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动态▏印尼海域布下最大潜标阵列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深海水样采集布放深海潜标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第四次印尼海综合科学考察实验圆满结束。自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与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每年在印尼海开展联合海上调查航次,迄今已成功实施4个航次,通过逐次布列潜标,目前已形成印尼海域最大的潜标观测阵列。

取得大量海洋生物等样品和数据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使用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的Baruna JayaVIII科考船,于9月15日从雅加达出发,在印度尼西亚内海进行了为期62天的现场综合调查,圆满完成各项科考任务。航次首次完成了印尼东部海域南北大断面的全水深测量。印尼海的深层通道都在其东部海域,历史上对这里的测量很少,尤其缺乏深层的盐度数据。本次实验获得了印尼东部海域从源头的马鲁古海峡和哈马黑啦海,经利法马托拉海峡、塞莱姆海、班达海到达翁拜海峡和帝汶海,进入印度洋的东部南北大断面的全水深温盐数据,对于理解印太深层交换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此外,航次共完成地质柱状采样3个,取得了大量海洋生物、生态、化学和沉积物样品和数据,首次对印尼内海的微塑料分布进行了大规模调查,数据对于揭示和理解印尼海环境现状及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形成印尼海域最大的潜标观测阵列

负责该联合航次的首席科学家、创新群体负责人、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袁东亮介绍,本航次顺利完成了印尼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潜标阵列的维护和拓展,对2016年布放在印尼海的10套潜标进行了维护并重新布放,其中在莫洛泰岛北部的西边界流强流区新布放了潜标,为历史上首次。此外还帮助美国科学家完成了望加锡海峡潜标布放,开辟了中美印尼三方国际合作的先河。目前三方在印尼海布放的同步潜标观测已经达到11套,加上中国在印尼海源区(2套)和西太平洋主流系(26套)的潜标网,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该海域历史上最大的潜标观测阵列,中国科学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这些潜标的观测数据对于理解西太平洋环流变异以及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事件的预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本次中-印尼联合科学考察,由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鳌山科技计划”等项目资助,共有26名科学家参加考察,其中中方人员6名,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厦门大学。航次共回收10套潜标,新布放11套潜标,其中包括1套替美国在望加锡海峡布放的潜标。完成CTD站位107个,投放探空气球82个,漂流浮标16个,获取了印尼海水文气象、海洋生物生态、化学和沉积物的丰富的观测数据和实验样品,为认识印尼内海环流、其与西太平洋环流的相互作用,以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等提供了宝贵的现场观测数据。

印尼海联合科考已实施四个航次

自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与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每年在印尼海开展联合海上调查航次,迄今已成功实施4个航次(2014-2017),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和经验。通过4个联合航次,成功取回了布放在马鲁古海峡的深海潜标,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马鲁古海上层海洋环流的长时序测流数据,事件覆盖整个2014-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过程。 2017年回收了在哈马黑啦海、利法马托拉海峡、望加锡海峡、萨武海、帝汶海布放了一年的10套深海潜标,并新布放了10套深海潜标,这对研究印度洋环流受印尼海环流影响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印尼科学院海洋研究中心的印尼海国际合作调查已经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印尼海观测计划,可与历史上的国际海洋观测计划,包括Arlindo和INSTANT等,形成良好互补。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网

相关阅读推荐

海洋技术▏固定式水声监视网及其展望

海洋技术▏欧洲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院士论坛▏吴立新等:物理海洋观测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海洋论坛▏物理海洋传感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