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珍惜自然资源,呵护我们的家园
1970年4月22日,美国公众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自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保运动。这场规模盛大的群众性运动,促使美国政府于上世纪70年代初通过了水污染控制法和清洁大气法修正案,并成立了美国环保局。从那以后,美国民间组织提议把4月22日定为“地球日”。后来,这个纪念日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而日趋扩大并超过了美国国界,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今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要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开展科普宣传。2018年地球日的主题确定为“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活动周从4月22日开始至4月28日结束。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并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极其有限,我们当代人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对于我国来说更是如此,尽管自然资源总量较多但人均少,而且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自然资源不足。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为此,在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调整了有关职能,新成立了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行使各种自然资源摸清底数、确权登记、用途管制等职能,而生态环境部则侧重于生态环境、污染排放等方面的监管执法。
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改善了国土、住建、林业等部门职能交叉、管制重叠、标准不一等现状,把前期的调查和规划合并在一起,实行多规合一,共同对自然资源进行监管和空间规划布局。生态环境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增加了“生态”两字,意味着管辖范围更广,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整体来保护,环保职责得到了空前加强。同时,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的成立,将决策者和执行者分离,将执行者和监督者分离,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发生。
就我国土地资源来说,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仅及世界人均 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人均排在世界第 67位。而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上海、天津、海南、北京可供开垦的未利用土地接近枯竭。
我国相对较好的是森林资源,尽管总量相对不足,但通过多年来进行的森林“双增”活动,中国的森林面积从1990年到2015年增长了11.2亿亩。为7亿多农村人口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出了最好的诠释,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林业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早在2005年的8月15日,在浙江安吉余村,习近平主席就首次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着力治理环境污染,牵系着百姓生活冷暖,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让自然资源更加有序合理开采,不已破坏环境为代价,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凸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体现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
说到对自然生态资源的规划与保护,不能不提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体现了青海人民对中华子孙后代绿水青山的付出。三江源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是全国乃至全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此,这三江流经我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全国66%的地区。顺应自然,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青海人民一直在行动。
一方面由于青藏高原地质发育年代轻,现代冰川还有较多分布,至今地壳仍在上升,高寒生态条件不断强化,致使成土过程中的生物化学作用减弱,土壤大多厚度薄、质地粗、保水性能差、肥力较低,容易受侵蚀而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三江源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有野生动植物223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生息繁衍着藏羚羊、雪豹、黑颈鹤等特有珍稀保护物种,是全球“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
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2018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包括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等地,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垃圾不落地,出门即分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生活福祉和民族未来”,等等理念如今已经在三江源流域人民心中扎根,为的是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为的是三江源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久利用,为的是让格桑花盛开,让碧水流淌、祥云飞翔。
同时,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各国都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列为重大发展战略。目前,我国海湾污染、岸线破坏、填海造地失控等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进行海陆统筹、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也是人类共同的使命。当前,由于人类活动排放CO2的持续增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成为一系列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沿海国家,尤其是岛国将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巨大威胁。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所产生。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最近十几年海洋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海不同区域均成上升趋势,年际变化量渤海为3.5mm,黄海为2.9mm,东海为2.4mm,南海为10.0mm,以南海的海平面抬升最为明显。海平面上升会引起近海和海岸带的一系列环境生态变化,如近岸低地淹没,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加剧,红树林生态衰退等。中国沿岸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四个典型脆弱区分别是渤海湾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沿岸、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
除了海平面上升外,大家还可以感受到我们身边的地球的其他变化。冰川在悄然融化,沙漠被风沙肆虐,淡水资源正在减少,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糟,等等,大家都在抱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下面就用数据来说话。
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正由沃土变成荒漠,我国的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在今天的地球上,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加剧了温室效应;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在中国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有5000种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致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好在人类最擅长的就是反思,“世界地球日”活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寻找生活与自然的最佳平衡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切还来得及。万物始于地球,人类亦是如此,在蒸汽机没有出现之前,人类依附于地球,在跌跌撞撞中探索自然的奥秘。当街道的喧嚣淹没在机器的轰鸣里,人类不再亦步亦趋,城市让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地球变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来拯救已经被破坏的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呵护我们的家园,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应该面对的责任。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或许你一个小小的环保举动都能让环境得到一点改善。那么,为了我们的地球,是不是可以来做点什么呢?
相关阅读推荐
政务解读▏《浙江省河(湖)长设置规则(试行)》正式印发,看看你家门口的河(湖)由谁管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