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八届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年会暨学术大会顺利闭幕


      2019年10月12日至13日,第十八届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年会暨学术大会在中国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举办,会议以“竞技和大众体育的体育科学”为主题,分别设置了11个特邀嘉宾报告、3个午间工作坊和6个专题的60个口头报告、170个墙报交流,与会学者对运动生理与体适能相关领域科学问题进行交流。

      午间工作坊共分为3场,分别就SCI论文的撰写、投稿、修改,如何指导博士生,防止老年痴呆的方案,心理神经科学的生物力学检测技术、不同海拔环境下运动员认知能力特征影响与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等方面进行报告和研讨,使广大学者获益匪浅。香港浸会大学原协理副校长、SCSEPF学会现任理事长傅浩坚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孔兆伟

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聂金雷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周碧珠(右)

赢富仪器首席运营官赵俊


赢富仪器西北大区经理韦新

专题报告共60个,包含“体适能与健康促进”,“慢性疾病与运动”,“分子与细胞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与训练生理学监控”和“运动能力评定与竞技运动生理学监控”等主题,与会者与汇报人进行了充分交流。

墙报交流共分6个专题,分别是体适能与健康促进、慢性疾病与运动、分子与细胞运动生理学、竞技运动生理学健康、体育教学与训练生理学监控、运动能力的评定等。由墙报作者进行展示,并由专题主持人对其研究工作进行点评。

      专题报告和墙报交流为与会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运动生理和体适能科学新成果、提出新挑战、畅谈新问题、汇聚新想法的良好机会,促进了交流与合作。

2019年10月13日,大会进行了特邀报告和会员周年大会。国内知名运动生理与体适能方向专家就健康促进的方式方法和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报告,涵盖了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等多种学科。

陕西师范大学田振军教授聚焦于运动促进内源性细胞因子的心脏保护效应,发现适宜的运动可有效改善缺血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并针对细胞因子的来源进行大量工作,筛选出多种肌肉因子参与心脏保护。

山东体育学院院长毛德伟教授报告了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的生物力学研究。评定了太极拳对平衡能力、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和神经肌肉反应等的影响,并对其生物力学信息进行分析。其研究成果对老年人预防摔倒具有积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刘健康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应激与衰老促进——营养与运动对氧化还原和线粒体稳态的调控。通过整合分子生物学、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营养学和运动科学等多个学科,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稳态调节等多个方面介绍其在营养和运动改善衰老状态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并与与会者进行了积极的交流。

台湾师范大学郑景峰教授报告题目为:临界负荷评价方法的新发展。综述了近年来国际常用的负荷评价方法及其信效度检测,并指出3MT在多种运动模型中可预估CP含量,评定运动负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辉教授汇报了新型促骨再生模式与机制。其团队聚焦于干细胞外泌体研究,利用新型材料埃米银,在抗衰老、抗癌、抗菌、抗病毒、促再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霍波教授报告题目为:运动调控骨结构重建的细胞力学机制。针对运动引起外力如何影响骨内细胞的液体力学微环境以及破骨前体细胞的迁移聚集等问题进行精彩演讲。

闭幕式由澳门大学孔兆伟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焦姣博士主持。傅浩坚会长致辞并发表2018年学会周年报告,向北京体育大学资深教授、SCSEPF学会创始人杨锡让颁发“终身贡献奖”,向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向优秀专题报告和优秀墙报交流获得者颁发证书。第十九届SCSEPF年会承办单位山东体育学院进行了展示。

杨锡让教授

SCSEPF学会理事会成员

     本次会议的召开,给全球运动生理和体适能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尤其是特邀嘉宾分别就其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使广大科研工作者收获颇多,共享学术盛宴。

     作为此次会议的东道主,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高度重视筹备工作,积极做好学术研讨组织工作和来宾的服务工作。陕西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学科的发展,持续加大对体育学科的关注和投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群体竞赛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公共体育教学部3个系(部),有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文化研究基地等2个基地、陕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研究与发展中心、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心,运动生物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和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97名,其中有教授副教授51名,有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师德标兵、宝钢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和师德楷模、省级教学名师5人,有国际级、国家级裁判11人。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共有17位成员,形成了稳定的四个研究方向,包括运动与心血管健康、运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疲劳检测与改善、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20余项,发表SCI/SSCI/CSSCI研究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


           

文   字:刘    芳    蔡梦昕  

图   片:程志伟    姜沛钊      

编   辑:刘    芳

审   核:史    兵    田振军    张   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