖彤。翻译经常要随突击队出征,临行前,每个人都要照相填表,有一栏写的是:“当你不幸阵亡时,如何通知你家人”。


王力宏的角色原型是沈崇诲,他是清华学生,却不是西南联大生。


在西大操场南,有一块黑色的花岗岩石板,台阶上有几束鲜花,石板上面有包括闻一多在内的43个校友烈士人名,沈崇诲的名字就在前十位里面。


 ▲石刻上沈崇诲的名字


这位只见过25个春天的烈士毕业于清华土木系,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岁沈崇诲自清华大学毕业,考取中央航空学校第三期,其目的只有一个,“吾辈今后自当翱翔碧空,与日寇争一短长,方能雪耻复仇也!”


 ▲穿着清华校服的沈崇诲(中立者)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沈崇诲加入抗战行列。一个月之后,沈崇诲率领诺克机七架,自广德出发,经长兴、吴兴前往佘山及白龙港,奉命轰炸日本船舰。任务完成返航归途,至白龙港上空时,发现大批敌舰。此时的他已发现无炸弹可供投掷,飞机内部机械忽然发生故障,难以返回基地。


沈崇诲此时的选择,要么紧急降落,要么跳伞逃生——但他的选择出乎意料,乃奋力一搏,由两千米高空,瞄准其中一艘日本船舰后,将马力调到最大,极速而下直接冲撞日,与日本军舰同归于尽。(更多中国空军的故事,参照悦读之前发过的他们是死士,牺牲时平均23岁!大陆对其一无所知,看后泪目!


沈崇诲



西南联大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8年时间,西南联大虽然只毕业了3882名学生,但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


我曾经采访过好几位西南联大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张世英先生。 


当我们聊起那段岁月,聊起他转系时在汤用彤先生的办公室里几乎要哭了神情,聊起他曾经后悔嫌弃杨武之(杨振宁的爸爸)讲课不好听,聊起躲轰炸的时候,在防空洞里打桥牌,结果英语大有长进,张先生仰着头,望向远方,忽然陷入在自己的世界里,过了五分钟,对我说:


“那时候,可真幸福啊!” 


说幸福的不止张世英先生一人。他们远离家人,吃着掺着老鼠屎和石子的米饭,随时都在死亡的边缘,这就是幸福吗?幸福,是因为虽然山河破碎,但他们少年意气胸怀家国;幸福,是因为虽然环境艰苦,他们的身边有那样一群大师,为他们传道受业解惑;幸福,是因为虽然迷茫,但他们的心里有信念,他们等着,去建设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去编织一个属于他们的梦想。


这是他们的青春,三千里路云和月,五千里家国,月儿弯弯照九州。


这是他们的,何尝不是我们的。近百年来,每一个懵懂而真实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少年时光,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一份热血青春,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担当,上一代人已经完成了,而我们呢?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 END —


本文历史部分来自公众号-山河小岁月(ID:shxsy2015):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追求一点无用,在这个处处谈论有用的世界,主聊八卦,有时夹带私货。

山河小岁月


『 要么庸俗,要么悦读 


为什么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走不远?

柴静:有些人的灵魂,能让你记得一辈子

一次性把中国茶讲清楚(建议收藏)

心理 | 怎样从微信头像、昵称了解一个人的性格

书单 | 买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

世界纷扰
唯有心灵永不止步

 悦读进化论(id:yuedujinhu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