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项目公示▏“海洋环境安全保障”(2017第二批)申报项目揭示

2017-06-03 溪流之海洋人生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组稿/溪流


2017年6月1日,科技部公示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8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的项目信息,公示时间为2017年6月1日~6月7日。其中“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由科技部会同国家海洋局、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以及福建省、广东省、青岛市等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编制。

本专项紧紧围绕提升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的需求,分三个子项来研究达成:①重点发展海洋监测高新技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培育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仪器装备自给能力提升到50%以上;②重点发展全球10公里分辨率海洋环境预报模式(海上丝绸之路海域4公里分辨率),提供多用户预报产品并实现业务化运行;③重点构建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平台技术体系,实现平台业务试运行,支撑风暴潮、浒苔、溢油等重大海洋灾害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

2016年第一批执行期自2016年至2020年,共启动了26个项目,在海洋声学探测技术、海洋动力和遥感探测技术、全球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研发、海洋动力环境大数据分析技术、海洋动力和生态灾害控制技术、“两洋一海”海洋动力环境立体观测示范系统等研究内容进行了部署。2017年(第二批)支持19个项目,国拨经费概算约2.75亿元,针对海气界面观测浮标与潜标国产化技术海洋生态传感器研发海洋工程动力环境精细化保障与评估技术海上搜救技术和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支撑技术等研究内容进行部署。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配套比例不低于1:1,本专项执行期均为3.5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现把2017年(第二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所含的19个分项的项目名称、牵头单位、项目负责人、中央财政经费、项目实施周期、项目内容与考核指标等情况详细说明如下。

一、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新技术

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

⒈项目名称:海气界面观测浮标国产化技术研究

牵头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项目负责人:李林奇

中央财政经费:1000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

研究内容:研制海气界面观测浮标,同时具有剖面测量温盐和流速参数的能力。

考核指标:浮标布放水深≥4000米,剖面测量1000米独立供电,在位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⒉项目名称:准实时传输深海剖面锚系观测潜标研发

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于非

中央财政经费:968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

研究内容:研制具有准实时通讯、水下剖面同步测量功能的锚系观测潜标系统。

考核指标:潜标系统每天数据通讯次数不小于1次,同步剖面最大观测水深不小于2000米,同步测量采样周期不小于1小时,同步测量时间误差小于60秒。国产化率不低于90%,通过海上试验验证。

⒊项目名称:海岛及滨海湿地鸟类在线监测传感器研制

牵头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项目负责人:郑红

中央财政经费:588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发海岛/滨海湿地重要鸟类及其环境参数实时集成在线监测技术装备。

考核指标:鸟类识别传感器可对我国10类以上海鸟的识别准确率达80%,可用于海岛/滨海湿地鸟类自动监视监测。

⒋项目名称: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的研制及系统优化

牵头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项目负责人:毕洪生

中央财政经费:558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发海洋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

考核指标:浮游生物监测传感器可对我国近海5类以上优势浮游生物类群准确识别率达90%。

⒌项目名称:海水总氮总磷在线监测仪器研制及产业化

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鱼卫星

中央财政经费:422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发海水总氮总磷含量在线监测仪器。

考核指标:海水总氮总磷含量传感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仪器产品先进水平,建立产业化基地,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通过海试验证或现场实验验证。

⒍项目名称:海水总有机碳光学原位传感器及在线监测仪研发

牵头单位:燕山大学

项目负责人:毕卫红

中央财政经费:579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发总有机碳含量在线监测仪器。

考核指标:总有机碳含量传感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仪器产品先进水平,建立产业化基地,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通过海试验证或现场实验验证。

⒎项目名称:海水总碱度在线监测仪器的研制及产业化

牵头单位:厦门大学

项目负责人:陈进顺

中央财政经费:476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发总碱度含量在线监测仪器。

考核指标:总碱度含量传感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仪器产品先进水平,建立产业化基地,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通过海试验证或现场实验验证。

二、海洋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技术

⒏项目名称:“两洋一海”区域超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短期数值预报系统研制

牵头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戴德

中央财政经费:1678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究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与方法,研究新型区域多圈层耦合模式框架及动力降尺度技术,自主研制“两洋一海”超高分辨率新型大气-陆面-海洋多圈层耦合的短期数值预报系统。

考核指标: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能阐释“两洋一海”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特征;建立适用于“两洋一海”复杂地形区域的多圈层耦合数值预报系统,分量模式水平分辨率优于4km,实现对次网格过程的表达,短期预报时效不少于7天,预报和预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业务单位试运行不少于9个月。

⒐项目名称:“两洋一海”区域超高分辨率多圈层耦合延伸期预测系统

牵头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项目负责人:张绍晴

中央财政经费:1574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自主研制区域多圈层耦合的延伸期预测系统。

考核指标: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能阐释“两洋一海”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特征;建立适用于“两洋一海”复杂地形区域的多圈层耦合数值预报系统,分量模式水平分辨率优于4km,实现对次网格过程的表达,延伸期预测时效不少于30天,预报和预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业务单位试运行不少于9个月。

⒑项目名称:海洋工程动力环境精细化预报与安全保障及评估技术研究

牵头单位: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董国海

中央财政经费:2819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自主研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航道、海峡桥隧等若干关键节点多要素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研发数值预报解释应用技术和保障产品;研究波流相互作用、港湾振荡、泥沙冲淤等小尺度过程的精细化预报技术,发展海洋工程安全保障和评估技术系统。

