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阅读▏白岩松: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输得体面,并且有尊严
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象,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从不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往往不择手段。
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我记住了这句话。一方面,它让我更加明白,体育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有时,离故土越遥远,感受就越清晰。
仔细想想,在我们的人生中,谁能够躲得开失败?谁躲得开挫折?可是如果从小到大,我们都没有接受过挫折与失败的教育,不能够体面且有尊严地面对失败,成功又有说明意义呢?
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输了一场球,有一帮人居然痛苦了一夜,集体和大酒。很多年之后,突然一回望,才知道和后来所经历的一切相比,那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失败,而且是多么美好和难忘的失败。可是当时,我们以为是世界末日来了。
因失败而伟大
其实,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N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对吗?
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别姬了。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大家只记住了他成功那一点—虎门销烟,但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去职。从当时的官场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
好了,我们不说具体的人了。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所以这一系列的举例,都是为了说明,补上“失败”一课很重要,对此时的中国和每一个中国人,是多么重要的事。
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要论失败的话也登峰造极了,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当中。如果不是彻底的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中文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莫扎特,我不止一次去过他的故乡萨尔茨堡。他生前在家乡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屡受排挤,命运多舛。但他又是一个天才,天才到什么地步?他一生中创造的音乐作品,交给普通人抄谱,都未必抄得完。在他的音乐中,你听不到失败,听不到挫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所有的难言之隐。他的音乐,永远是人世间原本美好的那种存在,这是一个太奇妙的事情。
另外还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那些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太好了,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屡屡被排挤,被贬谪,但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别出心裁的出口,否则“东坡肉”是哪儿来的?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去看,我们应该知道,失败有时是需要的,而且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失败是一门必修课
人如果一直处于“成功”的状态,慢慢也就麻木了,所谓温水中的青蛙,你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反倒是时常降临的失败与挫折,是上帝对你的一个提醒,让你从“失败”这门课里,接受某些教育。
我采访过一位企业家,问他喜欢什么样的司机,他说他喜欢出过车祸的司机。为什么?出过车祸的司机比其他人更懂得安全驾驶的重要性。这是二十多年前我听到的回答,当时还不是太理解,越往后越觉得有道理。司机都是新的猛,越老越谨慎,因为刚开车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没有经历过失败,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中。当你亲身经历了糟糕的事故,才会越老越谨慎,越老越小心,越老越知道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挫折与失败就是这样成为一种教育。
在一个人的成长当中,智商很重要,但到了我这个岁数就会明白,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智商决定你有资格与谁竞争,而情商决定最终谁能赢。在同一所学校学习,智商是相差无几的,但走出校门之后,谁更可能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恐怕更多靠情商了。情商更多体现在:与人合作,对社会的了解,对自己的心里调控,经得起失败,经得起表扬,让自己走得稳,走得远,内心强大而不失趣味,永远对前方保持好奇……
败局催生变局
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是变革的机会。任何失败都可能是上帝对你的提醒,让你静下来思考,改变原来的路径。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体育赛场上永远是“胜者不变败者变”,生活中,往往也是这样,被挑战者以不变应万变,挑战者才要出奇制胜,失败逼迫人们不得不变革。
拉开改革大幕的邓小平,何尝不是在挫折与失败当中才真正想明白的领导人。谁能说他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就已经高瞻远瞩,看到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正是他所谓的“三起三落”的过程当中,尤其是“第二落”和“第三落”,在江西走出了“邓小平思想”这条路。一定是巨大的挫折促使他真正冷静下来,清醒意识到问题之所在,并且做出了新的决定。
因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现在的GDP成为世界第二,从购买力角度来说应是第一。回头来看,恐怕应该“感谢”当初的大失败,逼迫我们走向变革。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成败不在当下,而在历史
应该说,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能够立即转化为成功,有很多失败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但需要时光的追认。
比如在疯狂的年代里,马寅初是失败的,梁漱溟是失败的,张志新是失败的,遇罗克是失败的……不仅观点或作品被批得体无完肤,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不太认同“公道自在人心”这句活,为什么?当初,批马寅初的不也是人吗?批梁漱溟的不也是人吗?夺去张志新和遇罗克生命的不也是人吗?有时公道并不在人心,但时间,却可以将失去的公道追讨回来。
所以,在一个大时代里,如果你受到很多委屈或者不平的待遇,别着急,把它交给时间。不能简单地以当下的得失论成败,很多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此时的一个世俗观念,或者某种立场下的判断而已。
做人,要有一种心理准备:历史上见,时间上见,不能总是当下见。当你一门心思,只想成为现实中的成功者,也许就会失去历史与时间,甚至成为历史的阶下囚。
如果老舍先生能有一颗更强大的心脏,相信公道总会降临,也许就可以熬过最黑暗的日子。如果傅雷先生多活二十年,又能为世人多翻译多少伟大的作品。一方面,我们感谢他们的情怀与刚烈,另一方面又会有些难过,如果他们相信时间与历史呢?
回到体育中,很多人问我,哪个项目和人生最为相似?我说是跳高。即便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手,即便你已经获得了最终的掌声,也仍然要把横杆再升高一厘米,进行又一次的冲刺。跳高就是一种这样的运动:你一定要以最后一次的失败,来宣告你的成功!
我希望我的人生如此!
【作者简介】白岩松,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央视资深新闻人,主持《新闻周刊》《新闻1+1》等栏目。本文来自他的新书《白说》(长江文艺出版社)里的第三章节,考虑到文章较长,我平台进行了必要的删节整理,版权归作者与出版社共同拥有,转发务请备注来自“溪流的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平台整理。
马上就要迎来“五一”国际劳动节了,在此,我平台预祝朋友们五一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