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证实,华北是我国氨气最大的“热点区”|研究

2018-03-14 环境与健康观察

导  读


研究证实,华北是我国氨气最大的“热点区”,浓度异常高,空间覆盖范围广;华北氨气沉降量不足氨排放的一半,区域大气氨已经过饱和,且可能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2018年3月14日),原题为“大气所在氨气浓度观测和干沉降研究中取得进展”


氨气是大气中最主要的碱性气体,在气溶胶成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引发重霾污染和过量氮沉降的关键前体物。氨来源复杂且在大气中相态转化多变,我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尚未对氨排放进行有效管控,是一种非约束性污染物。过去十几年,卫星观测到全球主要农业区的氨气柱浓度呈现上升趋势,但近地面氨气观测资料在区域尺度上较为缺乏。我国氨排放量大,空间分布不清晰,来源存有争议。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团队于2007年引进意大利被动扩散吸附技术,并在华北地区组建了10个站点的研究网络,长期开展氨气浓度及干湿沉降观测。2015年,该团队博士潘月鹏将研究网络扩展到全国不同下垫面类型的53个站点。观测发现,我国北方氨气浓度显著高于长江以南地区;在不同区域内,城市站点观测到的氨气浓度与农田站点相当,且显著高于森林、草地和高山等站点。


研究证实,华北是我国氨气最大的“热点区”,浓度异常高,空间覆盖范围广;华北氨气沉降量不足氨排放的一半,区域大气氨已经过饱和,且可能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该研究提示氨气减排不仅需要考虑农(牧)业氨,非农业氨(尤其是工业)排放也需要关注。同时,城市内高浓度氨气与大气污染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大气所在氨气浓度观测和干沉降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推荐


中国科学家在《Cell》发文系统评述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形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最大家谱揭示环境对寿命影响:寿命长短与遗传因素关联有限|研究


Nature:肠道菌群构成和饮食与生活方式相关|研究


过度食用高度加工食品或增加患癌风险|研究


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2月27日在京发布|关注


国际人体微生态科技发展报告----2017年度|关注


《麻省理工技术评论》选出2018十大突破技术|观察


人类为何具备高级思维能力?因5亿年前远古病毒入侵|研究



我们是“环境与健康观察”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


扫一扫,识别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