考核指标:建立海洋环境精细化预报系统,数值模式分辨率优于1km;建立海洋工程安全评估技术系统,波流局部冲刷深度预测误差小于15%,港湾振荡预测波高误差小于15%,基槽与航道骤淤预测精度达到0.1m。

三、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环境

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

⒒项目名称:我国近海致灾赤潮形成机理、监测预测及评估防治技术

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俞志明

中央财政经费:1498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近海主要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机理和演变规律;研究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测(警)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研发针对生态灾害的快速检测、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研究生态灾害过程与近海生态环境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

考核指标:掌握我国近海生态灾害的发生风险、演变趋势和关键影响环境因素;建立生态灾害预警模型,实现业务化应用;研发2~4种可商品化的赤潮毒素快速检测产品;研发核电站取水区等重要水域有害赤潮的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制定灾害分级预警标准。

⒓项目名称:我国近海水母灾害的形成机理、监测预测及评估防治技术

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李超伦

中央财政经费:1500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近海主要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机理和演变规律;研究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测(警)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研发针对生态灾害的快速检测、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研究生态灾害过程与近海生态环境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

考核指标:掌握我国近海生态灾害的发生风险、演变趋势和关键影响环境因素;建立生态灾害预警模型,实现业务化应用;研发核电站取水区等重要水域有害水母的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制定灾害分级预警标准。

⒔项目名称:近海病原微生物灾害形成机制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牵头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项目负责人:樊景凤

中央财政经费:1498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近海主要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机理和演变规律;研究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测(警)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研发针对生态灾害的快速检测、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研究生态灾害过程与近海生态环境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

考核指标:掌握我国近海生态灾害的发生风险、演变趋势和关键影响环境因素;建立生态灾害预警模型,实现业务化应用;研发2~4种可商品化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产品。

⒕项目名称:我国近海典型外来生物入侵灾害风险防控技术和装备研发

牵头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项目负责人:潘新祥

中央财政经费:1488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究我国近海主要海洋生态灾害发生机理和演变规律;研究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预测(警)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研发针对生态灾害的快速检测、防控和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研究生态灾害过程与近海生态环境安全的相互作用关系。

考核指标:掌握我国近海生态灾害的发生风险、演变趋势和关键影响环境因素;建立生态灾害预警模型,实现业务化应用;研发船舶压载水中外来生物检测与灭活装置,10~50μm活体浮游生物检测限优于10个/ml,时间不超过30分钟。

⒖项目名称:海上搜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牵头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项目负责人:牟林

中央财政经费:1886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研究分类失事目标入海后漂移规律及快速预报技术、海上救援气象和海况条件快速预报技术;研发北斗船载及个人无线电示位标、智能搜救系统监控、恶劣海况遇险人员搜救和撤离协同作业应急演练等应急保障技术。

考核指标:海上搜救漂移预测模型失事目标类型不少于5种,12小时预测位置误差不超过3km;北斗示位标的技术要录和频率使用符合国际标准,能够匹配国际通用的星基网络遇险搜救工作模式,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预报模型在重点区域实现业务化和标准化运行,搜救和撤离协同作业应急系统在业务部门连续运行不少于6个月。

四、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支撑技术

⒗项目名称: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

牵头单位:厦门大学

项目负责人:商少平

中央财政经费:2465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立体观测/监测系统总体设计;集成自主研发的海洋环境在线观测/监测设备和有关模式,构建海洋生态环境立体观测/监测系统,开发生态灾害防控决策支持系统,并在示范区域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监测要素不少于50个,实时数据获取时间不超过1小时;主要生态灾害24~72小时漂移预报精度不小于80%;决策支持系统与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对接;示范运行时间不少于1年。

⒘项目名称: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集成与应用示范

牵头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项目负责人:夏登文

中央财政经费:3266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开展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总体设计;集成自主研发的天基、空基、船基、岸基海上目标监测识别技术装备和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与通信技术装备,形成具有大范围早期预警和连续跟踪能力的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在重点海域进行常态化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海上目标识别与监视系统,具备海上目标识别、侵权目标发现与跟踪产品制作功能,示范运行时间不少于1年。

⒙项目名称: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搜救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

牵头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项目负责人:黄娟

中央财政经费:1380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针对海洋溢油、危化品及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海上突发事件,集成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据,研制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针对海上失事目标,集成海上搜救监测/预报数据,研制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开展业务化应用。

考核指标: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决策支持系统和海上搜救决策支持系统具备备选方案自动生成与辅助决策分析、多协作主体任务分发等功能,与国家海上搜救信息系统对接,在业务部门连续运行不少于6个月。

⒚项目名称:自主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适用性研究

牵头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李铁刚

中央财政经费:1930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3.5年

研究内容: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技术、海洋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技术、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的适用性研究并推广。

考核指标: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置试验区4~5个;提供海洋联合观测数据共享服务。

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公示受理联系方式如下:联系人为韩鹏,联系电话010-58884875,传真010-58884870,电子邮件hanpeng@acca21.org.cn。如对以上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在公示期内(2017年6月1日~6月7日)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本文内容来自科技部21世纪中心网站及其他资料收集,由溪流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如需转载,务请标明来自“溪流之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平台,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推荐

项目公示▏“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2017第二批)申报项目揭示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