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常态化,我们应该培养哪些底层能力?

图图的妈妈 三个妈妈六个娃 2023-01-19


文 | 图图妈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ID:pkumum


我家老大图图今年三年级了,最近几周和所有的中小学生一样,在家上网课。

其实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三年前他刚作为一名小学生,就经历了整整一学期在家上网课。

所以,他的求学生涯就是从线下线上结合开始的。网上有段子说,这届孩子的学历都是函授来的。


至今还记得2020年的春节,订好了年夜饭和初二启程去西安的旅行计划,都被疫情的新闻打破了安排。

对于新冠、疫情、疫苗、隔离、停课不停学、居家办公等等,这些词儿和事件在很多人生命中都是第一次遇到。

此刻回头看两年多前,一定没有想到的就是这场疫情反复持续了很久。所以此刻看未来,大多数人的预期是悲观又客观的,我们要和病毒共存很久,疫情常态化已成定局。


这场疫情之下,无人能幸免,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

对于打工人,不仅要居家办公,还要考虑行业不景气的职业危机;
对于老板,尤其是从事线下实体生意,餐饮旅游服务行业的,来不及怨天尤人,只能尽力止损;
对于孩子,要学会戴口罩,学会上网课,学会在家自己学自己玩;
对于每个成年人,衣食无忧地过了半辈子,终于意识到囤货囤粮是必备技能;
对于所有人,这场疫情的心理影响也已经悄然发生,还在继续演进。

换个角度想想,疫情没人希望它到来,但生活从来就不是如我们所愿。这次的疫情就是一堂活生生的“应对变化”教育课,对于孩子、对于家长,对于每个人都是。

既然来了,就面对它,“利用”它,所有的事情拉长时间来看,一定是正反两面的作用都有,学会在任何经历中培养自己应对的能力,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成长策略。


所以,不妨在居家的日子里或者郁闷的生活中,利用这次疫情培养这几项重要的底层能力。



独处的能力


没错,第一个能力就是“独处的能力”,如果以前的生活中都没意识到这是个重要的能力,如果你还把“独处”仅仅理解为不怕孤独,那这次疫情的经历,一定是个好机会来锻炼这种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喜欢热闹,尊崇合作,我们也一直在鼓励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没错,但仅仅有社交能力甚至依赖外部是不对的。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居家办公的头几天还是舒适放松的吧,但一个星期之后你会发现效率变低了,在家里谈自驱力纯属理论;你开始怀念那个中午一起和同事午饭的时光,开始觉得有老板督促业绩其实也不差;


对于孩子,要求他们对着镜头里的老师谈自律和纪律,也是难为孩子,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还能在家玩一阵子,如果是独生子女还不能下楼活动,那孩子真的一周两周就坚持不住了;


一开始放假在家觉得好轻松好自在,一周以后心中开始慌了,因为没了方向没了节奏,开始担心自己工作不保,担心自己生活不规律身材走样,开始发现有规律的生活原来是种幸福。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我总结了三个阶段和方法:


1、因为孤独、未知、找不到同伴产生的惶惶不安,一心想逃出寂寞,这通常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建议先给自己一个暗示:“独处也是段美好的时光,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2、建立起有规律有目标有条理的生活节奏,充实自己的时间,这是对付寂寞和不安的有效手段,每天按时起床,收拾好自己的衣着和心情,认真充实地对待每一天。


3、学会在独处中提升自我。如果只做到前两点,你只学会了应对孤独寂寞,但没有学会独处。

独处的本质是学会建立内心的秩序和思考,灵魂只能独行,很多伟大的作品和思考都是在独处下完成的。利用这段时间,总结思考沉淀,培养爱好兴趣,都是更高阶段的独处。


求变的能力


在困境中求变,是所有人都重视的能力,关键是如何做到。


今天我的朋友圈有这么一个内容:


其实,这只是众多线下实体谋求生路的一个缩影,遇到困难和局势的变化,先解决眼前的问题,想出路想办法。


但这只是个表象,其实如何求变,是个很复杂的心力和脑力双重作用的结果。


1、比起解决方案,第一步是要调整心态,接纳变化,而不是抱怨埋怨。


千万别觉得这句话是废话,相反这个心态决定了你是正面应对还是被动应对,结果会截然不同。比起”思路决定出路“,更高维度的影响来自于”心态决定命运“。


2、寻求事物的本质去解题。


遇到变化,容易慌乱,容易急于出招,把快速反应作为了目标,这样很容易犯错。就像上面的例子,核心是理解餐馆的生意模式核心是流量*转化率*翻台率,在如今的情况下,这三个本质逻辑依然没变,但没了翻台率,那就继续寻找“流量”在哪里,“转化率”如何提高。从本质来思考,就是我们说的“不变应万变”。案例不可复制,逻辑才可复制。


3、危机并存,不是鸡汤,是真理。

说了再多心态和方法,都有可能因为外界环境无法度过这次危难,但每段经历都是沉淀,今天的总结会成为明日的经验。所谓的“得与失”都是在某个时点下来谈,因为疫情不能出国读书的孩子,因为疫情倒闭的线下实体,都会迎来新的机会,取决于你把新的变化当作被迫次优的选择,还是当作新的起点。


变化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是进化还是退化,存在即合理,都有可能,先接纳再应对。


忧患意识还是活在当下?


这次疫情下,有个关键词:“囤货”。



70后80后90后都是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没想到这次疫情让高枕无忧的我们突然有了“物质危机”,这个影响会是深远的,会让大家对于习以为常的获得变得惊慌。


忧患意识会从原本长远的“职场危机”、“发展危机“等等变成了日常的“生存危机”。所有人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对于我们这代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早就有了另外一种说法,”人有远虑必有近忧。“面对飞速变化的时代,很多忧虑是莫须有的,近忧和远虑已经没有了内部关联。


所以,“活在当下”成为了当代人喜欢的鸡汤。


因为它很容易实现,更容易获得,也更容易激起对明日的热情,生活的享受。


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因为生命的有限性,每一天都变得那么珍贵,最有效的生活方式就是活在当下,最炙热的生命态度就是抓住当下。


然而抛开个体的概率,站在全体的角度,万物又是有规律的,有道法的,所有的结果都有因,虽然我们未必分析地正确,但适度地防范和计划是有帮助的。


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带着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去享受当下,正如那句“向死而生“。


疫情,如生命中的每个经历一样,都可以是一堂生命教育课,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



文章最后,我想多说几句。


做公众号以来我们三个写了上千篇文章,我们一直专注于把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感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希望每位姐妹看过我们写的文字之后都可以有所得有所获。


这篇文章里写的,其实是疫情发生以来我反复在思考的。如果姐妹们看完有收获,我希望你可以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同时我也给姐妹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附上看完本文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将截图发到后台,我会抽20位姐妹,送“儿童好习惯记录挂式自律表”一份。


自律者自由。疫情过后,自律的孩子才是大赢家。


-END-
大家点击图片即可进入2平米学习桌团购👆大家点击图片即可进入音乐壳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