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视点▏关于尽快建立江苏海洋大学的思考

王兴强 曹梅 溪流之海洋人生 2023-05-07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连云港位于横贯我国大陆东西的陇海铁路东端,集港口、海滨和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于一身,港阔水深、终年不冻,五大运输体系齐全,山、海、岛、礁、滩和河等优质资源汇聚,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作为亚欧大陆桥头堡和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在江苏海洋经济崛起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几年,连云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现代海运物流业、滨海旅游业和现代海洋渔业,新兴海洋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海洋产业群不断发展扩大,港口吞吐能力显著提高,沿桥经济快速发展,为打造国际一流的深水大港打下了良好基础。去年,连云港海洋经济突破700 亿元大关,正在向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和山海相拥的旅游城市进发。在连云港创建江苏海洋大学,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和海洋产业基础。作为连云港唯一的本科院校,淮海工学院自创办以来秉承立足港城、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敏锐地洞察市场,科学地决策定位,牢牢地把握机遇,伴随着海洋世纪的脚步,在涉海人才培养、海洋科技服务等方面积极付诸行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聚集了一批与海洋科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科研人才,学科齐全,海洋水产、海洋化工和海洋生物医药等科技开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海洋特色学科群基本形成,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声誉,已具备创建江苏海洋大学的基本条件。

依托淮海工学院整合江苏海洋教育科技资源创建江苏海洋大学,为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使其成为支持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基地,无论从我国蓝色经济带和蓝色教育带的均衡布局、协调发展的规划要求来看,还是从江苏海洋高等教育的格局构成来看,都是合适的,而且是必要的,可有力推动连云港及苏北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填补江苏省内海洋经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空白,对江苏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和建成海洋经济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近两年,江苏海洋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现代海洋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淮海工学院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应抓住历史赋予的重要机遇,集中力量创建江苏海洋大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强涉海学科专业建设,改善学术创新环境,强化科教兴海意识,提供开发海洋的尖端技术,培养基础好、素质高的复合型海洋科技人才,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在国内外有影响、省内有独特地位和鲜明海洋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为江苏海洋科技开发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具体措施如下:

一、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江苏海洋开发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去实施,海洋开发成败关键在人。目前江苏海洋开发的效益不够高,集中体现在人才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由于部门分割,如何合理用好现有海洋人力资源,组织联合攻关研究,为江苏海洋开发服务,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在全社会养成尊重科学、知识和人才的良好氛围,贡献突出的海洋人才应赢得全社会的尊敬和羡慕。只有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自觉地爱惜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和造就人才,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提高江苏海洋界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在国内海洋界中的竞争力。要形成有利于培养、发现、选拔、引进、培训和交流人才的大气候,把人才战略提到江苏海洋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的首位,拓宽渠道,放开手脚,大批量地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扭转人才不足的局面,促进省内海洋人才的培训和交流,从海洋从业人员中发现高水平的海洋人才,真正使用好现有的海洋人才,千方百计地留住海洋人才,形成一支担当起振兴江苏海洋事业的人才大军。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

二、健全人才激励措施,挖掘人才

人才是事业之本,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淮海工学院一直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规划建设,着力更新用人理念,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模式。按照双向选择、竞争择优的原则,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形成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有力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拓宽渠道,积极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对于高级海洋人才可以允许保留双重国籍。建立留学人员数据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海外人才招聘,重点引进一批能够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学科发展的高层次留学人员。采取鼓励政策,通过良好的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科技、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支持科技人员创办、承包、租赁各种海洋经济实体,创造必要的条件,吸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科技、管理人员投身海洋开发。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坚决贯彻按劳付酬政策,搞活工资分配机制,大幅度地增加高层人员的收入。拉开分配档次,让贡献突出的海洋人才获得高额报酬。

三、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海洋高等教育、海洋科研院所和海洋科技企业共同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海洋高等教育所具备的独特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优势,使其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成为主要的资源中心。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作支撑,涉海高校不仅应成为培养海洋开发人才的摇篮,而且还应成为生产、科研、技术服务的综合实体。海洋高等教育凭借着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设施设备齐全,除发挥育人功能外,还可以发挥海洋科技开发、技术辐射、生产经营、咨询服务等功能,海洋高等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广大海洋从业者开展现代海洋科学知识和技术培训,为海洋经济服务。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一批新型的科技企业,从而带动了地方海洋产业的发展。产学研结合,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或企业集团,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构建海洋产业技术联盟,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实行高校、企业、政府和中介机构联动,动员金融、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融资,大力实施创新载体打造工程。高校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提高与企业的融合度。重点扶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增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与科技兴海相结合,建设中试基地,加快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建立示范基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企业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产业发展,促进苏北高等教育与企业深度融合。淮海工学院着力按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发展战略,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沿海发展结合起来。

四、加强交流合作,培养海洋师资人才

经济全球化带来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国际性的人才,需要更多献身海洋事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海洋师资队伍。国际社会和海洋经济强省在海洋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和成果,值得江苏科学家、企业家和政府管理人员认真借鉴和吸取。加强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借他们的海洋教育科研力量培养本省海洋师资力量,弥补短期内人才、科技水平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搭建一批和国际接轨的科技平台,汇聚国内外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设一支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创新队伍,从而提高高校的综合实力及学术水平。结合江苏海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把对口的海洋师资人才作为本省紧缺人才,给予优惠政策,直接从外部引入。通过引进、培养、聘用并举的政策,引进和培养博士、教授、专家等,由此带动整个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这是江苏省短期内解决海洋教育师资人才匮乏的一条捷径,也是增长见识、学习经验、促进交流的必由之路。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作用,吸引海洋产业的高新技术项目在国内研制和开发,并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为其提供各种优惠扶持。鼓励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赴国外相关机构进修访问和参加高级研讨班等学习交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科研骨干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活动,积极引进国外高层次科技人才,特别是促进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尽快造就一支具备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的创新人才队伍、人事代理,推动海洋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配套改革。

【作者简介】作者/王兴强 曹梅,来自淮海工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第一作者王兴强,1975年出生,男,山东济宁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科学;本文来自科教文汇20185(下)),参考文献略,用于学习与交流,版权归作者及出版社共同拥有。


相关阅读推荐

新闻追踪▏淮海工学院成功举办2018年江苏省涉海类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

作品展示▏张阳:智能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新闻资讯▏每张地图都是全新挑战--记上海市测绘院进博会导览图设计团队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